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這是總結(jié),主要有。
語文五年級下冊知識點
1.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珍惜時間的名言: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
作品:《狂人日記》《孔乙己》《藥》
2.描寫春天的古詩:
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3.描寫兒童的古詩:
白居易《池上》: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袁枚《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4.《史記》中的故事:
指鹿為馬、破釜沉舟、鴻門宴、臥薪嘗膽、四面楚歌、完璧歸趙。
5.古代著名書法家:
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quán)
6.城市別名:
濟南——泉城;重慶——霧城;南京——石頭城;哈爾濱——冰城;
昆明——春城;拉薩——日光城;廣州——羊城
一、拼音
(一)、多音字:第課“嚼”P27;綜合性學(xué)習(xí)閱讀材料2“差”P119。
(二)、容易讀錯的字
邊鼻音:勒 厘 梁 乃 妮 藍 諾魯郎憐尼
平翹舌:澀 傘 紹 蓑 遮 醉 鋤傻癡汁詣 臣 枳 嫂 獰 呻 攙 趙 召 瑟 諸 曹 私 寨丞侄騷宗 艙 擻
前后鼻韻:吟 襟 疆 禽 瘋 獰 淌瞪荊扳錦 艇
其它:蹄 剝 綻 憐 癡 禽 役
二、漢字
1、要求會認會寫會用生字表(二)中的150個生字,能辨別它們的形近字并分別組詞;能認識生字表(一)中的200個生字。
2、會運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詞典。
三、詞語
1、要求掌握“詞語盤點”中“讀讀寫寫”的詞語,了解“讀讀記記”的詞語。
2、積累下列詞語:
(1)、抄寫課文中讓自己感動的詞:第14課課后“思考練習(xí)題”第4題P71
(2)、抄寫喜歡的詞語:第18課課后“思考練習(xí)”第4題P95
(3)、抄寫本課新學(xué)到的詞語:第19課課后“思考練習(xí)”第4題P100
(4)、關(guān)于磨礪意志、艱苦奮斗、盡職盡責(zé)、不怕困難的成語。回顧。拓展(四)“日積月累”P88
(5)描寫人物的各類詞語:(外貌、神態(tài),表情、人物行動、說話時的情態(tài)等)回顧.拓展(七)“日積月累”P147
(6)、程門立雪:回顧.拓展(四)“成語故事”P89
(7)、入木三分:回顧.拓展(七)“成語故事”P148
3、體會加點詞的表達效果:第26課課后“思考練習(xí)”第2題P155
1、藝術(shù)手法也稱“表現(xiàn)手法”,作家、藝術(shù)家在創(chuàng)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xiàn)方法。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有敘述、描寫、虛構(gòu)、烘托、渲染、夸張、諷刺、抒情、議論、對比等手法。
2、現(xiàn)在可知的語文積極修辭手法:有六十三大類,七十八小類。常用的有八大類。分別是:
比喻、比擬、排比、對偶、反復(fù)、設(shè)問、反問、夸張
3、寫作手法屬于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即:藝術(shù)手法和表現(xiàn)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夸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yīng),聯(lián)想,想象,抑揚結(jié)合、點面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敘議結(jié)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yīng)、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側(cè)面結(jié)合、比喻象征、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
4、表達技巧是指文章運用了哪些寫作原則、規(guī)律和方法來表達文章的內(nèi)容。表達技巧主要包括:
①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抒情、議論等);
②表現(xiàn)手法(托物言志 寫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順敘 倒敘 插敘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征 襯托 想象 聯(lián)想 照應(yīng)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反襯 烘托 托物起興 美景襯哀情 渲染 虛實結(jié)合 側(cè)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等) ;
③選材剪材;
④行文的結(jié)構(gòu);
⑤意境的創(chuàng)設(shè)、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辭方法(比喻、比擬、夸張、對偶、排比、反復(fù)等)的運用等。
5、寫作特點包括藝術(shù)手法、修辭手法、寫作手法等。
六年級下冊課文復(fù)習(xí)小學(xué)語文六年級下冊課文復(fù)習(xí)要點1文言文兩則1.《學(xué)弈》選自《孟子?告子》。
通過寫弈秋教兩人下棋的事,說明了學(xué)習(xí)必須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2.《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故事體現(xiàn)了兩小兒善于觀察,敢于提問,說話有理有據(jù)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3.孟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鬃右簧难孕斜坏茏泳幊伞墩撜Z》一書。
《孟子》是孟子與他的弟子合著的,內(nèi)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xué)說、哲學(xué)思想和個性修養(yǎng)等。4.理解句子。
(1)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2)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3)孰為汝多知乎?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5.《學(xué)弈》全文:學(xué)弈(yì)[1]弈秋[2],通國[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4]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為聽[5];一人雖聽之[6],一心以為有鴻鵠(hú)[7]將至,思援[8]弓繳(zhuó)[9]而射之。
雖與之[10]俱[11]學(xué),弗(fú)[12]若之矣(yǐ)[13]。為[14]是其[15]智弗若與(yú)?曰:非然也。
注釋:1、本文選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稱為弈秋。 3、通國:全國。
4、誨:教導(dǎo)。 5、惟弈秋之為聽:只聽弈秋(的教導(dǎo))。
6、之:指弈秋的教導(dǎo)。 7、鴻鵠:天鵝。
