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恩天下全球首款大型3D祭祖祈福平臺中對祭祖大典儀式流程詳細解讀。。百度一下“慈恩天下”就能找的的
1 祭祖儀式程序 一、開始前先宣布紀律: 祭祖開始后要保持莊嚴肅靜、不準嬉鬧、追逐、除工作人員外不準站到凳上、桌上。 二、凌渡里馀慶堂凌氏祭祖儀式開始,請大房維新房十二世孫凌林海,二房維良房十三世孫凌志陽,三房維清房十三世孫凌福庭入場,請工作人員入場。 1、凈水(司儀唱)(有上供的童男送凈水,參加祭祖孫依次凈臉、凈手)。 2、凈巾(司儀唱)(有上供的童男送三塊擦手巾,參加祭祖孫依次擦手)。 3、準備亮燭上香(司儀唱)。(在東邊點燭、點香由大房主祭孫點香,二、三 房陪祭孫點燭)。 4、恭迎列祖列宗(司儀唱)(香點好后主祭孫至門外把香朝外舞半圈,邊說:“今黃道吉日吉時,我們凌渡里馀慶堂凌氏進行祭祖發(fā)譜儀式,恭請列祖列宗一同前來亨用肴饌果蔬,蒞臨發(fā)譜”,然后主祭孫捧香、陪祭孫捧燭至祭臺)。 5、準備上燭、上香、吹奏嗩吶(司儀唱)(主祭陪祭初面朝北司儀唱后雙手捧香、燭平舉,由北轉朝東、南、西至北表演一下)。 6、上燭(司儀唱)(陪祭孫上燭,上燭時朝祖宗像拱一拱,雙手舉燭過頭頂)。 7、初上香(司儀唱)(主祭孫上第一枝香,上香前二枝香分給陪祭,上香時朝祖宗像拱一拱,把香雙手平舉過頭頂)。 8、亞上香(司儀唱)(主祭孫上第二枝香,上香前二房陪祭遞一枝香主祭,上 香時朝祖宗像拱一拱,把香雙手平舉過頭頂)。 9、三上香(司儀唱)(主祭孫上第三枝香,上香前三房陪祭遞一枝香主祭,上香時朝祖宗像拱一拱,把香雙手平舉過頭頂)。 10、向列祖列宗行大禮,全體族人起立向列祖列宗三鞠躬(司儀唱)(上香畢后
2 主、陪祭三人向列祖列宗跪拜三叩首,全體族人向列祖列宗三鞠躬) 11、一鞠躬(司儀唱),(主、陪祭一叩首) 12、再鞠躬(司儀唱),(主、陪祭再叩首) 13、三鞠躬(司儀唱),(主、陪祭三叩首) 10、禮畢,進饌(司儀唱)(童男敬上三牲,豬頭(中)、全雞(左)、全魚(右))。 11、敬獻供果(司儀唱)(童男敬獻供果)。 12、敬獻鮮花(司儀唱)(童男敬獻鮮花) 13、大房主祭孫初巡獻酒,奏初獻樂(司儀唱)(大房主祭孫獻酒,吹嗩納) 14、大房主祭孫行初巡獻酒禮,跪拜、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平身、復位,(司 儀唱)。(主祭孫跪拜) 15、二房陪祭孫二巡獻酒,奏亞獻樂(司儀唱)(二房陪祭孫獻酒,吹嗩納) 16、二房陪祭孫行二巡獻酒禮。跪拜、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平身、復位,(司 儀唱)(二房陪祭孫跪拜) 17、三房陪祭孫三巡獻酒,獻飯、獻茶,奏終獻樂(司儀唱)(三房陪祭孫獻酒,吹嗩納) 18、三房陪祭孫行終獻禮。跪拜、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平身、復位,(司儀唱)(三房陪祭孫跪拜)。 19、由大房主祭十二世孫凌林海敬讀祭文(司儀唱)(由大房主祭敬讀祭文) 20、向列祖列宗再次行大禮,全體族人起立向列祖列宗再次三鞠躬(司儀唱)(祭 文讀畢后主、陪祭三人向列祖列宗跪拜三叩首,全體族人向列祖列宗三鞠躬) 21、一鞠躬,(司儀唱)(主、陪祭一叩首) 22、再鞠躬,(司儀唱)(主、陪祭再叩首) 23、三鞠躬。(司儀唱)(主、陪祭三叩首,畢后發(fā)譜)。 24、禮畢發(fā)譜開始:請六修編委主任十二世孫凌慶南為各村支系代表發(fā)譜(司儀
3 唱) 25、請凌渡東代表凌惠成、凌道村代表凌仁甫、柏墅村代表凌國鈞、凌渡西代表凌志全、墻門頭代表凌國銘、丁溝壩代表凌寶清、馬家巷代表凌杏煥、與寧頭代表凌福庭、姚家橋代表凌伯明、城巷村代表凌良銓依次上來領譜,(司儀唱)(。由編委主任發(fā)譜,領譜人捧譜向祖宗行鞠躬禮,各村支系代表領譜人依次從左向右排列拍照錄像) 26、請祭祖工作成員編委成員行再后參拜禮,焚獻冥幣,跪拜、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平身、復位(司儀唱)(在祭祖儀式結束前如有時間待工作人員磕頭完后,如要燒香磕頭的族人請到東邊排隊聽從工作人員按排有序進行)。 27、焚獻冥幣紙錢(司儀唱) 26、族人上香磕頭參拜(司儀唱) 27、恭送列祖列宗、鳴炮、奏樂(吹嗩納,由主祭、陪祭把祭文、香、燭送到化紙錢處焚化、化畢面向南三揖、面向北三揖)。 28祭祖儀式結束請來賓和族人至樓下按就餐卷桌號入席。
