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語故事拾例 客話歇后語,除運用同音異義、諧音,以對比、暗喻、隱喻等修辭手法組成外,還有以特定故事組成者。
對這種歇后語,如不明其故事,就難解釋其寓意?,F(xiàn)舉例如下: “張三爺?shù)牟琛肼坊馗省薄?/p>
張三爺?shù)牟韬我园肼坊馗??其故事是:有一富有者,人稱張三爺。凡窮人來借貸,他皆泡粗劣茶相待,飲后便問:“我的茶好嗎?”凡說“三爺?shù)牟枋巧系群貌琛闭撸钥色@借貸。
反之,不管怎樣苦求,皆不借不貸。有一窮人,不知三爺這一脾性,登門求借時,直說三爺之茶實為劣等粗茶,結(jié)果無論怎樣哀求,都未獲借貸,只好怏怏離開三爺家。
他一路走一路想:“為什么他人去三爺處可獲借貸,惟獨自己不能?!”想來想去,忽悟自己可能因說他茶不好之故。因此決定復(fù)去三爺處弄個究竟。
于是,當(dāng)他重到三爺家門時,便大聲呼叫:“三爺呀三爺,你快出來!”三爺聞聲而出,問:“你又來何事?”窮人忙說:“三爺,我是窮人見識短,早先到你家飲了你一杯茶,不覺得怎樣,所以錯說是劣茶。哪知你的茶喝進肚里,特別不同,我從你家出來后,走一步肚里濃甘茶味就涌現(xiàn)一次,走到半路,你的茶回甘得不得了,使我提神醒腦,全身清爽啊!所以我特地回來,告訴你,三爺?shù)牟枋鞘篱g最好的上等茶?。?!”三爺一聽飄飄然,終于答應(yīng)借貸。
這一歇后語寓意兩層:一喻三爺為人虛偽,被人一拍馬屁,便飄飄然。二是喻凡辦事碰上挫折時,宜多思,找出癥結(jié),改變策略,往往能把事情辦成。
參考資料:更多/xsfc/xszp/web/%B9%CA%CA%C2%B4%F3%B9%DB/syzn.htm 歇后語故事—快刀斬亂麻一刀兩斷 在1482年7月23日,剛滿24歲的小伙子吳東勝準備去街上買二斤白菜。突然,看見了一個人群擁擠的地方。
他看見人群內(nèi)部似乎有一個擂臺。于是,他使用輕功飛過人們的頭頂,落在了擂臺的最前方。
原來,臺上正站著一位美麗的少女正在與一個膀大腰粗的男子在比解死結(jié)。兩個人各拿了一個復(fù)雜的用麻繩捆的結(jié)。
粗一看去沒什么奇怪,細一看就不得了了,這個大結(jié)上至少有90個小結(jié)。小姑娘和大漢開始比賽誰先解開結(jié)了。
吳東勝明白了,這不是比武招親,也不是比文招親,而是比巧招親呢! 沒過5分鐘,少女就已經(jīng)把所有的結(jié)解開了。而那位中年漢子卻才解30多個結(jié)。
于是,那位少女對大漢說道:“對不起,失敗了?!敝心隄h子只好垂頭喪氣地走出了擂場。
接著,少女又對大家說道:“現(xiàn)在只剩兩個結(jié)了,如果也失敗的話,今天就到此結(jié)束了!” 吳東勝早就想好了:這位少女有著一對水靈靈的眼睛,五官端正,皮膚也嫩白,身材也很苗條。吳東勝又想到:我也要到結(jié)婚的時候了,老母親也還沒有看見過我的女朋友呢!于是,他飛上了擂臺。
底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吳東勝上臺就問:“有沒有規(guī)則?”“有,誰先弄開誰就勝!”聽了規(guī)則后,吳東勝和少女的比賽正式開始。
吳東勝拿出匕首一刀就把結(jié)給砍斷了。因此也贏了這場比賽。
后來,此事被傳開了,就成了歇后語:——快刀斬亂麻——一刀兩斷。 歇后語 歇后語,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智慧與趣味語言,也是民間愛用的一種語法。
歇后語是廣大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gòu)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謎面,后半截是解釋、說明,象謎底,十分自然貼切。
例如: 一個巴掌打不響 -- ; 懶婆娘的裹腳 -- 。 在一般的語言中。
通常只要說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領(lǐng)會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后語。 最早出現(xiàn)"歇后"這一名稱的是在唐代。
《舊唐書。鄭綮列傳》中就已提到過有所謂"鄭五歇后體"(一種"歇后"體詩)。
但它作為一種語言形式和語言表現(xiàn),遠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xiàn)了。如《戰(zhàn)國策。
楚策四》:"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意思是說,失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太晚。
這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語。 我們有理由認為,這是當(dāng)時流行在民間的俗語,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經(jīng)驗。
