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巢縣志》記載,古巢城東城門有一方池叫“洗耳池”,池邊有一條巷叫牽牛巷。相傳5000年前,巢父在池邊牽牛飲水時,批評一代圣賢許由“浮游于世,貪求圣名”。
許由自慚不已,立即用池中清水洗耳、拭雙目,表示愿聽從巢父忠告。后人為頌揚(yáng)許由知錯就改的美德,遂將該方池取名為“洗耳池”,成語“洗耳恭聽”的典故也由此產(chǎn)生。
詳細(xì):
上古時代的堯,想把帝位讓給許由。許由是個以不問政治為“清高“的人,不但拒絕了堯的請求,而且連夜逃進(jìn)箕山,隱居不出。
當(dāng)時堯還以為許由謙虛,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請他,說:“如果堅(jiān)不接受帝位,則希望能出來當(dāng)個“九州長”。不料許由聽了這個消息,更加厭惡,立刻跑到山下的穎水邊去,掬水洗耳。
許由的朋友巢父也隱居在這里,這時正巧牽著一條小牛來給它飲水,便問許由干什么。許由就把消息告訴他,并且說:“我聽了這樣的不干凈的話,怎能不趕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
巢父聽了,冷笑一聲說道:“哼,誰叫你在外面招搖,造成名聲,現(xiàn)在惹出麻煩來了,完全是你自討的,還洗耳恭聽什么耳朵!算了吧,別沾污了我小牛的嘴!”,說著,牽起小牛,徑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了。
擴(kuò)展資料
1、成語釋義:指做好準(zhǔn)備用心地聆聽別人說的話,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2、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
3、感情色彩:褒義詞;可用于諷刺或詼諧。
4、近義詞:
傾耳細(xì)聽:詞語,是指側(cè)耳留意而聽。
5、反義詞:
充耳不聞:充塞住。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
出處: 先秦《詩經(jīng)·邶風(fēng)·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p>
譯:叔叔伯伯啊,(我)用袖子把耳朵塞住聽不見了。
箕山洗耳:
上古時侯,堯帝聽周圍的人說許由是一個很有本事的高人,于是就打算讓許由來接替自己的帝位。堯派使者來到了許由隱居的箕山,請他出來,沒想到,許由卻說:“我才不會希罕帝位呢!”使者只得灰溜溜地走了。許由覺得使者的話污染了他的耳朵,便馬上跑到山下潁水邊洗耳。他的朋友巢父正巧也在河邊,給牛飲水,見到許由便問:“你在干什么呢?”許由向他講述了事情的經(jīng)過,又說:“因?yàn)槁牭搅瞬桓蓛舻脑?,所以我必須把我的耳朵洗干凈!”巢父向許由撇了撇嘴,說:“都是你在外面老愛顯示自己,那么招搖!現(xiàn)在麻煩來了吧,你還洗耳朵干什么?這都怪你自己不好!你別洗了,別弄臟了我家牛的嘴!”說完,看都不看許由一眼,牽著牛就走了。
洗耳翁〕指許由。據(jù)《高士傳》稱:堯以天下讓許由,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隱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庇蓯澣徊蛔缘?,乃過清冷之水洗其耳,曰:“向聞貪言,負(fù)吾友矣?!?/p>
----洗耳翁”指許由。據(jù)皇甫謐《高士傳》說,堯曾想讓天下給許由,許由不接受,認(rèn)為這些話污了他的耳朵,就去水邊洗耳,并逃往箕山,農(nóng)耕而食。世人視許由為不慕榮利的人。
這典故真正為世人傳頌是因?yàn)槔畎椎囊皇坠棚L(fēng)(之一):
大車揚(yáng)飛塵,亭午暗阡陌。中貴多黃金,連云開甲宅。路逢斗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
后兩句意思是:世上沒有了象許由那樣不慕榮利的人,壿還能分得清圣賢(堯)與盜賊(跖)呢?詩人鄙夷地把宦官、雞童等佞幸小人看成是殘言人民的強(qiáng)盜,同時也暗刺當(dāng)時最高統(tǒng)治者的不辨“堯與跖”。 這首詩通過對中貴和斗雞人的描繪,深刻諷刺了佞幸小人得勢后的囂張氣焰,對當(dāng)時的黑暗政洽表示了憤慨。
洗耳河發(fā)源于汝州市與登封市交界處的箕山,源頭距汝州城25公里,曲折向南穿過汝州市區(qū),在城南劉莊村注入北汝河。全長36公里,平均寬130米,流域面積約180平方公里。河不大,卻是一條傳承中華文明的河。
洗耳河因傳說上古高士許由曾在河中洗耳而得名。
