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寧割席 出自《世說新語.德行十一》,比喻朋友間的情誼一刀兩斷,中止交往,或中止與志不同、道不合的人為朋友。
管寧和華歆同在園中鋤草,看見地上有一片金,管寧仍依舊揮動著鋤頭和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qū)別,華歆高興地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 曾經(jīng),他們同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個坐著有圍棚的車穿著禮服的人剛好從門前經(jīng)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
管寧就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通過管寧、華歆二人在鋤菜見金、見軒冕過門時的不同表現(xiàn),顯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
知音之交 出自《列子.湯問》,傳說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p>
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辈浪?,鐘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伯牙彈琴,鐘子期聽他彈奏。剛彈琴時表現(xiàn)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鐘子期說:“彈琴彈得真好??!好像泰山一樣高大?!?/p>
過了一會兒,琴聲表現(xiàn)出了隨流水常進不懈的志向,鐘子期再一次說:“彈琴彈得真好??!好像長江黃河一樣激蕩。” 鐘子期死后,伯牙摔破琴,拉斷弦,終身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為之彈琴的人了。
不是只有彈琴像這樣,賢德的人也這樣。 即使是有賢德的人,如果不以禮相待,賢德的人如何盡忠呢?這就如同駕馭不好,良馬也不能跟隨他跑千里遠一樣。
膠漆之交 出自《后漢書.獨行列傳》膠和漆,是兩種最具黏性的東西,感于心,合于行,親于膠漆,昆弟不能離。故把志趣相投、親密無間的朋友稱為膠漆之交,形容朋友之間深厚不移的友情,古時就有“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之說。
陳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年輕時與同郡雷義結為知交。
兩人一起研讀《魯詩》、《顏氏春秋》等經(jīng)書,都是飽學之士。太守張云聞陳重之名,嘉許他的德才品行,舉薦他為孝廉,陳重要把功名讓給雷義,先后十余次向太守申請,張云不批準。
第二年,雷義也被選拔為孝廉,兩人才一起到郡府就職。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變故,舉債負息錢數(shù)十萬,債主天天上門索討,小吏跪求暫緩,仍無法通融,欲訴諸官府,陳重得知后,便私下替他還債。
小吏感恩戴德,登門拜謝,陳重若無其事地說:“這不是我做的,也許是與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償還的吧!”始終不談自己的恩德。 有一次,一個同事告假回鄉(xiāng),忙中穿錯了別人的一條褲子回去。
失主懷疑是陳重拿走,陳重也不置申辯,而去買了一條新褲賠償他。直到回鄉(xiāng)奔喪的同事歸來,才真相大白。
陳重與雷義兩人同時官拜尚書郎,雷義因為代人受罪,被免職。陳重也以身體有病為理由,辭職一同還鄉(xiāng)。
后來陳重復出,任細陽縣令,頗有政績,舉措標新立異;又升任會稽郡太守,因為姐姐去世守喪,辭官離職;后又被司徒征召,官拜侍御史,卒于任上。
管仲與鮑叔牙
管仲之所以能相齊成霸,是與鮑叔牙的知才善薦分不開的。管仲晚年曾感動地說:“我與鮑叔牙經(jīng)商而多取財利,他不認為我貪心;同鮑叔牙謀事,我把事情辦糟了,他不認為我愚蠢;我三次從陣地上逃跑,他不認為我膽小怕死;我做官被驅逐,他不認為我不肖;我輔佐公子糾敗而被囚忍辱,他不認為我不知羞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管仲有位好朋友鮑叔牙,兩人友情很深。他們倆一起經(jīng)商。在經(jīng)商時賺了錢,管仲總是多分給自己,少分給鮑叔牙。而鮑叔牙對此從不和管仲計較。對此人們背地議論說,管仲貪財,不講友誼,鮑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釋,說管仲不是不講友誼,只貪圖金錢,他這樣做,是由于他家貧困,多分給他錢,是我情愿的。