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正處在生長發(fā)育時期,在每個發(fā)育階段都有著他們各自不同的生理特點。尤其是新生兒器官功能尚未發(fā)育完全,酶系統(tǒng)也不夠健全,藥代動力學參數(shù)隨著年齡變化表現(xiàn)出對一些藥物很耐受,而對另一些藥物則又十分敏感。所以,很難用幾個公式簡單地計算出小兒用藥的劑量。如新生兒腸管相對地較成人長,吸收面積相對增大,腸壁薄,粘膜血管豐富,通透率高,所以藥物容易吸收,血藥達峰時間也快,但是藥物稍一過量即會引起不良反應。新生兒細胞外液容積大,藥物相對地多分布在細胞外液中,于是血中藥物濃度相對變低,表現(xiàn)出對水溶性藥物有較大的耐受性,同時藥物排泄變緩,半衰期延長,給藥的間隔要相對延長。新生兒血腦屏障功能差,一些鎮(zhèn)靜催眠藥物容易進入腦脊液而損傷中樞神經(jīng),嗎啡、呱替咤、可待因一類麻醉藥物也可進入中樞引起呼吸中樞抑制。嬰幼兒血漿蛋白結合藥物能力弱,磺胺類藥物、水溶性維生素K,水楊酸鹽、含氨基的退熱藥、新生霉素等可將與白蛋白結合的膽紅素置換出來,造成高膽紅素血癥,甚至進入腦組織造成核黃疽。盡管新生兒肝臟相對較成人大,但在解毒、結合等代謝功能方面是很薄弱的,新生兒如果用了氯霉素,則會由于缺乏葡萄糖醛酸轉移酶而不能和葡萄糖醛酸結合,致使氯霉素在血中大量游離,而極易引起不能和葡萄糖醛酸結合,致使氯霉素在血中大量游離,而極易引起“灰嬰綜合征”。有遺傳性6一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乏的新生兒可能因用了氯霉素、丙磺舒、磺胺藥、峽喃類及水溶性維生素K而出現(xiàn)溶血性貧血。
新生兒腎功能發(fā)育不全,腎臟有效循環(huán)血流量及腎小球濾過率均較成人低,影響了許多藥物的清除率,可使藥物血濃度過高,半衰期延長。此時,應注意用藥劑量宜偏小,特別是經(jīng)腎臟排泄,對腎臟毒性又大的藥物一定要減量慎用,如頭孢噻啶、卡那霉素、慶大霉素、萬古霉素等;有的藥則是禁用于新生兒的,如桿菌肽。
到了嬰兒期,就藥物代謝來說雖較新生兒顯著成熟,但就其生理解剖特點觀察,發(fā)育依然尚未完善,用藥仍須予以注意。如口服給藥時吞咽能力尚差,因懼怕服藥的心理,往往哭鬧拒服,易造成嗆咳、氣管異物,5歲以下小兒不宜整吞顆粒型(如片劑、丸劑)藥物,宜用糖漿劑、沖劑、速溶糖漿等口服。肌肉注射由于局部血液循環(huán)不足,往往不易吸收,產生硬結,給藥方法應以靜滴為主。
嬰兒的另一個特點是呼吸道狹窄,炎癥時粘膜腫脹,滲出物較多,故治療氣管炎、肺炎,化痰止咳時,應以祛痰為主,保持呼吸道通暢,有利于機體的恢復,而不主張用中樞性鎮(zhèn)咳藥使氣管阻塞,喘憋加重。
嬰幼兒可能因血腦屏障通透性較強,故服用毗呱酸偶可致使顱內壓增高。于嬰兒腹瀉,不宜過早用止瀉劑,以免使腸毒素吸收增加,而加重全身中毒癥狀。嬰兒便秘應以調整飲食為主,多吃些水果、青菜、蜂蜜等食品,不應輕易使用緩瀉劑,更不能使用峻瀉齊心否則會導致腹瀉不止引起脫水。
兒童期正在生長發(fā)育階段,應該注意長期應用激素可造成難愈性的骨質疏松癥,影響兒童的生長發(fā)育。長期服用中樞抑制劑也可告造成中樞及智力的損害。
兒童新陳代謝旺盛,水鹽轉換率較成人快,但對水及電解質的調節(jié)功能差,容易失衡,對影響水鹽代謝或酸堿代謝的藥物非常敏感,較成人易于中毒。在應用利尿劑時也容易產生電解質紊亂。
雄性激素的長期應用,常使骨骼閉合過早,影響發(fā)育,甚至女嬰男性化。學齡期及學齡前,兒童禁服四環(huán)素,因其可使牙齒黃染、影響骨骼發(fā)育。喹諾酮類藥物影響軟骨發(fā)育,也不適用于兒童。
西方報道,阿司匹林用于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可使兒童發(fā)生瑞氏綜合征(Reye,s Syndrome),亦值得我們引起警惕。
