1、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臨刑前,監(jiān)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xiàn)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蔽奶煜榕鹊溃骸八辣闼?,還說什么鬼話!”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2、公元1276年,南宋的謝太后帶著小皇帝投降元朝,文天祥被任命為右丞相,代表宋朝出使元營,不料被元朝丞相伯顏扣留。文天祥與近侍杜滸等十多人連夜奔走,才僥幸逃出,繼續(xù)組織抗元斗爭。不久,文天祥被叛徒出賣,落入元朝大將張弘范之手。
文天祥不愿做俘虜,在北押解去見張弘范的路上吞了龍腦自殺,但沒有成功。文天祥見到張弘范,不愿給敵將行禮。張弘范就讓他寫信給另一位南宋大臣張世杰,勸其歸順。文天祥雖知張世杰不會投降,但也不愿寫信,只作詩一首交差,這便是著名的《過零丁洋》。
詩的最后兩句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贝嗽姵浞直憩F(xiàn)出了文天祥舍身取義的決心,張弘范見勸降無望,將文天祥押解至元朝的大都。文天祥在大都三年,于元朝的威逼利誘無動于衷,最后被害于菜市口。
擴展資料
文天祥在獄中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jié)。
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里,于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huán)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場的那天。監(jiān)斬官問他:“丞相還有甚么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蔽奶煜楹鹊溃骸八谰退?,還有甚么可說的!”他又問監(jiān)斬官:“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男,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孫,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民族英雄。
選中貢士后,他以天祥為名,寶佑四年(1256)中狀元,歷任簽書寧海軍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等職。有傳世o 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正月,因元軍大舉進攻,宋軍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朝廷下詔讓各地組織兵馬勤王。
文天祥立即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招募當地豪杰,組建了一支萬余人的義軍,開赴臨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發(fā)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馳援獨松關。
由于元軍攻勢猛烈,江西義軍雖英勇作戰(zhàn),但最終也未能擋住元軍兵鋒。 次年正月,元軍兵臨臨安,文武官員都紛紛出逃。
謝太后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派他出城與伯顏談判,企圖與元軍講和。文天祥到了元軍大營,卻被伯顏扣留。
謝太后見大勢已去,只好獻城納土,向元軍投降。 元軍占領了臨安,但兩淮、江南、閩廣等地還未被元軍完全控制和占領。
于是,伯顏企圖誘降文天祥,利用他的聲望來盡快收拾殘局。文天祥寧死不屈,伯顏只好將他押解北方。
行至鎮(zhèn)江,文天祥冒險出逃,經過許多艱難險阻,于景炎元年(1276)五月二十六日輾轉到達福州,被宋端宗趙昺任命為右丞相。 文天祥對張世杰專制朝政極為不滿,又與陳宜中意見不合,于是離開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劍州(治今福建南平)開府,指揮抗元。
不久,文天祥又先后轉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長?。?、漳州、龍巖、梅州等地,聯(lián)絡各地的抗元義軍,堅持斗爭。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軍由梅州出兵,進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獲得大捷后,又以重兵進攻贛州,以偏師進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陸續(xù)收復了許多州縣。
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興國縣發(fā)動反攻,文天祥兵敗,收容殘部,退往循州(舊治在今廣東龍川西)。祥興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駐厓山,為擺脫艱難處境,便要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
由于張世杰堅決反對,文天祥只好作罷,率軍退往潮陽縣。同年冬,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范的攻擊,兵敗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殺未遂,被張弘范押往厓山,讓他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張弘范不聽,一再強迫文天祥寫信。
