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bsp;別離之情1.nbsp;楊柳。
它源于《詩經(jīng)·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楊柳的依依之態(tài)和惜別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傲迸c“留”諧音,古人在nbsp;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dá)依依惜別的深情,以至許多文人用它來傳達(dá)怨別、懷遠(yuǎn)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鈴》詞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nbsp;等。nbsp;2.nbsp;長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如北周文學(xué)家庾信《哀江南賦》:“十里五里,長亭短亭。
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薄伴L亭”成為一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別詩詞中不斷出現(xiàn)。
如柳永《雨霖鈴》中“寒蟬凄切,對長亭晚”等。nbsp;3.nbsp;南浦。
南浦多見于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它成為送別詩詞中的常見意象與屈原《九歌·河伯》“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這一名句有很大關(guān)系。南朝文學(xué)nbsp;家江淹作《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別詩中明顯多了起來;到唐宋送別詩詞中出現(xiàn)得則更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nbsp;《南浦別》中的“南浦凄凄別,西風(fēng)裊裊秋”等。
nbsp;4.nbsp;酒。元代楊載說:“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緒之外,還飽含著深深的祝福。將美酒和離情聯(lián)系在一起的詩詞多nbsp;不勝舉,如:王維的《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寫別離之nbsp;情。
nbsp;二、思鄉(xiāng)類意象(或表達(dá)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或表達(dá)對親人的牽掛)nbsp;1.nbsp;月亮。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xiāng)的代名詞。
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p>
特別是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nbsp;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睆牧己玫淖T赋霭l(fā),寫兄弟之情。
意境豁達(dá)開朗,意味深長,用深邃無底而又美妙無空的自然境界體會人生。nbsp;2.nbsp;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時,月滿nbsp;西樓”nbsp;。元代《西廂記》結(jié)尾崔鶯鶯長亭送別時唱的“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絕唱。nbsp;3.nbsp;莼羹鱸膾。
典出《晉書·張翰傳》。傳說晉朝的張翰當(dāng)時在洛陽做官,因見秋風(fēng)起,思家鄉(xiāng)的美味“莼羹鱸膾”,便毅然棄官歸鄉(xiāng),從此引出了“莼鱸之思”這個表nbsp;達(dá)思鄉(xiāng)之情的成語。
后來文人以“莼羹鱸膾”“莼鱸秋思”借指思鄉(xiāng)之情。如曾任國民黨中央日報社長馬星野先生的《呈南懷瑾先生謝贈鮮味》詩:“拜賜莼鱸鄉(xiāng)味nbsp;長,雁山甌海土生香。
眼前點點思親淚,欲試魚生未忍嘗?!笔苟嗌偃藶⑾滤监l(xiāng)思親行行熱淚。
nbsp;4.nbsp;雙鯉。鯉魚代指書信,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再有古時人們多以鯉魚形狀的函套藏書nbsp;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詩文中以鯉魚代指書信。