具有特異質體質的兒童可產生嚴重的特異質反應,如有些小兒使用氯霉素、乙胺丁醇、乙硫異煙胺、異煙阱等藥物時,可出現(xiàn)球后視神經(jīng)炎。有的小兒用灰黃霉素、阱苯噠嚓、青霉素、四環(huán)素、硫尿嘧啶類衍生物時,可出現(xiàn)血清病樣癥狀。有的具有特異質體質的小兒用灰黃霉素、阱苯噠嗪、異煙肼、青霉素、保泰松、普魯卡因酞胺、磺胺藥、四環(huán)素、硫脈嘧啶類,可出現(xiàn)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故臨床兒科醫(yī)師在熟練地掌握用藥的同時,還必須充分地注意到這些生理特點。
另外,根據(jù)適應證合理選擇用藥至關重要。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國家對兒童保健事業(yè)的極端重視,全國計劃免疫工作的實施,使得一些嚴重的傳染病得以控制;現(xiàn)在的問題是如何防止藥物濫用、誤用,杜絕藥源性疾病,盡管各種藥物都有它的毒性和副作用,但使用的合理得當,即能提高療效,縮短療程,減少一些不必要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達到預期效果。
兒科用藥是指應用于兒童患病所使用的藥物,尤其指專門在醫(yī)院兒科使用的藥品。
一般來說,相同的品規(guī)藥品,只要適用于兒科,即可視為兒科藥品。 兒童體質不同于成人,因此專業(yè)的兒童藥品應運而生。
近年來,專為兒童設計的配方、劑型不斷增多,能夠生產兒科藥物的主流藥廠有:上海強生、太陽石藥業(yè)、葵花(衡水)制藥、哈藥六廠、哈藥三精、南京先聲、山東達因、北京韓美、江西仁和、河北神威、浙江亞峰、四川百利、貴州益百、亞寶藥業(yè)、武漢健民、廣州明興、北京首兒、海南康芝、三九醫(yī)藥等藥廠(兒科藥物影響力大小排序)。 小兒在體格和器官發(fā)育等各方面不同于成人,故在兒科用藥時要注意其特點。
①兒童時期新陳代謝旺盛,藥物在體內吸收、代謝、排泄的過程一般比成人為快; ②小兒體液占體重的比例較成人大,水鹽轉換率高,極易出現(xiàn)水和電解質的調節(jié)失衡,故小兒對影響水鹽代謝或酸堿平衡的藥物異常敏感,如用利尿藥后易出現(xiàn)低鈉血癥或低鉀血癥。 水和電解質的變化又直接影響藥物的吸收和代謝; ③小兒消化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肝、腎功能皆不完善,因此用藥不當常易致副作用和中毒,年齡越小,用藥就更要小心; ④小兒抵抗力差,易患各種感染性疾病和營養(yǎng)缺乏性疾病,許多疾病又反過來影響機體對藥物的耐受能力; ⑤小兒處于生長發(fā)育期,激素應用會影響其發(fā)育,某些中樞抑制藥會影響其智力發(fā)育。
新生兒,特別是未成熟兒,肝、腎發(fā)育不成熟,功能不全,同時各種酶系統(tǒng)功能不完善,因此對那些在肝內進行生物轉化及經(jīng)腎臟排泄的藥物格外敏感。如服用氯霉素治療化膿性腦膜炎時,其用量為嬰幼兒按體重計算之半量,否則可全身發(fā)灰、腹脹、嘔吐、呼吸不規(guī)則、紫紺、循環(huán)衰竭等,此即灰嬰綜合征。
又新生兒胃酸分泌少,胃排空時間延長,腸蠕動不規(guī)則。這使某些藥物的吸收增加或減少,如青霉素G、氨芐青霉素、氟氯青霉素等口服后吸收的數(shù)量及速度增加,而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利福平、核黃素等吸收量減少;而地高辛、安定、磺胺增效劑、磺胺異?唑、頭孢力新等在新生兒時期其吸收不受影響。
另外水楊酸類、維生素K3、新生霉素、磺胺類能從血漿蛋白部位把已經(jīng)與其結合的膽紅素競爭置換出來,被置換出來的游離膽紅素易于通過血腦屏障而引起膽紅素腦病,故在新生兒時期這些藥物都必須慎用??傊律鷥簯M量少用藥物,用藥物注意減量,用藥時間不要過長。
嬰幼兒選用藥物時,首先要了解藥物的立即反應。如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毒性、對胃腸道的刺激作用等,有時需要判斷異常癥狀,如腹瀉是藥物引起還是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
