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單元測量
1、在生活中,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做單位;測量比較長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單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長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長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幣、尺子、磁卡、小紐扣、鑰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4、在計算長度時,只有相同的長度單位才能相加減。
小技巧:換算長度單位時,把大單位換成小單位就在數字的末尾添加0(關系式中有幾個0,就添幾個0);把小單位換成大單位就在數字的末尾去掉0(關系式中有幾個0,就去掉幾個0)。
5、長度單位的關系式有:( 每兩個相鄰的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① 進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進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進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
6、當我們表示物體有多重時,通常要用到(質量單位)。在生活中,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可以用(克)做單位;稱一般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做單位;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做單位。
小技巧:在“噸”與“千克”的換算中,把噸換算成千克,是在數字的末尾加上3個0;
把千克換算成噸,是在數字的末尾去掉3個0。
7、相鄰兩個質量單位進率是1000。
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噸1000克=1千
希望對你有幫助,全都是自己打出來的哦小學數學?重點?其實很簡單,只要上課聽懂重點有三個一個是代數,第二個平面幾何和立體幾何,第三個是統(tǒng)計與一些雜題。
代數主要包括方程,還有一些數學的基礎,例如什么質數合數什么的。特別是方程,要重點復習。
平面幾何主要包括小學學的基礎圖形,還要記住基礎概念,例如什么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形,還要背公式,最總要的一點是靈活靈用。立體幾何,這是小學的難點,建議多做題。
統(tǒng)計等,這些都很簡單,可以簡要看一看1、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C=4a 3、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S=ab 4、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S=a.a= a 5、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S=ah÷2 6、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徑=半徑*2 d=2r 半徑=直徑÷2 r= d÷2 9、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圓周率*半徑*2 c=πd =2πr 10、圓的面積=圓周率*半徑*半徑 ?=πr 11、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12、長方體的體積 =長*寬*高 V =abh 13、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 S =6a 14、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a 15、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圓的周長*高 S=ch 16、圓柱的表面積=上下底面面積+側面積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圓錐的體積=底面積*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9、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體 1、每份數*份數=總數 總數÷每份數=份數 總數÷份數=每份數 2、1倍數*倍數=幾倍數 幾倍數÷1倍數=倍數 幾倍數÷倍數=1倍數 3、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4、單價*數量=總價 總價÷單價=數量 總價÷數量=單價 5、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6、加數+加數=和 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 7、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差+減數=被減數 8、因數*因數=積 積÷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 9、被除數÷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商*除數=被除數 小學數學圖形計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邊長*4 C=4a 面積=邊長*邊長 S=a*a 2 、正方體 V:體積 a:棱長 表面積=棱長*棱長*6 S表=a*a*6 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3 、長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長+寬)*2 C=2(a+b) 面積=長*寬 S=ab 4 、長方體 V:體積 s:面積 a:長 b: 寬 h:高 (1)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S=2(ab+ah+bh) (2)體積=長*寬*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積 *2÷底 三角形底=面積 *2÷高 6 平行四邊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積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圓形 S面積 C周長 ∏ d=直徑 r=半徑 (1)周長=直徑*∏=2*∏*半徑 C=∏d=2∏r (2)面積=半徑*半徑*∏ 9 圓柱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c:底面周長 (1)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3)體積=底面積*高 (4)體積=側面積÷2*半徑 10 圓錐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體積=底面積*高÷3 總數÷總份數=平均數 和差問題 (和+差)÷2=大數 (和-差)÷2=小數 和倍問題 