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階段,機體尚未發(fā)育成熟,對藥物的反應與成人有所不同。因此,在兒童用藥時應該特別注意:
1、兒童不宜用成人藥。
兒童用藥的選擇無論從品種,還是劑型、劑量,都需考慮這個年齡段人體發(fā)育的特點,不能隨意參照成人用藥。家長在給孩子用藥前,要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的各項內容。對明確規(guī)定兒童禁用的藥品,堅決不能給孩子服用;對沒有明確規(guī)定兒童禁用的藥品,則需要在醫(yī)生或藥師指導下,選用適宜的劑型和劑量,并在孩子服藥期間注意觀察,,監(jiān)測用藥效果或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
2、兒童不宜用補藥。
盲目給兒童服用補品,有時不僅無益,還可能帶來嚴重的危害;
(1)某些保健品含有激素或類激素成分,長期服用會促使兒童性早熟。
(2)兒童濫服人參及其制劑易出現類似激素導致的中樞神經興奮癥狀。
(3)一些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保健品及中藥補劑,往往含糖分太高,長期服用易導致兒童齲齒、厭食或肥胖及各種營養(yǎng)過量或不平衡等。
(4)小孩脾胃薄弱,多服含龜板、鱉甲等成分的保健品可出現上腹脹悶、食欲減退、腹瀉或便溺等現象。
兒童用藥的注意事項:
1、成人藥不能隨便給小孩用,這里不只是用藥時的大小問題,主要是有些成人的藥,其作用對小兒不利。如:成人的止咳藥中有些含可待因成分,對小兒不適合。孩子各系統(tǒng)發(fā)育尚未完善,特別是與藥物代謝有關的肝腎,用藥不當可影響肝腎功能,有些藥物對聽覺有影響,但小兒又不易反映,易造成耳聾。
2、非一般家庭備用藥,最好由醫(yī)生來決定是否應用,該用多大量,用多久。
3、注意用量。小孩與大人的區(qū)別,并不是簡單地認為只是身高、體重、外形上的不同;而且內在各系統(tǒng),各器官的組織結構和功能發(fā)育程度也有所不同,而且內在各系統(tǒng),因而在用藥上,也不能只認為就是用量大小不同而己;當然小兒的用量要比成人少,但有些藥如按每公斤體重計算,也許較成人要大些。因此,必須注意用量,要分清每次和每天的用量,按醫(yī)囑服藥。
4、有用藥方法上:原則上可用口服解決的問題不用肌肉注射;能用肌肉注射解決問題的,不要用靜脈給藥;注射用藥產生的副作用或不良反應重,產生意外的可能性大。
5、注意服藥方法。為了減輕對胃的刺激,有些藥物要在飯后服用;但對嬰幼兒來講,常因不愿服藥,強喂引起嘔吐,飯后服藥有時不合適。有些藥物在酸性強的情況下吸收好,而有些則吸收差。如鈣劑在酸性條件下吸收好,但如與牛奶一起服,易結成凝塊,粘在奶瓶上,影響吸收。小兒藥用量小,最好用水沖稀后直接喂,不要放在奶瓶中,易被奶瓶粘去,難以保證全部喂入。有些藥物經牛奶可起化學變化。
兒童從離開母體那一天開始,由于器官和組織發(fā)育還不成熟,抵抗力低,所以很容易生病,但另一方面兒童又對藥物反應非常敏感。
用藥稍有不當就會產生嚴重不良反應。所以我們在給兒童用藥時一定要根據小兒生理上的特點來制定用藥方案:首先,不要隨意給兒童用藥,尤其是解熱鎮(zhèn)痛藥和抗生素除非萬不得已盡量不用,既便使用也必須在醫(yī)生嚴格指導下使用。
第二,藥物劑量一定要準確,許多藥如抗生素、退燒藥等都是根據小兒體重計算出來的,家長不要認為孩子的病還沒好就隨意加大使用劑量:或是不經醫(yī)生檢查就隨意停藥。第三,用藥時間和方法要聽從醫(yī)生安排,不同的病用藥時間的長短也不同。