這類古代的歇后語,雖然很少見于文字記載,但在民間流傳相信是不少的。如錢大昕《恒言錄》所載:"千里寄鵝毛,物輕人意重,復(fù)齋所載宋時諺也。
"這類歇后語,直到今天還繼續(xù)為人們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語的淵源時,有些語言學(xué)家和語言學(xué)專著還述及其它有關(guān)名稱。
如陳望道在《修辭學(xué)發(fā)凡》中,將歇后語列入"藏詞"格一節(jié)介紹;郭紹虞在《諺語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語源起于"射覆語"(類似猜謎的一種形式);另外一些書上又列出諸如"隱語"、"謎語"、"諺語"、"縮腳語"、"俏皮話"等名稱。加以比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處和相異之點。
關(guān)于歇后語的分類,向無定說。何況還有不少歇后語,一身兼有幾種性質(zhì),要劃分得十分科學(xué),是比較困難的。
為了便于查閱,我們將歇后語條目中凡帶有諧音字的歸入一類,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質(zhì)分為三類。 第一,諧音類。
如: 空棺材出葬 - 小蔥拌豆腐 - 這類歇后語,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諧,由原來的意義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個意義。這類歇后語,往往要轉(zhuǎn)幾個彎,才能領(lǐng)悟它的意思。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草船借箭——自有妙計 草船借箭——巧用天時 草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 草船借箭——有誤(霧) 孔明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孫悟空鉆進鐵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晁蓋的軍師——無(誤)用 林黛玉葬花——自嘆命薄 關(guān)公斗李逵——大刀闊斧 張飛穿針——大眼對小眼 孔明夸諸葛亮——自夸自 關(guān)二爺?shù)暮印唬祝┮?關(guān)公的臉——紅到頭了 關(guān)公的眼睛——睜不開 林沖買寶刀——中了詭計 林沖誤闖白虎堂——單刀直入 林沖到了野豬林——絕處逢生 林沖棒打洪教頭——專找破綻下手 林沖看守草料場——英雄無用武之地 林沖上梁山——逼出來的 豬八戒見高小姐——改換了頭面 豬八戒見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豬八戒拉著西施拜天地——壓根不配 豬八戒招親——凡心難丟 豬八戒進了女兒國——不想走了 黑旋風(fēng)劈宋公明——錯看(砍)了人 唐僧看書——一本正經(jīng)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周瑜擺手——嘟嘟(都督)叫 諸葛亮皺眉頭——計上心來 劉姥姥出大觀園——滿載而歸 賈寶玉的丫環(huán)——喜(襲)人 王熙鳳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嘆 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 唐三藏念緊箍咒——痛苦在后(猴)頭 孫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 盧俊義上梁山——不請自來 張順浪中斗李逵——以長攻短 (一)紅樓夢中的歇后語 1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處(第7回 焦大) 2坐山觀虎斗——坐收其利(第16回 王熙鳳) 3借劍殺人——不露痕跡(第16回 王熙鳳) 4引風(fēng)吹火——費力不多(第16回 王熙鳳) 5站干岸——-不沾事(濕)(第16回 王熙鳳) 6推倒油瓶不扶——懶到家了(第16回 王熙鳳) 7狗咬呂洞賓——不識好歹(第25回 彩霞) 8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宴席(第26回 紅玉) 9丈八的燈臺——照見人家,照不見自家(第19回 李嬤嬤 ) 10黃鷹抓住了鷂子的腳——扣了環(huán)了(第30回 王熙鳳) 11金簪子掉在井里頭——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30回 金釧) 12九國販駱駝的——到處兜攬生意(第46回 鴛鴦) 13宋徽宗的鷹,趙子昂的馬——都是好畫兒(第46回 鴛鴦) 14狀元痘兒灌的漿兒——又滿是喜事(第46回 鴛鴦) 15黃柏木作磐槌子——外頭體面里頭苦(第53回 賈珍) 16聾子放炮仗——散了(第54回 王熙鳳) 17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兒(第60回 芳官) 