和÷(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者 和-小數=大數) 差倍問題 差÷(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 小數+差=大數) 植樹問題 1 非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要植樹,那么: 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1) 株距=全長÷(株數-1) ⑵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一端要植樹,另一端不要植樹,那么: 株數=段數=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 株距=全長÷株數 ⑶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不要植樹,那么: 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1) 株距=全長÷(株數+1) 2 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的數量關系如下 株數=段數=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 株距=全長÷株數 盈虧問題 (盈+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大盈-小盈)÷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大虧-小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相遇問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 相遇時間=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時間 追及問題 追及距離=速度差*追及時間 追及時間=追及距離÷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離÷追及時間 流水問題 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靜水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濃度問題 溶質的重量+溶劑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濃度 溶液的重量*濃度=溶質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濃度=溶液的重量 利潤與折扣問題 利潤=售出價-成本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售出價÷成本-1)*100% 漲跌金額=本金*漲跌百分比 折扣=實際售價÷原售價*100%(折扣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稅后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 時間單位換算 1世紀=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閏年2月29天 平。
/search.asp?word=%C7%E0%B5%BA%B0%E6&m=21、青島版科學六年級上教材分析全冊教材分析本冊教材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物質的變化》、《人的一生》、《微小的生物》、《地球和地表變化》、《物體的運動》、《生活中的機械》、《研究與實踐》七個單元。
它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以地球上的物質及其變化、生物體的外部表象及內部結構、機械與物體的運動為主要內容展開科學探究活動,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起來,促使學生在“事物宏觀的外部表象與微觀的內部特征”之間建。類別:教學研究 大?。何粗?日期:2008-03-28 [查看詳細]2、青島版科學三年級上教案 《我的雨量器》小學科學青島版三年級上《我的雨量器》教案14我的雨量器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實際測量降水量,培養(yǎng)學生持之以恒進行科學探究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及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制作雨量器的過程中,學生體驗合作與交流的樂趣。3.會制作簡單的雨量器,會利用雨量器測量降水量,并在測量降水量的過程中發(fā)現正確使用雨量器的方法。
教材分析:本課是繼制作風向儀之后再一次讓學生制作觀測工具的課程。因為學生已。
類別:三年科學教案 大?。何粗?日期:2008-03-28 [查看詳細]3、青島版三年級下冊科學教案(全)第一單元游戲里的科學單元說明:力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現象,它存在于我們的周圍,有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萬有引力;有物體之間相互接觸而形成的摩擦力;有物體發(fā)生形變而產生的彈力;這些無處不再的力,每時每刻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和關注.他們可能會根據自己日常生活的經驗,對各種力的現象進行解釋,但是他們還不能通過比較科學地,積極地探究各種力的現象來認識力.這個單元就是要引導學生對生活中有關力的現象進行探究,讓他。類別:三年科學教案 大?。何粗?日期:2008-03-16 [查看詳細]4、青島版《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1課教學目標1、會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過改進或設計新玩具,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2、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問題意識,體驗玩玩具的樂趣。3、知道各種玩具有大小、形狀、顏色等不同特征,并會用合適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學重點會提問題教學難點提出自己的感興趣的問題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學生準備各種各樣的玩具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活動過程教學活動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及二次修改 類別:三年科學教案 大小:未知 日期:2008-03-16 [查看詳細]5、青島版一年級數學教案 一單元南極小客人練習課教案設計人:孫紅教學目標:1、經歷從現實情景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2、在數數的過程中,認識計數單位“百”,了解數位(個位、十位、百位)的意義及順序,能正確地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及組成。
