簋街怎么讀
1、讀音:guǐ jiē,簋街位于東直門內(nèi),二環(huán)路東直門立交橋西段,西到交道口東大街東端。這條街在今天也是京城美食集中展示的一個絕好場所。
2、簋街周圍有許多大使館,這也使得國外的游客和國外在京工作人員能夠方便的品嘗到正宗的華夏美食。每年簋街在外賓身上創(chuàng)造的利潤就達到上千萬元,在這條一公里多的大街上,150多家商業(yè)店鋪中餐飲服務業(yè)的就占90%,餐廳密度之大在京城恐怕難以找出第二家。因此簋街也被稱為是北京的餐飲一條街。當你在深夜游玩時,熱鬧的簋街燈火輝煌,一定會讓你感受到北京的另一大魅力。
3、簋街,這條街在夜色闌珊的城市之中永遠閃爍著耀眼的光芒。這條街在今天也是京城美食集中展示的一個絕好場所。
簋街拼音guǐ jiē。位于北京東直門內(nèi),二環(huán)路東直門立交橋西段,西到交道口東大街東端。簋街周圍有許多大使館,這也使得國外的游客和國外在京工作人員能夠方便的品嘗到正宗的華夏美食。在這條一公里多的大街上,150多家商業(yè)店鋪中餐飲服務業(yè)的就占90%。因此簋街也被稱為是北京的餐飲一條街。
簋(guǐ),指古代青銅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也是重要的禮器,在祭祀和宴饗時,它和鼎配合使用,敞口、束頸、鼓腹、雙耳,該文字在《周禮·舍人》和《易·損》等文獻均有記載。因為是重要禮器,敞口、束頸、鼓腹、雙耳。自商代開始出現(xiàn),延續(xù)到戰(zhàn)國時期。《周禮·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古籍中多寫作簋,而銅器自銘則常為“皀殳”。青銅簋器物造型形式多樣,變化復雜,有圓體、方體,也有上圓下方者。早期的青銅簋跟陶簋一樣無耳,后來才出現(xiàn)雙耳、三耳或四耳簋。據(jù)《禮記·玉藻》記載和考古發(fā)現(xiàn)而知,簋常以偶數(shù)出現(xiàn),如四簋與五鼎相配,六簋與七鼎相配。流行于商至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主要用于放置煮熟的飯食。簋的形制很多,變化較大。商代簋形體厚重,多為圓形,侈口,深腹,圈足,兩耳或無耳。器身多飾的獸面紋,有的器耳做成獸面狀。西周除原有式樣外,又出現(xiàn)了四耳簋、四足簋、圓身方座簋、三足簋等各種形式,部分簋上加蓋。簋是商周時重要的禮器,宴享和祭祀時,以偶數(shù)與列鼎配合使用。史書記載,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59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