文天祥于是將自己前些日子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張弘范。張弘范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兩句時,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文天祥了。 南宋在厓山滅亡后,張弘范向元世祖請示如何處理文天祥,元世祖說:「誰家無忠臣?」命令張弘范對文天祥以禮相待,將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軟禁在會同館,決心勸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對文天祥現(xiàn)身說法,進行勸降。文天祥一見留夢炎便怒不可遏,留夢炎只好悻悻而去。
元世祖又讓降元的宋恭帝趙顯來勸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對趙顯說:“圣駕請回!”趙顯無話可說,怏怏而去。
元世祖大怒,于是下令將文天祥的雙手捆綁,戴上木枷。關進兵馬司的牢房。
文天祥入獄十幾天,獄卒才給他松了手縛:又過了半月,才給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羅親自開堂審問文天祥。
文天祥被押到樞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對孛羅行了一個拱手禮。孛羅喝令左右強制文天祥下跪。
文天祥竭力掙扎,坐在地上,始終不肯屈服。孛羅問文天祥:“你現(xiàn)在還有甚么話可說?”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興有衰。
國亡受戮,歷代皆有。我為宋盡忠,只愿早死!”孛羅大發(fā)雷霆,說:“你要死?我偏不讓你死。
我要關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懼,說:“我愿為正義而死,關押我也不怕!” 從此,文天祥在監(jiān)獄中度過了三年。在獄中,他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
文天祥深知女兒的來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然而,文天祥盡管心如刀割,卻不愿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jié)。
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里,于義當死,乃是命也。
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huán)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獄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強忍痛苦,寫出了不少詩篇。《指南后錄》第三卷、《正氣歌》等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獄中寫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權臣阿合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沒阿合馬的家財、追查阿合馬的罪惡,并任命和禮霍孫為右丞相。和禮霍孫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國,頗得元世祖贊同。
八月,元世祖問議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誰是賢能?”群臣回答:“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庇谑?,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顯位。
文天祥的一些降元舊友立即向文天祥通報了此事,并勸說文天祥投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絕。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
文天祥對元世祖仍然是長揖不跪。元世祖也沒有強迫他下跪,只是說:“你在這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慮,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對朕,那朕可以在中書。
1、文天祥二十歲即考取進士,在集英殿答對論策。
當時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文天祥畫像政事漸漸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題議論策對,其文章有一萬多字,沒有寫草稿,一氣寫完。宋理宗親自選拔他為第一名。
考官王應麟上奏說:“這個試卷以古代的事情作為借鑒,忠心肝膽好似鐵石,我以為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可喜可賀。”寶佑四年(1256年)文天祥中狀元后再改字宋瑞。
2、咸淳十年(1274年),文天祥被委任為贛州(今江西贛州)知州。德祐元年(1275年),長江上游告急,宋廷詔令天下兵馬勤王。
文天祥捧著詔書流涕哭泣,派陳繼周率領郡里的志士,同時聯(lián)絡溪峒蠻,派方興召集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的士兵,各英雄豪杰群起響應,聚集兵眾萬人。此事報到朝廷,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撫使的名義率軍入衛(wèi)京師。
他的朋友制止他說:“現(xiàn)在元軍分三路南下進攻,攻破京城市郊,進迫內地。你以烏合之眾萬余人赴京入衛(wèi)。
這與驅趕群羊同猛虎相斗沒有什么差別?!蔽奶煜榇鸬溃骸拔乙仓朗沁@么回事。
但是,國家撫養(yǎng)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