如:宋人晏幾道《蝶戀花》詞:“蝶去鶯飛無處問,隔水高樓,望斷雙魚信?!鼻迦怂午断仓苋A岑見過》:“不見nbsp;伊人久,曾貽雙鯉魚?!?/p>
nbsp;此外,還有行為類意象,如“搗衣”,也表達(dá)對親人的牽掛。月下?lián)v衣,風(fēng)送砧聲這種境界,不僅思婦傷情,也最易觸動游子的情懷,因此搗衣意象也是思鄉(xiāng)主題的nbsp;傳統(tǒng)意象之一。
如唐代李白《子夜吳歌》之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yuǎn)征?”nbsp;三、愁苦類意象(或表達(dá)憂愁、悲傷心情,或渲染凄冷、悲涼氣氛)nbsp;1.nbsp;梧桐。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是凄涼悲傷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痹诵煸偎肌峨p調(diào)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p>
都以梧桐葉落來寫凄苦愁思。nbsp;2.nbsp;芭蕉。
在詩文中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lián)系。宋詞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
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舍情?!卑褌?、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
nbsp;3.nbsp;流水。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多傳達(dá)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
如:唐代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nbsp;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p>
劉禹錫《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t易衰似。
一)戴復(fù)古夫妻的訣別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四載:戴石屏先生復(fù)古未遇時,流寓江右武寧,有富翁愛其才,以女妻之。
居二三年,忽欲作歸計,妻問其故,告以曾娶。妻白之父,父怒,妻宛曲解釋。
盡以奩具贈夫,仍餞以詞云(名《祝英臺近》)。夫既別,遂赴水死。
可謂賢烈也矣!” 戴復(fù)古妻的訣別詞《祝英臺近》這樣寫道: 惜多才,憐薄命,無計可留汝。 揉碎花箋,忍寫斷腸句。
道旁楊柳依依,千絲萬縷,抵不住,一分愁緒。 如何訴。
便教緣盡今生,此身已輕許。 捉月盟言,不是夢中語。
后回君若重來,不相忘處,把杯酒,澆奴墳土。 詞中的女主人公已隱約透露出了準(zhǔn)備為情赴死的決心。
可其善良、寬容、堅貞、剛烈的心意并沒有讓朝三暮四的戴復(fù)古心生留意,戴復(fù)古還是絕情地走了。 十年之后,戴復(fù)古滿懷對亡妻的懷念與歉疚,在妻子的墳前寫下了《木蘭花慢》一首: 鶯啼啼不盡,任燕語,語難通。
這一點閑愁,十年不斷,惱亂春風(fēng)。 重來故人不見,但依然,楊柳小樓東。
記得同題粉壁,而今壁破無蹤。 蘭皋新漲綠溶溶。
流恨落花紅。 念著破春衫,當(dāng)時送別,燈下裁縫。
相思謾然自苦,算云煙,過眼總成空。 落日楚天無際,憑欄目送飛鴻。
春衫雖破依舊暖,飛鴻成雙人自寒。戴復(fù)古對亡妻的懷念,雖是真摯的,但相比于其妻的摯情卻是無力而蒼白的。
十年之后,天人永隔,戴君雖在內(nèi)疚之中悔恨不已,但卻輕謂‘一點閑愁’以概之,聽起來總讓人感覺他更像一個不負(fù)責(zé)任的浪蕩公子,即便不是虛情假意的表白,與其妻的作為相比也差出天壤之別。 (二)李之問再娶聶勝瓊 《青泥蓮花記》載:李之問儀曹解長安幕,詣京師改秩。
都下聶勝瓊,名倡也,質(zhì)性慧黠,公見而喜之。李將行,勝瓊送別,餞行于蓮花樓,唱一詞,末句曰‘無計留春住,奈何無計隨君去’。
李復(fù)留經(jīng)月,為細(xì)君督歸甚切,遂飲別。不旬日,聶作一詞以寄李云云,蓋寓調(diào)《鷓鴣天》也。
之問在中路得之,藏于篋間,抵家為其妻所得。因問之,具以實告。
妻喜其語句清健,遂出妝奩資夫取歸。瓊至,即棄冠櫛,損其妝飾,委曲以事主母,終身和悅,無少間焉。
這首《鷓鴣天》寄李之問寫到: 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陽關(guān)》后,別個人人第五程。
