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莊子夢蝶
有一次,莊子睡覺時做了個夢。莊子曾經(jīng)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在花叢中十分愜意地飛翔。醒來之后,他完全忘記自己是莊周了,甚至不知道是蝴蝶變成了自己,還是自己夢中變成了蝴蝶。李煜曾有詩: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二、知魚之樂者,莊子也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是我經(jīng)常聽到的一句話。每個人的生活不同,心理狀態(tài)不同,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喜怒哀樂也不一樣。這句話出自一個故事:莊子和惠子在橋上玩,莊子說:“鰷魚游得從容自在,這是魚的快樂呀?!被葑诱f:“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子說:“我不是你,本來就不知道你快樂。而你也不是魚,那你肯定不知道魚的快樂?!鼻f子說:“從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在哪里知道魚的快樂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魚的快樂,為何還問我?”后來就有了“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三、如龜般,自由自在
楚王一直想聘莊子輔助他,可莊子喜愛自由自在的生活。有一次莊子在釣魚,來了兩位大臣想邀請莊子去朝廷處理國家大事,為君王分憂。莊子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只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楚王非常喜愛這只烏龜,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上。請問二位大夫,這只神龜是愿意死后留骨而貴呢?還是愿意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大夫說:“自然是愿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莊子說:“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
四、視權(quán)力如腐鼠
莊子有位好朋友叫惠子,在梁國做宰相。有一次莊子去拜訪惠子,惠子很慌恐。他怕莊子取代自己的位置,再三阻止莊子。莊子很淡定的拜見惠子說:“南方有只鳥,其名為鹓雛,您可聽說過?這鹓雛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shí)不食,非醴泉不飲。這時,有只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只腐爛的老鼠,恰好鹓雛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hù)住腐鼠,仰頭視之道:‘嚇!’難道你也想用梁國嚇我,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名利富貴,還有很多更加珍貴的東西。”
五、無用之才也有大用之處
有一次,莊子跟弟子游玩,走到一座山腳下,看見一株大樹沒人伐。莊子問伐木的人:怎么沒人砍這棵樹,伐木者跟莊子說:“這棵樹是一種不中用的木材,沒什么價值。用來作舟船,則沉于水;用來<;棺材,則很快腐爛;用來"器具,則容易毀壞;用來做門窗,則脂液不干;莊子聽后,笑了笑說:“樹不成材,方可免禍;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
六、匠石運(yùn)斤
惠子去世之后,莊子去送葬,講起了惠子的故事:“郢地有個人讓白堊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蠅的翅膀那樣大小,讓匠石用斧子砍削掉這一小白點(diǎn)。匠石揮動斧子呼呼作響,漫不經(jīng)心地砍削白點(diǎn),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卻一點(diǎn)也沒有受傷,那人站在那里也若無其事不失常態(tài)。后來,宋元君知道了這件事,也要嘗試,便找了那位石匠,而那位石匠說:可以跟我搭配的伙伴已經(jīng)去世了,我也無心再去做這件事情?!薄白詮幕葑与x世后,我也沒有辯論的人了,也有沒有跟我匹敵的對手了!”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庇谑腔菔┓浅:ε?,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
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shí)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鳥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fā)出‘嚇’的怒斥聲。
現(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2.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p>
惠施說:“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施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兒知道魚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在問我。
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參考資料: .cn/200406/ca426681.htm 道家的超脫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
有一個關(guān)于莊子的故事,他的妻子去世,朋友去看他,卻吃驚地發(fā)現(xiàn)他一邊拍打瓦盆,一邊按著節(jié)拍唱歌。他的朋友很不高興地批評他:“你不但不哭,居然還這麼做?”莊子回答說,他并非沒有悲傷的感情,但是死是回避不了的事情,既然這是自然運(yùn)行的規(guī)律,為什麼還要哭呢?在莊子的思想里,具備理性的知識,就可以擺脫情感的束縛,達(dá)到靈魂的自由。
在這一點(diǎn)上,莊子和荷蘭哲學(xué)家斯賓諾莎的觀點(diǎn)是一樣的。
1. 鵬程萬里
《莊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釋義:大鵬遷徙到南海的時候,翅膀拍打著水面,卷起浪花長達(dá)三千里,他乘著旋風(fēng)盤旋而上,飛到那九萬里的高空中,借著六月海浪的勢,離開了北海。
2. 邯鄲學(xué)步
《莊子·秋水》:“子獨(dú)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xué)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釋義:你可曾聽說過壽陵有個姓余的男子,去邯鄲城學(xué)習(xí)走路的故事嗎?他沒有學(xué)會邯鄲人走路的姿勢卻又將自己原來走路的姿勢也都忘記了,最終只好爬著回到了燕國。
3. 朝三暮四
《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茅,曰:‘朝三暮四?!娋呀耘?。曰:‘然則朝四而暮三?!娋呀詯?。”
釋義:狙公對猴子們說:“早晨給你們?nèi)齻€,晚上給你們四個”猴子們十分生氣。狙公又對猴子們說“早晨給你們四個,晚上給你們?nèi)齻€”猴子們都十分高興。
4. 沉魚落雁
《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釋義:毛嬙、驪姬是被人們都稱贊美麗的人。水中魚,見到他們都害羞的潛入水底,天空中的鳥兒,見到他們都向高飛去,麋鹿看到他們便快速奔跑離去,這四者到底是誰知道天下的美色呢?