尤其是一些慢性病在用藥劑量、療程、方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講究,在疾病的不同時期藥物劑量也有一定的改變。 另外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對藥物的反應也不盡相同,如新生兒、嬰幼兒、學齡前兒童、學齡兒童及青春期兒童對藥物的反應都會有一些差異。
如新生兒、嬰幼兒期由于生長發(fā)育迅速,特別要密切注意藥物通過不同機制影響兒童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兒童期包括年齡從3~12歲學齡前兒童和學齡兒童,此時的兒童隨著體內內分泌的改變,發(fā)育速度加快,第二性征開始出現,進入青春發(fā)育早期,因此對影響神經、骨骼發(fā)育和內分泌的藥物特別敏感。 總之,兒科用藥有其特殊性,臨床醫(yī)生在選擇藥物時,除了熟悉藥物的特點外,還要弄清楚兒童的生理特點,合理選擇藥物。
第一、小兒體內各組織器管未完全發(fā)育好,生理功能尚未成熟,解毒功能也較差,所以用藥時要考慮小兒的生理特點,家長切不可圖方便、省錢,而將大人的藥給小兒服用,否則,會產生嚴重的不良后果。
第二、家長要知道正確計算用藥的劑量,即按照體表面積或體重來計算用藥劑量,或遵醫(yī)囑,不可自作主張給孩子增加或減少藥劑量。 第三、要注意藥物的毒副作用'并向醫(yī)生反映孩子曾有哪些藥物過敏或其它不良反應史'以提醒醫(yī)生用藥。
第四、在孩子服藥過程中,家長要注意觀察,若發(fā)現有與原疾病無關的表現時,應引起警惕,立即停藥,并盡快請醫(yī)生診治。 第五、能用一種藥盡量不再加另一種藥,尤其是新生兒' 以防發(fā)生不良反應或中毒。
第六、兒童用藥需要注意的除了劑量之外,還有服藥時間。哪些藥物需要飯前吃,哪些藥物適合飯后吃,哪些藥之間不適于一起吃,都要向醫(yī)生咨詢清楚。
另外藥物的效果常常要一定時間和濃度才表現出來,所以服用一種藥物,在沒有過敏或其它副作用的情況下,要持續(xù)一定時間,待體內達到一定的藥物濃度,才能真正起到治療作用。即使癥狀好轉后,還要堅持一段,盡量完成治療周期,徹底治愈。
切不可用用停停,停停換換,這樣即不能起到治療作用,又使致病菌產生耐藥性。
家長在給孩子用藥時,遵循下以幾點注意事項: 1. 嬰幼兒皮膚、粘膜的相對面積大于成人,且粘膜嬌嫩,皮膚角質層薄,藥物吸收快,有些藥物如新霉素膏,阿托品滴眼液等外用制劑可因透皮吸收較多,而引起全身性不良反應。
因此家長在給孩子用藥中,應考慮以上因素,盡量避免使用一些外用制濟。 2. 兒童不宜常吃補品。
攝取營養(yǎng)最重要的是均衡,任保一種營養(yǎng)物質攝入過剩,均會導致營養(yǎng)失衡。人參蜂王漿之類的補品,用多了會導致兒童性早熟,即使維生素A,過量服用也會影響骨骼的發(fā)育。
3. 兒童不宜服用成人制劑。比如,速效感冒膠囊等復方制劑中含有中樞神經興奮劑咖啡因,高燒的兒童服用后易誘發(fā)驚厥抽搐,特別是5歲以下的小兒更不宜服用。
4. 對抗菌藥物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服用抗生素時要在醫(y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不可濫用,避免某些抗生素帶來的毒副作用, 5. 在治療兒童缺鐵性貧血時應注意鐵制劑不是營養(yǎng)補品,不可以長期服用,而要注意配合維生素C服用,避免與鈣片、牛奶、茶葉等同時服用。
鐵劑要遠離兒童,避免兒童誤服超量而引起中毒。 6. 上呼吸道感染是兒科常見疾病。
市場上感冒藥物很多,在具體選擇用藥時,必須要根據小兒感冒的癥狀來考慮,對癥下藥。 比如:有發(fā)熱癥狀者,可選擇含解熱鎮(zhèn)痛成分的藥物,打噴嚏者可選擇含鼻粘膜收縮成分的藥物,另外,在對癥治療的同時,還應該對因治療,針對不同病因選擇應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等。
