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一下幾個問題:1.要注意時刻觀注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況。
新參加工作的教師由于對課堂教學工作還比較陌生,在課堂上往往會“顧此失彼”。表現之一就是只想著要去完成自己在課前寫的“教學設計”的每個環(huán)節(jié)。
而顧不上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如何,所以有些學生沒有聽課、甚至在玩耍等都都沒有發(fā)現。所以,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狀況,當有學生的學習狀況不佳時,一定要先注意做好組織教學工作。
2.要注意對教材教學內容的學習、研究。對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陌生是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這樣,所以出現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完成一個環(huán)節(jié)后忘記了下一個環(huán)節(jié)該上什么、教學內容的呈現混亂、教學時間分配不當等問題。
因此,青年教師在課前準備階段,一定要多花時間,認真研究、學習教學內容,吃透教材的“知識點”,由這一“知識點”出發(fā),設計教學形式。這樣,及時課堂上出現的臨時性的“小狀況”,也能夠緊緊抓住“知識點”靈活改變教學方法。
3.要注意在細節(jié)上給學生正確的示范。小學生對老師有著一種天真的“信賴”,他們認為老師說的、做的都是正確的的,因此,“老師都這樣說”就成了他們的一句掛在口頭的一句話。
面對學生的“信賴”,我們當老師的隨時隨地都要給學生一種正確的“示范”。然而,在前段時間的調研聽課中,卻經常性地發(fā)現新教師們學生面前做出了一些錯誤性的“示范”:如在板書上寫出錯別字、對學生的錯誤答案未加分析地給予肯定等。
因此,青年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在細節(jié)上避免這種小錯誤的發(fā)生。4.課堂教學要緊緊圍繞本課教學重點展開。
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說到底其實也不是很多,就是教學目標中所規(guī)定的那幾點。然而,新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卻經常把握不準,為了將學生引入本課的教學內容,往往花了一節(jié)課中最為寶貴的5-10分鐘,在中間的教學過程中,又覺得這也重要,那也重要,結果偏離了教學重點,造成知識點不鞏固。
在一堂課中,從課的導入、知識點的教學、練習的設計、課間操的編排到課的小結,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緊扣教學目標、抓住教學目標展開,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課“樸實有效”。5.要注意對學生學習缺陷的當堂反饋糾正。
在組織學生進行課堂練習時,許多青年教師總是離不開講臺,然而在講臺上卻又無所事事,浪費時間。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學生開始做課堂練習時,教師要及時離開講臺,在學生中進行巡視檢查、指導,及時發(fā)現學生存在的典型錯誤,在分析反饋階段,應該用在學生中發(fā)現的典型錯誤進行分析,讓學生們知道自己為什么錯了,錯在哪里,并當堂糾正,而不是僅拿正確的答案讓學生“對”一下,糾正錯誤。
1、請認真反思整個環(huán)節(jié)有沒有圍繞目標并最終實現目標 2、請認真審查教學重點(需著重講的)是不是花了較多心思和時間,教學難點(學生理解上有困難的)有沒有變得通俗易懂(注意考慮年齡段學生的接受、理解能力)。
3、請注意教學不是單純的教師講、學生理解的過程 4、教學中不能缺少啟發(fā)、鞏固,同時注意教學策略的應用。 5、教學各環(huán)節(jié)應注意銜接、過渡 6、教學中學生的回答往往不可預知,我們只能引導他們得出我們期待的答案!對于不是唯一性的答案,不用具體寫。
7、語文教學教案注意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指導設計。 8、注意初次寫教案,應寫詳案。
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老師的每一個眼神,每一聲語調,每一副表情,每一絲微笑,每一種動作,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學生會隨著老師在講臺上的“精彩表演”,獲得美感,獲得愉悅,獲得心靈上的一次次滿足,從而對聽課產生興趣,最后達到聽課與教學雙贏之目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課堂教學的管理。沒有管理,課堂上一團糟,不僅老師上課很煩,想聽課的學生也會感到心身疲憊,從而影響了聽課和講課的效果。殊不知,課堂教學管理也是一門藝術,如果不能掌握這門藝術,即使老師的教學水平再高,心里裝的知識再多,要是不面對學生這個人去發(fā)揮作用,那么這堂課也是失敗的。