5. 三千劍客
《莊子·說劍》:“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擊于前,死傷者歲百余人,好之不厭。如是數(shù)年,國衰,諸侯謀 之。”
釋義:趙國的趙惠文王喜愛劍術(shù),所以門下養(yǎng)有善劍術(shù)的門客三千多人。他們?nèi)找乖趯m中互相搏擊不休,每年死傷的有一百多人,但是趙惠文王仍然樂此不疲。趙國人都去練劍,沒有人從事生產(chǎn),國力受到了影響。我們可以有自己的業(yè)余愛好,但不能沉溺其中,玩得不能自控有害無益。
6. 栩栩如生
《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p>
釋義:莊子夢到自己變成了一只蝴蝶,在空中飄飄然,十分高興。
7. 越俎代庖
《莊子·逍遙游》:“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釋義:廚師雖然不在,掌管祭祀的人,也不可以放下手中的器具,去代替廚師去做飯啊。
8. 害群之馬
《莊子·徐無鬼》:“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
釋義:治理天下并不稀奇,這與放馬有什么兩樣嗎?只是把危害馬群的壞馬趕出去就是了。
9. 探驪得珠
《莊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驪龍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釋義:貴重的珍珠,只有九重深淵下驪龍的下巴上才有。你能得到它,一定是碰巧遇上驪龍睡著了。如果驪龍清醒的話,你哪里還能活著出來喲!
10. 螳臂當(dāng)車
《莊子·人間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dāng)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p>
釋義:你知道螳螂嗎?憤怒之下全力伸展它的臂膀來阻擋車輪,卻不知它不能勝任這件事。
關(guān)于莊子的典故和寓言: 視權(quán)貴如腐鼠 《莊子·秋水》載: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
有人急忙報告惠子,道:“莊子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被葑雍芑趴郑胱柚骨f子,派人在國中搜了三日三夜。
哪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道:“南方有只鳥,其名為鹓雛,您可聽說過?這鹓雛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shí)不食;非醴泉不飲。
這時,有只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只腐爛的老鼠,恰好鹓雛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hù)住腐鼠,仰頭視之道:‘嚇!’現(xiàn)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寧做自由之龜 一天,莊子正在渦水垂釣。
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來聘請他道:“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為君王分憂,下以為黎民謀福。”
莊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只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
請問二大夫,此龜是寧愿死后留骨而貴,還是寧愿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鼻f子說:“二位大夫請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p>
知魚之樂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p>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知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是貧窮,不是潦倒 《莊子·山木》載:一次,莊子身穿粗布補(bǔ)丁衣服,腳著草繩系住的破鞋,去拜訪魏王。
魏王見了他,說:“先生怎如此潦倒???”莊子糾正道:“是貧窮,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體現(xiàn),才是潦倒;衣破鞋爛,是貧窮,不是潦倒,此所謂生不逢時也!大王您難道沒見過那騰躍的猿猴嗎?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樹上,它們則攀緣其枝而往來其上,逍遙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無可奈何。