尋好夢,夢難成。況誰知我此時情。
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詞寫得清麗幽婉,也難怪李之問妻被其清健的語句所感動,出妝奩資夫取歸”之。
讓聶勝瓊這個歌妓身份的下層女人,有了一個意料之外的美滿的感情歸宿。看來不獨男人喜愛才女,就連女人自己也能被真正的才女所折服啊! (三)施酒監(jiān)與樂婉的來生緣 明陳耀文《花草粹編》卷二,引宋楊湜《古今詞話》(原書已佚)云:杭妓樂婉與施酒監(jiān)善,施嘗贈以詞云: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識盡千千萬萬人,終不似,伊家好。 別你登長道,轉(zhuǎn)更添煩惱。
樓外朱樓獨倚欄,滿目圍芳草。 樂婉以《卜算子》答施: 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yuǎn)。
淚滴千千萬萬行,更使人,愁腸斷。 要見無因見,拼了終難拼。
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jié),來生愿。 一位風(fēng)塵女子,至性真情,豪爽灑脫。
以拼了之情,道出相思之深,相愛之切。卻終究不得不屈從于無奈的殘酷現(xiàn)實,只待重結(jié)來生之緣。
施君得此紅顏知己,雖遺憾不能永結(jié)連理,卻也是不幸中的萬幸。 (四)朱淑真的夢中情人 朱淑真的感情經(jīng)歷極為不幸,作為一位女詞人,她有多情而敏感的內(nèi)心世界,也有心儀的夢中情人,但她卻不能違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得不嫁給一個庸俗之徒,過著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相思?xì)q月。
她只有在《清平樂》詞中追憶自己曾經(jīng)的戀人,和短暫甜美的愛情生活體驗: 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 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xì)雨。
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 最是分?jǐn)y時候,歸來懶傍汝臺。
全詞通俗明白,艷而不褻,全賴女詞人大膽率真的表白。了解了她痛苦的一生,反襯出這乍現(xiàn)即逝的歡樂時光,有誰還能以假道學(xué)家們的嘴臉抵之為有失婦德”呢! (五)金定和劉翠翠的詩詞姻緣 宋朝末年,淮安才子金定和劉翠翠家住比鄰。
二人既是同窗好友又是年齡相同。彼此朝夕伴讀,青梅竹馬,漸生情愫。
一日,金定贈劉翠翠情詩一首: 十二欄桿七寶臺,春風(fēng)隨處艷陽開。 東園桃李西園柳,何不移來一處栽。
劉翠翠和詩一首: 平生每恨祝英臺,懷抱何為不早開。 我愿東君勤用意,早移花木向陽栽。
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新婚之夜,劉翠翠于枕畔有感而作《臨江仙》一首: 曾向書窗同筆硯,故人今作新人。
洞房花燭十分春,汗沾蝴蝶粉,身惹席香塵。 尤雨殢云混未慣,枕邊眉鬢羞顰。
輕憐痛惜莫辭頻,愿郎從此始,日近日相親。 金定步原韻答和《臨江仙》一首: 記得書齋同筆硯,親人不是他人。
扁舟來訪武陵春,仙居臨紫府,人世隔紅塵。 海誓山盟心已許,幾番淺笑深顰。
向人猶自語頻頻,意中無別意,親外有誰親! 看了二人的詩詞答和,不能不讓人羨慕金定和劉翠翠的美滿婚姻和柔情蜜意。
一: 陸 游 與 唐 婉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愛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紹興十四年,二十歲的陸游和表妹唐婉結(jié)為伴侶。兩人從小小青梅竹馬,婚后相敬如賓。
然而,陸游的母親不喜歡唐婉,以至最后發(fā)展到強迫盧游和她離婚。陸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離,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親懇求,都遭到了母親的責(zé)罵。
陸游迫于母命,萬般無奈,便與唐婉忍痛分離。后來,陸游依母親的心意,另娶王氏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給同郡的趙士程。
這一對年輕人的美滿婚姻就這樣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個春天,陸游滿懷憂郁的心情獨自一人漫游山陰城沈家花園。