管仲三次參加戰(zhàn)斗,但三次都從陣上逃跑回來。因此人們譏笑他,說管仲貪生怕死,沒有勇敢犧牲的精神,鮑叔牙聽到這譏笑后,深知這不符合管仲的實際情況,就向人們解釋說,管仲不怕死,因為他家有年邁的母親,全靠他一人供養(yǎng),所以他不得不那樣做。管仲同鮑叔牙的友誼非常誠摯,他也多次想為鮑叔牙辦些好事,不過都沒有辦成;不但沒有辦成,反給鮑叔牙造成很多新困難,還不如不辦好。因此人們都認為管仲沒有辦事本領,鮑叔牙卻不這樣看,他心里明白,自己的朋友管仲是個很有本領的人。事情所以沒有辦成,只是由于機會沒有成熟罷了。在長期交往中,他們兩人結下了深情厚誼,管仲多次對人講過:生我的是父母,知我的是鮑叔牙。
1、漢人范式與張劭相約,于二年后將拜訪張劭家鄉(xiāng)。
到了約定的日期,張劭請他的母親準備雞黍,以待范式的來訪,但張母認為相約已久,范式不一定會到,然而范式果然守信,遠從山陽來到汝南。后用以指朋友之間互守誠信的邀約。
2、清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江南鄉(xiāng)試發(fā)生舞弊大案。開榜之后,憤怒的落第士子紛紛痛罵,作詩諷刺,并向主考官的官船投擲石塊。
事情越鬧越大,消息傳到北京,順治皇帝震怒,責令嚴辦。查明真相后,受賄的主考官被抄家問斬,行賄者全部流放。
朝廷嚴懲腐敗,大快人心,但是矯枉過正,此案也牽連了不少無辜者,其中就有江南名士吳兆騫。吳兆騫是江蘇吳江人,少年時便已蜚聲文壇,才華橫溢。
袁枚曾在《隨園詩話》中提到他的《秋茄集》,對他贊不絕口。但是他恃才傲物,常常憤世嫉俗,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在這一年,吳兆騫參加了江南鄉(xiāng)試,順利考中舉人,天大的喜事,卻不料禍從天降。由于受到科場案牽連,第二年,該科錄取的舉人全部被召到北京復試。
當時正是隆冬季節(jié),天寒地凍,所有考生被押到露天考場,要求限時答卷。每名考生的身后分別站著兩名士兵,手持鋼刀,嚴密監(jiān)視。
考場氣氛肅殺,更像是上刑場,那些文弱書生平常哪見過這種場面,無不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吳兆騫并未參與科場舞弊,但由于又凍又怕,戰(zhàn)栗中未能按時答完卷,不幸遭到冤判。吳兆騫的家產(chǎn)被抄沒,全家流放寧古塔,即現(xiàn)在的黑龍江寧安縣。
臨行之前,好友顧貞觀趕來送行,并勸他耐心等候,將來必定設法營救?;茧y時刻方見真情,吳兆騫不由得感動落淚,昔日好友大多唯恐避之不及,顧貞觀卻毫不避諱。
在冰天雪地的東北邊塞,吳兆騫度日如年,日夜巴望著好友搭救。二十年過去了,吳兆騫依舊在寧古塔望穿秋水,顧貞觀那邊卻杳無音信。
絕望之中,他忽然醒悟: 自己落難之時,顧貞觀能來相送已經(jīng)很夠味了,也許人家當初只是隨意說了一句安慰的話,時隔這么多年,早就該忘了, 自己太天真了,竟然信以為真。想到這里,他終于徹底死心。
吳兆騫哪里知道,顧貞觀一刻沒有忘記對朋友的承諾。二十年來,他四處奔波,每天都把吳兆騫的詩文帶在身上,一有機會就拿出來給別人看,希望能得到貴人相助,無奈心有余而力不足。
后來,顧貞觀來到北京。寒冬臘月,冰雪覆蓋,他忽然想起千里之外的好友,仍在冰天雪地中挨寒受凍,生死未卜, 不由得觸景生情,寫下了感人肺腑的《金縷曲》: “季子平安否?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季子就是吳兆騫,原本是江南富家公子,如今卻有家不能歸,茍活于塞外邊關,顧貞觀很擔心他能否挺得住。
轉機終于出現(xiàn),顧貞現(xiàn)有幸結識了納蘭性德,當朝權相明珠的兒子。等到時機成熟,顧貞觀就把自己寫的那首《金縷曲》送給納蘭性德看,請他出手相救。
納蘭性德看后,不由得感動落淚,世上竟有如此真摯的友情,當即鄭重承諾,十年之內必定辦妥此事。因為此時已到了康熙朝,而吳兆騫的案子是前朝順治皇帝欽定的,納蘭性德考慮到翻案太難,所以只敢答應十年辦到。
顧貞觀卻繼續(xù)懇求道:公子以十年為期,可是吳兆騫已在寧古塔蹉跎了二十年歲月,人生還有幾個十年???納蘭性德深為感動,又答應以五年為期??滴醵?,公元1681年,通過顧貞觀、納蘭性德等人出錢出力,上下斡旋,終于將吳兆騫成功贖回,后定居于北京。
吳兆騫做夢也沒想到,二十三年后, 自己還能活著離開寧古塔。也許是他更加想不到,三百多年后,世人仍在傳誦他們這段友情。
寫到這兒,我忽然想起那句話:友誼地久天長!3、古代有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戰(zhàn)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藺相如只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只有口舌之功卻比他官大,對此心中很是不服,而屢次對人說:“以后讓我見了他,必定會羞辱他?!?/p>