可要是在荊棘叢中,它們則只能危行側(cè)視,怵懼而過了,這并非其筋骨變得僵硬不柔靈了,乃是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現(xiàn)在我處在昏君亂相之間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巧論三劍,一言興邦 戰(zhàn)國時代,趙國的趙文王特別喜歡劍術(shù)。投其所好的劍士們紛紛前來獻(xiàn)技,以至宮門左右的劍士達(dá)三千人之多。
他們?nèi)找乖谮w文王面前相互拼殺。每年為此而死傷的人數(shù)以百計,但趙文王仍興趣不減、好之不厭。
于是,民間尚劍之風(fēng)大盛,俠客蜂起,游手好閑之徒日眾,耕田之人日益減少,田園荒蕪,國力漸衰。其他諸侯國意欲乘此機(jī)會攻打趙國。
太子趙悝為此憂慮不已,召集左右大臣商量道:“如此下去,必將國破家亡,為別國所制。諸位大臣中,如有既能悅大王之意,又能止劍士相斗者?吾將賞賜千金?!?/p>
左右異口同聲說:”莊子可擔(dān)此任?!碧訂枺骸扒f子是什么人?”一大臣答:“莊子是個隱士。
其才足可經(jīng)邦,其能足可緯國,其辯可以起死回生,其說可以驚天動地。如能請他前來,定能順大王之意,又能救民于水火?!?/p>
于是,太子便派使者帶上千金去請莊子。 莊子見了使者,聽明來意,說道:“此事何難,竟值千金之賞?”堅辭不收千金,而偕使者一道去見太子,問太子道:“太子賜我莊周千金大禮,不知有何指教?”太子道:“聞先生神明,特奉上千金作為您的學(xué)生們一路上來的開銷。
先生不收下,我趙悝還敢說什么呢?”莊子說:“聽說太子想要用我莊子的地方,是欲絕棄大王的癖好。倘若臣上勸大王而逆大王之意。
則下有負(fù)太子,我也會受刑而死,要千金何用?假使臣既能上討大王之歡心,下又使太子稱心,我在趙國何求而不得呢?” 三天后,莊子身穿儒服來見太子。太子便帶他去見趙文王。
文王長劍出鞘,白刃相待。莊子氣宇軒昂,神色蕭然。
入殿門不趨,見大王不拜。大王道:“太子介紹您來,欲以什么教給寡人?”莊子道:“臣聞大王好劍,故特以劍術(shù)拜見大王?!?/p>
王說:“您的劍術(shù)有何特長?”莊子說:“臣之利劍鋒利無比,臣之劍技天下無雙,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蔽耐趼犃?,大為欣賞,贊道:“天下無敵矣!”道:“夫善舞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后之以發(fā),先之以至。
愿大王給機(jī)會,讓我得以一試。”文王道:“先生且休息幾天,在館舍待命,等我安排好后,再請先生獻(xiàn)技比劍。”
于是,趙文王以比劍選擇高手,連賽七天,死傷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位佼佼者。便讓他們持劍恭候于殿下,請莊子來一決雌雄。
莊子欣然前來,趙文王下令:“此六人都是高手,望您大顯身手,一試鋒芒?!鼻f子答道:“盼望好久了!” 趙文王問:“不知先生要持什么樣的劍?長短何如?”莊子答:“臣持什么劍都可以。
不過臣有三劍,專為大王所用。請允許我先言后試。”
大王點(diǎn)頭,道:“愿聞三劍究竟何樣?”莊子道:“此三劍分別是:天子劍、諸侯劍、庶人劍?!贝笸鹾闷嫦鄦枺骸疤熳又畡螛??”莊子道:“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齊國、泰山為愕,以晉、衛(wèi)兩國為背,以周、宋兩國為首,以韓、魏兩國為把,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勃海,系以恒山。
一、莊子夢蝶有一次,莊子睡覺時做了個夢。
莊子曾經(jīng)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在花叢中十分愜意地飛翔。醒來之后,他完全忘記自己是莊周了,甚至不知道是蝴蝶變成了自己,還是自己夢中變成了蝴蝶。
李煜曾有詩: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二、知魚之樂者,莊子也“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是我經(jīng)常聽到的一句話。
每個人的生活不同,心理狀態(tài)不同,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喜怒哀樂也不一樣。這句話出自一個故事:莊子和惠子在橋上玩,莊子說:“鰷魚游得從容自在,這是魚的快樂呀?!?/p>
惠子說:“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子說:“我不是你,本來就不知道你快樂。而你也不是魚,那你肯定不知道魚的快樂。”