《通典》記載:“洗耳河源出箕山,在汝州城北五十里。許由避堯之讓,隱于箕山,洗耳于此,故名?!睍x皇甫謐著《高士傳》亦有記載:“許由隱于沛澤之中,堯以天下讓之,乃而遁于中岳,潁水之陽,箕山之下。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洗耳于水濱?!比藗?yōu)榧o(jì)念許由,在汝州西關(guān)南建有許由廟。與許由洗耳有關(guān)的還有一個巢父飲牛的故事。巢父與許由同為《高士傳》中所列七十二高士之一。汝州西城門外洗耳河橋頭,舊有“許由洗耳處”石碑,可惜今已毀棄,唯有高人許由與巢父的故事代代相傳。 巢父避世隱居,躬耕而食。正當(dāng)許由洗耳時,巢父牽牛飲水。問明原因后,巢父深恐洗過耳的水再污染牛口,就將牛牽往上游飲水。為紀(jì)念巢父,人們在許由廟旁鑿一水井,命名為“巢父井”。
典故:
堯帝,因封于唐而被后世稱為“唐堯”。他德高望重,人民都很尊敬他。在他的領(lǐng)導(dǎo)下,各邦族之間團(tuán)結(jié)如一家,和睦相處。到了堯老年的時候,由部落聯(lián)盟推舉他的繼承人,大家一致推舉了舜。堯?qū)⒆约旱呐畠杭藿o了舜,又經(jīng)過了長期考察后,才放心地將首領(lǐng)的位子給了舜。
堯舜時代,有一位賢人,叫許由。堯在選繼承人的時候,聽說許由是個世外高人,便想把首領(lǐng)的位子讓給他。許由是個以不問政治為“清高”的人,不但拒絕了堯的請求,而且連夜逃進(jìn)箕山,隱居不出。當(dāng)時堯還以為許由謙虛,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請他,并傳話說,如果堅(jiān)決不接受帝位,則希望能出來當(dāng)個“九州長”。不料,許由聽了這個消息更加厭惡,立刻跑到山下的潁水邊去,掬水洗耳。
許由的朋友巢父也隱居在這里,正巧牽著一頭小牛來讓它飲水,便問許由干什么。許由就把事情告訴他,并且說:“我聽了這樣不干凈的話,怎能不趕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巢父聽了,冷笑一聲說道:“哼,誰叫你在外面招搖,名聲大了,惹出麻煩來,完全是你自找的,還洗什么耳朵!別玷污了我小牛的嘴!”說著,牽起小牛,徑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了。
這個故事中的“洗耳”與后來“洗耳”的含義完全不同。許由是因?yàn)椴辉敢饴?,且自命清高而洗耳;后世所說的“洗耳”則是準(zhǔn)備領(lǐng)教的意思。
洗耳泉,九仙山東南麓胡林村西石壁上,刻有楷書“洗耳泉”,下方為一山泉,流水長年不斷,俗稱“洗耳泉”。
每字215X176厘米,字體之大,實(shí)屬罕見。上款為“明崇禎三年十月”,下款署“主人呂一奏題書”。呂一奏為明代諸城人,萬歷進(jìn)士,曾任知縣、戶部督餉主事等職。后退歸林下,在九仙山筑舍(遺跡仍依稀可辨),以詩酒會友,秉性清高。
另外,在羅浮山東面,一道碧水緩緩流淌,兩岸灌木茂盛,青草依依。水流中有一塊很大的石頭,刻著“洗耳泉”三個行楷大字。
洗耳,典故名,典出漢蔡邕《琴操·河間雜歌·箕山操》。許由聽到堯讓位給自己而感到耳朵受到了污染,因而臨水洗耳。后遂以“洗耳、許由洗耳”等表示以接觸塵俗的東西為恥辱,心性曠達(dá)于物外。
洗耳恭聽:洗干凈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
常用于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形容專心地聽。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視聽對方說話。
傳說上古時代有個十分英明的帝王叫堯。他為人非常正直,處處為人民著想,而且特別善于采納別人的意見,對有才的人尤其重視。
有一次,堯帝聽說有個叫許由的世外高人品行高尚,就很想把自己的帝位讓給他,以便他治理天下。于是,堯帝就派人去邀請?jiān)S由出來治理天下。
使者來到許由隱居的地方,見了許由之后,告訴了許由堯帝想把帝位傳給他的事,希望他認(rèn)真考慮。許由聽后,毫不猶豫地說:“我看不上當(dāng)什么帝王,你回去吧!”使者沒辦法,只好走了。
堯聽說這件事后,還以為許由謙虛,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請他,說:“如果堅(jiān)不接受帝位,則希望能出來當(dāng)個‘九州長’。不料許由聽了這個消息,更加厭惡,立刻跑到山下的溪水邊去,掬水洗耳。
因?yàn)樵S由認(rèn)為自己可為良民,而不可任高官,所以用洗耳朵來表示自己不愿聽許由的好朋友巢父也和許由隱居在同一個地方。非常碰巧,巢父正牽著他的小牛到溪邊飲水。