課堂教學管理來自于老師平時對學生的規(guī)范訓練,比如,上課鈴聲一響,老師站在教室門口的時候,要看看教室是否保持了安靜,學生是否把教科書擺在了課桌的一角。如果這些都還沒有做到,老師就急忙走進教室,勢必會浪費課堂教學的時間,因為在課堂紀律還沒有完全保持安靜之前,上課的效果是不佳的。一般情況下,當老師走上講臺后,要求學生至少靜坐半分鐘,挺直腰桿,把所有心思放下,集中精力,注視著老師,這樣開始講課才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就跟登臺演講是一個道理,當臺下聽眾的眼光還沒有聚焦到你身上的時候,最好靜立片刻,待全場鬧哄哄的喧嘩聲靜下之后再開始演講,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為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老師在講課時,不可能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學生身上,但要懂得每時每刻與聽課的學生進行目光交流,甚至在每說一句話時,都要關注學生聽課的神情,隨時作出判斷,保持課堂教學秩序不出混亂。如果看到學生思想不集中或在講小話,最好不要當場點名進行批評,只要把目光投向這個學生即可,學生自會心領神會。如果因為心情不好就隨意批評人,不僅會影響其他學生聽課,還會造成自己情緒上的不穩(wěn)定,這樣將會得不償失。
心態(tài)對于老師來說十分重要,你以怎樣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學生將會以怎樣的心態(tài)對待老師。比如有些較有個性的學生,他不一定認真聽課,可回答問題卻令老師感到驚訝,因為這樣的學生,他在預習課文時,有些問題早已弄懂,老師在反復講解時,他早已爛熟于心,故老師要講究策略,對不同的學生作出不同的分析和判斷。
一堂課上得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與學生的配合,如果沒有學生的配合,課堂教學氣氛就很難上來,沒有課堂氣氛,就很難收到教與學的最佳效果。在這一點上,剛入校門的新老師很難把握這個分寸,他們只會照本宣科,搞滿堂灌,從書本到書本,學生的聽與學似乎并不關注,也不管學生是否聽懂,只要把一堂課內容講完,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像這種上課方式,學生聽而無趣,老師講而無味,何談教學管理藝術?
課堂教學是需要管理的,這與企業(yè)搞管理是一個道理。企業(yè)管理講究以人為本,課堂教學也是一樣,也要把學生這個人放在一切教學工作的中心,借助于課堂這個平臺,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但課堂教學如何管,怎樣管,與老師的責任、修養(yǎng)有關。有責任而又有修養(yǎng)的老師,把每一堂課都看作是自己應該完成的神圣使命,對每一個學生,都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嚴中有愛,愛中有情,從不輕易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扇缃裼行├蠋?,自己管理不好課堂,要么把責任推給班主任,要么對不聽話的學生實行變相懲罰,或打,或罵,或罰站,或蹲馬步,或抄作業(yè)等。其實,老師管不好課堂,是無能的表現,既不能怪班主任,也不能怪學生,完全是自己的管理能力有限。如果長此以往,只能造成學生對老師的反感,師生關系也隨之而僵化,得不償失。
1.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核心 課堂教學,是教師有的、有計劃的組織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
不同的教學理念,會帶來不同的教學活動和不同的學習效果。在設計教學計劃時,應更多的調查了解學生的實際需要與實際興趣,這樣能夠更客觀、更冷靜地分析學生的實際反應與教學效果,才會使教學,教學計劃立足于一個比較實事求是的基礎之上。
學習首先是一種經歷,是一種身心的活動過程。而任何經歷或者活動都不能脫離環(huán)境的影響,都必然在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下進行。
所以,一切學習,都是情景性的學習。新課程要求教師關注過程和方法,關注教學環(huán)境的實際、活動的設計,正是從學習活動的這一特點出發(fā)的。