莊子說:“從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在哪里知道魚的快樂呢’,既然你知道我知道魚的快樂,為何還問我?”后來就有了“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三、如龜般,自由自在楚王一直想聘莊子輔助他,可莊子喜愛自由自在的生活。
有一次莊子在釣魚,來了兩位大臣想邀請莊子去朝廷處理國家大事,為君王分憂。莊子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只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
楚王非常喜愛這只烏龜,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上。請問二位大夫,這只神龜是愿意死后留骨而貴呢?還是愿意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大夫說:“自然是愿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莊子說:“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
四、視權(quán)力如腐鼠莊子有位好朋友叫惠子,在梁國做宰相。有一次莊子去拜訪惠子,惠子很慌恐。
他怕莊子取代自己的位置,再三阻止莊子。莊子很淡定的拜見惠子說:“南方有只鳥,其名為鹓雛,您可聽說過?這鹓雛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shí)不食,非醴泉不飲。
這時,有只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只腐爛的老鼠,恰好鹓雛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hù)住腐鼠,仰頭視之道:‘嚇!’難道你也想用梁國嚇我,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名利富貴,還有很多更加珍貴的東西?!?/p>
五、無用之才也有大用之處有一次,莊子跟弟子游玩,走到一座山腳下,看見一株大樹沒人伐。莊子問伐木的人:怎么沒人砍這棵樹,伐木者跟莊子說:“這棵樹是一種不中用的木材,沒什么價值。
用來作舟船,則沉于水;用來<棺材,則很快腐爛;用來"器具,則容易毀壞;用來做門窗,則脂液不干;莊子聽后,笑了笑說:“樹不成材,方可免禍;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六、匠石運(yùn)斤惠子去世之后,莊子去送葬,講起了惠子的故事:“郢地有個人讓白堊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蠅的翅膀那樣大小,讓匠石用斧子砍削掉這一小白點(diǎn)。
匠石揮動斧子呼呼作響,漫不經(jīng)心地砍削白點(diǎn),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卻一點(diǎn)也沒有受傷,那人站在那里也若無其事不失常態(tài)。后來,宋元君知道了這件事,也要嘗試,便找了那位石匠,而那位石匠說:可以跟我搭配的伙伴已經(jīng)去世了,我也無心再去做這件事情?!?/p>
“自從惠子離世后,我也沒有辯論的人了,也有沒有跟我匹敵的對手了!”。
莊子,姓莊, 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人, 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
他是東周戰(zhàn)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xué)家和文學(xué)家。創(chuàng)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xué)學(xué)派莊學(xué),是繼老子之后,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xu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莊周因崇尚自由而不應(yīng)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yù)為地方官吏之楷模。
莊子最早提出“內(nèi)圣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yuǎn),莊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莊子“三籟”思想與《易經(jīng)》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等。