嬰兒血腦屏障不完善,對嗎啡類尤其敏感,用之可致呼吸中樞抑制。其次要了解藥物可能引起的延緩反應,如有些藥物可影響小兒的生長發(fā)育,有些藥物可引起免疫損傷性疾病等。
學齡前和學齡兒童易發(fā)生感染性疾病、各種意外及中毒。青春期內分泌系統(tǒng)發(fā)生急劇變化,生長發(fā)育出現(xiàn)第二個高峰,第二性征開始出現(xiàn),用藥時要注意藥物的特殊中毒反應,如對骨髓的抑制作用、對內分泌腺的影響等。
1960年代,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大量應用,能與新形成的骨、牙齒中所沉積的鈣相螯合,而引起牙齒的色素沉重和牙釉質發(fā)育不全,這種牙易于發(fā)生齲齒。 故現(xiàn)在8歲以下兒童禁用四環(huán)素。
另外,濫用抗生素的現(xiàn)象十分突出。糖苷類抗生素慶大霉素對腎臟和第Ⅷ對顱神經(jīng)──聽神經(jīng)有毒性。
年齡越小,腎功能越不完善,對這些藥物排泄越慢,藥物的血漿半衰期較成人長,造成的損害越嚴重。因此,鏈霉素或慶大霉素盲目注射,或用量過大,造成藥物性腎炎和聽神經(jīng)損害,乃至腎功能衰竭或永久性聽力下降和耳聾的事例??梢姷健?/p>
不適當應用維生素和濫用“滋補藥”也是違反兒童用藥特點。如維生素 A,嬰兒期每日需要1500~2000國際單位。
兒童需要2000~4500國際單位,市售濃魚肝油每毫升卻含維生素A5000單位和維生素D5000單位。濃縮魚肝油服用過多會引起維生素 A中毒。
某些激素制品應用不當不但可造成內分泌紊亂,還可造成高血壓及全身代謝障礙。 小兒用藥劑量隨年齡、體重變化,已有多種計算方法,目前較普遍采用按體重或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來確定藥量。
按體表面積計算既適用于成人,又適用于各年齡小兒,比較科學,但計算較繁雜。 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為 體表面積=0。
035(m2/kg)*體重(kg)+0。1(m2)若體重超過30kg,則每遞增5kg、體表面積增加0。
1m2,此方法不適用新生兒和早產兒。按體重計算較為簡便。
對未測量體重的兒童可按以下公式推算體重: 6個月前嬰兒體重 月齡*0。 6+3(kg) 7~12個月嬰兒體重 月齡*0。
8+3(kg) 1歲以上兒童體重 年齡*2+8(kg) 藥物劑量(每日或每次) 劑量/kg/次(或日)*估計體重(kg) 此外,還有根據(jù)成人劑量折算的方法,計10多種。實際工作中,藥物劑量受到多因素影響。
一般初次使用時可先用較小劑量。對重危病人可根據(jù)既往經(jīng)驗適當應用較大劑量。
以后根據(jù)病情及用藥效果調整。 給藥途徑和方法對保證藥物吸收和發(fā)揮藥理作用殊關重要。
對年長兒要鼓勵口服。為了兒童服藥方便可將藥物制成水劑、乳劑或糖漿劑等劑型,不能吞。
您好,兒童體質不同于成人,因此專業(yè)的兒童藥品應運而生。
近年來,專為兒童設計的配方、劑型不斷增多,能夠生產兒科藥物的主流藥廠有:上海強生、三九醫(yī)藥、太陽石藥業(yè)、葵花(衡水)制藥、南京先聲、北京韓美、貴州益百、亞寶藥業(yè)、江西仁和、哈藥三精、武漢健民、山東達因、廣州奇星、北京首兒、海南康芝等藥廠。 小兒在體格和器官發(fā)育等各方面不同于成人,故在兒科用藥時要注意其特點。
①兒童時期新陳代謝旺盛,藥物在體內吸收、代謝、排泄的過程一般比成人為快; ②小兒體液占體重的比例較成人大,水鹽轉換率高,極易出現(xiàn)水和電解質的調節(jié)失衡,故小兒對影響水鹽代謝或酸堿平衡的藥物異常敏感,如用利尿藥后易出現(xiàn)低鈉血癥或低鉀血癥。水和電解質的變化又直接影響藥物的吸收和代謝; ③小兒消化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肝、腎功能皆不完善,因此用藥不當常易致副作用和中毒,年齡越小,用藥就更要小心; ④小兒抵抗力差,易患各種感染性疾病和營養(yǎng)缺乏性疾病,許多疾病又反過來影響機體對藥物的耐受能力; ⑤小兒處于生長發(fā)育期,激素應用會影響其發(fā)育,某些中樞抑制藥會影響其智力發(fā)育。