8、援:引,拉。 9、繳:古時指帶有絲繩的箭。
10、之:他,指前一個人。 11、俱:一起。
12、弗:不。 13、矣:了。
14、為:因為。 15、其:他的,指后一個人。
《學(xué)弈》全文翻譯: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他教導(dǎo)兩個學(xué)生下棋,其中一個學(xué)生非常專心,只聽弈秋的教導(dǎo);另一個學(xué)生雖然也在聽弈秋講課,心里卻一直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過來,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來。
雖然他倆在一塊兒學(xué)習(xí),但是后一個同學(xué)不如前一個學(xué)得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說:不是這樣的。
6、《兩小兒辯日》全文:兩小兒辯日[16] 孔子?xùn)|游,見兩小兒辯斗[17],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18]日始出時去[19]人近,而日中[20]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21]日中則如盤盂(yú)[22],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涼涼[23],及其日中如探湯[24],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25]也。
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ǔ)[26]多知[27]乎?”注釋:16、本文選自《列子?湯問》。17、辯斗:辯論,爭論。
18、以:認為。 19、去:離。
20、日中:正午。21、及:到 。
22、盤盂:盛物的器皿。圓者為盤,方者為盂。
23、滄滄涼涼:形容清涼的感覺。滄滄:寒冷的意思。
24、探湯:把手伸向熱水里。意思是天氣很熱。
湯:熱水。 25、決:判斷。
26、汝:你。27、知:通“智”。
《兩小兒辯日》全文翻譯: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xué),看到兩個小孩為什么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么原因。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而中午時要近些。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里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孔子也不能判斷是怎么回事。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2匆匆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還有《綠》、《背影》。2.文章緊扣“匆匆”,寫了時光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3.課文運用了擬人、比喻、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開頭、結(jié)尾都用了設(shè)問句,首尾呼應(yīng),突出時間來去匆匆的惋惜和無奈的強烈情感。
4.寫出珍惜時間的語句。(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2)光陰似箭,日月如梭。5.句子理解:①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fù)返呢?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跡?!拔覀兊娜兆訛槭裁匆蝗ゲ粡?fù)返呢?”運用設(shè)問的方法,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作者運用比喻,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針尖上的水滴,把時間的流比喻成大海。
表現(xiàn)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③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jīng)意中來去匆匆。④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fēng)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
漢字的識記與書寫
1常用字的讀音和形體
2形近義異字的識記
3音同異體字的識記
4多音多議字的識記
5音序和偏旁檢字法
6正楷字的書寫
詞語的理解與運用
7詞的本文,引申義,比喻義
8辨析同義詞,反義詞
9詞語的感情色彩
10成語知識(出處,識記,意義)
句子選用與仿寫
11句子的續(xù)補,選擇,概括
12句子的仿寫
名句的積累與領(lǐng)悟
13現(xiàn)代名人名句識記(比喻句,寫景句,哲理句)
14現(xiàn)代生活格言,俗語,諺語,歇后語,對聯(lián)
15古詩文名句(比喻句,對偶句,駢句,哲理句)
16用名句概括現(xiàn)代生活的現(xiàn)象
口語交際
17語言的連貫,得體,簡明(修改)
18介紹,廣告,交際語(擬寫)
綜合探究性學(xué)習(xí)實踐
19根據(jù)材料疏理信息
20根據(jù)材料寫出探究思考結(jié)果
21根據(jù)材料提出觀點
22根據(jù)材料要求補充材料
23根據(jù)材料提出問題并解答
古詩詞曲鑒賞
24了解與作品關(guān)聯(lián)的背景
25了解詩體與作家及其風(fēng)格
26概括詩詞曲大意
27體味詩詞曲的意境及作者情感,態(tài)度
28古詩詞、現(xiàn)代優(yōu)秀文章的段落語句填空。
初一下冊的語文知識點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xiàn)手法:象征、對比、烘托、設(shè)置懸念、前后呼應(yīng)、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lián)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引用、設(shè)問、反問、反復(fù)、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jié)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jié)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jié)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shù)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jié)四部分: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具體環(huán)境 十六、環(huán)境描寫分為: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 十八、論據(jù)分類為:事實論據(jù)、道理論據(jù)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jù)、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jié)構(gòu):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diào);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jié)、遞進、話題轉(zhuǎn)換、插說。 二十四、特殊句式:判斷句(者…..也,為…..是, “即” “乃” “則” “皆” “本” “誠” “亦” “素” “必”)、被動句(“于” “見” “為” “受” “被” “受……于”)、省略句(承前,蒙后,自述,對話“人物/曰:….”)、倒裝句(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疑問句 二十五、句子成分:主語:表示句子主要說明的人或事物,一般由名詞.代詞.數(shù)詞.動名詞.動詞不定式等充當(dāng) 謂語:謂說明主語的動作,狀態(tài)或特征.行為。
