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觀察的工作應相對靜止,即在一段時間內,工作內容、工作程序、對工作人員的要求不會發(fā)生明顯的變化。
觀察法適用于大量標準的、周期短的以體力活動為主的工作。如學校的門衛(wèi)值勤、餐廳服務員布置餐桌、車工開動車床設備加工零件等。要注意工作行為樣本的代表性,有時候有些行為在觀察過程中可能未表現(xiàn)出來。
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要培養(yǎng)用戶的觀察興趣。教師可以通過觀察法擴大兒童的生活環(huán)境,豐富生活內容,提供各種生動有趣的觀察對象,引導他們進行各種觀察活動。
教給兒童觀察方法。兒童可以運用比較方法進行觀察,這也是觀察法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如觀察比較蘋果和梨的異同。
正確組織兒童觀察。觀察前要提出明確的觀察目的和要求,而不是讓兒童胡亂觀察。觀察過程中要集中兒童的注意力,以語言和手勢指導觀察,啟發(fā)兒童用語言描述觀察到的事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觀察法
觀察法的定義:
定義1: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地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學儀器,對社會生活中人們行為的各種資料的搜集過程。
定義2:在自然情景中對人的行為進行有目的的有計劃的系統(tǒng)觀察和記錄,然后對所做記錄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心理活動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的方法。
定義3:這是在自然條件下,實驗者通過自己的感官或錄音錄像等輔助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被試者的表情、動作、語言、行為等,來研究人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的方法。
定義4:在自然情境中或預先設置的情境中對人或動物的行為進行直接觀察、記錄而后分析以期獲得其心理活動變化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的方法。
擴展資料
觀察法的觀察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以不同的標準可以將觀察分成各種不同的種類:例如,
1、按照觀察程序形式化的程度,分為非結構化觀察和結構化觀察;
2、按照觀察的地點和組織條件,分為實地觀察和實驗觀察;
3、按照觀察的進行是否有規(guī)律,分為系統(tǒng)觀察和隨機觀察;
4、以及按照觀察者的立場,分為參與觀察和非參與觀察。
這種方法自1924年實驗社會心理學興起之后在社會心理學研究中用得不多了,現(xiàn)在又有被越來越多地采用的趨勢。
原因之一是因為實驗方法的某些方面受到越來越多的懷疑,而觀察法可以彌補或修正實驗方法的缺陷;原因之二是現(xiàn)代錄音、攝像等技術的進步使觀察法更趨向于客觀、現(xiàn)實,運用這些技術進行觀察不但可以大量節(jié)省人力,同時還可以避免因研究者親自觀察帶來的傾向性問題。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觀察法
觀察法是工作人員在不影響被觀察人員正常工作的條件下,通過觀察將有關的工作內容、方法、程序、設備、工作環(huán)境等信息記錄下來,最后將取得的信息歸納整理為適合使用的結果的過程。
采用觀察法進行崗位分析時,應力求結構化,根據(jù)崗位分析的目的和組織現(xiàn)有的條件,事先確定觀察內容、觀察時間、觀察位置、觀察所需的記錄單,做到省時高效。 觀察法的優(yōu)點是:取得的信息比較客觀和正確。
但它要求觀察者有足夠的實際操作經驗;主要用于標準化的、周期短的以體力活動為主的工作,不適用于工作循環(huán)周期長的、以智力活動為主的工作;不能得到有關任職者資格要求的信息。觀察法常與訪談法同時使用。
訪談法 訪談法是訪談人員就某一崗位與訪談對象,按事先擬定好的訪談提綱進行交流和討論。訪談對象包括:該職位的任職者、對工作較為熟悉的直接主管人員、與該職位工作聯(lián)系比較密切的工作人員、任職者的下屬。