新生兒,特別是未成熟兒,肝、腎發(fā)育不成熟,功能不全,同時各種酶系統(tǒng)功能不完善,因此對那些在肝內進行生物轉化及經(jīng)腎臟排泄的藥物格外敏感。如服用氯霉素治療化膿性腦膜炎時,其用量為嬰幼兒按體重計算之半量,否則可全身發(fā)灰、腹脹、嘔吐、呼吸不規(guī)則、紫紺、循環(huán)衰竭等,此即灰嬰綜合征。
又新生兒胃酸分泌少,胃排空時間延長,腸蠕動不規(guī)則。這使某些藥物的吸收增加或減少,如青霉素G、氨芐青霉素、氟氯青霉素等口服后吸收的數(shù)量及速度增加,而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利福平、核黃素等吸收量減少;而地高辛、安定、磺胺增效劑、磺胺異?唑、頭孢力新等在新生兒時期其吸收不受影響。
另外水楊酸類、維生素K3、新生霉素、磺胺類能從血漿蛋白部位把已經(jīng)與其結合的膽紅素競爭置換出來,被置換出來的游離膽紅素易于通過血腦屏障而引起膽紅素腦病,故在新生兒時期這些藥物都必須慎用??傊?,新生兒應盡量少用藥物,用藥物注意減量,用藥時間不要過長。
嬰幼兒選用藥物時,首先要了解藥物的立即反應。如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毒性、對胃腸道的刺激作用等,有時需要判斷異常癥狀,如腹瀉是藥物引起還是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
嬰兒血腦屏障不完善,對嗎啡類尤其敏感,用之可致呼吸中樞抑制。其次要了解藥物可能引起的延緩反應,如有些藥物可影響小兒的生長發(fā)育,有些藥物可引起免疫損傷性疾病等。
學齡前和學齡兒童易發(fā)生感染性疾病、各種意外及中毒。青春期內分泌系統(tǒng)發(fā)生急劇變化,生長發(fā)育出現(xiàn)第二個高峰,第二性征開始出現(xiàn),用藥時要注意藥物的特殊中毒反應,如對骨髓的抑制作用、對內分泌腺的影響等。
1960年代,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大量應用,能與新形成的骨、牙齒中所沉積的鈣相螯合,而引起牙齒的色素沉重和牙釉質發(fā)育不全,這種牙易于發(fā)生齲齒。故現(xiàn)在8歲以下兒童禁用四環(huán)素。
另外,濫用抗生素的現(xiàn)象十分突出。糖苷類抗生素慶大霉素對腎臟和第Ⅷ對顱神經(jīng)──聽神經(jīng)有毒性。
年齡越小,腎功能越不完善,對這些藥物排泄越慢,藥物的血漿半衰期較成人長,造成的損害越嚴重。因此,鏈霉素或慶大霉素盲目注射,或用量過大,造成藥物性腎炎和聽神經(jīng)損害,乃至腎功能衰竭或永久性聽力下降和耳聾的事例常可見到。
不適當應用維生素和濫用“滋補藥”也是違反兒童用藥特點。如維生素 A,嬰兒期每日需要1500~2000國際單位。
兒童需要2000~4500國際單位,市售濃魚肝油每毫升卻含維生素A5000單位和維生素D5000單位。濃縮魚肝油服用過多會引起維生素 A中毒。
某些激素制品應用不當不但可造成內分泌紊亂,還可造成高血壓及全身代謝障礙。 小兒用藥劑量隨年齡、體重變化,已有多種計算方法,目前較普遍采用按體重或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來確定藥量。
按體表面積計算既適用于成人,又適用于各年齡小兒,比較科學,但計算較繁雜。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為 體表面積=0.035(m2/kg)*體重(kg)+0.1(m2)若體重超過30kg,則每遞增5kg、體表面積增加0.1m2,此方法不適用新生兒和早產兒。