千萬別用錯藥 用錯藥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由于取藥匆忙,沒有細看,包裝標記不清楚,一個口袋里有幾種藥,單看藥片大小、顏色,把外用的藥水當做內服用了,或把五官科滴藥水弄混點錯了,或者把已經失效變質的藥服用了等等.為避免這些差錯的發(fā)生,必須做到:一、一個口袋放一種藥.二、存藥的口袋、盒上要寫清楚藥名、用途和用法.三、各系統(tǒng)的藥應分門別類,分開存放.四、外用藥和內服藥、外用藥水和內服藥水應分開存放.五、用藥前要仔細查看核對,千萬不能馬虎大意.六、要注意藥物是否已經變色、變質,不要湊合. 另外,在使用時還要很好地計算用量,原是成人的藥,要看看是否適用于兒童.總之,用藥要慎重,千萬別亂用.別看藥片小,一錯不得了.。
您好,兒童體質不同于成人,因此專業(yè)的兒童藥品應運而生。
近年來,專為兒童設計的配方、劑型不斷增多,能夠生產兒科藥物的主流藥廠有:上海強生、三九醫(yī)藥、太陽石藥業(yè)、葵花(衡水)制藥、南京先聲、北京韓美、貴州益百、亞寶藥業(yè)、江西仁和、哈藥三精、武漢健民、山東達因、廣州奇星、北京首兒、海南康芝等藥廠。 小兒在體格和器官發(fā)育等各方面不同于成人,故在兒科用藥時要注意其特點。
①兒童時期新陳代謝旺盛,藥物在體內吸收、代謝、排泄的過程一般比成人為快; ②小兒體液占體重的比例較成人大,水鹽轉換率高,極易出現水和電解質的調節(jié)失衡,故小兒對影響水鹽代謝或酸堿平衡的藥物異常敏感,如用利尿藥后易出現低鈉血癥或低鉀血癥。水和電解質的變化又直接影響藥物的吸收和代謝; ③小兒消化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肝、腎功能皆不完善,因此用藥不當常易致副作用和中毒,年齡越小,用藥就更要小心; ④小兒抵抗力差,易患各種感染性疾病和營養(yǎng)缺乏性疾病,許多疾病又反過來影響機體對藥物的耐受能力; ⑤小兒處于生長發(fā)育期,激素應用會影響其發(fā)育,某些中樞抑制藥會影響其智力發(fā)育。
新生兒,特別是未成熟兒,肝、腎發(fā)育不成熟,功能不全,同時各種酶系統(tǒng)功能不完善,因此對那些在肝內進行生物轉化及經腎臟排泄的藥物格外敏感。如服用氯霉素治療化膿性腦膜炎時,其用量為嬰幼兒按體重計算之半量,否則可全身發(fā)灰、腹脹、嘔吐、呼吸不規(guī)則、紫紺、循環(huán)衰竭等,此即灰嬰綜合征。
又新生兒胃酸分泌少,胃排空時間延長,腸蠕動不規(guī)則。這使某些藥物的吸收增加或減少,如青霉素G、氨芐青霉素、氟氯青霉素等口服后吸收的數量及速度增加,而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利福平、核黃素等吸收量減少;而地高辛、安定、磺胺增效劑、磺胺異?唑、頭孢力新等在新生兒時期其吸收不受影響。
另外水楊酸類、維生素K3、新生霉素、磺胺類能從血漿蛋白部位把已經與其結合的膽紅素競爭置換出來,被置換出來的游離膽紅素易于通過血腦屏障而引起膽紅素腦病,故在新生兒時期這些藥物都必須慎用。總之,新生兒應盡量少用藥物,用藥物注意減量,用藥時間不要過長。
嬰幼兒選用藥物時,首先要了解藥物的立即反應。如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毒性、對胃腸道的刺激作用等,有時需要判斷異常癥狀,如腹瀉是藥物引起還是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
嬰兒血腦屏障不完善,對嗎啡類尤其敏感,用之可致呼吸中樞抑制。其次要了解藥物可能引起的延緩反應,如有些藥物可影響小兒的生長發(fā)育,有些藥物可引起免疫損傷性疾病等。