為了保證訪談效果,一般要事先設計訪談提綱,事先交給訪談者準備。 訪談法通常用于工作分析人員不能實際參與觀察的工作,其優(yōu)點是既可以得到標準化工作信息,又可以獲得非標準化工作的信息;既可以獲得體力工作的信息,又可以獲得腦力工作的信息;同時可以獲取其他方法無法獲取的信息,比如工作經驗、任職資格等,尤其適合對文字理解有困難的人。
其不足之處是被訪談者對訪談的動機往往持懷疑態(tài)度,回答問題是有所保留,信息有可能會被扭曲。因此,訪談法一般不能單獨用于信息收集,需要與其他方法結合使用。
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是根據(jù)工作分析的目的、內容等事先設計一套調查問卷,由被調查者填寫,再將問卷加以匯總,從中找出有代表性的回答,形成對工作分析的描述信息。 問卷調查法是工作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
問卷調查法的關鍵是問卷設計,主要有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形式。開放式調查表由被調查人自由回答問卷所提問題;封閉式調查表則是調查人事先設計好答案,由被調查人選擇確定。
設計問卷的要求: 1。提問要準確 2。
問卷表格設計要精練 3。語言通俗易懂,問題不能模凌兩可 4。
問卷表前面要有導語 5。問題排列應有邏輯,能夠引起被調查人興趣的問題放在前面 問卷調查法的優(yōu)點是費用低、速度快、調查范圍廣,尤其適合對大量工作人員進行工作分析;調查結果可以量化,進行計算機處理,開展多種形式、多種用途分析。
但是,這種方法對問卷設計要求比較高,設計問卷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同時需要被調查者的積極配合。 工作日志法 工作日志法是指任職者按照時間順序詳細記錄下來自己的工作內容和工作過程,然后經過工作分析人員的歸納、提煉,獲取所需工作信息的一種工作分析方法,又稱工作活動記錄表。
根據(jù)不同的工作分析目的,需要設計不同的“工作日志”格式,這種格式常常以特定的表格體現(xiàn)。通過填寫表格,提供有關工作的內容、程序和方法,工作的職責和權限,工作關系以及所需時間等信息。
對于滴堿試驗考慮的關鍵是,試驗溫度的控制以及如何準確地判斷氧化膜剛好被穿透的時間。
我國GB/T5237。2-2000中對滴堿試驗方法規(guī)定為:“在35℃±1℃下,將大約10mg、100g/LNaOH溶液滴至型材試樣的表面,目視觀察液滴處直至產生腐蝕冒泡,計算其氧化膜被穿透的時間。
也可用儀器測量氧化膜穿透的時間?!币簿褪钦f,國標認可了兩種滴堿試驗方法,即目視觀察法和儀器測量法。
對于目試驗觀察法,國標描述的比較簡單,試驗操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項及其影響因素未作描述。而為了保證測試結果的準確性,在操作過程中對于影響因素應加以注意,以便盡可能減少或避免這些因素的影響,本方法應注意的事項主要有以下幾點: (1)試樣的控制,試樣受檢面必須保持完整,不允許有擦花或劃傷等破壞,而且受檢面必須清潔,不允許有污漬、油污等臟物覆蓋在受檢面上,因此測試前一般要用不破壞氧化膜的有機溶劑輕輕擦拭試樣表面; (2)試驗溶液濃度的控制,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必須嚴格控制到100g/L,濃度偏低或偏高將直接導致測試結果偏大或偏??; (3)試驗溫度的控制,試驗時不僅要保證試驗環(huán)境溫度控制在35℃±1℃,而且試驗溶液和試樣也必須控制在35℃±1℃,為此在測試前應先將試液和試樣放置于恒溫儀器中保持一段時間,只有當試液和試樣恒定在35℃±1℃之后才可以進行測試;其四是恒溫儀器的選用,恒溫儀器的選用在本方法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因為所選用的恒溫儀器不僅應起到恒溫的作用,還必須考慮要便于觀察儀器內試樣的變化情況,如果所選用的恒溫儀器沒有一個能夠清晰地觀察儀器內試樣變化情況的觀察口,那么要想準確地判斷出試樣何時開始腐蝕冒泡是不大可能的。
另外,目視觀察法還受試驗人員經驗的影響,在實際檢驗工作中發(fā)現(xiàn),從陽極氧化膜開始溶解到氧化膜被穿透(試樣開始腐蝕冒泡)這一過程中并沒有一個很明顯的變化,給氧化膜穿透時間的判斷帶來很大難度,這就對試驗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試驗人員必須要有非常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準確地判斷出氧化膜何時被穿透而開始腐蝕冒泡。