3、用100以內的數描述身邊的事物,進一步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系,并能進行簡單的估計,形成初步的估計意識,培養(yǎng)數感。教學重難點:重點:認識計數單位“。
類別:一年數學教案 大小:未知 日期:2008-03-14 [查看詳細]6、青島版數學一年級下教案 第二單元二、下雨了——學看鐘表教案教材分析這部分是主要認識鐘表面上的整時刻。教材先讓學生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弄清楚短針才是時針,長針是分針。
在此基礎上再認識鐘表面上接近整點的時間,理解“大約幾時”的含義學情簡析對于時間,多數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接觸,并且經常接觸。但是,對于鐘表,許多孩子沒有接觸,或較少注意,因此,這部分只是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對于幾時半的理解可能存有困難。
類別:一年數學教案 大?。何粗?日期:2008-03-14 [查看詳細]7、青島版一年級下學期數學教案 第三單元三、農夫與牧童—方位與圖形教學設計教材簡析本情景圖以連環(huán)畫的形式展現農夫一天的活動,教材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根據這四幅圖中自然界的現象,引入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學習。教學目的與要求1、具體情景中,初步感知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在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初步的判斷能力和方位意識,建立初步的空間感和方向感。3、經歷探究辨別方位的過程,體驗合作探討問題的樂趣。
類別:一年數學教案 大?。何粗?日期:2008-03-14 [查看詳細]8、五四制青島版小學第2冊數學教案第四單元“綠色行動——100以內數的加法”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科書第22―25頁,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一)。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掌握100以內兩位數加減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口算。
2、經歷解決問題、探索、交流算法的過程,體現算法的多樣化,培養(yǎng)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3、能夠運用所學知識,提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初步的應用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4、在學習。類別:一年數學教案 大?。何粗?日期:2008-03-14 [查看詳細]9、青島版小學第二冊數學教案 第八單元八、我們的鞋碼——統(tǒng)計[教學目標]1、初步學會使用適當的方法收。
知識點一: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商中間有零的除法) 例:口算:480÷6= 200÷5= 420÷6= 360÷4= 280÷4=估算:718÷9≈ 422÷7≈ 354÷6≈ 484÷7≈ 412÷5≈豎式計算并驗算:184÷8= 428÷4= 453÷9= 308÷3= 420÷3=脫式計算 :517÷7*5 125*(308-299) 325-125÷5 600-198 359知識點二:用連除及混合運算解決問題:例:解決問題:1、三年級有104名男生,88名女生。
(1)如果每人發(fā)4本練習本,一共需要多少本? (2)每2人用一張課桌,一共需要多少張課桌?2、王老師要把156本圖書放在2個書架上,每個書架有3層,平均每層放多少本圖書?3、天津距濟南360千米。 火車上午6時從濟南發(fā)車,到9時火車離天津還有90千米。
火車平均每時行多少千米?(畫圖)4、煤有30噸,大貨車載重9噸,小貨車載重3噸。(1)如果用5輛小貨車來運,多少次能把煤全部運完? (2)先用一輛小貨車運1次,余下的用一輛大貨車來運,還需要多少次才能運完? 5、4個小隊,每隊28人。
每人限領:礦泉水2瓶,巧克力3塊。(1)準備300塊巧克力,夠嗎?(2)最多能領多少瓶礦泉水?每盒有2瓶,每箱有8盒,需要買多少箱?6、4支鋼筆28元,一盒有12支,3盒能賣多少錢?7、每只鉛筆4角錢,一盒有15只,18盒一共能買多少錢?知識點三:對稱能準確判斷軸對稱現象;會畫對稱軸;根據圖形的一半,會畫出另一半。
知識點四:兩位數乘兩位數例:口算:估算: 51*68≈ 33*22≈ 31*19≈ 62*21≈ 58*13≈ 17*62≈ 26*34≈ 32*23≈筆算: 89*27 824÷4 98*23 73*65 60*57 26*32 32*45 76*48脫式計算:37*(294-198) 216-100÷4。
小學數學基礎知識整理總結(一到六年級) 小學一年級 九九乘法口訣表。
學會基礎加減乘。 小學二年級 完善乘法口訣表,學會除混合運算,基礎幾何圖形。
小學三年級 學會乘法交換律,幾何面積周長等,時間量及單位。路程計算,分配律,分數小數。
小學四年級 線角自然數整數,素因數梯形對稱,分數小數計算。 小學五年級 分數小數乘除法,代數方程及平均,比較大小變換,圖形面積體積。
小學六年級 比例百分比概率,圓扇圓柱及圓錐。 必背定義、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公式 s= a*a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公式 s= a*b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內角和:三角形的內角和=180度。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公式:v=abh 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公式:v=abh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公式:v=aaa 圓的周長=直徑*π 公式:l=πd=2πr 圓的面積=半徑*半徑*π 公式:s=πr2 圓柱的表(側)面積:圓柱的表(側)面積等于底面的周長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 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表面積等于底面的周長乘高再加上兩頭的圓的面積。公式:s=ch+2s=ch+2πr2 圓柱的體積:圓柱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
公式:v=sh 圓錐的體積=1/3底面*積高。公式:v=1/3sh 分數的加、減法則: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只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
異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先通分,然后再加減。 分數的乘法則:用分子的積做分子,用分母的積做分母。
分數的除法則:除以一個數等于乘以這個數的倒數。 讀懂理解會應用以下定義定理性質公式 一、算術方面 1、加法交換律:兩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2、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同第三個數相加,和不變。 3、乘法交換律:兩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不變。
