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時間要短
導入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過渡環(huán)節(jié),時間要短,一般控制在5分鐘以內,力爭用最少的語言,迅速而巧妙地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以及學生與教材間的距離,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去.避免長時間的導入占據最佳學習時機,使學生產生注意力的轉移,而不能達到預期目標。
2、目標明確
導入要目標明確,指向集中,防止面面俱到,沖淡重點目標,應選擇與新知識最相關,與教學最需要的內容。
3、水平控制
導入要根據知識更新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及知識水平,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引導“半生不熟”,產生“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主動探索的空間和情境,切忌走向荒誕不經的極端。
4、要情境生活化
導入情境生活化,但不能絕對生活化.《數學課堂標準》提出:在學生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數學教學長期存在著脫離學生實際生活的問題,提出數學生活化是合理的。對學生是有利的。
由于學生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的局限性,加之生活的復雜化,導入要注意消除負面因素,情景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不能喧賓奪主。
擴展資料:
課堂導入方法:
1、自我介紹法
自我介紹導入法可在較短的時間內使教師與學生相互了解,縮短距離,又可巧妙地導入新課內容,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
一節(jié)成功運用自我介紹法導入的課堂,一定是授課教師很好地將新的知識融入到生活化的介紹中來,這樣會顯得自然,流暢,產生一箭雙雕的作用,比生硬地為了介紹而介紹要好得多。
2、復習導入法
在每堂課開始,教師通常采用復習上一課的內容作為導入新課的方法。這種方法便于學生鞏固已學知識,便于將新舊知識系統地聯系起來,便于教師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
復習導入一般通過提問、做練習、復述等方式進行,使學生在“溫故”的基礎上“入題”而“知新”。也可以用復述的方式先復習,再引入新課。這樣即復習了上一課,又很自然地導入新課,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3、預習導入法
這種方法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較為充分的心理準備,驗證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有成就感,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因此,教師在課前布置預習內容,最好設置幾個問題,其中要有能讓學生充分拓展的問題。然后再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提問,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但是,教師要注意布置的預習問題要具體,不可過多、過難。
4、趣味導入法
這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采用兒歌、謎語、繪畫、游戲等形式導入新課的方法。它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愛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滿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維活動由抑制狀態(tài)轉入活躍狀態(tài)。
一、導入要體現美導入時教學過程的起始環(huán)節(jié),它是教師奉獻給學生的第一束鮮花。
因此,導入要富有魅力。教師要精心設計,為學生創(chuàng)設懸念、情境,盡快地使學生明白學習的重點,進入集中注意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樂學的情感。
新課的導入因文而異,因課而宜,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與心理需求設計,使之體現出最佳的激發(fā)興趣的導入美。 如教《草原》一文,針對課文情境,設計了這樣的導語:“通過假想旅游我們曾經到過可愛的日月潭,到過富饒的西沙群島,到過美麗的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
也看到了氣魄雄偉的長城,風景迷人的桂林山水。今天,老師帶你們一起到祖國的北方去,到蒙古族人民居住的大草原走一走,看一看,你們一定會被草原上的美景所迷住,一定會得到蒙古族人民的熱情款待。
”學生聽后,學習新課程的熱情一下被點燃了。課件,好的導語,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是學生學習的一把金鑰匙。
二、教學語言要體現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除了語音標準、用詞恰當、語法規(guī)范、表達連貫外,教師還要能夠把教學內容所反映的時間、空間、人物的形象、事物的變化,用有聲有色、幽默風趣的語言充分表現出來,為學生描繪出一幅幅神奇的畫面,使學生仿佛正面對著可敬可愛的英雄,兇惡丑陋的敵人,奧妙無窮的大自然,五彩繽紛的社會……從而積極地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他們的美感、道德感、理智感等良好品質。 如一位老師在描繪海時,有這樣的一段話:海,無邊無際、遼闊壯美;神秘莫測、變化無常。
有時,它平靜溫榮,海鷗掠過水面,在海面盤旋翱翔,有時它洶涌澎湃,怒吼咆哮……學生聽后,如身臨其境。另外教師教學語言的親切感人,不僅表現在語言的內容上,說話的語調、語氣上,還要表現在教師的表情、動作、姿勢等體態(tài)語上,教師恰如其分把握好健康的心態(tài)、得體的儀表、恰當的感情體驗,對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啟迪學生的思考,進行美的熏陶、感染也是極其重要的,如教《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教師沉穩(wěn)凝重的步態(tài),悲傷的眼神,整潔樸素的著裝,胸佩百花。
學生歷歷在目,受其感染,自然就進入了狀態(tài)。教學《你們想錯了》一文,教師那正氣凜然的體態(tài),匣劍出鞘的目光,學生在凝神之中,自然地受到了感染。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導入猶如優(yōu)美樂曲中的前奏、精彩戲曲中的序幕,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揭示教學內容,從而為上好一節(jié)課奠定良好的基礎,課堂導入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教學效果。導入的方法很多,以下從實用的角度出發(fā)介紹8種,以供參考。