科學地運用觀察法必須注意以下六點:
①要有明確的目的,周密的計劃。觀察目的明確是運用觀察法的基本要求,研究者不僅要明確地提出問題,而且應該詳細地規(guī)定所要觀察的具體行為。周密的計劃是指對觀察活動的時間、順序、過程、對象、儀器、記錄方式和記錄表格等都應預先安排和準備好,以保證觀察的質量和效率。
②要安排觀察預備期。在教室內直接觀察兒童的觀察者應該用一兩次,每次約1~2小時的時間與兒童活動,以消除兒童的陌生感。
③盡可能防止干擾兒童活動的情況發(fā)生。干擾可能來自兩方面,即觀察者和觀察儀器設備。觀察者的一個微笑、一句贊揚的話語往往會增加幼兒與他的接觸頻率,造成結果不真實,所以,在正式觀察時觀察者應盡可能地避免與幼兒直接交流或參與幼兒的活動。觀察用的儀器設備應隱蔽或偽裝起來。
④觀察者應明確要觀察的內容,并能迅速準確地記錄。觀察者應能夠區(qū)分客觀事實與主觀解釋。
⑤如果觀察者不只一個,就應該預先訓練,提高觀察記錄的一致性。
⑥對同一行為應觀察足夠的次數(shù)或時間,以避免偶然性造成的誤差,保證觀察結果的可靠性。
擴展資料:
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tǒng)性和可重復性。常見的觀察方法有:核對清單法;級別量表法;記敘性描述。觀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去感知觀察對象。由于人的感覺器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觀察者往往要借助各種現(xiàn)代化的儀器和手段,如照相機、錄音機、顯微錄像機等來輔助觀察。
求實原則觀察者必須注意下列要求:
第一,密切注意各種細節(jié),詳細做好觀察記錄;
第二,確定范圍,不遺漏偶然事件;
第三,積極開動腦筋,加強與理論的聯(lián)系。
觀察法的主要優(yōu)點是:
1、它能通過觀察直接獲得資料,不需其他中間環(huán)節(jié)。因此,觀察的資料比較真實。
2、在自然狀態(tài)下的觀察,能獲得生動的資料。
3、觀察具有及時性的優(yōu)點,它能捕捉到正在發(fā)生的現(xiàn)象。
4、觀察能搜集到一些無法言表的材料。
觀察法的主要缺點是:
1、受時間的限制,某些事件的發(fā)生是有一定時間限制的,過了這段時間就不會再發(fā)生。
2、受觀察對象限制。如研究青少年犯罪問題,有些秘密團伙一般不會讓別人觀察的。
3、受觀察者本身限制。一方面人的感官都有生理限制,超出這個限度就很難直接觀察。另一方面,觀察結果也會受到主觀意識的影響。
4、觀察者只能觀察外表現(xiàn)象和某些物質結構,不能直接觀察到事物的本質和人們的思想意識。
一.觀察法的概念和特點 (一)觀察法的概念 觀察,是指人們對周圍存在事物的現(xiàn)象和過程的認識,這種認識是基于研究者對事物的現(xiàn)象和過程的理解。
但是,科學的觀察,并不是指人們對觀察的一般理解,即不僅僅是“仔細察看”,而是在自然存在的條件下,對自然的、社會的現(xiàn)象和過程,通過人的感覺器官或借助科學儀器,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的。這種科學的觀察,就是教育科學研究中的觀察法。
所謂“自然存在的條件”,是指對觀察對象不加控制、不加干預、不影響其常態(tài),所謂“有目的、有計劃”,是指根據(jù)科學研究的任務,對于觀察對象、觀察范圍、觀察條件和觀察方法作了明確的選擇,而不是觀察能作用于人感官的任何事物。 觀察法,則是指在教育科學研究中運用科學的觀察對有關教育現(xiàn)象進行研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二)觀察法的特點 1.能動性 科學的觀察是具有能動性的感性認識活動,它與一般所說的觀察不同,即不是簡單反射式的感覺,而是有目的、有意識的觀察與研究。 它要求達到:(1)確定某個現(xiàn)象,得以發(fā)展的條件;(2)詳細描述所觀察的現(xiàn)象;(3)科學地分析和說明所研究的對象。
也就是查明現(xiàn)象及其發(fā)展的條件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和關系,為此,在觀察之前,應根據(jù)科研任務,制訂好計劃,包括確定觀察對象、觀察條件、觀察范圍和觀察方法,以保證觀察有目的地進行。這樣的觀察是自覺的,不是盲目的,是能動的,不是被動的。