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國家大事為重,請病假不上朝,盡量不與他相見。后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事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后兩人合好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趙王治理國家。4、郭子儀和李光弼就是典型的代表。
唐玄宗時,郭子儀和李光弼曾同是朔方節(jié)度使安思順的屬下部將,兩個人之間有矛盾,平時互不講話,后來安祿山叛亂,郭子儀升任朔方節(jié)度使,統(tǒng)兵抵御,李光弼就成了郭子儀的部將?;实勖罟觾x率兵出征,李光弼擔心郭子儀會利用手中權力尋機報復。
李光弼硬著頭皮對郭子儀說:“我過去得罪你,是我的不是,今后不管怎么處置我,我無怨言,只希望高抬貴手放過我妻兒。沒等李光弼說完,郭子儀緊緊抱住李光弼,滿眼流淚地說:國家危急,百姓遭殃,正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此時,怎能計較個人恩怨?'從此,郭李同心,將帥協(xié)力,在平息安史叛亂中,戰(zhàn)功卓越著。5、春秋時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楚國求見楚莊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
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枯樹中自殺。后世于是將友誼深厚的知心。
一、管鮑分金
管仲二十來歲時就結識了鮑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點買賣,因為管仲家境貧寒就出資少些,鮑叔牙出資多些。生意做的還不錯,可是有人發(fā)現(xiàn)管仲用掙的錢先還了自已欠的一些債,哈哈!這錢還沒入帳就給花了,現(xiàn)在會計上的名詞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錢恐怕離貪污公款罪也不遠了。更可氣的是到年底分紅時,鮑叔牙分給他一半的紅利,他也就接受了。
這可把鮑叔牙手下的人氣壞了,有個人對鮑叔牙說,他出資少,平時他開銷又大,年底還照樣和您平分效益,顯然他是個十分貪財?shù)娜?,要我是管仲的話,我一定不會厚著臉皮接受這些錢的。鮑叔牙斥責他手下道:你們滿腦子里裝的都是錢,就沒發(fā)現(xiàn)管仲的家里十分困難嗎?他比我更需要錢,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想要幫幫他,我情愿這樣做,此事你們以后不要再提了。
二、一起充軍
后來這哥倆又一起充了軍,二人更是相依為命。有一次齊國和鄰國開戰(zhàn),雙方軍隊展開了一場大撕殺,沖鋒的時侯管仲總是躲在最后,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時候,管仲卻跟飛一樣的奔跑。當兵的都恥笑他,說他貪生怕死,領兵的想殺一儆百拿管仲的頭嚇呼那些貪生怕死的士兵。
關鍵時刻又是鮑叔牙站了出來(此時鮑已當上了軍官,不過我想也就是個連長一類的基層干部吧?。┧婀苤俎q護道:管仲的為人我是最了解不過了,他家有80多歲的老母親無人照顧,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著以盡孝道。管仲聽了鮑叔牙的這番話,感動的流下了熱淚,他哭訴道: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管仲的,唯有鮑叔牙??!
過了兩年多,管仲的老母病逝,他心中沒了牽掛,這才踏下心來為齊國效命,果然是比誰都作戰(zhàn)英勇,很快就得到了提撥重用。
【杵臼之交】:指交友不分貴賤。《聊齋志異·成仙》:“文登周生,與成生少共筆硯,遂訂杵臼交。”——杵與杵交,臼與臼交,杵臼相交,如今再難有這樣的癡人了。所謂“物以類聚”是也。
【布衣之交】:指普通百姓相交?!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臣以為布衣之交不得欺,況大國乎?”——布衣時易交,一布衣變錦衣后再難與之交。蓋因“三句話不離本行”,已無共同語言也。
【刎頸之交】:指即使掉腦袋也不變心的朋友?!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趺磿羞@樣的傻子?!君不見,當今多少“同林鳥”的夫妻,大難來時尚“各奔東西”,“識時務者為俊杰”啊!