與老子齊名,被稱為老莊。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yùn)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
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xué)的哲學(xué),哲學(xué)的文學(xué)”。據(jù)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真經(jīng)》。
莊子認(rèn)為人活在世上須曠達(dá)處之泰然,如“游于羿之彀(gòu)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內(nèi)篇·德充符》),羿,“古之善射者,夫利害相攻則天下皆羿也”,彀指利害得失,“故免乎弓矢之害者,自以為巧,欣然多己,及至不免,則自恨其謬而志傷神辱,斯未能達(dá)命之情者也”,中與不中而“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內(nèi)篇·德充符》)。對于君主的殘暴,莊子是一再強(qiáng)調(diào)的,“回聞衛(wèi)君,其年壯,其行獨(dú);輕用其國,而不見其過;輕用民死,死者以國量乎澤若蕉,民其無如矣?!?/p>
所以莊子不愿去做官,因為他認(rèn)為伴君如伴虎,只能“順”。
“汝不知夫養(yǎng)虎者乎!不敢以生物與之,為其殺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與之,為其決之之怒;時其饑飽,達(dá)其怒心?;⒅c人異類而媚養(yǎng)己者,順也;故其殺者,逆也。
還要防止馬屁拍到馬腳上,“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適有蚊虻仆緣,而拊之不時,則缺銜毀首碎胸?!?/p>
伴君之難,可見一斑。莊子認(rèn)為人生應(yīng)該追求自由。
《莊子·養(yǎng)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危險)已!”從而他主張“保身全生”。莊子和儒墨有一點(diǎn)很大的不同,儒家墨家推崇圣人,而道家則反對推崇圣賢。
老子說:“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p>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莊子·胠篋》:“世俗之所謂智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所謂圣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田成子一旦殺齊君而盜其國,所盜者豈獨(dú)其國邪?并與其圣知之法而盜之。
故田成子有乎盜賊之名,而身堯舜之安,小國不敢非,大國不敢誅,專有齊國。則是不乃盜齊國,并與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盜賊之身乎?”“圣人生而大盜起”。
“圣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無故矣。”“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
“絕圣棄知,大盜乃止。擿玉毀珠,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
掊斗折衡,而民不爭”。搞亂六律,銷毀竽、瑟,塞住瞽曠的耳朵,天下人才內(nèi)斂其聰慧;消滅文飾,拆散五采,粘住離朱的眼睛,天下的人才內(nèi)藏他的明敏。
毀壞鉤繩,拋棄規(guī)矩,折斷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才隱匿他的技巧。鏟除曾參、史魚的行為,封住楊朱、墨翟的口舌,排斥仁義,天下人的德性才能達(dá)到玄同齊一的境地。
人人的明慧、聰敏、知巧、德性,都內(nèi)含而不炫耀于世,天下就不會迷亂、邪僻了。莊子反對“人為”,理想的社會是所謂“至德之世”。
《莊子·應(yīng)帝王》:“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
此獨(dú)無,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边@是主張自然,反對人為的寓言。
另外,莊子反對儒家的等級觀念,儒家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莊子認(rèn)為“道通為一”,認(rèn)為道在萬物,萬物平等?;菔┰诖罅鹤鑫簢膰啵f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大梁來,是想取代你做宰相?!庇谑腔菔┓浅:ε拢趪妓巡度烊?。