1.直接導入法。也叫開門見山導入法,是指上課伊始,教師直接闡明學習目標和要求,以及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安排,通過簡短而精練的語言敘述、設問等形式引起學生的關注,使學生迅速地進入學習情境的一種導入方法。這是最簡單和最常用的一種導入方法。其優(yōu)點是直截了當,簡明清晰;直接觸及學習中心,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定向。其不足是易于平鋪直敘,流于平淡,不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經驗導入法。經驗導入法是指教師以學生已有的生活、學習經驗作為切入點,通過激活與要學習的教學內容有關的學生的親身經歷,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一種導入方法。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經驗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課程資源。這種導入方法由于使用的材料都是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也有利于加強書本知識和實際生活的聯系,能夠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經驗導入要注意:(1)一定要選擇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經驗、體驗或素材,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調動起所以學生的情緒。(2)所選的內容要與新教學內容有關,但不明白為什么的現象。(3)教師要在關鍵處提出問題,引起學生對“熟視無睹”的現象進行思考。
3.溫故導入法。溫故導入是指教師通過幫助學生復習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從中找到新舊知識的聯結點,合乎邏輯、順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識的一種導入方法。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復習鞏固已學的知識,有利于將新舊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4.實驗導入法。實驗導入法是指教師通過演示生動有趣的實驗或讓學生動手做實驗,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實驗中的各種現象,使學生進入學習情境的一種導入方法。實驗導入的基本結構為:創(chuàng)設實驗情境--激發(fā)思維沖突--明確學習目標--鋪設達標階段。
實驗導入的主要任務是在學習者和新的學習課題之間創(chuàng)設理想的誘發(fā)情境,更好地喚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愿望,促進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研究的態(tài)度和精神。
5.直觀導入法。直觀導入法是指教師通過實物、標本、掛圖、模型、圖表等直觀教具,以及幻燈、投影、電視、錄像、電腦等媒體,對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進行演示的一種導入方法。這種導入方法以強烈的視聽效果、逼真地現場感受吸引學生進入學習情境,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6.故事、事例導入法。故事導入法是指教師利用小學生愛聽故事、趣聞軼事的心理,通過講述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具有科學性、哲理性的故事、寓言、傳說等,激發(fā)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情境,引出新課,使學生自覺進行新知識學習的一種導入方法。
7.設疑、懸念導入法。懸念導入法是指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帶有懸念性的問題,給學生造成一種神秘感,從而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種導入方法。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師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倍鴳夷羁梢哉f是學生求知欲的動力源之一。這種導入方法會激發(fā)學生“憤”“悱”狀態(tài),從而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引發(fā)思考,啟迪思維,讓學生動手,動口,去思,去探,去說,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情境導入法
情境導入法是指教師通過音樂、圖畫、動畫、錄像或者滿懷激情的語言,創(chuàng)設新奇、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產生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的感受,從而喚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學生情不自禁地進入學習情境的一種導入方法。這種導入以“情”為紐帶,給學生以情感的體驗和潛移默化的影響,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還可以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素養(yǎng)。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币粋€好的開頭是師生間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橋梁,也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和關鍵,因此,應用導入技能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導入要有趣,忌平淡刻板;導入要切題,忌牽強附會;導入要引思,忌重知識輕能力;導入要簡練,忌冗長拖沓(3-5分鐘);導入要互動,忌唱獨角戲。
導入是一門技巧、一門藝術, 成功的導入可以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學生的思維,將學生的注意力與思維集中在新知的學習上來,從而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理想的學習狀態(tài)進 入新知的學習。
這樣的教學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正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通過觀看大量的優(yōu)質課與成功課,我們不難發(fā)現這些成功的 教學案例都有著一個新鮮有趣的導入。我們要重視導入環(huán)節(jié),要充分利用好這短暫的幾分鐘時間,來迅速集中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的關注,激起學生對數學認知活。
教學目標的設計是有不同層次的,使用初中新課程后,英語教師如何合理設計自己的教學目標。這里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第一,課程標準中的三維目標是針對整個英語課程的,是將英語課程的各種目標綜合,再分類后的一種表述形式,是說,英語課程要有這三大方面的目標。教師在教學中設計教學目標,需要以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整體目標為依據,同時,還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表述。
第二,系統考慮教學目標。除了考慮一個學期的總目標外,還可以考慮按專題而不是僅僅按課時來設計教學目標。課程總目標中的很多東西,不是在一節(jié)課中就可以實現的
第三,設計一個單元或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時,可以列出三個維度,三個維度不一定要時時并駕齊驅,合理的做法應是依托教學內容的不同有所側重,突出。并且對教材內容大膽的取舍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教學目標的準確把握,和對學情實際的充分了解。
第四,從學生的角度考慮教學目標。簡單地說,具體教學目標內容是為學生設計的,所以教學目標可以使用上述“學生會……”之類的表述方法。因為學生是有差異的,所以設計教學目標時,如有必要和可能,可將某些目標分些層次。例如,70%的學生能用現在進行時描述圖片上人物的動作。30%能在所給案例下用現在進行時描述圖片上人物的動作。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65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