設計以促成有效學習為目標的課堂,關鍵要從以教材為中心轉到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這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曾不時出現在民主氛圍較濃的傳統(tǒng)課堂上:有時正按預先設計的教學程序教學,當教師提出的問題兩位學生給出了一種出乎意料的看法時,其他同學一下子炸開了鍋,有人贊成,有人反對,教師也懵了,只好讓學生們說,自己則嘗試著在黑板上寫,一邊寫一邊向學生提問題,于是教師和學生都松了一口氣,重又進入正常學習程序。
然而,恰恰是在這種非常狀態(tài)下,師生都激情高漲、興奮不已,都進入了積極思考狀態(tài),真正實現了有效學習。所以,強調課堂教學的本質是學生的學習活動,要把教師從權威的位置、知識代表的位置拉到學生中來,拉到學生身邊來。
作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教師應該把關注的焦點放在每位學生的認知活動與情感體驗上,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活動,而不是把正確傳遞或展示知識作為自己的首要職責。要想實現有效學習,教師就應該努力營造適合每位學習者的環(huán)境。
這是的課堂教學,就會從統(tǒng)一走向分散,從以教材為主走向以學生發(fā)展為主,從以講授為主走向以指導學習、回答以文為主。 2.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 以學生為本市課堂教學的主要活動方式,是讓學習者有可能從個人實際需要出發(fā)開展學習活動。
因此,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教師設計教學的出發(fā)點。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學生之間的差異會顯著增大。
進度統(tǒng)一、任務相同的課堂必然會讓位給類似于復式教學的課堂。不同組別的學生學習不同的內容、完成不同的作業(yè)、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將會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tài);而統(tǒng)一的講解、答疑、點撥、指導,只能是學生自主學習討論的必要補充,適應學生的實際要求而安排的活動。
3.教學設計要從學生的問題出發(fā) 教學的任務是組織學生學習,教學設計就要從學生的真實問題出發(fā),而不是從教材或教師假想的問題出發(fā).從問題出發(fā)設計教學,關鍵之處在于把握學生固有認識與新現象、新事實的矛盾,在于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或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這一矛盾,這樣才會引發(fā)真正有效的學習活動,才能真正讓學生學有所思。但是對于中小學生而言,由于他們知識、能力的準備不足,特別是反思能力與發(fā)現矛盾的能力尚處在發(fā)展初期,他們不太能夠發(fā)現自己固有認識、固有態(tài)度與新現象的矛盾,即使問個為什么或怎么樣,也許都不能問到關鍵處,也說不明白為什么的來歷。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學會從學生的直接表述中發(fā)現問題,應該學會從了解到的學生的認識基礎與新現象的矛盾中發(fā)現問題,通過精心設計的追問,讓學習者逐漸發(fā)現自己認識中的內在矛盾,幫助學生實現認識與態(tài)度上的跨越。生活在變化,學生也在變化,了解學生、調查問題使教學任務切合學生的實際將會成為教師重要的工作環(huán)節(jié)。
這也是教學設計的前提條件。
一、教學準備1.情緒、態(tài)度準備實踐中,我們發(fā)現一些教師的課堂教學在情感、態(tài)度上不能和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達成和諧一致,原因大致有二:其一是授課教師的教學狀態(tài)(情感態(tài)度)本身沒有調整好;其二是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沒有引導好,調動好。
這樣會使一節(jié)課顯得枯板、乏味,缺乏生氣,也就不能取得最佳效果。拿授課者來說,老師也是人,有七情六欲,喜樂哀樂,重要的是在上課前要充分地調整好,使自己的情感、情緒態(tài)度及時地轉換到一種主動、積極的教學狀態(tài)。
我認為這一點很有必要。無論是年輕教師、還是老教師,都有這種情形。
老教師或因身體狀況、精神狀況不佳,往往會產生消極的情感態(tài)度。年輕的教師則因為經驗不足,情緒緊張,常常會影響一節(jié)課的效果。