正當(dāng)他獨坐獨飲,借酒澆愁之時,突然他意外地看見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趙士程。 盡管這時他已與唐婉分離多年,但是內(nèi)心里對唐婉的感情并并有完全擺脫。
他想到,過去唐婉是自己的愛妻,而今已屬他人,好像禁宮中的楊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這里,悲痛之情頓時涌上心頭,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離離。
不料這時唐婉征得趙士程的同意,給他送來一杯酒,陸游看到唐婉這一舉動,體會到了她的深情,兩行熱淚凄然而下,一揚頭喝下了唐婉送來的這杯苦酒。 然后在粉墻之上奮筆題下《釵頭鳳》這首千古絕唱: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fēng)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 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陸游在這首詞里抒發(fā)的是愛情遭受摧殘后的傷感、內(nèi)疚和對唐婉的深情愛慕,以及對他母親棒打鴛鴦的不滿情緒。
陸游題詞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悵然而去。陸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將這首《釵頭鳳》詞后頭至尾反覆看了幾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聲痛哭起來。
回到家中,她愁怨難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釵頭鳳》詞: 世情薄,人情惡,日送黃昏花易落。曉風(fēng)干,淚痕殘,欲簽心事,獨語斜欄。
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
瞞!瞞!瞞! 二: 廣東惠州城西也有個西湖,名氣雖然不如杭州的廣遠(yuǎn),在當(dāng)?shù)匾彩亲钫腥肆鬟B的景區(qū)。事有湊巧,從杭州西湖來的一位女子,三十六歲時在這里去世,墓碣便建在此處西湖畔的孤山,并且因墓而又得一處名勝:六如亭。
觀賞六如亭的最佳處在西山泗洲塔頂,那兒有一株頗具風(fēng)采的大榕樹。晚清文人丘逢甲有詩:“行人欲問朝云墓,看取亭亭塔頂松?!?/p>
朝云,家錢塘人,原本是蘇東坡早年買來的一個侍兒,當(dāng)時孤苦伶仃,才十二歲。她不知道自家事,也不識字,但在蘇家遇到極良好文化藝術(shù)環(huán)境,加上她人天資聰慧。
耳濡目染,潛心用功,她不但學(xué)會了識字、讀書,也喜歡詩畫書法。在東坡遭到貶斥的顛蕩生活里,朝云成長成熟起來,后來成為東坡的侍妾。
一個軼事說,東坡后來被召回京城作官,在官場的險風(fēng)惡浪中心情不自在。有一天他手捫著漸大的肚子,在院中蹓跶,忽然問身邊的人:“大腹便便何所有?”一個女子應(yīng)答:“自然是一肚子墨水?!?/p>
東坡?lián)u頭,另一個說:“必是滿盛著好詩妙文?!彼該u頭。
轉(zhuǎn)臉問朝云:“你說呢?”朝云緩緩說:“先生那兒,該是一肚皮不合時宜?!睎|坡拍掌大笑,“這才對哩!” 六十歲的東坡受到更嚴(yán)重迫害,遠(yuǎn)謫到嶺南惠州。
那時他的妻子已故,朝云成為他日夜相守的伴侶。此時,朝云虔誠地信奉佛教,一心誦經(jīng),吃素,行善事,曾跟東坡一道在惠州創(chuàng)建了一個放生池,還捐資修橋筑堤。
北宋紹圣二年,朝云不幸病故,死時只有三十六歲。東坡非常傷感。
為了紀(jì)念這位純情又賢慧的女子,后來人們把她住過的房子,東坡取名白鶴堂的,改名為“朝云堂”。 朝云死后,依她所囑,葬在西湖附近的棲禪寺。
寺內(nèi)僧人十分重敬這位女施主,特地捐資在朝云墓上蓋了一座紀(jì)念亭,初名朝云亭。后來,由于篤信佛教的女主人,在彌留之際曾反復(fù)誦念《金剛經(jīng)》上的一句偈語:“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又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p>
這六個“如”字,突出表現(xiàn)了佛教強調(diào)的“空”意,所以朝云亭后來被人們改稱為“六如亭”。清代道光年一位文士林兆龍依“六如”寫過一副亭聯(lián):“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垢不凈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 六如亭而今成為惠州一處名勝,也是紀(jì)念大文豪蘇軾的珍貴文物。