18倉老鼠和老鴰去借糧——守著的沒有,飛著的有(第61回 柳氏) 19清水下雜面——你吃我看見(第65回 尤三姐) 20見提著影戲人子上場——好歹別戳破這層紙(第65回 尤三姐) 21耗子尾巴上長瘡——多少膿血兒(第68回 王熙鳳) 22頂梁骨走了真魂——嚇得要命(第68回 王熙鳳) 23鋸了嘴子的葫蘆——沒口齒(第68回 王熙鳳) 24小蔥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第74回 王夫人) 25可著頭做帽子——要一點富余也不能(第75回 鴛鴦) 26羊群里跑出駱駝來了——就只你大(第88回 賈母) 27含著骨頭露著肉——吞吞吐吐(第88回 王熙鳳) 28焦了尾巴稍子——絕后(第117回 眾人 ) (二)西游記中的歇后語 1蛇頭上蒼蠅——自來的衣食(第28回 妖怪) 2乍入蘆芋——不知深淺(第32回 孫悟空) 3皮笊籬——一撈個罄盡(第39回 孫悟空) 4糟鼻子不吃酒——枉擔(dān)其名(第39回 豬八戒) 5磨磚砌的喉嚨——又光又溜(第47回 眾僮仆) 6尖擔(dān)擔(dān)柴——兩頭脫(第57回 豬八戒) 7吃了磨刀水的——秀氣在內(nèi)(第67回 孫悟空) 8狗咬尿泡——空歡喜(第71回 作者) 9鐵刷帚刷銅鍋——家家挺硬(第77回 作者) 10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湯里來,水里去(第81回 豬八戒) 11和尚拖木頭——做出了寺(第83回 哪吒太子) 12販古董的——識貨(第86回 小妖) 13蒼蠅包網(wǎng)兒——好大面皮(第87回 葛仙翁) 14三錢銀子買個毛驢——自夸騎得(第93回 沙僧) 15皮肉粗糙,骨骼堅強——各有一得可?。ǖ?3回 豬八戒) (三)水滸傳中的歇后語 1賊去了關(guān)門——遲了(第5回 周通) 2甕中捉鱉——手到拿來(第18回 劉高) 3閻羅王面前——沒放回的鬼(第21回 閻婆惜) 4花木瓜——空好看(第24回 潘金蓮) 5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露(第24回 鄆哥) 6孫武子教女兵——十捉九著(第24回 王婆) 7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第26回 作者) 8披麻救火——惹焰燒身 (第21回 作者) 9燈蛾撲火——惹焰燒身(第27回 作者) 10一佛出世,二佛涅磐——死去活來(第39回 作者) 11割貓兒尾拌貓兒飯——自供自(第62回 蔡福) 12佛面上去刮金——刻薄(第83回 軍校) 13雪獅子向火——酥了半邊(第101回 作者) 賈寶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兒說哪兒 正白旗的曹雪芹——真?zhèn)€別 個二爺?shù)乃{點頦——又哨起來了 豬八戒見高小姐——改換了頭面 豬八戒見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豬八戒拉著西施拜天地——壓根不配 豬八戒招親——凡心難丟 豬八戒進了女兒國——不想走了 黑旋風(fēng)劈宋公明——錯看(砍)了人 唐僧看書——一本正經(jīng) 劉姥姥出大觀園——滿載而歸 賈寶玉的丫環(huán)——喜(襲)人 王熙鳳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嘆 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 唐三藏念緊箍咒——痛苦在后(猴)頭 一)紅樓夢中的歇后語 1膊折了往袖。
掩耳盜鈴
yǎn ěr dào líng
[釋義] 掩:遮蓋;盜:偷。把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不會聽見。比喻自欺欺人。
[語出] 《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秩寺勚鴬Z己也。遽揜(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聞之;悖也?!?/p>
[正音] 耳;不能讀作“ér”。
[辨形] 鈴;不能寫作“玲”。
[近義] 自欺欺人 弄巧成拙
[反義] 開誠布公
[用法] 含貶義。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了
諺語故事
“人心不足蛇吞象?!?象是森林中的一個龐然大物,蛇卻是一條細長細長的爬蟲,肚皮很小,吞吃一只青蛙、老鼠什么的還差不多,居然妄想一口吞下一只龐大的象,真有點太自不量力了?!吧咄滔蟆笔寝k不到的,它的用意不過是告誡人們不要“人心不足”,而要“知足”,有句成語叫“知足常樂”。
諺語:
氣象
這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chǎn)實踐中,觀察氣象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如,
1.螞蟻搬家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