它要求觀察者充分發(fā)揮觀察中的主觀能動作用。 2.選擇性 科學的觀察并不是一般地認識現(xiàn)象和事實,而是從大量客觀事實中,選擇觀察的典型對象,選擇典型條件、時間、地點,獲得典型事物的現(xiàn)象和過程。
只有把注意有意地集中和保持在經過選擇的觀察對象上,把觀察始終和有意注意結合在一起,不為無關現(xiàn)象所分散,盡量排除外界無關刺激的干擾,這樣的觀察才能獲得預期的成效。 例如,進行某班級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精神現(xiàn)狀的觀察。
根據(jù)觀察目的可以選擇不同類型的學生作為觀察對象,選擇反映學習態(tài)度和精神的主要指標(如時效性、求知欲、創(chuàng)造力、自強、意志力、學習習慣等);主要指標中又應選擇典型指標(如時效性)以及主要二級指標,選擇幾個主要時間、場合等等。只有把觀察集中在經過選擇的幾名學生、幾項主要指標、幾個主要時間和場合等等對象上,才有可能達到科學觀察的目的。
3.客觀性 即要使觀察所獲得的現(xiàn)象和過程能正確反映客觀事實。觀察所獲得的事實材料是認識事物的依據(jù),是科學研究的基礎。
但是,這里有一個前提,即獲得事實材料的觀察是否具有客觀性的品質。觀察中獲得的結果,實際上是觀察者通過觀察手段對觀察對象的現(xiàn)象或過程的一種反映和描述。
科學的觀察就在于觀察的客觀性。首先,要確保觀察在自然存在條件下進行,絕對不能影響被觀察者的常態(tài),這樣才能得到自然條件下的真實情況,否則所得到的事實材料反映反常的情況,就會導致錯誤的結論。
也有這樣一種情況,觀察對象意識到自己在接受觀察,這就有可能使觀察對象預先考慮給予觀察者以一定的反應。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觀察者與被觀察者建立良好的關系,消除對觀察者的陌生感,以盡量控制觀察對象的異常狀態(tài)。
例如,某校對一名曾經失足的女學生進行觀察。盡管失足已成為過去,又從工讀學?;氐皆?,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活,但是,她的心靈已受到嚴重的創(chuàng)傷,對生活失去希望。
為了喚起她的生活信心,設計了有針對性的較為系統(tǒng)的教育措施。同時進行教育措施與激發(fā)自信心相關性的研究。
一方面繪制了為時一年的教育措施序列表,另一方面派兩名好學生,與她生活在一起,進行一年的觀察,繪制出她情緒升降變化的曲線圖。在被觀察者保持自然常態(tài)的情況下,觀察記錄了很有價值的資料。
然而,由于觀察者的不慎,被觀察對象意識到自己被跟蹤觀察,一下子情緒變化的曲線就變得毫無意義,已經獲得的教育效果也幾乎化為烏有。觀察只好終止。
經過師生共同努力,好不容易,她才恢復了常態(tài)。 其次,觀察要如實地反映現(xiàn)實情況,觀察者不能帶有任何感情色彩,不允許摻雜個人的偏見,否則就會掩蓋了對觀察對象的情況的真實反映。
觀察要取純客觀的態(tài)度,不許有絲毫主觀的偏見攙在心頭,若有一點,所觀察的便會走了樣子了?!?第三,觀察要在重復出現(xiàn)的情況下進行,要對觀察的現(xiàn)象或過程進行反復的觀察。
一方面是被觀察的現(xiàn)象或過程只有在重復出現(xiàn)的情況下,觀察才有客觀性。對于那些稍縱即逝的現(xiàn)象和過程,則不適于單獨用觀察法去研究。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觀察者無法復核和確定觀察結果是否正確。另一方面,要長期、連續(xù)、反復地進行觀察,否則就不易分辨事物現(xiàn)象或過程哪些是偶然的、哪些是一貫的,哪些是表面的、哪些是本質的,哪些是片面的、哪些是全面的等等。
反復觀察的次數(shù)越多,越能準確反映客觀事物。 例如,在進行學生心理衛(wèi)生現(xiàn)狀及其對策研究中,集中對兩個班級學生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有一個學生有洗手的異常行為。
當時正是甲肝流行,該生的行為是適應衛(wèi)生要求的正常行為,還是屬于心理不健康的強迫行為,只有反復觀察才能得到符合客觀事實。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78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