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四月舉行 全球華人同時拜祖先 丁亥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將于今年四月十九日(農(nóng)歷三月三)在黃帝故里——河南新鄭舉行,屆時中國中央電視臺三套、四套、新聞頻道將現(xiàn)場直播大典盛況,同時,還將以故里為中心插播五湖四海共同拜祖的場面,形成全球華人同一時刻共同拜祖的盛大場面。
據(jù)央視策劃人、拜祖大典總策劃兼總撰稿人朱海介紹,以“共拜祖先,同筑和諧”為主題的本次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在保留了首屆拜祖大典祭拜儀式的基礎上,顯現(xiàn)出三大亮點:首先,新建了目前東方最大的姓氏廣場——百家姓廣場,這一廣場收集了包括三百個常見的百家姓在內(nèi)的五千多個姓氏。 拜祖活動期間,將由普通百姓組成一個百家姓方陣在此參拜祖先,以此顯示中國文化的精髓:姓氏文化、族譜文化和根文化;其次,此次活動將會引入一個火的裝置,象征著中華文明之火,這火一旦引燃將不再熄滅,迎接奧運會、亞運會和建國六十周年,成為一個與北京世紀壇并舉的裝置;第三,拜祖儀式上將增加海外華人認祖歸親活動,以鄭州主場為中心插播五湖四海共同拜祖的場面,形成全球華人同一時刻共同拜祖的盛大場面。
朱海同時表示,丁亥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動的前一天,主辦方還將邀請中國國家級的頂尖歌唱演員和世界頂尖級的華人鋼琴家共同舉辦一場以華語音樂為標志的高水平音樂會,其主要作品將以根文化為內(nèi)容,以大中華的鄉(xiāng)情為主題,暢抒民族之情。 據(jù)了解,丁亥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由河南省政協(xié)主辦,鄭州市人民政府、新鄭市人民政府承辦。
屆時,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華人華裔華商社團代表,以及兩萬名民眾將參與這一拜祖大典。 。
/Foosun/Admin/Refresh/shownews.asp?NewsID=0712917325686585
各地春節(jié)祭祖習俗
臺灣:從除夕轉進春節(jié),三更時分,第一件大事是祀神、祭祖。那時紅燭高照,上供清茶、紅豆等祭品,人們嚴肅誠敬。祀神后要叩拜祖先,這叫“開春”。迎接新正,也叫“開正”。祭典進行到最后,是燒金紙獻給祖宗。
浙江寧波:正月初一,在祖先遺像前,點著香燭,供陳湯團、糕、餅、水果,家人依次跪拜。也有把祖先遺象供在祠堂里的,家人就同去祠堂行祭祖禮儀。
廣東東莞:正月初一,大多數(shù)人家先在歷書上擇一個吉利的時辰,舉行祭祖典禮,祭品是茶、酒、白飯、攢盒、生果、如龍(年糕)、祿堆和齋菜。祭祖程序:焚香、點燭、燒元寶、放串炮,全家人依輩份、年齡的秩序拜祖先。中上人家的祭祖,都是燈火長明,香煙不絕。
浙江寧波:正月初一,在祖先遺像前,點著香燭,供陳湯團、糕、餅、水果,家人依次跪拜。也有把祖先遺象供在祠堂里的,家人就同去祠堂行祭祖禮儀。
河南開封:守歲的到五更時候,先行盥洗,穿著禮服禮帽,在供桌之上擺好祭品,香燭齊燃,爆竹爭放,一家人依長幼輩份,連續(xù)向祖宗跪拜致祭,拜?!澳旮!?。
湖北羅田:新正初一早晨,到祠堂去祭祖拜年,看守祠堂的人早已準備祭品供奉在祖宗神位之前,又準備一支長竿掛著鞭炮,等族人來到時,便點火燃放,表示歡迎前來祭祖,等到祭祖儀禮完畢,有果盒、茶點或豐盛的早餐相招待。