學齡前和學齡兒童易發(fā)生感染性疾病、各種意外及中毒。青春期內分泌系統(tǒng)發(fā)生急劇變化,生長發(fā)育出現第二個高峰,第二性征開始出現,用藥時要注意藥物的特殊中毒反應,如對骨髓的抑制作用、對內分泌腺的影響等。
1960年代,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大量應用,能與新形成的骨、牙齒中所沉積的鈣相螯合,而引起牙齒的色素沉重和牙釉質發(fā)育不全,這種牙易于發(fā)生齲齒。故現在8歲以下兒童禁用四環(huán)素。
另外,濫用抗生素的現象十分突出。糖苷類抗生素慶大霉素對腎臟和第Ⅷ對顱神經──聽神經有毒性。
年齡越小,腎功能越不完善,對這些藥物排泄越慢,藥物的血漿半衰期較成人長,造成的損害越嚴重。因此,鏈霉素或慶大霉素盲目注射,或用量過大,造成藥物性腎炎和聽神經損害,乃至腎功能衰竭或永久性聽力下降和耳聾的事例??梢姷?。
不適當應用維生素和濫用“滋補藥”也是違反兒童用藥特點。如維生素 A,嬰兒期每日需要1500~2000國際單位。
兒童需要2000~4500國際單位,市售濃魚肝油每毫升卻含維生素A5000單位和維生素D5000單位。濃縮魚肝油服用過多會引起維生素 A中毒。
某些激素制品應用不當不但可造成內分泌紊亂,還可造成高血壓及全身代謝障礙。 小兒用藥劑量隨年齡、體重變化,已有多種計算方法,目前較普遍采用按體重或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來確定藥量。
按體表面積計算既適用于成人,又適用于各年齡小兒,比較科學,但計算較繁雜。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為 體表面積=0.035(m2/kg)*體重(kg)+0.1(m2)若體重超過30kg,則每遞增5kg、體表面積增加0.1m2,此方法不適用新生兒和早產兒。
按體重計算較為簡便。對未測量體重的兒童可按以下公式推算體重: 6個月前嬰兒體重 月齡*0.6+3(kg) 7~12個月嬰兒體重 月齡*0.8+3(kg) 1歲以上兒童體重 年齡*2+8(kg) 藥物劑量(每日或每次) 劑量/kg/次(或日)*估計體重(kg) 此外,還有根據成人劑量折算的方法,計10多種。
實際工作中,藥物劑量受到多因素影響。一般初次使用時可先用較小劑量。
對重危病人可根據既往經驗適當應用較大劑量。以后根據病情及用藥效果調整。
給藥途徑和方法對保證藥物吸收和發(fā)揮藥理作用殊關重要。對年長兒要鼓勵口服。
為了兒童服藥方便可將藥物制成水劑、乳劑或糖漿劑等劑型,不能吞咽或拒絕服藥而又無法通過其他途徑給藥時,可由鼻飼管滴入或由肛門-直腸灌藥;病情嚴重或藥物只能供注射時可選擇靜脈或肌肉注射。選擇適宜的給藥途徑,要根據病情、藥物特性以及患兒年齡特點。
應該宣。
寶寶用藥確實應該謹慎,一般應該注意一下幾點:一是要用小兒用藥,小兒藥含量比成人藥低,以免過量,用著安全;二是選擇帶有OTC標志的藥品,這是國家規(guī)定的非處方藥,也是為了用藥安全,如果確實需要用處方藥,應該找醫(yī)生開單,不可自行用藥;三是盡量選擇口服液、顆粒沖劑之類的藥劑,口感好,寶寶容易接受,喂藥容易些;四是不能混合用藥,一次只能服用一種藥物,而且要按照規(guī)定的用量服藥,過兩個小時以后才能再用別的藥物,以免發(fā)生藥物相互作用,產生反應,或者重復用藥,產生不良反應;五是使用抗生素類藥物要謹慎,注意觀察,防止發(fā)生過敏反應;六是服藥期間多喝水,加快排泄,有利于寶寶盡快康復,減少病程和痛苦。
以上是個人體會,供您參考。祝您春節(jié)愉快!龍年好運。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4.19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