2.日落胭脂紅,無雨也有風(fēng)。
3.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4.久雨刮南風(fēng),天氣將轉(zhuǎn)晴。
5.天上鉤鉤云,地下水淋淋。
6.燕子外遷,地旱天干。
農(nóng)業(yè)
它是農(nóng)民在生產(chǎn)實踐中總結(jié)出來的農(nóng)事經(jīng)驗。如:
棗芽發(fā),種棉花。
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dāng)家。
春雷響,萬物長。
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干(贛)
重陽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晴一冬(閩)
立冬小雪緊相連,冬前整地最當(dāng)先。(江南)
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北方)
西風(fēng)響,蟹腳癢,蟹立冬,影無蹤(江南)
立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南方)
立冬有風(fēng),立春有雨;冬至有風(fēng),夏至有雨(山西)
立冬種豌豆,一斗還一斗(南方)
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雨防春旱(閩南)
立冬打雷要反春(北方)
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北方)
立冬之日起大霧,冬水田里點蘿(北方)
立冬北風(fēng)冰雪多,立冬南風(fēng)無雨雪(北方)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北方)
立冬北風(fēng)冰雪多,立冬南風(fēng)無雨雪(江南)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北方)
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銀,立春后犁鐵(指應(yīng)早翻土)。(客家)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
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閩南)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軟棗
立冬東北風(fēng),冬季好天空。(閩南)
立冬南風(fēng)雨,冬季無凋(干)土(閩南)
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魚防春旱(閩南)[3]
衛(wèi)生
衛(wèi)生諺語是人們根據(jù)衛(wèi)生保健知識概括而成的。如:
1.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yī)生開藥方。
2.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3.食能以時,身必?zé)o疾。
4.要想人長壽,多吃豆腐少吃肉
5. 傷筋動骨一百天
社會
社會諺語泛指為人處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國等方面應(yīng)注意的事。如:
1.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4.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5.狹路相逢勇者勝。
6.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
7.擒賊先擒王。
8.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9.女人嫁漢,穿衣吃飯。
10.王氣墊,氣墊王,為賣氣墊到處忙。
學(xué)習(xí)
多是學(xué)習(xí)經(jīng)驗的總結(jié),激勵人們發(fā)奮學(xué)習(xí)。如:
1.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2.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xué)要落后。
3.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中華五千年文明,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故事。女媧造人、刻舟求劍、蘇武牧羊、美人計、新亭對泣、割發(fā)代首、毛遂自薦……這些故事穿越歷史、代代相傳、歷久彌新,它們彰顯著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濃縮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智慧,同時還是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揭示紛繁歷史變遷的窗口。