東北地區(qū):一到初一那天的子時時分,大大小小都換上新衣、新帽、新襪、新鞋、祭拜祖先,在供奉祖宗的神位前面,點燭、燒香、焚紙、放炮,子孫跪拜如儀,稱為“發(fā)紙接種”。
粵桂地區(qū):初一上午五、六點鐘,擺設豐盛酒菜在祖堂之前,全家男女老幼都穿上新衣,按尊長輩份,排前后次序,向祖宗跪拜叩頭。
豫東地區(qū):初一早餐以后,全家大小都要祭祖,照輩份長次,先男后女,對著祖宗神位,一一磕頭跪拜。
川西地區(qū):祖宗神位前的香爐中,點了輕煙繚繞的長香,紅燭燃起輝煌的亮光,銅磬在一聲聲的敲著,彌漫肅穆的氣氛。我時候,長輩帶領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齊地站立兩旁,向祖宗神位,焚香點燭燒紙,按輩份長次,向祖宗跪拜,上酒,供飯,焚化紙錢。
----------------------------------------------------------------------------------------------------------
/cgi-bin/bbs/show/content?groupid=155:30188&messageid=6881&gpc=0&ggpc=0
/s?cl=3&wd=%B8%F7%B5%D8%BC%C0%D7%E6%B5%C4%CF%B0%CB%D7
例子: 清明節(jié)掃墓活動方案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通過緬懷革命先烈,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繼承先烈遺志,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踏著烈士的足跡前進。
二、活動時間:2008、4、1 三、活動地點:孫敬純、孫關應烈士陵園 四、活動領導小組: 總指揮:袁犬應 副總指揮:孫桂林 后勤保障:容鳳蓮 主持人:檀文娟 安全小組:各班任課老師(語、數(shù)) 應急小組:孫桂林 李張華 袁犬應 容鳳蓮 檀文娟 甘結友 容海平 李張華 郝祥生 蔡文友 袁艷華老師負責指揮、協(xié)調(diào)掃墓隊伍。協(xié)助各班維持隊伍持續(xù) 參加人員:六年級全體師生及以下人員:袁犬應 孫桂林 袁艷華 李張華 容鳳蓮 檀文娟 郝祥生 項文遠 蔡文友 孫國秀 張明霞 五、活動總要求: 1、.學校少先隊大隊要有兩個大花圈,兩掛鞭炮。
2、.每位學生都要有自制的小白花。(班主任負責) 3、.四月二日(星期四)上午8:30準時出發(fā),各中隊要隊列整齊 望各負責人認真督導各班準備工作。
4、墓前會場要保持肅靜,服從統(tǒng)一安排,不得擅自行動。 5、掃墓結束后每個班級分組活動,每班設立以下幾個活動小組:野炊小組,美術寫生小組,室外創(chuàng)作(游記、作文)小組,標本采集小組 5、各班主任和任課老師要密切配合,嚴格要求學生遵守紀律,不得私自半路下隊回家,確保學生安全。
6、祭掃活動結束后各班語文老師要下周五前每班選2篇優(yōu)秀作文交紅領巾廣播站 望各工作人員各負其責,各班大力宣傳、認真組織、積極準備、創(chuàng)造特色、密切配合學校工作,確保這次掃墓活動順利進行。 六、活動流程: 1、8:30在操場整隊,8:50準時出發(fā)。
2、(到達目的地)原地休息5分鐘后主持人宣布活動開始。 3、領導獻花(鳴炮)。
少先隊員代表獻花。 4、默哀。
5、各中隊代表發(fā)言。 6、校領導講話。
7、教師代表發(fā)言。 8、校領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9、主持人宣布活動結束。 10、野外生存及相關活動 具體分工: 路隊: 隊前負責老師 隊尾負責老師 601中隊 金紅霞 袁艷華 602中隊 袁松華 項文遠 603中隊 袁玲玲 程勝明 604中隊 袁彩華 余根望 605中隊 容育明 陽秀娟 606中隊 詹紅霞 郝愛環(huán) 中午活動小組負責老師: 野炊小組:金紅霞 袁松華 袁玲玲 袁彩華 容育明 詹紅霞 ; (容育明、袁松華帶領的小組負責供應開水,其余小組負責煮飯) 寫生小組:統(tǒng)一由檀文娟、程勝明、郝愛環(huán)、陽秀娟負責; 標本采集小組:項文遠 袁艷華 李張華 蔡文友 寫作小組: 容海平 余根望 甘結友 說明: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野炊所需用品由學生自己到村莊去借。