亭由磚石建成,形制整飭,風(fēng)格純樸,很適合所紀(jì)念人物的風(fēng)神氣質(zhì)。 蘇東坡詩詞極著名,但愛情詩絕少,而一首紀(jì)念朝云的《西江月》詞,堪稱愛情詩中的極品,詞曰“玉骨那愁瘴霧,冰肌自有仙風(fēng)。
海內(nèi)進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 素面常嫌粉(氵宛),洗妝不褪唇紅。
高情憶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三: 《卜算子》 卜算子·贈樂婉 施酒監(jiān)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識盡千千萬萬人,終不似、伊家好。 別你登長道,轉(zhuǎn)更添煩惱。
樓外朱樓獨倚闌,滿目圍芳草。 卜算子·答施 樂婉 相思似海深,舊事如天遠(yuǎn)。
淚滴千千萬萬行,更使人愁腸斷。 要見無因見,了拼終難拼。
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jié)、來生愿。 這是一個宋代歌妓的故事。
樂婉是杭州歌妓,與一位姓施的酒監(jiān)相愛,后施酒。
1、哀鴻 哀鴻比喻哀傷苦痛、流離失所的人。
《詩經(jīng)·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維比哲人,謂我劬勞?!?/p>
詩歌寫使臣行于四方,見流民如鴻雁飛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來,皆合詞傾訴,如鴻雁哀嗚之聲不絕。后來以鴻雁在野、哀鴻遍野喻指百姓流離失所。
龔自珍·《己亥雜詩》:三更忽軫哀鴻思,九月無襦淮水湄。 2、秦晉 春秋時,秦晉兩國為婚姻,后因稱兩姓聯(lián)姻為“秦晉之好”。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倒賠家門,情愿與英雄結(jié)婚姻,成秦晉。 3、桑梓 桑梓,代指家鄉(xiāng)。
《詩經(jīng)·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躬敬止?!笔钦f家鄉(xiāng)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對它要表示敬意。
后來人們用來喻指故鄉(xiāng)。 毛澤東·《七絕》: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4、寒食 寒食,清明節(jié)前一天或兩天。
傳說晉國介子推隱居山中,晉文公用燒山之法逼他出來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燒死。晉文公為紀(jì)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舉火,只吃冷食。
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fēng)御柳斜。 5、采薇 采薇,代指隱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國國君的兒子伯夷、叔齊認(rèn)為這是以臣弒君,就攔馬諫阻。殷之后,兩人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終餓死。
后以此喻隱居避世。 王績·《野望》: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6、三徑 三徑,指隱居生活。 西漢末,兗州刺史蔣詡隱居后,在院子里竹下開辟三徑,只與求仲、羊仲來往。
后來,三徑便成了隱士住處的代稱。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擴展資料: 關(guān)于典故 典故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史實者的官名。后來一種常見的意義是指關(guān)于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
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漢朝,《后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p>
典故指典制和掌故。《辭?!?、《辭源》為“典故”一詞立了兩個義項:一是典故一詞的古義,與現(xiàn)代漢語所說的“故實”有些相當(dāng),指古代的典章制度、舊事舊例。
我們今天所講的典故當(dāng)然用的是典故的今義。典故的今義,《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釋作“詩文里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