4、乘法結合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或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三個數相乘,它們的積不變。 5、乘法分配律: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質: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數都得o。
簡便乘法:被乘數、乘數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參加運算,有幾個零都落下,添在積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號左邊的數值與等號右邊的數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質:等式兩邊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個未知數,并且未知數的次 數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學會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計算。
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計算。 10、分數: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分的數,叫做分數。
11、分數的加減法則: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只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異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先通分,然后再加減。
12、分數大小的比較:同分母的分數相比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異分母的分數相比較,先通分然后再比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數乘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14、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為分母。
15、分數除以整數(0除外),等于分數乘以這個整數的倒數。 16、真分數: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
17、假分數: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假分數大于或等于1。
18、帶分數:把假分數寫成整數和真分數的形式,叫做帶分數。 19、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數(0除外),分數的大小不變。
20、一個數除以分數,等于這個數乘以分數的倒數。 21、甲數除以乙數(0除外),等于甲數乘以乙數的倒數。
數量關系計算公式方面 1、單價*數量=總價 2、單產量*數量=總產量 3、速度*時間=路程 4、工效*時間=工作總量 5、加數+加數=和 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被減數-減數=差 減數=被減數-差 被減數=減數+差 因數*因數=積 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被除數÷除數=商 除數=被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有余數的除法: 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一個數連續(xù)用兩個數除,可以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用它們的積去除這個數,結果不變。例:90÷5÷6=90÷(5*6) 6、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噸=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1公頃=10000平方米。
1畝=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7、什么叫比:兩個數相除就叫做兩個數的比。
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8、什么叫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如3:6=9:18 9、比例的基本。
一年級上冊
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
媽媽的小幫手——分類與比較
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實踐活動
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
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
有趣的游戲——圖形與位置
小小運動會——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我換牙了——統(tǒng)計實踐活動
一年級下冊
南極小客人——100以內數的認識
下雨了——學看鐘表
農夫與牧童——方形與圖形
綠色行動——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一)
小小存錢罐——人民幣的認識
大海邊——100以內數的加減法(二)
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認識
我們的鞋碼——統(tǒng)計
二年級上冊
看魔術——乘法的初步認識
看雜技——表內乘法(一)
小制作——角的初步認識
凱蒂學藝——表內乘法(二)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認識
小橋流水人家——方向與位置
制作標本——表內除法
野營——有余數的除法
親近大?!y(tǒng)計與可能性
休閑假日——混合運算
二年級下冊
手拉手——萬以內數的認識
甜甜的夢——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
勤勞的小蜜蜂——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一)
做鳥巢——圖形與拼組
田園小衛(wèi)士——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二)
去姥姥家——混合運算
我鍛煉 我健康——統(tǒng)計
富饒的大海——兩、三位數乘一位數
新千年第一縷陽光——時、分、秒的認識
美化校園——圖形的周長
三年級上冊
動物趣聞——克、千克、噸的認識
風箏廠見聞——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一)
熱鬧的民俗節(jié)——對稱
采訪果蔬會——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二)
走進新農村——位置與變換
美麗的街景——兩位數乘以兩位數
我家買新房子啦——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奇妙的變化——分數的初步認識