至于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調動,要注意到以下情形:一是第四節(jié)課和下午第一節(jié)課,由于倦怠,學生學習狀態(tài)不是最好,二是在有陌生人在場的情形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需要調整,尤其是公開課,必須是學生情緒放松,教師也應消除緊張心理,使課堂進入一種輕松愉悅的最佳狀態(tài)。三是在運動和游戲之后,學生的注意力還處在另一種狀態(tài),教師要及時疏導調動。
2.學生準備如果是自己所帶班級學生情況好一些,如果是另外的學生就有必要做好學生準備。通常要做兩方面工作:其一是情感交流。
其要點是要做到平等,就是要放下做老師的架子,以“平等參與者”身份和學生進行交流;二是要真誠。我覺得在這一點上,我們在學生面前缺少真誠,總以為學生就是小孩子,說話不能隨便,或者稍微涉及一些成人話題,覺得不適宜。
有的甚至不敢拿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學生說,也不敢在課堂上跟學生開個玩笑,幽默一下,不能很好地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使課堂教學缺乏人性。要知道,我們所要給予學生的一是知識經驗,二是情感、品格和人生道理,兩者同等重要。
其二是課堂學習準備。從一節(jié)課到下一節(jié)課要有個鋪墊和銜接,要準備。
另外從一種場合到別一種場合,要鋪墊。面對完全陌生的同學,最好讓生對你的人物品貌以及教學風格有所了解,學生才好接納你,而不是應付你,附和你。
還有面對全新的學習內容,你怎樣讓學生很好地走進呢?要鋪墊。3.為你的教學設計畫個“草圖”有了上述準備還不行,你的教學設計是怎樣的?預設是怎樣的?有哪些環(huán)節(jié)必須注意到,上課前要預先在頭腦里畫個“草圖”,這樣才能按自己的設計實施好。
二、導入新課有經驗的教師把導入新課當作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把心情思用在怎樣把學習者在短時間內導引到追求新知的最佳境地。這種情形的落腳點在一個“巧”字上。
還有一種情形,那是一位很有名的語文的教學實錄,當時他給講課時已經七十八歲了。他一上講臺稍定了定神,然后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猜一猜我有多大年齡?”于是同學們爭相發(fā)言,有的說六十歲,有的說七十歲,然后他開始講了自己的年齡,說了一下自己的經歷,然后點出正題,說,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名師之“名”,名在率真,名在質樸,名在簡潔。這種情形落腳點在一個“真”字。
隨著多媒體的推廣與普及,我們的導入新課也進入了一個更廣闊的新天地。想來也不外乎兩種情形:一是形象,二是聲音。
形象就是影視圖片動畫真觀演示,聲音就是語聲和樂曲。但無論是形象還是聲音,都是喚醒情感,激發(fā)人們進一步探究新事物的興趣。
在這方面,有必要在以下幾點上注意:1.用能夠普遍喚起美感的形象、聲音一些好的風景畫、音樂是能引起人們身心愉悅的東西,具有普遍性。一首能引發(fā)人們情感經歷、人生體驗的歌曲,是有助于啟發(fā)人的心智和想像力,有助課堂教學和學習的。
當我們化繁為簡時,不妨以一首優(yōu)美、清新、典雅的樂曲作為背景,作為我們學習的情感基調。2.所選導入方式要適合恰如其分的導入,往往能夠引人入勝,進入佳境。
一般說,凡是有啟迪激發(fā)學生思考和想像喚起情感的東西都可以作為我們的導入方式。如聲情并茂地讀一段文字或詩歌,繪聲繪色地講述一件事或一段經歷,用我們自己的優(yōu)勢條件使一節(jié)課很快進入佳境,是師者職責之分,也是自身稟賦學養(yǎng)體現,也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言傳身教”。
當然重要的是不節(jié)外生枝,不做作,不賣弄,做到“合適”。用看過的一部動畫片里的一個詞就是:剛剛好。
合適也可以說是剛剛好。3.導入方式要自然我們看到有些老師上課時,總是任性自然,隨興所至那么一下。
瞬間感受好象覺得過于草率,反過來一想,又覺得這樣更好,和整節(jié)課渾然一體,顯得那么妥貼自然,這就是教學功力的體現,也是教學智慧的體現。但要避免的是自然不能夠放縱,信馬由韁,“一旦打開了話匣子,就肆意汪洋,一發(fā)而不可收”。
教學是機智,抓住機會就施以巧智;教學是有目的的行為,所以要有的放矢。三、出示目標教學實踐中,我們看到大多數教師總是刻意把“出示目標”當作一節(jié)教學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
這有好的一面,也有負面的一面。有的課型重點提示一下所應掌握的要點很有必要,負面的一面是有時會出現肢解教學,目的和效果不相符的現象,同時也不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4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