【莫逆之交】:指彼此情投意合的朋友?!侗笔贰に抉R膺傳》:“所以游集,盡一時名流。與邢子才、王景等并為莫逆之友?!薄^“莫逆”,不妨是有目的的伴裝的偽造的濫竽充數(shù)以假亂真的。人生本是一場戲,只要大家“交”得高興,又何必那么計較和認真,非要揭穿它呢。
【忘年之交】:指不計年歲長幼、以才能德行為主的交往?!赌鲜贰ず芜d傳》:“南鄉(xiāng)范云見遜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之交?!薄诔缟蓄I導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的當代,也是“長者”們?yōu)樽约汉陀H友預留下一條后路的有效“交友”手段,何況還可得“平易近人”的佳名呢。
【竹馬之交】:指幼年之交。《世說新語·方正》:“帝曰:聊故復憶竹馬之好不?”——什么年代了啊,還興這個?!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執(zhí)著如初又何必呢,人是應該“向前(錢、權)看”的呀!
【君子之交】:指看上去很平淡、重在道義的朋友?!吨T子·山林》:“君子之交淡如水”?!组_水有什么好喝?還是喝可樂好!
【車笠之交】:指不以貴賤而異的朋友?!短接[》卷四O六引周處《風土記》:“越俗性率樸,意親好合,即脫頭上手巾,解腰間五尺以與之為交,拜親跑妻,定交有禮…祝曰:‘卿雖乘車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車揖;我雖步行卿乘馬,后日相逢卿當下?!薄呛?,這個恐怕是做給別人看的吧?君不見,當今“大人們”每次下鄉(xiāng)都要邀上記者或“長舌”呢!
【金石之交】:指交誼深厚、如金石之堅固。《漢書·韓信傳》:“今足下自以為與漢王為金石交,然終為漢王所擒矣?!薄敖褡阆伦砸詾榕c漢王金石交,然終為漢王所擒矣”,放眼今天,深以為是!
【金蘭之交】:指友情契合、如兄弟般的朋友?!妒勒f新語·賢嬡》:“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薄坝H兄弟”還“明算帳”,何況朋友?!只不過“契若金蘭”罷了!
【肺腑之交】:指無話不談、推心置腹的朋友。白居易《代書詩一百寄韻微之》:“肺腑都無隔,形骸兩不羈”。——那只不過是一個“天方夜譚”的愿望罷了。君不聞“逢人但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禍從口出”、“沉默是金”??!
【貧賤之交】:在貧困時結交的朋友?!逗鬂h書·宋弘傳》:“(光武帝)謂弘曰:‘諺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聞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薄呛牵魏胍欢ㄎ绰劇柏氃诙际袩o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雪中送炭無,錦上添花來”,或者他根本就是偽君子。
【知音之交】:指互為知音的朋友。源于鐘子期、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y!太難!!太難?。?!君不見,“同行是冤家”、“文人相輕”?!“推心置腹待青衿,怎料伊人不共鳴?!糜选捉恍碾y印,高山流水有誰人?!”
【再世之交】:指與人父子兩代都結為朋友。《宋史·邵伯溫傳》:“伯溫入聞父教,出則事司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輩行,與伯溫為再世交”?!欣蓤D,有機可用,“再世之交”太少;無,“半世之交”也多!
【石交】:指交誼堅固的朋友。《史記·蘇秦列傳》:“此所謂棄仇讎而得石交者也?!薄c堅固樸實的石交往,有何情趣可言?還不如與鮮花和露珠交往,“不求天長地久,但求曾經(jīng)擁有。”
【款交】:指真誠相待的朋友。《南史·杜君產(chǎn)傳》:“會稽孔凱,清剛有峻節(jié),一見而為款交?!薄呛?,杜君產(chǎn)真是書呆子。君不見當今社會,有“款”才能夠“交”,即使二十八歲的姑娘嫁給八十二歲的老頭也無所謂;無“款”免“交”,所以哀情至今仍是文學作品的表現(xiàn)主題。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