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入盆時間:宜在初冬落葉后或早春萌芽前進行。
植地選擇:宜種植在排水良好,向陽的高處,忌種在低洼處,以免積水。土壤要求疏松、肥沃。
2、施肥和澆水。玫瑰喜肥,盆栽服盆后應每隔10天施1次腐熟的有機液肥,花蕾形成期應施些含磷、鉀的液肥。澆水應視天氣狀況進行澆水,炎熱夏天需每天澆水,平時見盆土干即澆透水,開花后要及時摘掉殘花。
二、玫瑰花的修剪
玫瑰萌生力強,如不及時修剪,常因株叢郁閉造成枝條生長瘦弱枯死。修剪時應根據(jù)株齡,生長狀況,肥水及管理條件進行,采取以疏剪為主,短截為輔的原則,達到株老枝不老,枝多不密,通風透光。5年以上的老枝應及時疏除,以扶持新枝生長。對于生長衰弱基本失去開花能力的玫瑰,可以重剪、促生新枝。
三、玫瑰花的病蟲害防治
1、玫瑰的主要病害有銹病、白粉病、褐斑病。防治銹病可摘除病芽深埋。在銹病、白粉病、褐斑病發(fā)病前和發(fā)病期每半個月噴灑1次粉銹寧、退菌特或百菌清,對防止病害侵染蔓延有良好效果。
2、玫瑰的主要害蟲有金龜子、大袋蛾、紅蜘蛛、蚜蟲、蚧殼蟲、天牛等。金龜子、大袋蛾主要危害玫瑰嫩梢和葉片,在發(fā)生期間可噴灑辛硫磷、敵殺死;紅蜘蛛、蚜蟲、蚧殼蟲主要吸食玫瑰汁液,造成生長衰弱,可噴灑樂果、久效磷等內(nèi)吸殺蟲劑進行防治;天牛是毀滅性害蟲,應捕殺其成蟲并清除其吸取營養(yǎng)的蜜源植物,以抑制其發(fā)生。
【一】水插玫瑰保鮮注意事項
1? 以銳利刀剪斜切,削去莖末端約2公分,使切口平滑增加吸水面積。
2? 木本可削去末端表皮或剪成十字切口,太粗的可將末端敲碎增加吸水面積。
3? 使用清潔的水和花瓶。
4? 開始處理時用溫水。
5? 添加保鮮劑。
6? 液面下之枝葉去除。
7? 花若有萎凋現(xiàn)象,可以用濕報紙包裹2-3小時。
8? 花朵放置處忌高溫乾燥,尤其是日光直射處應避免。
9? 鮮花避免和蘋果、鳳梨、香蕉等水果擺在一起。
【二】水處理法:
1? 浸泡法:
玫瑰易因高溫而萎軟,可將其連莖葉浸在水中,增加吸水面積。
2? 注水法:
玫瑰 花梗中空易失水,可以水槍或針筒將水分灌入梗中,再以棉花塞住,可延長花期。
3? 逆水法:
將花材倒拿,用噴壺逆向澆灌,水分逆向流入花莖并流過梗及葉片,增大吸水面積。
【三】化學處理法:
1? 在切口涂抹物品(如食鹽、酒精、明礬、薄荷、油等)可抑制細菌滋生,延長花材壽命。
2? 在水中添加醋酸、檸檬酸或漂白水,可抑制細菌生長,唯濃度不宜過高。
【四】熱處理法:
1? 熱水法:
將花朵以報紙包妥,僅露出莖末浸於熱水中約30秒,可殺死部分細菌,延長花期。
2? 燒灼法:
有些花材會分泌黏液液阻塞切口,造成吸水不良,可以火燒其切口處,直到切口變黑不會
分泌黏液。
種植栽培 1.栽植 以地栽為主,也有少量盆栽。
在黃河流域及其以南地區(qū)可地栽,露地越冬。在寒冷的北方地區(qū)應盆栽,室內(nèi)越冬,或挖溝埋盆越冬。
在秋季落葉后至春季萌芽前均可栽植,應選地勢較高、向陽、不積水的地方栽植,深度以根距地面15厘米為宜。盆栽時采用腐葉土、園土、河沙混合的培養(yǎng)土,井加入適量腐熟的廄肥或餅肥、復合肥。
栽后澆1次透水,放庇蔭處緩苗數(shù)天后移至陽光下培養(yǎng)。 2.光照與溫度 陽光充足可促使生長良好。
無論地栽、盆栽均應放陽光充足的地方,每天要接受4小時以上的直射陽光。不能在室內(nèi)光線不足的地方長期擺放。
冬季入室,放向陽處。適宜生長溫度12-28℃,可耐-20℃的低溫。
在鄭州地區(qū)可安全露地越冬。 3.澆水與施肥 栽植前在樹穴內(nèi)施入適量有機肥,栽后澆透水。
地栽玫瑰對水肥要求不嚴,一般有3次肥即可。一是花前肥,于春芽蔭發(fā)前進行溝施,以腐熟的廄肥加腐葉土為好。
二是花后肥,花謝后施腐熟的餅肥渣,以補充開花消耗的 養(yǎng)分。三是入冬肥,落葉后施人廄肥,以確保玫瑰安全越冬。
盆栽玫瑰在牛長期可施稀薄肥水,收10-15天施1次。玫瑰耐旱,一般地栽的平時不澆水,炎夏或春旱時20 - 30天澆1次。
盆栽的2天澆1次,炎夏或春旱時1天澆1次。 4.整形修剪 一般不需修剪,對老株修去過密枝、干枯枝、病蟲枝即可。
玫瑰開花,隨開敗隨摘,摘后再開,否則只開1次花。 5.花期控制 一般以自然花期為好。