按體重計算較為簡便。對未測量體重的兒童可按以下公式推算體重: 6個月前嬰兒體重 月齡*0.6+3(kg) 7~12個月嬰兒體重 月齡*0.8+3(kg) 1歲以上兒童體重 年齡*2+8(kg) 藥物劑量(每日或每次) 劑量/kg/次(或日)*估計體重(kg) 此外,還有根據(jù)成人劑量折算的方法,計10多種。
實際工作中,藥物劑量受到多因素影響。一般初次使用時可先用較小劑量。
對重危病人可根據(jù)既往經(jīng)驗適當應用較大劑量。以后根據(jù)病情及用藥效果調整。
給藥途徑和方法對保證藥物吸收和發(fā)揮藥理作用殊關重要。對年長兒要鼓勵口服。
為了兒童服藥方便可將藥物制成水劑、乳劑或糖漿劑等劑型,不能吞咽或拒絕服藥而又無法通過其他途徑給藥時,可由鼻飼管滴入或由肛門-直腸灌藥;病情嚴重或藥物只能供注射時可選擇靜脈或肌肉注射。選擇適宜的給藥途徑,要根據(jù)病情、藥物特性以及患兒年齡特點。
應該宣傳說服家長。
藥物治療是兒科臨床診療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小孩不 是成人的簡單“縮影”,用藥方面決不僅僅體現(xiàn)在用藥劑量不同的層 面上,相對于成年人,兒童具有獨特的解剖生理特點,是一個生長發(fā)育的個體,全身各個器官組織都處在不斷發(fā)育變化的過程中,各 種生理功能也在不斷地發(fā)育成熟的過程中。 正因為這一事實,同樣 的藥物在兒童體內藥代動力學與成人有很大差別,兒科用藥也必然 有它的特殊性和應該遵循的原則。
(1) 診斷的明確性治療之前應盡可能明確診斷,只有明確診 斷,才能對癥下藥,才能保證藥物選擇的準確性,這是藥物治療的 前提。(2) 藥物的有效性診斷明確后,選擇針對病因或改善主要癥 狀,阻止主要致病損害的有效藥物,并計算用量、選擇給藥途徑、給藥方法、療程確保達到最佳治療過程。
(3) 藥物的安全性兒童用藥除了要求療效好,見效快外,更 重要的還有藥物的安全性,相對成人而言,這方面要求非常高,很 多藥療效很好,但有較大的毒副作用,或者對小兒有特殊的毒副作 用,兒科就不能用。如喹諾酮類藥物是療效很好的抗菌藥,因可能 導致小兒骨關節(jié)損害,兒童不能使用。
(4) 用藥的依從性是指患兒對藥物接受的程度,在小兒非常 重要,“忠言逆耳利于行,苦口良藥利于病”的格言,對于小兒沒有 任何價值。小兒很難自覺主動克服用藥過程中給身體帶來的不適 (異??诟谢蛱弁吹龋芙^治療,強烈反抗易造成意外傷害和 心理創(chuàng)傷,提高兒童用藥的依從性至關重要。
對于口服藥盡可能選 擇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劑型。小嬰兒多選用顆粒劑、口服液等,還要 特別注意選擇適合小兒口味和顏色,盡量選擇半衰期較長的藥物, 減少用藥的次數(shù)。
靜脈給藥可以留置套管針,減少穿剌次數(shù),調整 適當?shù)妮斠核俣?,盡量減少治療過程給兒童造成的不適,對年長兒 多做誘導工作,盡可能讓其主動接受治療,達到提高依從性的目的。 (5) 物美價廉性反對藥物越貴越好的觀點,一個藥物好不好, 首先看其是否對癥,其次看療效,三是毒副作用大小,這三方面都 好的情況下,盡量選擇物美價廉的藥物。
(6) 藥量、療效科學性用藥劑量是在科學研究和大量臨床試 驗的基礎上確定的,兼顧了有效性和安全性,不能隨意加量或減少。 用藥療程的長短主要根據(jù)藥物本身的特點、疾病的輕重急慢情況綜合考慮的結果,劑量小、療程短達不到預期療效,易復發(fā),劑量大、療程過長,可能給孩子帶來更多不良反應和損害,用藥的劑量、用 法和療程必須按照科學規(guī)律辦事。
(7) 用藥的簡便性因為孩子用藥的依從性差,很多藥又有明 顯的毒副作用,對于兒童來說用藥的種類不宜太多,選擇針對病因 和主要癥狀的藥物同時,可用可不用的藥物盡量不用,盡量減少用 藥的種類。 (8) 不影響生長發(fā)育性小兒處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所有的治 療藥要盡量避免選擇對兒童生長發(fā)育有不良影的響藥物,這是兒科 用藥的一個重要原則。
因此,有很多藥在成人用得很好,但在兒童 期不能使用。