麥元中心學校少先大隊 2009、3、30。
(一)
說不清楚過了多少年月,村頭的河水不息
浣衣的人姿態(tài)依舊,如同多年前的你們
老年人抽的旱煙袋,成為生活的道具
雕有龍頭龍尾的橋,參差不齊。
傳說中的年月,有個不尋常的日子
人們在河水之中發(fā)現(xiàn)沉浮的大佛,為此
村子重新命名為——鐵廟
沒人用科學的言論反對一個容納生活的村莊。
你們,也就是我的祖輩
生活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春天耕種,秋天收獲
為生活而遵循道義,為生命而富有尊嚴
你們來了,留下一棵棵種子
你們走了,帶著生命中的喜與悲。
(二)
許多年過去了,你們化做墳塋,佇立
在我們的視線之外,心胸之內(nèi)
我的親人們,我離看你們的路越來越遙遠
我離掌控,這個詞語也越來越遙遠
為此我深感不安。
現(xiàn)在不用怕,你們的身上長有黃色的花朵
嫩綠的青草,又是一個春天來了
耕種的季節(jié)到了,你們不必再操勞
我的親人們,有一年春天
你們不為孝的后人,念著你們的名字
為你們送點心吃,送酒喝,送點煙抽,送點錢花
給你們叩首。
你們不會寂寞,由愛人陪伴
同自己睡一張床,走同樣的路,從人間到天堂。
你們沒有走出故鄉(xiāng),這個世界真大
可也大不過心中的故土,這個世界真豐富
酸甜苦辣和你們做飯的味道一個樣
這個世界真無奈,有時會讓人鄙視自己
鄙視充滿隱藏著飛刀的現(xiàn)實。
(三)
我踏上征程,遠離你們
也就是遠離了我的親人,我的父母
他們把愛和牽掛織成衣服,穿在我的身上
為此冬天不再寒冷,生命不再寂寞
我走了,離開你們身上黃色的小花
離開你們身上青草的芳香
你們要記得,我推開園陵的那扇門
是經(jīng)常有人探望你們的門
我走了,有人為你們栽種柏樹
有人為你們清除雜草,而我——
也只能在心中常牽掛,在夢中常抵達
——去探望你們的黃色小花
——去撫摩你們身上的青草
新鄭祭祖大典意義如下:1、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的愛國傳統(tǒng),凝聚民族精神,激發(fā)全球華人尋根問祖、同根同祖、共一個中華的認同感,讓更多的華人華僑認識祖國,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投身到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事業(yè)中來,對增強民族的凝聚力,特別是促進祖國的完全統(tǒng)一,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2、進一步弘揚黃帝文化。五千年的中華文明,是炎黃子孫對黃帝文化的代代傳承。
有大量的歷史文獻記載和文物佐證,河南鄭州新鄭市是軒轅黃帝的出生、創(chuàng)業(yè)、建都之地。在原始社會末期,他訪賢問道,起兵于亂世,一統(tǒng)華夏,奠定了中華民族的根基,開啟了華夏文明的曙光。
正是黃帝故里文明起源,才使我們中華民族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大力倡導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nèi)容的社會公德教育,更加需要發(fā)揚光大黃帝文化和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舉辦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就是要使我們炎黃子孫了解祖根,認同祖德,弘揚黃帝文化,加快和諧社會建設。
炎帝陵祭奠 炎帝陵祭典是由千百年來世代沿襲的炎帝陵祭祀活動所形成的祭祀民俗。