先天氣候條件與環(huán)境 太熱或太冷的溫度下都會導致玫瑰生長緩慢,而天氣是無法控制的,所以在夏季天氣炎熱時;開花品質(zhì)差,以摘除花蕾減少養(yǎng)分消耗。
而冬天開花較少;是玫瑰休眠期;以修剪枝條渡過冬天。等到春秋兩季氣候最適宜玫瑰的生長條件時再做繁殖、栽種、施肥等促進生產(chǎn)的工作。
后天栽培管理要訣 土壤 種玫瑰最理想的土質(zhì);以疏松、肥沃、潮濕為要件,為了達到疏松加入一些有機物質(zhì);如堆肥、腐葉土、蛇木屑、粗米糠等。 栽植 秋季氣候涼爽是最適合栽種玫瑰的季節(jié),秋天種植到冬季已成功定植可安全越冬。
到春天;又因充分發(fā)育,植株強健,到夏季就可對抗風吹日曬越過炎夏。 日光 幼苗發(fā)育需要許多的養(yǎng)分和能量;剛種下的苗根,尚無法吸收肥料,養(yǎng)分的來源是光合作用的碳水化合物,而能量的來源是日光,葉片是制造養(yǎng)分的器官,所以盡量保留,而夏天盆栽玫瑰;則要避免日光直射,減少水分蒸發(fā)。
水分 初種幼苗切忌不可缺水,新根還未健全發(fā)育之前,根部吸收水分的能力尚差,應藉助噴霧或灑水於植株上,減少水分散失,缺水或水分過多對於玫瑰的根部影響是最直接的。而盆栽玫瑰澆水應整盆均勻澆濕,澆到水自盆底流出為止,在夏季炎熱可將整個盆子浸在水中濕透再取出。
施肥 剛種的苗木新根未生長健全時,無法吸收肥料,種后約兩周可開始使用液態(tài)肥;如花寶、噴於植株上由葉面吸收,一周可噴兩次,約一個月以后即可施用放置土壤中的肥料。露地栽培玫瑰先整地將土壤與長效性有機肥混合稱基肥,有了基肥以外;定時的補充肥料是必要的叫做追肥。
此外;玫瑰花開放時有太多肥料反而會使花型花色品質(zhì)變壞,因此在臺灣;玫瑰在春秋花季的前一個月施肥,花蕾形成時就暫停施肥,等開花過后再追肥一次,可再促使開花。 修剪與整枝 在玫瑰冬季休眠期及夏季開花不良時;修剪整枝可促進枝條的發(fā)育及植株的通風,并控制樹型和調(diào)整花期。
而盆栽玫瑰修剪除了盡量矮化樹型,更要摘去過多的花蕾,以免消耗太多養(yǎng)分。 病蟲害的防治 玫瑰最常見的病害為黑點病、白粉病及枝枯病。
黑點病及白粉病是玫瑰最普遍的病害,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定期十天噴一次"億力″。而枝枯病大都是因為不良的修剪所引起;所以修剪樹枝應注意修剪病枝后不可再修剪健康枝條;以免傳染。
修剪樹枝不可離芽點過高;使過高枝條死亡。修剪枝條應該以銳利剪刀修剪;以免切口不平或枝條被剪碎而死。
玫瑰最常見的蟲害為蚜蟲、紅蜘蛛、介殼蟲這三種病蟲害可定期噴灑地蜜(一株4克)可有效防治。
結(jié)晶玫瑰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活和生產(chǎn)中。它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采用苯和無水三氯乙醛在三氯化鋁催化下生成三氯甲基苯基原醇,原醇再和醋酸酐反應生成結(jié)晶玫瑰[3],該種方法使用無水三氯化鋁做催化劑,對環(huán)境污染嚴重,且生成的產(chǎn)物和三氯化鋁生成絡合物,因而后處理困難;第二種合成方法是以苯甲醛、干燥氯仿為原料在氫氧化鉀催化下生成三氯甲基苯基原醇,原醇和醋酸酐或冰醋酸或乙酰氯等反應生成α-三氯甲基苯甲醇乙酸酯即結(jié)晶玫瑰。反應經(jīng)兩步完成。制得的固體經(jīng)重結(jié)晶可得純度較高的產(chǎn)品[4]。該反應的主要副反應是苯甲醛在濃堿作用下會發(fā)生岐化反應生成苯甲酸和芐醇[5]。在實際生產(chǎn)中
[5],由于副反應產(chǎn)物苯甲酸高達27%,導致產(chǎn)物α-三氯甲基苯甲醇的產(chǎn)率低,通常為42%左右。在實驗中人們發(fā)現(xiàn)反應若在大量N,N一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進行,收率可達80%以上,且能很好地控制苯甲醛的岐化反應發(fā)生[6],但這種方法使用了大量昂貴的DMF作溶劑,回收較難,故成本較高。
在網(wǎng)上查的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8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