你好,兒童藥品是指14歲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的專用藥品。兒童不是縮小的成人,作為特殊的用藥群體,他們有自己獨特的生理特點。因此,不同時期孩子對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能力都不同,絕不能單按體重、年齡或體表面積來換算,兒科疾病的藥物治療比成人要復雜得多,應根據(jù)不同時期孩子特點和具體病情確定治療方案。
兒童用藥謹記準則
禁
用牛奶、果汁送服藥物
1.牛奶中含有蛋白質和脂肪較多,可在藥片周圍形成薄膜,包裹藥物,使藥物不易被吸收。牛奶中含多種鈣、磷酸鹽、鐵等物質,能與某些藥物生成絡合物,使藥物不易被吸收。
2.果汁中含有多種酸性物質,可使許多藥物提前分解,不利于藥物在小腸的吸收,影響藥效。有些藥物在酸性環(huán)境中會增加副作用。許多堿性藥物,與果汁同服后可被酸性物質中和而降低藥效。
因此家長不宜在孩子服藥時用牛奶、果汁送服,最好用溫開水送服。
禁
吃剩的藥物留著繼續(xù)服用
一般不宜留著再次服用。藥物的功效有一定的時間限制,或必須新鮮制劑才產生治療效果;若儲存過久,便會失效。另外兒童也不是每次服用同一種藥物。因此不宜留用吃剩的藥物。
用藥間隔的問題
1.用藥間隔應盡量將每天24小時均分,與作息時間協(xié)調。
2.解熱鎮(zhèn)痛藥一般要求“必要時服”,但不是只要一燒就服藥,用藥間隔應注意,一般在4小時以上;如果服藥過頻,不僅不會有好療效,還會增加副作用或造成藥物中毒。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嬰幼兒是一個特殊的用藥群體,由于各個臟器尚未發(fā)育完全,神經(jīng)系統(tǒng)、骨骼發(fā)育也未完善,體內代謝與成人不同,藥物反應與成人也有差異,如果簡單地把嬰幼兒用藥列為成人用藥的縮小版就不對了。
一、退熱藥
發(fā)熱是機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所產生的一種防御反應。發(fā)熱時吞噬細胞功能加強,抗體產生增多,不利于病原體的生存和繁殖,這對保護機體是有利的。所以,低熱或中熱時,最好不要給孩子用退熱藥,尤其是新生兒,體溫調節(jié)不穩(wěn)定,退熱藥的使用更應慎重。
二、止咳祛痰藥
目前兒童止咳祛痰藥種類很多,應用也很普遍,如果使用不當同樣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后果。所以應該根據(jù)咳嗽的原因、性質,有針對性地選服止咳祛痰藥。一般對頻繁的干咳,或痰液不多的刺激性咳嗽,可選用以止咳為主的藥物,例如中樞鎮(zhèn)咳藥。對于痰多的咳嗽不能單用止咳藥,以免止咳同時引起痰液滯留,加重感染。治療此類咳嗽應選用以祛痰為主的藥物,例如止咳合劑、復方甘草合劑等。止咳藥物一般應放在最后服用,并且服用后應盡量不喝或少喝水,因為止咳糖漿的止咳作用,部分要依靠糖漿覆蓋在咽部黏膜表面,以減輕炎癥對黏膜的刺激,從而緩解咳嗽。若再喝水,會使藥液稀釋,失去止咳作用。
三、腹瀉藥
秋季一到,腹瀉的孩子增多了,醫(yī)生開具的處方中常會包括吸附劑,例如必奇、思密達,此外還包括一些活菌制劑,如媽咪愛、培菲康、米雅等。家長在給患兒服用這些藥物時,一定要把兩類藥品分開。正確的服藥順序是空腹服用活菌制劑,飯后再服用吸附劑,兩者之間要間隔一到兩個小時。但同樣是活菌制劑的培菲康卻應該在飯后服用,否則會影響治療效果。另外,活菌制劑宜用冷水或溫水沖服,切不可用開水沖服。如果腹瀉合并細菌感染需要用抗生素的,抗生素類藥應與這兩類藥物分開服用,否則乳酸桿菌就會失去其應有的作用。
四、維生素類藥