炎帝神農(nóng)氏是我國上古時代杰出的部落首領,是中國農(nóng)耕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生活于原始社會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渡的時代,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炎帝帶領原始氏族先民,在長期的生產(chǎn)和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豐碩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為中華文明的發(fā)軔和中華民族的形成準備了最初的物質(zhì)、文化基礎,與黃帝軒轅氏一起被并尊為中華民族始祖。
據(jù)史料記載,炎帝神農(nóng)氏遍嘗百草,為民治病,曾“日遇七十毒而不輟”,終因誤嘗斷腸草而“崩葬長沙茶鄉(xiāng)之尾”,即今炎陵縣城西17公里處的鹿原陂。此后,華夏兒女世世代代運用多種祭祀方式祭奠炎帝,緬懷民族始祖的豐功偉績。
炎帝陵祭典分為官方祭祀和民間祭祀兩種。 民間祭祀歷代以來香火鼎盛,綿綿不絕,延續(xù)至今。
最早有記載的官方祭祀活動在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太祖詔命“建廟陵前,肖像而祀”,隨之遣官詣陵致祭,并“三歲一舉,率以為?!?。此后,元、明、清各代祭祀活動從未間斷,明代達15次,清代達38次。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炎帝陵祭典”已成為一個涵蓋音樂、舞蹈、文學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性文化載體。2006年5月,炎帝陵祭典順利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炎帝陵祭祀方式包括文祭、物祭、火祭、樂祭、龍祭,其中龍祭最具特色和獨創(chuàng)性。 上古時代,為驅蟲穰災,炎帝教人用稻草扎成龍形,龍身插滿用艾葉制成的燃燒物,夜間沿田埂起舞,旁人吶喊助威,意在“誘殺成蟲,嚇破蟲卵”。
后來,人們用稻草扎成龍形,外裹紅布或黃布,拴上鐵絲網(wǎng)兜,內(nèi)裝炭球和輔助材料,夜間點燃后隨風起舞,舞動之處焰火飛騰,繁星點點,煞是壯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炎陵火星龍”,并逐漸衍生出三人布龍、草龍、竹葉龍、板凳龍等龍舞形式。 如今,炎帝陵祭典龍祭的種類和表現(xiàn)形式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既有獨具炎陵特色的三人布龍和火星龍,也有代表56個民族的56節(jié)長龍、代表5大洲華夏胄裔的5色龍;既有蘊含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反映炎帝重八卦生太極的陽陰八卦龍,也有表現(xiàn)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現(xiàn)代競技龍、人龍、飛龍、荷花龍、“九龍盤柱”等現(xiàn)代龍舞形式。
舉行龍祭時,寓意24節(jié)氣的24節(jié)令鼓和神農(nóng)鑼鼓、南北獅也一同登場,盡情演繹源遠流長的炎帝文化,展現(xiàn)華夏兒女堅韌不拔、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炎帝陵在海內(nèi)外知名度、影響力的不斷提升,“炎帝陵祭典”已成為傳承炎黃文化、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載體。