巢父看到許由洗耳朵的樣子,感到非常奇怪,就問許由到底怎么回事。許由把使者對他說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巢父,說完后又補(bǔ)充了一句:“聽了這樣不干凈的話,我生怕這些名祿之言把自己的耳朵污染了,只好跑到這里來洗洗耳朵?!?/p>
巢父聽后,感到非常生氣,就冷冷地說道:“洗什么耳朵!算了吧,別再把水污染了,從而污染了我的小牛的嘴?!闭f完,巢父牽著他的小牛,急忙往溪水的上游走去。
許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節(jié)操贏得了后世的尊敬,從而被奉為隱士的鼻祖。戰(zhàn)國時代的思想家荀子就曾稱贊說:“許由善卷,重義輕利行顯明?!?/p>
傳說,上古時代的堯,想把帝位讓給許由。
許由是個以不問政治為“清高“的人,不但拒絕了堯的請求,而且連夜逃進(jìn)箕山,隱居不出。 當(dāng)時堯還以為許由謙虛,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請他,說:“如果堅(jiān)不接受帝位,則希望能出來當(dāng)個“九州長”。
不料許由聽了這個消息,更加厭惡,立刻跑到山下的穎水邊去,掬水洗耳。 許由的朋友巢父也隱居在這里,這時正巧牽著一條小牛來給它飲水,便問許由干什么。
許由就把消息告訴他,并且說:“我聽了這樣的不干凈的話,怎能不趕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巢父聽了,冷笑一聲說道:“哼,誰叫你在外面招搖,造成名聲,現(xiàn)在惹出麻煩來了,完全是你自討的,還洗耳恭聽什么耳朵!算了吧,別沾污了我小牛的嘴!”,說著,牽起小牛,徑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了。 據(jù)《巢縣志》記載,古巢城東城門有一方池叫“洗耳池” ,池邊有一條巷叫牽牛巷。
相傳5000年前,巢父在池邊牽牛飲水時,批評一代圣賢許由“浮游于世,貪求圣名”,許由自慚不已,立即用池中清水洗耳、拭雙目,表示愿聽從巢父忠告。后人為頌揚(yáng)許由知錯就改的美德,遂將該方池取名為“洗耳池”,成語“洗耳恭聽”的典故也由此產(chǎn)生。
“洗耳”語出《高士傳.許由》:“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當(dāng)時堯欲以九州長官相封,許由惡聞其聲,跑到穎水邊洗耳恭聽耳,意即出此。
洗耳成為品行高尚的代表。
洗耳恭聽
堯帝,因封于唐而被后世稱為“唐堯”。他德高望重,人民都很尊敬他。在他的領(lǐng)導(dǎo)下,各邦族之間團(tuán)結(jié)如一家,和睦相處。到了堯老年的時候,由部落聯(lián)盟推舉他的繼承人,大家一致推舉了舜。堯?qū)⒆约旱呐畠杭藿o了舜,又經(jīng)過了長期考察后,才放心地將首領(lǐng)的位子給了舜。
堯舜時代,有一位賢人,叫許由。堯在選繼承人的時候,聽說許由是個世外高人,便想把首領(lǐng)的位子讓給他。許由是個以不問政治為“清高”的人,不但拒絕了堯的請求,而且連夜逃進(jìn)箕山,隱居不出。當(dāng)時堯還以為許由謙虛,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請他,并傳話說,如果堅(jiān)決不接受帝位,則希望能出來當(dāng)個“九州長”。不料,許由聽了這個消息更加厭惡,立刻跑到山下的潁水邊去,掬水洗耳。
許由的朋友巢父也隱居在這里,正巧牽著一頭小牛來讓它飲水,便問許由干什么。許由就把事情告訴他,并且說:“我聽了這樣不干凈的話,怎能不趕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巢父聽了,冷笑一聲說道:“哼,誰叫你在外面招搖,名聲大了,惹出麻煩來,完全是你自找的,還洗什么耳朵!別玷污了我小牛的嘴!”說著,牽起小牛,徑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了。
這個故事中的“洗耳”與后來“洗耳”的含義完全不同。許由是因?yàn)椴辉敢饴?,且自命清高而洗耳;后世所說的“洗耳”則是準(zhǔn)備領(lǐng)教的意思。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fèi)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shí)用范文實(shí)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jiān)谝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