維生素在兒童的生長發(fā)育中起重要作用,但并非多多益善。不少藥用維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應,尤其是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D、E等),用量過大或時間過長可能造成體內蓄積而中毒。如魚肝油(含VA與VD)吃多了可引起發(fā)熱、厭食、煩躁、肝腎功能受損。維生素A補充過量會對軟骨細胞造成不可逆的破壞。水溶性維生素(包括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雖較安全,但也不能多吃,如VC服用過多可誘發(fā)尿路結石、脆骨癥等。
五、鈣劑
兒童生長發(fā)育需要合理補充營養(yǎng)素,一些家長常買鈣粉、鈣片給孩子吃,那么兒童是否都需要補鈣呢?總體而言,兩歲以上孩子戶外活動較多,皮膚受陽光照射后會合成維生素D,而且此時食物品種增多,鈣和維生素D的來源較豐富,同時生長速度較以前減慢,所以不需要再額外補鈣。另外,就新生兒而言,一般只要出生的孩子吃奶好,維生素D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按要求供給,一般不需要補鈣。如果孩子出現(xiàn)抽筋、厭食、偏食、不易入睡、睡眠淺,或者入睡后愛啼哭、易驚醒、多汗,頭發(fā)稀疏,容易感冒等問題時就需要補鈣了。
判斷孩子是否缺鈣最科學且簡單的方法是去醫(yī)院檢查,診斷為缺鈣的孩子再進行補鈣。但不要認為鈣劑補充越多越好,若補鈣過量也會帶來危害,引起高鈣血癥,血鈣濃度過高,鈣如果沉積在眼角膜周邊將影響視力,沉積在心臟瓣膜上將影響心臟功能,沉積在血管壁上將加重血管硬化等。同時,兒童補鈣過量還可能限制大腦發(fā)育,影響生長,因此應該在醫(yī)生指導下合理補鈣。VD能促進鈣吸收,選擇含有維生素D的復方制劑效果較好。與食物同服也能促進鈣吸收,所以應在就餐同時或餐后服藥。
六、驅蟲藥
常用驅腸蟲藥物的作用原理是使寄生蟲的蟲體產生收縮、痙攣以至麻痹,失去活動能力,不能附著于腸壁上,最后因腸的蠕動,使其在排便或瀉藥的作用下被排出體外。因此宜空腹或半空腹時服藥,以利于藥物與蟲體接觸。服藥當天飲食宜清淡。
據(jù)了解,有超過1/3父母會選擇自行為寶寶買藥,藥店里兒科用藥種類繁多,選購時需要格外留神。
父母可以幫寶寶選擇退燒藥、幫助消化藥,或者活性菌等非處方類的藥物?!爸档米⒁獾氖牵改覆粦つ恳蕾囎再徦幬?,寶寶服用此類藥物時間也不宜太長?!?/p>
陳立民表示。如果寶寶服用退燒藥后,發(fā)燒仍然持續(xù),超過3天還不退,就需要馬上前往醫(yī)院就診。
在不少成人藥品的說明書上,標出兒童用藥的介紹是“小兒酌減”。不少“家長醫(yī)生”會貪方便,自行把藥物酌減一半或1/3的分量喂寶寶服用。
陳立民特別提醒,成人藥給寶寶服用甚為危險?!靶鹤脺p”的藥品分量,家長往往難以把握,藥量不足或過多均影響治療效果。
“除此以外,成人藥物包括成分、禁忌、副作用,以及某些抗生素類藥物對寶寶健康造成危害,家長務必在兒科專家指導下,給予寶寶服用。”陳立民指出。
1、寶寶用藥要明確診斷 根據(jù)病情決定怎樣選藥,尤其要考慮到寶寶的用藥特點及劑量。
如小兒支氣管哮喘可以應用麻黃堿(麻黃素)、腎上腺素類藥物解除哮喘,但同時患心臟病的寶寶就不能用,因為這類藥物可使心跳明顯加快,對心臟不利。 又如小兒感冒時,盡管速效感冒膠囊因療效快、服用方便而成為感冒藥中的佼佼者,但嬰幼兒神經(jīng)系統(tǒng)、肝臟發(fā)育尚不完善,用了速效感冒膠囊易引起驚厥、血小板減少或肝損害。
因此在選用藥物時既要考慮疾病的需要,又要考慮藥物對小兒身體的不利因素。 2、寶寶用藥時要有明確的適應證 根據(jù)藥物的特點,結合患兒的具體情況,選用安全、有效、可靠、價廉、易得的藥物。
不能用療效不確切的藥物,不要輕信廣告藥品,不要圖新藥、圖貴藥,因為新藥的不良反應往往需要長期深入細致的臨床調查研究,盡管新藥上市前都做了對胎兒的影響、致癌、致畸、依賴性、抗原性的研究,但由于時間的局限,還遠不夠。非那西丁在應用幾十年后,才發(fā)現(xiàn)長期應用可致腎乳頭壞死甚至腎孟癌的毒性反應。