炎帝陵自1986年修復以來共舉辦各種大型祭祀活動300余次,近幾年每年舉辦大型公祭活動40次以上,每年清明、重陽的大型祭祖活動已成定例,世界(全球)華人、臺灣民間組織及中藥產(chǎn)業(yè)界、服飾界等公祭炎帝陵活動不斷舉辦。尤其是甲申年重陽炎帝陵祭祖大典和2005中國湖南旅游節(jié)開幕式暨炎帝陵百龍祭始祖大典等祭祖活動通過現(xiàn)場直播和廣泛宣傳,在海內(nèi)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形成了一個敬我始祖、愛我中華、期盼祖國統(tǒng)一民族富強的良好輿論氛圍。
近年來,每年前來炎帝陵尋根祭祖的海內(nèi)外炎黃子孫達數(shù)十萬人次。 。
1。
儒家經(jīng)典中的祭祀儀式 中國古代的喪葬祭祀儀式隆重而繁瑣,并且往往以儒家經(jīng)典的形式給予規(guī)定。據(jù)有關文獻資料,下葬之后儒家文化規(guī)定的祭祀儀祀主要有下列幾種: (1)反哭之祭 反哭意思是死者下葬之后,喪主奉死者牌位從墳上回到家里,在家里安放牌位時所進行的一種祭祀儀式。
因為是從墳墓之處返回家中,又因祭祀的內(nèi)容主要是哭,所以稱之為反哭之祭。反哭之祭的程序主要包括二項,一是安放靈牌,需要注意的是靈牌的位次不能放錯,要按死者在家族中的尊卑地位擺。
二是哭禱,祈禱的內(nèi)容為:乞求諸位祖先的靈魂,接納新死者的亡魂,讓他加入陰間家庭的行列,并經(jīng)新死者的亡魂以各方面的照顧。 這一項是不能少的,少則達不到祭祀效 果。
(2)虞祭 父母葬后迎接他或她的魂魄于殯宮之祭叫虞祭。虞是安之意。
按儒家的觀點,死者下葬以后,骨肉歸土,但靈魂沒有歸處,故行虞祭,使死者的靈魂也行以安定。據(jù)古禮,虞祭要舉行三次。
第一次虞祭在下葬當天舉行;第二次虞祭在第一次虞祭后的第一個柔日舉行;第三次虞祭在第二次虞祭的第一個剛日進行。 古代用天干記日,十天干中凡乙丁已辛癸為柔日,甲丙戊庚壬日為剛日。
據(jù)古代的解釋之所以如此選日子是因為:“柔日陰,陰取其靜“,“剛日陽也,陽取其動也。“從而達到陰陽相合,天地適宜的目的。
古代虞祭的具體操作,現(xiàn)已無從考察。 (3)卒哭之祭 卒為終止的意思,哭指“無時之哭“。
古代喪葬禮儀,百日祭后,改無時之哭為朝夕一哭,名為卒哭。古代孝子從父母死到殯,哭不絕聲;殯后居廬中,念及父母即哭,都稱“無時之哭“。
卒哭禮祭后改為朝夕各一哭,叫“有時之哭“。卒哭之禮于三虞后的一個剛日舉行。
古禮,士三月而葬,葬后又連續(xù)舉行三次虞祭,至此已近百日。 屆時,要上祭品。
紙錢,要哭訴對死者的思念之情,自責自己的不孝。此后行祭者就不需要“不時之哭“,而只須朝夕一哭了。
(4)祭 是新死者與祖先合享之祭,時間中卒哭之祭的第二天舉行,主要內(nèi)容是奉死者之神主祭于祖廟,因為祖孫昭穆相同,所以要附屬于祖廟。 不過 祭之后,新死者的神主仍需要還家,要等到大祥之祭舉行后,才能正式遷入祖廟,在祖廟中才有自己的班次。
(5)小祥之祭 小祥是指父母死后一周年的祭祀?!靶∠?,祭名。
祥,吉也“。這就是說,到了小祥之祭后,孝子可漸除身上的喪服,換上吉服。
例如男子可以除去頭上的喪帶,換上熟絲織成的練冠,所以小祥之祭又稱“練祭“。小祥祭祀的重點是以練服代替喪服。
(6)大祥之祭 大祥之祭是指父母死后兩周年的祭禮,稱“大祥“。在古代,儒家經(jīng)典規(guī)定,卒哭祭后,孝子只能吃粗飯飲水,小祥祭后才可以吃菜和果子,到大祥祭后飯食中則可用醬醋等調(diào)味品。
(7)禫祭 禫為喪家除去喪服的祭祀。禫,祭名也,與大祥間一月。
自喪至此,凡二十七月?!岸V之言澹,澹然平安意也“。
禫祭時,在向死者叩頭跪拜、上供祭品、燒紙錢之后,要宴請賓客。此祭舉行后,喪事才算辦完。
喪家生活歸于正常。 喪期中的祭奠儀式 喪期中的祭奠儀式主要有:設奠、開吊、三日祭、作七等。
現(xiàn)將其儀式程序分述如下: 設奠又叫成服疫奠。大殮后次日早晨設奠,初祭。
初祭儀式是:首先請甲乙二人為禮生,甲負責唱禮,乙負責奠獻。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00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