摸名片——統(tǒng)計與可能性實踐活動
三年級下冊
大數知多少——萬以上數的認識
走進天文館——年、月、日
家居中的學問——小數的初步認識
泰山黃金周——計算器
揚帆奧運——三位數乘兩位數
走進商場——觀察物體
農田里的數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我跟爸爸學設計——平行與相交
長大我也去航天——統(tǒng)計
四年級上冊
黃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數
高速山東——乘法運算律
蛋的世界——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奇異的克隆?!档募臃ê蜏p法
繁忙的工地——角與三角形
三峽工程(一)——小數乘法
三峽工程(二)——小數除法
小籃球隊——統(tǒng)計
四年級下冊
珍稀動物——簡易方程
水產養(yǎng)殖場——多邊形面積的計算
團體操表演——因數與倍數
中國的熱極——認識正負數
校園科技周——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圖案美——對稱、平移與旋轉
剪紙中的數學——分數加減法(一)
獲“聯合國人居獎”的城市——統(tǒng)計
下跳棋——可能性
五年級上冊
關注污染——分數加減法(二)
包裝盒——長方體和正方體
小手藝展示——分數乘法
誰先上場——可能性
布藝興趣小組——分數除法
人體的奧秘——比
走進軍營——方向與位置
中國的世界遺產——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愛護眼睛——統(tǒng)計
五年級下冊
完美的圖形——圓
山東假日游——百分數
冰激凌盒有多大——圓柱和圓錐
啤酒生產中的數學——比例
快樂足球——比例尺
我們長大了——統(tǒng)計
1、數與代數: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式與方程、比和比例。
2、空間與圖形:線與角、平面圖形、立體圖形、圖形與變換、圖形與位置。3、統(tǒng)計與可能性:量的計量、統(tǒng)計、可能性。
4、實踐與綜合應用:探索規(guī)律、一般復合應用問題、典型應用問題、分數和百分數應用問題、比和比例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綜合應用問題。擴展資料:整數1、整數的意義:…像-4,-3,-2,-1,0,1,2,3,…這樣的數叫整數。
2、自然數:我們在數物體的時候,用來表示物體個數的1,2,3,4……叫做自然數。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
3、計數單位 一(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都是計數單位。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這樣的計數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4、數位 計數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起來,它們所占的位置叫做數位。
5、數的整除:整數a除以整數b(b≠0),除得的商是整數而沒有余數,我們就說a能被b整除,或者說b能整除a。如果數a能被數b(b≠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數,b就叫做a的約數(或a的因數)。
倍數和約數是相互依存的。因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數,7是35的約數。
7、什么叫比:兩個數相除就叫做兩個數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8、什么叫比例: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9、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里,兩外項之積等于兩內項之積。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解比例的依據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11、正比例: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就叫做正比例關系。如:y/x=k(k一定)或kx=y12、反比例: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就叫做反比例關系。
如:x*y=k(k一定)或k/x=y 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13、把小數化成百分數,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后面添上百分號。其實,把小數化成百分數,只要把這個小數乘以100%就行了。
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只要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14、把分數化成百分數,通常先把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時,通常保留三位小數),再把小數化成百分數。
其實,把分數化成百分數,要先把分數化成小數后,再乘以100%就行了。把百分數化成分數,先把百分數改寫成分數,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15、要學會把小數化成分數和把分數化成小數的化法。16、最大公因數:幾個數都能被同一個數一次性整除,這個數就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大公約數。
(或幾個數公有的約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約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叫做最大公約數。)
17、互質數:公因數只有1的兩個數,叫做互質數。18、最小公倍數:幾個數公有的倍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一個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19、通分:把異分母分數的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數,叫做通分。(通分用最小公倍數)20、約分:把一個分數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約分用最大公因數)21、最簡分數:分子、分母是互質數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分數計算到最后,得數必須化成最簡分數。
個位上是0、2、4、6、8的數,都能被2整,即能用2進行 約分。個位上是0或者5的數,都能被5整除,即能用5進行約分。
在約分時應注意利用。22、偶數和奇數:能被2整除的數叫做偶數。
不能被2整除的數叫做奇數。23、質數(素數):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
24、合數: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約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28、利息=本金*利率*時間(時間一般以年或月為單位,應與利率的單位相對應)29、利率: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一年的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年利率。