征集天下的兵丁,沒有一人一騎入衛(wèi)京師,我為此感到深深地遺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國,希望天下忠臣義士將會有聽說此事后而奮起的。
依靠仁義取勝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業(yè)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國家就有保障了?!?、文天祥辭別皇帝,之后上疏說:“朝廷之內,具有姑息、求和意向的文天祥雕像大臣很多,具有奮發(fā)之志、果斷處事的人卻很少。
我請求處斬呂師孟作為戰(zhàn)事祭祀,用以鼓舞將士們的士氣?!庇终f:“我們大宋吸取了五代分裂割據的教訓,削除藩鎮(zhèn),建立郡縣城邑,雖然一時完全革除了尾大不掉的弊端。
但是國家因此漸趨削弱。所以北方少數民族的軍隊到一州就攻破一州,到一縣就攻破一縣,中原淪陷,悔恨、痛心哪里還來得及。
現(xiàn)在應當劃分天下為四鎮(zhèn),設置都督來作為它的統(tǒng)帥。把廣南西路合并于荊湖南路,在長沙建立治所;把廣南東路合并于江南西路,在隆興(今江西南昌)建立治所;把福建路合并于江南東路,在番陽(今江西鄱陽縣)建立治所。
把淮南西路合并于淮南東路,在揚州建立治所。責令長沙兼領鄂州等處,隆興兼領蘄州、黃州,番陽兼領江東,揚州兼領兩淮,使他們所轄的地區(qū)范圍更廣、力量更強,足以抵抗元軍。
然后各地約定日期,一齊奮起,只前進,不后退,夜以繼日,圖謀復地,敵兵兵力眾多,但力量分散,疲于奔命,而我大宋民眾中的英雄豪杰。于其中等待機會攻敵,這樣的話,敵兵就容易被打退了。”
當時朝議以文天祥的議論是疏闊,難以實行,因此,他的上書沒有結果。4、文天祥聽說益王未立,于是上表勸請即帝位,以觀文殿學士、侍讀的官職召至福州(今福建福州),拜右丞相。
不久與陳宜中等人議論意見不統(tǒng)一。德祐二年(1276年)七月,于是以同都督職出任江南西路,準備上任,召集士兵進入汀州(今福建長汀)。
十月,派遣參謀趙時賞,咨議趙孟溁率領一支軍隊攻取寧都(今江西贛州寧都縣)。參贊吳浚率一支軍隊攻取雩都(今江西贛州于都縣),劉洙、蕭明哲、陳子敬都從江西起兵來與他會合。
鄒洬以招諭副使在寧都召聚兵眾,元軍攻打他們,鄒洬兵敗。同起事率兵的人劉欽、鞠華叔、顏師立、顏起巖都死了。
武岡教授羅開禮,起兵收復了永豐縣(今江西吉安永豐縣),不久兵敗被俘,死于獄中。文天祥聽說羅開禮死了,穿起喪服,痛哭不已。
5、文天祥在路上,八天沒有吃飯,沒有死,才又吃飯。到達燕京,館舍侍員殷勤、陳設奢豪,文天祥沒有入睡,坐待天亮。
于是移送兵馬司,令士卒監(jiān)守他。當時忽必烈多次搜求有才能的南宋官員,王積翁說:“南宋人中沒有誰比得上文天祥的?!?/p>
于是派遣王積翁去傳達圣旨,文天祥說:“國家亡了,我只能一死報國。倘若因為寬赦,能以道士回歸故鄉(xiāng),他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作為顧問,還可以。
假如立即給以高官,不僅亡國的大夫不可以此求生存,而且把自己平生的全部抱負拋棄。那么任用我有什么用呢?”王積翁想與宋官謝昌元等十人一起請釋放文天祥為道士,留夢炎不同意,說:“文天祥放出后,又在江南號召抗元,置我十人于何地?” 此事于是作罷。
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文天祥始終不屈,同宰相議論放了他,遇上有人以文天祥起兵江南西路的事為借口,結果沒有被釋放。
文天祥在獄中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
文天祥明白: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但文天祥不愿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jié)。
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里,于義當死,乃是命也。
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huán)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p>
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口刑場的那天。監(jiān)斬官問他:“丞相還有甚么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
文天祥喝道:“死就死,還有甚么可說的!”他又問監(jiān)斬官:“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
1259年,元軍渡江圍鄂州,皇帝寵幸的內侍董宋臣慫勇宋帝遷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斬董宋臣。
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軍大將呂文德為和義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呂師孟為后部尚書,投降氣氛一時彌漫京城,文天祥又上書乞斬呂師孟,以穩(wěn)軍心。文天祥被俘后,留夢炎一班降賊都曾硬著頭皮來勸降,文一律唾罵之置,就連先已投敵的宋恭帝前來勸降時,也被置之不理。
文天祥明確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他并不對帝王愚忠,而只無條件地忠于國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義。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詩文,其中如《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獄中所作的《正氣歌》以及死后從其衣帶中 發(fā)現(xiàn)的“衣帶詔”(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都已成為光照日月、氣壯山河的絕唱,成為民族精神財富的寶貴部分。