《辭?!?、《辭源》的釋法與此有類,說是“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 參考資料:典故_百度百科。
無題
李商隱
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后清宵細(xì)細(xì)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fēng)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頷聯(lián)進而寫女主人公對自己愛情遇合的回顧。上句用巫山神女夢遇楚王事,下句用樂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獨處無郎?!币馑际钦f,追思往事,在愛情上盡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樣,有過自己的幻想與追求,但到頭來不過是做了一場幻夢而已;直到現(xiàn)在,還正象清溪小姑那樣,獨處無郎,終身無托。這一聯(lián)雖然用了兩個典故,卻幾乎讓人感覺不到有用典的痕跡,真正達(dá)到了驅(qū)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別是它雖然寫得非常概括,卻并不抽象,因為這兩個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話傳說本身就能引起讀者的豐富想象與聯(lián)想。兩句中的“原”字、“本”字,頗見用意。前者暗示她在愛情上不僅有過追求,而且也曾有過短暫的遇合,但終究成了一場幻夢,所以說“原是夢”;后者則似乎暗示:盡管迄今仍然獨居無郎,無所依托,但人們則對她頗有議論,所以說“本無郎”,其中似含有某種自我辯解的意味。不過,上面所說的這兩層意思,都寫得隱約不露,不細(xì)心揣摩體味是不容易發(fā)現(xiàn)的。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lán)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
頷聯(lián)的上句,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說的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栩栩然而飛……渾忘自家是“莊周”其人了;后來夢醒,自家仍然是莊周,不知蝴蝶已經(jīng)何往。玉溪此句是寫:佳人錦瑟,一曲繁弦,驚醒了詩人的夢景,不復(fù)成寐。迷含迷失、離去、不至等義。試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說:“枕寒莊蝶去”,去即離、逝,亦即他所謂迷者是。曉夢蝴蝶,雖出莊生,但一經(jīng)玉溪運用,已經(jīng)不止是一個“栩栩然”的問題了,這里面隱約包涵著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本聯(lián)下句中的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心腑,名為杜鵑。杜宇啼春,這與錦瑟又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呢?原來,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冤憤,如聞杜鵑之凄音,送春歸去。一個“托”字,不但寫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鵑,也寫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錦瑟,手揮目送之間,花落水流之趣,詩人妙筆奇情,于此已然達(dá)到一個高潮。
【子猷興】 參見倫類部·師友“訪戴”。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昨夜吳中雪,子猷佳興發(fā)?!? 【不設(shè)弦】 參見文明部·禮樂“無弦琴”。
唐黃滔《贈友人》:“超然陶子性,留琴不設(shè)弦?!? 【牛渚吟】 參見文明部·詩詞“牛渚詠”。
唐李白《勞勞亭歌》:“昔聞牛渚吟五章,今來何謝袁家郎?!? 【書白練裙】 參見器用部·衣冠“羊欣白練裙”。
元張雨《懷茅山》:“歸來閉戶償高臥,莫遣人書白練裙?!? 【出群】 參見動物部·飛禽“嵇鶴”。
唐杜甫《大歷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韻》:“出群皆野鶴,歷塊匪轅駒。” 【蘭亭會】 參見倫類部·師友“永和人”。