諺語是熟語的一種。是流傳于民間的比較簡練而且言簡意賅的話語。多數(shù)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jīng)驗,而且一般都是經(jīng)過口頭傳下來的。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和諺語相似但又不同的有成語、歇后語、俗語、警語等。諺語跟成語一樣都是語言詞匯整體中的一部分,可以增加語言的鮮明性和生動性。但諺語和名言是不同的,諺語是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jīng)驗,而名言是名人說的話。
1.知識是智慧的火炬。
2.讀一書,增一智。 3.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
4. 不向前走,不知路遠;不努力學(xué)習(xí),不明白真理。 5.樹不修,長不直;人不學(xué),沒知識。
6. 用寶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 7. 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8.勞動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生活的指南。 9. 知識是智慧的火炬。
10.寶劍不磨要生銹;人不學(xué)習(xí)要落后。 11.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長的少年需要學(xué)習(xí)。
12.星星使天空絢爛奪目;知識使人增長才干。 13. 造燭求明,讀書求理。
14. 糧食補身體,書籍豐富智慧。 15. 世界上三種東西最寶貴——知識、糧食和友誼。
(緬甸諺語) 16.書籍備而不讀如廢紙。(英國諺語) 17.積累知識,勝過積蓄金銀。
(歐洲諺語)。
50個有諺語故事的成語
退避三舍 洛陽紙貴 草木皆兵 按圖索驥 后來居上 邯鄲學(xué)步 守株待兔
如火如荼 望梅止渴 探驪得珠 望洋興嘆 掩耳盜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請君入甕 高山流水 胸有成竹 唇亡齒寒 聞雞起舞 指鹿為馬 不寒而栗
不學(xué)無術(shù) 雞鳴狗盜 勢如破竹 枕戈待旦 抱薪救火 梁上君子 脫穎而出
嗟來之食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精衛(wèi)填海 靡靡三音 入木三分 八仙過海
人琴俱亡 三令五申 下逐客令 門可羅雀 寸草春輝 天衣無縫 不名一錢
未雨綢繆 出爾反爾 樂極生悲 樂不思蜀 禮賢下士 對牛彈琴 曲高和寡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囫圇吞棗 投筆從戎 敝帚自珍 余音繞梁
杯弓蛇影 畫龍點晴 夜郎自大 盲人摸象 庖丁解牛 吐哺握氣 夸父逐日
拋磚引玉 圍魏救趙 過門不入 曲突徙薪 投鞭斷流 為虎作倀 一衣帶水
推敲 車載斗量 分道揚鑣 開卷有益 天經(jīng)地義 井底之蛙 馬革裹尸
10個寫景段落
正是荷花成熟的季節(jié),一朵朵荷花含苞怒放,滿田野里的荷田閃爍著金光,一簇簇的荷花有的帶著水珠乍開,有的含苞吐蕾,有的像個含羞的少女似開非開。一朵朵飽滿的蓮蓬,擠滿荷田,等待著俏麗的客家采蓮女來采摘。
那荷葉,大的似磨盤,有的舒展似傘,那荷葉上的水珠,有的像情人的淚珠,有的分散成細小的碎珠,在荷葉上滾來滾去,閃爍著斑斕的光彩,遠遠望去,在周圍的翠綠的群山映襯下,在紅紅的晚霞映照下,那一團團的荷花,像一團團紅云,一層層的丹霞,你看那一望無際的荷田,如胭如染,令人如入仙境。
開時間的牽絆,邀陽光作伴,約清風(fēng)同行,收拾起行囊,我們?nèi)ビH近草原吧,去親近遼闊無邊的草原。
讓我們在遼闊無邊的草原去感受草原的清新,在天蒼蒼之下去印證我們的渺小,在野茫茫之中去流浪,流浪成一片白白的云、或是一只只歡快的羊,或是一株株柔韌的小草。
我是沒有去過草原的。但,草原卻是我所喜歡的,一如我喜歡的沙漠和大山。這種喜歡源于內(nèi)心和生命的深處。
或許,你是去過草原的。但,你沒有和我一起去親近過草原,沒有。
所以,我想約你去草原,約你去親近草原。
想和你一起去看草原上的日升日落。想和你一起在草原立盡斜陽。想和你一起觀風(fēng)起云涌。想和你一起默數(shù)天幕的星子。想和你一起沐浴淡淡的草原月色。想聽你在草原中溫柔的呢喃。想拾起你遺落在草原上的笑。想讓草原的清新的風(fēng)掀動我的長長的黑發(fā),衣袂翩翩。想讓你執(zhí)我之手在草原漫步,無休無止……
在去草原的旅途中,會有一些什么樣的風(fēng)景呢?曲線玲瓏的遠山?鄉(xiāng)間田野散漫的牛羊?隨炊煙而起的牧童笛音?……所有這些可會牽扯我們的目光?可會留駐我們前行的足跡?可會令我們久久回味?