文天祥也因此成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青原區(qū))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孫,字天祥。選中貢士后,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祐四年(1256年)中狀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又有號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傳后世,受俘期間,元世祖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赴義,生平事跡被后世稱許,與陸秀夫、張世杰被稱為“宋末三杰”。
蒙元的元帥漢奸張弘范率水陸兩路軍隊直下廣東,要徹底消滅南宋流亡政府。文天祥被他們用戰(zhàn)船押解到珠江口外的伶仃洋(今屬廣東?。?。張弘范派人請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當然堅拒寫招降書,但寫了一首七言律詩,表明自己的心跡。 這首詩就是留芳千古的《過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品格,成為千百年來漢族人的楷模。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詩歌賞析
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詩。詩的開頭,回顧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經磨煉,無論什么艱難困苦都無所畏懼。接著追述戰(zhàn)斗生涯:在荒涼冷落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里,我度過了四年。把個人命運和國家興亡聯(lián)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從國家和個人兩個方面,繼續(xù)抒寫事態(tài)的發(fā)展和深沉的憂憤。這一聯(lián)對仗工整,比喻貼切,真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和詩人的遭遇。國家民族的災難,個人坎坷的經歷,萬般痛苦煎熬著詩人的情懷,使其言辭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嘆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詩人因國家覆滅和己遭危難而顫栗的痛苦心靈。結尾兩句以磅礴的氣勢收斂全篇,寫出了寧死不屈的壯烈誓詞,意思是,自古以來,人生那有不死的呢?蒙元定會被消滅,只要能留得這顆愛國忠心照耀在漢家史冊上就行了。這句千古傳誦的名言,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贊歌。全詩格調沉郁悲壯,浩然正氣貫長虹,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民族主義詩篇。
崖山決戰(zhàn)
在蒙元的猛烈攻勢下,南宋流亡政府竄逃到秀山(今廣東東莞虎門的虎頭山)。十一歲的端宗驚悸成疾,在州(今廣東湛江市)病逝。張世杰、陸秀夫立八歲的衛(wèi)王繼位,又把行朝遷到新會縣南面大海中的山(廣東省地圖)。祥興二年(洋歷1279年)二月初六日,宋軍視死如歸,對蒙古艦隊在海面上展開了驚心動魄的海戰(zhàn),最后張世杰統(tǒng)領的宋軍戰(zhàn)敗,陸秀夫背負幼年皇帝蹈海殉國。
押送大都
崖山戰(zhàn)役后,文天祥被俘并押到廣州。張弘范對他說:「南宋滅亡,忠孝之事已盡,即使殺身成仁,又有誰把這事寫在國史?文丞相如愿轉而效力大元,一定會受到重用?!刮奶煜榛卮鸬溃骸竾霾荒芫?,作為臣子,死有余罪,怎能再懷二心?」大元為了使他投降,決定把他押送元大都。
浩然正氣
囚禁三年
文天祥從至元十六年(洋歷1279年)十月抵達大都到至元十九年(洋歷1282年)十二月被殺,一共被囚禁了三年兩個月。這段期間,元千方百計地對文天祥勸降、逼降、誘降,參與勸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誘的手段之毒、許諾的條件之優(yōu)厚、等待的時間之長久,都超過了其它的宋臣。甚至連忽必烈大汗親自勸降都未能說服他.因此文天祥經受的考驗之嚴峻,其意志之堅定,是罕見的,從《正氣歌》的驚天地泣鬼神可以體現(xiàn)文天祥誓死不屈的精神。
文天祥的英雄故事
至元十九年,福建有一僧人說土星冒犯帝坐星,懷疑有變亂。不久,中山有一狂人自稱宋主,有兵千人,想救出文天祥。
京城也有未署名的書信,說某日火燒蓑城葦,率領兩側翼的士兵作亂,丞相就沒有憂慮了。當時大盜剛剛暗殺了元朝左丞相阿合馬。
于是命令撤除城葦,遷徙瀛國公及宋宗室到開平,元朝廷懷疑信上說的丞相就是文天祥。 元廷召見文天祥告諭說:“你有什么愿望?!?/p>
文天祥回答說:“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賜我一死就滿足了?!比欢霰亓疫€不忍心,急忙揮手要他退去。有的說應該答應文天祥的要求,詔令可以。不一會兒又下詔加以阻止,文天祥已死了。
擴展資料:
文天祥在文學創(chuàng)作尤其是對詩詞的創(chuàng)作上,有兩個顯著特色,這兩個特色即分為前期和后期兩個階段,所謂前期指的是贛州奉詔勤王開始至夜走真州這個階段。
當時雖然南宋小朝廷處于多難之秋,朝內執(zhí)政者又是昏庸利祿之輩,但文天祥自己積聚了兵丁,他們是自己乃裹餓糧來到軍營中的,是一支愛憎分明,具有戰(zhàn)斗力的隊伍。
因此在文天祥的心目中,復興南宋和收復失地有望,這一時期寫的詩歌的特點是清新、明快、豪放,感情特別豐富,濃郁,常以飽滿的戰(zhàn)斗精神勉勵自己,使人讀之如飲郁香的葡萄美酒,沁人肺腑。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白兒科—文天祥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09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