一月的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月利率。30、自然數:用來表示物體個數的整數,叫做自然數。
0也是自然數。31、循環(huán)小數:一個小數,從小數部分的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的重復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循環(huán)小數。
32、一天的時間:一天有24小時,一小時60分,1分60秒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小學數學知識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小學數學。
小教練--------統(tǒng)計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75—80頁 1、結合具體事例,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2、能發(fā)現并提出有關平均數的問題,探索求平均數的方法,體會學習平均數知識的價值。3、在探索求平均數方法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教學難點:探索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準備:條形統(tǒng)計圖、直尺等。 預習設計:(見學案) 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同學們,喜歡看籃球比賽嗎?你們都了解關于籃球比賽的什么知識?其實在解決籃球比賽中的一些問題要用到很多數學知識。
二、探索新知1、(展示課本信息窗中的情景圖。)談話:看,藍隊和紅隊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籃球比賽。
現在,比賽已經進行了36分鐘,現在場上的比分是36:37,藍隊稍為落后。籃隊還有7號和8號兩名替補隊員,換誰上場呢?根據什么?學生會說出很多理由。
師歸納:替換隊員的主要任務是得分,所以我們應該主要從得分能力方面來考慮,對嗎?以下是這兩名替補隊員在小組賽中的得分情況。(展示得分統(tǒng)計表) 通過檢查預習, 了解到學生對 籃球賽的知識。
掌握比較多,課 上不再單獨介 紹。 2、談話:根據這些得分情況,請你動腦想辦法比較出誰的得分能力高?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討論,最后再在小組中選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學生可能出現的想法有:(1) 換8號隊員上場,因為8號隊員在小組賽中一共得了40分,7號隊員在小組賽中才得了33分,8號隊員得分多,所以應該換8號隊員上場。(2) 因為兩名隊員上場次數不一樣,用總分不公平應該比較平均得分。
師生共同辯論各種方法的優(yōu)劣。引導學生體會到算平均得分是最合理的一種方法。
3、談話:怎樣算他們的平均得分?談話:誰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到臺前展示一下?學生可能想到的方法有:(1)我們可以用小木塊代替分數,一個木塊代替1分,把幾個同學手中的木塊合起來分一分;還可以用畫圓圈的方法分一分等。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材料進行初步探究。
可以設想的方法有:一是可以用圓片、立體木塊等材料進行探究;二是可以用畫圓圈、畫三角等符號進行探究。匯報交流。
3中的(1)、(2)、(3)小題 讓學生任選一 項或兩項完成 即可。 (2)把上面的圖引導學生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在統(tǒng)計圖上進行移多補少。
(3)把兩人在小組賽中的得分合起來,再用參加的場次去除。引導學生理解在統(tǒng)計圖上移多補少法和計算的方法。
4、討論:10分是8號隊員哪場比賽的得分?11分是7號隊員哪場比賽的得分?引導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使學生明白10分和11分不是8號隊員和7號隊員在哪一場比賽中的得分而是反映他們在所有比賽中的整體得分情況。
談話:現在你們認為應該換誰上場?三、限時作業(yè)1、課本77頁自主練習第1題:移一移,使它們同樣高。2、課本78頁自主練習第3題:哪個小組成績好一些?3、小明身高125厘米,如果他跌進一個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水塘里會有危險嗎?請運用今天所學知識來分析一下。
四、課堂總結:讓學生說說什么是平均數,怎樣求平均數?板書設計: 小教練--------統(tǒng)計 7號:9﹢11﹢13=33 (分) 33÷3=11(分) 8號:7﹢13﹢12﹢8=40(分) 40÷4=11(分)平均數=總數量÷總份數 通過做限時作業(yè),可 以看出學生對平 均數已掌握,但 不夠熟練。還應加 強練習。
課后反思:1.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實踐中,如能努力拓展學生們認識數學的空間,重視他們對數學經驗的積累,讓學生們在學習數學知識之前盡早感受,課堂教學就能收到事半功倍效果的。
2、新課標倡導“讓學生去經歷”,強調學生活動對學習數學的重要性,認為學生的實踐、探索與思考是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條件。學生在活動探索中不斷發(fā)現,在交流中不斷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納。
這樣學生不僅能體驗到進步的快樂、成功的喜悅,有時也會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實現了智力與能力的共同發(fā)展。
學案設計 學習目標 學習內容 1、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2、讓學生自主復習學過的統(tǒng)計知識。 一、精彩鏈接1、擺小方塊:用小方塊擺出:12、8、7、6等,讓不同擺法的同學互相說說哪樣擺最直觀?2、用你喜歡的圖形畫出以上數字。
讀懂信息圖,了解圖中包含的信息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圖義。 二、整理信息1、仔細觀察情境圖,把圖義說給同學聽。
2、了解有關籃球賽的知識,進一步理解情境圖。3、初步猜想派誰上場合適?1、學會平均數的計算2、在經歷探究的過程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抽象,并體驗解決問題多樣性的過程。
三、探究在線動手操作:1、用小方塊擺出7號、8號的得分情況(或用圓圈畫一畫)。 2、制出條形統(tǒng)計圖。
3、算一算:7號: 8號: 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四、拓展練習課本77頁自主練習第1題:移一移,使它們同樣高。 2、課本78頁自主練習第3題:哪個小組成績好一些? 3、小明身高125厘米,如果他跌進一個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水塘里會有危險嗎?請運用今天所學知識來分析一下。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33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