草原在我的心中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她有著樸實無華的純真,有著寬容大度的豪爽,有著寧靜致遠的深沉,它有著大海一樣的體魄,卻多了大海沒有的安寧,與天際相連的草原,雖然沒有南國山水秀麗的倩影,也沒有江海之氣勢雄壯;但,草原上卻有翱翔搏擊于蔚藍蒼鷹,有無邊的草浪翻滾孕育著火一般的灼熱。于是,草原上美麗的景色,一定會凝聚在的我們目光中,悠揚的歌聲,一定會牽引著我們的情思,馬群奔騰的蹄音,一定會叩開我們閉塞的門扉。
立馬草原。雪山腳下,會不會有一群溫順肥壯的牛羊?會不會有一群熱情奔放的駿馬,正在歡快的馳奔?藍藍的天上會不會飄著幾朵白云?那輪金色的太陽會不會光芒四射?在寬闊的草原上,你會不會豪情如那展翅翱翔的雄鷹?你會不會有豪情萬丈的歌聲?
草原在我的心底是生命的搖籃、生命的象征。藍天有蒼鷹飛過天際的神跡,大地和天空藍綠的顏色那悠楊的蒙古長調(diào),那如訴的馬頭琴古曲,猶如春風(fēng)佛過心間,更似剛剛暖化的一溪泉水在我綠綠的心底淺淺流過,說不盡的清爽酣暢,歡快的姑娘親手端來乳香馥郁的奶茶,纏綿的清香會久久的撲鼻入懷,英俊的小伙子彈奏著低沉的馬頭琴聲,悠悠的琴聲拴住蒙古包了上恬靜的炊煙,而深情動聽的心曲從這個敖包,飄過那個敖包……
如夢的草原是渾沌初開的風(fēng)景,淡冷的色調(diào)是詩畫的意境,風(fēng)的感覺是云的飄動,淺淺的湖也在做海一樣的夢,草原的靈魂是草,草原的浪漫是花,我愿融你的浪漫,我愿融入你的靈魂,讓你的雄渾注解我的柔情,我愿做一株草,在草原上生生息息,亦枯亦榮,走過寒暑,舞在風(fēng)中。我愿騎著一匹狂奔的馬,馳騁在萬里的草原上,忘記方向,忘記時光,忘記神傷……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故事】古代賣油郎秦重愛上有名的妓女花魁娘子,他很癡情?;埠芟矚g他,為了籌集一夜十兩銀子的宿費,他拼命節(jié)儉積聚,連銀鋪的伙計也發(fā)感慨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后來花魁跳出妓院火坑,嫁給秦重做老婆,兩人恩愛一輩子。
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
【故事】話說有一天,諸葛亮到東吳作客,為孫權(quán)設(shè)計了一尊報恩寺塔。其實,這是諸葛亮先生要掂掂東吳的份量,看看東吳有沒有能人造塔。那寶塔要求可高啦,單是頂上的銅葫蘆,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孫權(quán)被難住了,急得面黃肌瘦。后來尋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銅葫蘆模型的人,便在城門上貼起招賢榜。時隔一月,仍然沒有一點兒下文。諸葛亮每天在招賢榜下踱方步,高興得直搖鵝毛扇子。
那城門口有三個擺攤子的皮匠,他們面目丑陋,又目不識丁,大家都稱他們是丑皮匠。他們聽說諸葛亮在尋東吳人的開心,心里不服氣,便湊在一起商議。他們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終于用剪鞋樣的辦法,剪出個葫蘆的樣子。然后,再用牛皮開料,硬是一錐子、一錐子地縫成一個大葫蘆的模型。在澆銅水時,先將皮葫蘆埋在砂里。這一著,果然一舉成功。諸葛亮得到銅葫蘆澆好的消息,立即向?qū)O權(quán)告辭,從此再也不敢小看東吳了。“三個丑皮匠,勝過諸葛亮”的故事,就這樣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諺浯。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三個普通的人智慧合起來要頂一個諸葛亮。其實,臭皮匠和諸葛亮是有絲毫聯(lián)系的,“皮匠”實際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是第“副將”這句俗語原意是指三個副 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后來,在流傳過程中,人們竟把“裨將”說成了“皮匠”。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故事】相傳李太白在山中讀書,還沒有讀完,就放棄離去了。過了小溪,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鐵杵,李白感到奇怪便問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針?!崩畎讍柕溃骸拌F杵磨成針,能行嗎?”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與意志所感動,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學(xué)業(yè)。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