3、要掌握影響藥物的因素 如藥物劑型;給藥途徑(口服還是注射);藥物聯(lián)用的相互影響;小兒年齡、性別、營養(yǎng)狀況及精神狀態(tài)等。排除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干擾,以期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
4、避免濫用某些滋補品和維生素類藥品 家長的動機是為寶寶好,如病愈后讓寶寶補補虛;在校功課多、學習緊,給予進補;讓寶寶有高大的體格身材,有的人甚至和鄰居攀比給寶寶進補,因而濫用如人參、人參蜂王漿、冬蟲夏草、維生素A等。 殊不知,這早一支、晚一支的補劑把寶寶推向了病態(tài),如人參蜂王漿之類制劑是公認的激素藥,這些補品制造出了性早熟,并已成為兒科的新疾病,目前醫(yī)學界對此束手無策,深感棘手。
維生素A服多了,可影響骨的發(fā)育,使軟骨細胞造成不可逆的損害,骨只長短不長長。 5、用藥時,要嚴密觀察小兒的病情變化及治療中的藥物反應 因為小兒具有病情變化快的特點,要隨時決定繼續(xù)用藥或調整用藥或調整劑量,使用藥更趨合理,爭取早日痊愈,減少或避免藥源性疾病的發(fā)生。
同時要注意增強小兒身體抵抗力,給予必要的加強體質的治療,并給予良好的護理,使疾病徹底痊愈。 6、不要跟著廣告走 世界上有些國家已明令禁止不允許藥物做廣告。
因為廣告帶有明顯的商業(yè)色彩,往往夸大其詞或含糊不清。 7、不要迷信新藥和貴藥 有些病兒的家長往往希望醫(yī)生能開新藥和貴藥,認為藥越新越貴,則療效越好。
更有甚者,還有少數(shù)病兒家長不帶病兒就去醫(yī)院點名要藥,這是不符合用藥原則的。其實藥價的貴賤,并不完全和療效成正比。
就拿阿司匹林來說吧,這是用來治療小兒發(fā)熱的退熱藥,價格便宜,且療效迅速。而有些新藥只對某種細菌引起的疾病有效,而且還有較大的不良反應。
因此,它的適用范圍比較狹小。用這些藥來治療小兒最常見的病毒性感冒,就稱不上是好藥了。
8、要對癥下藥 藥物的作用有兩個方面,既有治療作用,也有不良反應?,F(xiàn)今,濫用解熱止痛藥和某些抗生素在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已成為一個極其嚴重的社會問題。
例如濫用鏈霉素、卡那霉素或慶大霉素之后,出現(xiàn)了耳聾,甚至因腎功能衰竭導致死亡。 濫用氯霉素、復方磺胺甲惡嘿唑(復方新諾明)等引起白細胞減少,甚至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而導致死亡。
就是維生素類也可引起中毒。因此,用藥前,對該藥的性能、適應證、禁忌證及不良反應等都要詳細了解,才能正確應用。
同時,注意不要用抗生素類藥物治療病毒性疾病,以及非細菌感染性疼痛和發(fā)熱;不用抗生素來預防感染,不要把抗生素作為“萬靈藥”。 9、要及時向醫(yī)生訴說用藥情況、藥物不良反應 父母對自己的寶寶最了解,用藥前應向醫(yī)生反映以下情況: 來診前是否已自行用藥。
如已用,則須告之藥名、劑量、服用次數(shù)及服藥后的情況等。 藥物過敏史。
凡有藥物過敏既往史者,再次發(fā)生過敏反應的概率就很高。 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史。
如果小兒有哮喘、蕁麻疹等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史,藥物不良反應往往較常見。 肝腎疾病史。
提供這類病史可讓醫(yī)生避免或慎重使用對肝腎有影響的藥物。 遺傳因素。
如規(guī)范名稱糖原貯積癥工。型有遺傳性。
該患者服用解熱止痛、磺胺、奎寧類藥物及吃蠶豆等,均可引起急性溶血。 10、寶寶用藥要正確掌握用藥劑量 應根據(jù)小兒的體重或年齡來計算用藥劑量。
不要自作主張的增加用藥次數(shù)和劑量,更不要一天上醫(yī)院數(shù)次或換幾家醫(yī)院,迫使醫(yī)生不斷更換藥物。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98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