唐權(quán)德輿《和九華觀見懷貢院八韻》:“地殊蘭亭會,人似山陰歸。” 【師德量】 唐劉(左饣右束)《隋唐嘉話》卷下:“婁師德弟拜代州刺史,將行,謂之曰:‘吾以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據(jù)過分,人所嫉也。
將何以全先人發(fā)膚?'弟長跪曰:‘自今雖有唾某面者,某亦不敢言,但拭之而已。以此自勉,庶免兄憂。
'師德曰:‘此適所謂為我憂也。夫前人唾者,發(fā)于怒也。
汝今拭之,是惡其唾而拭之,是逆前人怒也。唾不拭,將自干,何若笑而受之?'”◆指人寬容大度。
宋王十朋《將過萬橋用前韻寄大年先之》:“師德量寬真耐事,沈郎詩瘦不勝衣。”另參見人體部·頭面“婁公唾”。
人物部·將相“唾面婁”。 【竹林游】 參見人物部·圣賢“七賢”。
唐儲光羲《仲夏覲魏四河北覲叔》:‘東籬摘芳菊,想見竹林游?!? 【聲灑梁園】 參見天文部·氣象“梁苑雪”。
唐齊己《賀雪》:“歌揚郢路誰同聽,聲灑梁園客共聞?!? 【李郭仙】 參見倫類部·師友“仙侶同舟”。
唐岑參《送郭司馬赴伊吾郡請示李明府》:“江上舟中月,遙思李郭仙。'” 【何可一日無此君】 參見植物部·草木“此君”。
唐宋之問《綠竹引》:“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無此君?!? 【靈和標(biāo)格】 參見植物部·木本“張緒柳”。
唐韓偓《柳》:“無奈靈和標(biāo)格在,春來依舊褭長條?!? 【林宗巾】 參見器用部·衣冠“折角巾”。
宋陸游《幽居記今昔事十首》之五:“雨墊林宗巾,風(fēng)落孟嘉帽。” 【披鶴氅】 參見植物部·木本“王恭柳”。
宋蘇軾《和張子野見寄三絕句》之三《竹閣見憶》:“但遣先生披鶴氅,不須更樂畫天真?!? 【擁鼻吟詩】 參見文明部·詩詞“洛生詠”。
唐韓偓《雨》:“此時高昧共誰論,擁鼻吟詩空佇立?!? 【柏梁宴】 參見器用部·宮室“柏梁臺”。
唐王維《奉和圣制賜史供奉曲江宴應(yīng)制》:“言陪柏梁宴,新下建章來?!? 【愛鵝】 參見動物部·飛禽“換鵝”。
唐盧綸《宴趙氏昆季書院因與會文并率爾投贈》:“詠雪因饒妹,書經(jīng)為愛鵝。” 【駿馬換小妾】 唐李冗《獨異記》卷中:“后魏曹彰性倜儻,偶逢駿馬,愛之,其主所惜也。
彰曰:‘予有美妾可換,惟君所選。'馬主因指一妓,彰遂換之。”
◆詠人風(fēng)流倜儻。唐李白《襄陽歌》:“千金駿馬換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p>
另參見動物部·走獸“駿馬換傾城”。人物部·婦女“酬騄駬”。
【雪唱】 參見文明部·禮樂“曲高”。唐孟郊《送崔爽之湖南》:“雪唱與誰和,俗情多不通?!?/p>
【脫巾漉酒】 南朝梁蕭統(tǒng)《陶淵明傳》:“陶淵明嗜酒。郡將嘗候之,值其釀熟,取頭上葛巾漉酒,漉畢,還復(fù)著之。”
◆指嗜酒。宋朱松《春晚書懷》:“脫巾漉酒從人笑,拄笏看山頗自奇?!?/p>
另參見器用部·衣冠“漉酒巾”。器用部·飲食“紗巾酒”。
【章臺走馬】 《漢書·張敞傳》:“(張)敞無威儀,時罷朝會,過走馬章臺街,使御史驅(qū),自以便面拊馬。”◆指風(fēng)流瀟灑。
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夫子紅顏我少年,章臺走馬著金鞭。”另參見地理部·城建“走章臺”。
動物部·走獸“章臺馬”。 【落帽歡】 參見器用部·衣冠“孟嘉帽”。
唐盂浩然《盧明府九日峴山宴袁使君張郎中崔員外》:“共美重陽節(jié),俱懷落帽歡?!? 【疏受杜門】 參見倫類部·親眷“二疏”。
唐李紳《初秋忽奉詔除浙東觀察使檢校右貂》:“疏受杜門期脫屣,買臣?xì)w邸忽乘軺?!? 【棋賭山陰墅】 參見人事部·情感“喜折屐”。
唐王維《同崔傅答賢弟》:“曲幾書留小史家,草堂棋賭山陰墅?!? 【一瓢歡】 參見人物部·圣賢“顏回”。
唐盧綸《同柳侍郎題侯釗侍郎新昌里》:“三徑春自足,一瓢歡有余?!? 【二頃田】 史記·蘇秦列傳):“蘇秦為從約長,并相六國。
北報趙王,乃行過肥陽,…二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謝曰:‘見季子位高多金也。'蘇秦喟然嘆曰:‘此一人之身,富貴則親戚畏懼之,貧賤則輕易之,況眾人乎!且使我有雄陽負(fù)部田二頃,吾豈能佩六國相印乎!”'◆指供溫飽的田產(chǎn),或用作歸隱之詞。
元薩都刺《上趙涼國公》;“笑辭天上九鼎貴,來種江東二頃田?!绷韰⒁娙耸虏俊ぱ乓荨岸曁铩?。
參見地理部·土石“二頃田”。南朝梁吳均《詠懷》:“二頃且營田,三錢柳飲馬。”
【白社幽閑】 參見地理部·城建“白社”。唐李商隱《和劉評事永樂門居見寄》:“白社幽閑君暫居,青云器業(yè)我全疏。”
【玄石飲】 參見器用部·飲食“千日酒”。唐李嶠《酒》:“會從玄石飲,云雨出圓丘?!?/p>
【東山高臥】 。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