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嗎?那鹓鶵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shí)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fā)出‘喝!’的怒斥聲。
現(xiàn)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嗎?” 莊子在山中行走,看見一棵樹長得很美很高大,枝葉很茂盛,伐木者停在那棵樹旁卻不伐它。莊子問他這是什么原因,伐木者回答說:“這棵樹沒有什么用處。”
莊子說:“這棵樹因為不成材,結(jié)果得以終其天年了。”莊子出了山,來到縣邑,住在老朋友的家里。
老朋友很高興,準(zhǔn)備酒肉,叫童仆殺一只鵝款待他。童仆請示道:“一只鵝會叫,一只鵝不會叫,請問殺哪只?”主人的父親說:“殺那只不會叫的。”
第二天,弟子向莊子問道:“昨天山里的樹因為不成材而得以終其天年,現(xiàn)在這位主人的鵝卻因為不成材而被殺死,先生您將在成材與不成材這兩者間處于哪一邊呢?”莊子笑著說道:“我將處于成材與不成材之間。成材與不成材之間,似乎是合適的位置,。
一,莊周夢蝶——出自《莊子.齊物論》莊周有天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一只蝴蝶,飄飄蕩蕩,十分輕松愜意。
他這時完全忘記了自己是莊周。過一會兒,他醒來了,對自己還是莊周感到十分驚奇疑惑。
他認(rèn)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莊周做夢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莊周與蝴蝶一定是有分別的。這便稱之為物我合一吧。
二,知魚之樂——出自《莊子.秋水》莊子和惠子有天一起出游,在橋上看到魚在水里游,莊子就說鰷魚游的十分自在,魚應(yīng)該很快樂。由此便和惠子展開了辯論,惠子覺得你又不是魚,怎么知道魚是否快樂,莊子辯稱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是不是快樂的。
三,鼓盆而歌——出自《莊子·至樂》莊子認(rèn)為人的生命是由于氣之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氣之散,因此視生死為一種自然的現(xiàn)象。在他妻子病死后,好朋友惠子前來吊唁,卻看到莊子岔開兩腿,像個簸箕似地坐在地上,手中拿著一根木棍,面前放著一只瓦盆。
莊子就用那根木棍一邊有節(jié)奏地敲著瓦盆,一邊唱著歌。朋友覺得氣憤,認(rèn)為莊子不尊重妻子,莊子才解釋說然生死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事,既然生必然要轉(zhuǎn)化為死,死也要轉(zhuǎn)化為生,既然生有生的意義,死也有死得價值,那么人們對生死的態(tài)度就應(yīng)該是坦然地面對它,安然地順從它。
四,.自由之龜——出自《莊子·人間世篇》莊子看透了功名利祿,與其受累于功名,還不如以平民的自由之身遨游江海。有天在莊子垂釣時,楚威王派人想用金俸祿請他做楚國的宰相。
莊子隱晦地推遲說楚國有只神龜被殺,時間過去三千多年了楚王還是很珍惜它,問來往的使者是愿意做那只神龜,還是愿意生活在泥水中。莊子認(rèn)為自己寧愿做在泥水中的自由之龜,也不愿為了功名而累。
五,無用之用——出自《莊子.人間世篇》莊子和弟子出游看到有人伐木,但有個大樹枝繁葉茂卻沒有人砍伐,便詢問伐木者,伐木者對這顆大樹不屑一顧,說這是一種不成材的樹,不能用來做船,也做不了家具等其他東西,砍下來也沒啥用處,所以就一直長在路邊上,沒人砍它。莊子于是對弟子說,因為這棵樹沒有大用,才避免了被人為砍伐,得以長成參天大樹,人也一樣,有用和無用是相對的,是根據(jù)具體情況而言的。
任何一種事物,在某種情況下、對某些人和事來說是有用的,而對另外一些人和事可能就是無用的。
一、魏王召見莊子 莊子貧困,靠編草鞋過日,向監(jiān)河侯借過米。
按理,他為了解決無米之炊,應(yīng)當(dāng)象孔子困于陳蔡一樣,茍且就食,而在魯哀公國宴上才講究“肉不正不食”。但他沒有這樣做。
魏王 召見莊子,見他一身補(bǔ)丁,問道:“先生這么有學(xué)問,為什么這么狼狽呢?”他是一針見血地回答:“活在這種世道,怎么能夠不狼狽呢?”言下之意,世道上昏下亂,衣錦玉食的人統(tǒng)統(tǒng)都是生瘡流膿的家伙。 二、楚王聘莊子為相 楚王聽說莊子很有學(xué)問,特意派了兩個大夫(官名)去聘請他為相。
兩大夫在談水找到正在釣魚的莊子,說明來意。 莊子聽了,頭也不回,答道:“我聽說楚國有個神龜,死了三千年 ,枯骨龜甲還被楚王珍藏著,你們說這個畜性多幸運(yùn)呵!”兩大夫還不太懂這個意思,還以為人說的是楚王敬賢之意。
不料莊子冷笑道:“我呢,卻寧可拖著尾巴在泥水中爬行,因為至少還活著,活得自由自在,我可不愿意讓楚王供奉珍藏?!眱蓚€大夫這才又羞又愧的退去了。
三、莊子論天地初,不信神鬼 在莊子的時候,上天神明是許多人都承認(rèn)的事,特別是貴族,自認(rèn)為他們的富貴命運(yùn)都是他們親愛的上帝所賦予他們的特權(quán)。 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恍兮惚兮”,就已不承認(rèn)天地神造論,老子還說“道象帝之先?!?/p>
到莊子進(jìn)一步從邏輯上解釋了這句話,他說“有先天地生者,物耶?物物者非物?!蹦軌蛏鑫镔|(zhì)的原始的東西一定是超越物質(zhì)形式的更高級的東西,它不是物,所以不能認(rèn)識,無法說他如何存在。
所以他根本不使神鬼。他說“夫大塊(天地)載我以開,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被钪褪腔钪?,管他死后,他老婆死了,他敲著裝 的盆子,邊敲邊跳邊歌邊舞。
朋友也是哲學(xué)家的惠施批評他不通人情,不會惋惜傷心。 莊子說:“人本無生死,形氣相變,是正?,F(xiàn)象,你懂什么!”真的,我們身上每時每分都在不斷的生死代致,到一定時候,一個過程自然結(jié)束,有什么好悲喜的呢? 實(shí)際上,這是在挑戰(zhàn)神鬼論的同時,揭示的極為高深的哲理呵。
四、與惠施論魚 莊子與惠施在濠上觀魚。莊子說:“魚游來游去,多么快樂呵” 惠施是邏輯論辯的專家,馬上抓住一點(diǎn):“你不是魚,你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一笑,以同樣的邏輯回答:“你也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懂魚的快樂呢?” 在邏輯學(xué)上,這是著名的一例。
有人說在邏輯上莊子有些詭辯。但實(shí)際上這說的是另一回事:莊子告訴惠施,不要把你的學(xué)說強(qiáng)加于人,因為你不能代替別人。
惠施古稱博學(xué),出行時隨帶五車之書跟在后邊,靠雄辯博學(xué)博取功名,所以莊子有此一說。 五、莊子論美女不美 莊子說,世界上的事沒有絕對的真理。
你說左傳毛嬙、驪姬是大美女,那只是一些人的看法,至多是人的看法。如果普天下的萬物唯其后最美的話,那么,魚見了美女為什么根本不欣賞,反而掉頭就跑呢? 他又進(jìn)一步說,人睡濕地會得病,而泥鰍卻以濕地為天堂。
再進(jìn)一步,泰山比秋毫之未大,但是泰山比之天地也不過是秋毫之米,則秋毫也可以為山…… 說這些干什么了?原來他的話中有話,他是說:你說某人美,我看不一定美;你說某人是圣賢,我看不一事實(shí)上是圣賢;你說他高貴,我偏說他在另一方面看是極其卑劣下賤…… 六、堯舜卑劣 堯舜是儒家奉為圣賢的榜樣。莊子出于對封建社會殘酷統(tǒng)治的極端不滿,也一樣拿這些人開刀。
他編了個善卷的人對舜帝的故事,說明帝王之流為權(quán)殺人,竊國為侯,行事惡劣而貌為仁義,王法實(shí)際上是為牝害人性,束傅人民而設(shè)立的。 莊子歌頌的善卷是什么樣的人呢?“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飭;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
這是標(biāo)準(zhǔn)的勞動自足的人,同時,也是對老子“民自富足”,最好是沒有王官的道治社會的描述。所以說,堯舜卑劣,多余,有害無益。
七、莊子輕相位 惠施當(dāng)了魏國的宰相,莊子去看他,因為兩人雖然有些理論分岐,仍然是哲學(xué)上的學(xué)友。這時有人挑撥說:“惠子你要當(dāng)心,莊子來了,他的學(xué)問名聲比你高,對你的相位是個威脅。”
惠施果然下令提拿主子,搜捕三天沒有提到,他才放下心來。不料第四天,莊子卻從什么地方神不知鬼不覺的又來求見。
惠施緊張的作了準(zhǔn)備。莊子進(jìn)來不久,悠然說道:“你聽說南方奇鳥鴆的故事嗎?鴆是鳳凰一族,從南海飛到北海這么長的路程,不是梧桐不棲身,不是竹實(shí)不充饑,不是甘泉不欽用。
有一天老鷹抓了只死老鼠,抓得特緊,生怕鴆搶了,你說,這時鴆會怎么辦呢?” 惠施面紅耳赤,不知說什么好。 八、莊子論儒士 許多人認(rèn)為儒家和道家是勢同水火,其實(shí)不完全是這樣。
莊子一日到魯國見到了魯國群哀公。魯國本來就是儒學(xué)之國,哀公對莊子說:“我們這里沒有人信奉先生你的學(xué)說,到處都是儒士,談的是儒書?!?/p>
莊子說:“好呀。不過依我看來,魯國儒士不是多了,而是少了?!?/p>
“怎么能說少了呢?” “名符其實(shí)的太少。按理,儒服園冠方殿,園指天、方指地,應(yīng)當(dāng)知天文地理,有許多這樣的講究。
便如你下一道命令,沒有真才實(shí)學(xué)敢著儒服者。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fèi)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shí)用范文實(shí)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8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