表語:是謂語的一部分,它位于連系動詞如be之后,(主語+連系動詞+表語)說明主語身份,特征,屬性或狀態(tài)。它又叫作主語補足語。
表語位于系動詞之后,主要由名詞、代詞、形容詞、數(shù)詞、副詞、介詞短語、分詞(短語)或動名詞(短語)等來充當(dāng)。賓語:賓語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跟在及物動詞之后,能作賓語的有名詞,代詞,動名詞,數(shù)詞,動詞不定式等。
定語:在句中修飾名詞或代詞的成分叫定語 狀語:修飾動詞,形容詞,副詞以及全句的句子成分,叫做狀語。用作狀語的通常是副詞,介詞短語,不定式和從句等。
狀語一般放在被修飾的詞之后或放在句尾。副詞作狀語時可放在被修飾的詞前或句首。
賓補:補充說明賓語,用形容詞,名詞,動詞不定式充當(dāng)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shè)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lǐng)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lǐng)下文;總結(jié)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yīng)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jié)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diào)了+對象+特性 3;設(shè)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diào),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diào)了……突出了…… 5、反復(fù):強調(diào)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xiàn)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zhǔn)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
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zhǔn)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diào)換?為什么?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規(guī)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yīng)的關(guān)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guān)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么,它的特點是什么,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nèi)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么,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xiàn)手法:象征、對比、烘托、。
句子成分 1、主語 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 (1)中國人民 志氣高。 (2)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xué)文化水平 是億萬人民群眾的切身事業(yè)。
說明:(1)常作主語的有名詞、代詞、數(shù)量詞組、聯(lián)合詞組、“的”字結(jié)構(gòu)短語。 (2)動賓短語、主謂短語、偏正短語、動詞、形容詞也可作主語。
2、謂語 謂語是陳述主語的, 說明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么”或怎么樣“。例如: (1)滿天烏云 頓時消散了。
(2)樹葉 黃了。 (3)小王 今年十六歲。
(4)魯迅 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的奠基人。 (5)明天 星期日。
(6)什么書 他都看。 說明:(1)經(jīng)常作謂語的有:動詞、形容詞及由它們組成的聯(lián)合詞組、名詞、數(shù)量詞組、主謂詞組也可作謂語。
(2)表示判斷的動詞“是”和它后邊的名詞、代詞等組成動賓短語作謂語。(3)名詞作為主限于說明日期、天氣等。
3、賓語 賓語在動語后面,表示動作、行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么”一類問題。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門口圍著一群看熱鬧的。
(3)馬克思認為知識是進行斗爭和為無產(chǎn)階級解放事業(yè)服務(wù)的手段。 說明:能做主語的詞、詞組,一般都能作賓語。
最常見的是名詞或名詞短語。4、定語 定語是名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名詞,表示人或事物性質(zhì)、狀態(tài)、數(shù)量、所屬等。
(定)+名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壟壟(全黃)的珍珠。 (2)(三杯)美灑敬親人。
(3)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 (4)(中國)的歷史有(自己)的特點。
說明:除副詞外,實詞和詞組一般都可作定語。
一、漢語拼音:1、背誦漢語拼音字母表(93頁)2、看拼音寫句子(16頁)3、區(qū)分卷、平舌音(112頁)4、多音字:長、樂、著(76頁);發(fā)、答(131頁) 二、漢字:1、會認550個生字(168---175),會寫250個生字(176---178頁),書寫指導(dǎo)(131頁)2、多種方法識字:加一加,換一換(15頁);加一加,減一減(33頁);拼一拼(54、133、155頁);根據(jù)偏旁的表意功能識字(76頁);找反義詞識字(56頁);反義詞識字(92頁);加一(二)筆,減一筆的方法識字(111頁);換偏旁歸類識字、部件組合識字(130頁);拼形會意識字(155頁)3、多種途徑識字:認同學(xué)名字(17頁);看電視識字(35頁);利用商標(biāo)識字(56頁);利用招牌識字(78頁);通過學(xué)習(xí)其他學(xué)科識字(94頁);利用課外書識字(113頁),識字成果展示(133頁)4、音序查字法查字(113頁)5、區(qū)別形近、音同的字(53、155頁) 三、詞語:1、詞語積累:(5、16、34、38、55(AABB)、61、98、112、125、150頁)2、擴詞練習(xí):(8、14、19、87、110頁)3、一詞多義:(33頁“張”,92頁“打”)4、詞語理解(換詞法):(129頁)5、反義詞:(131頁)6、特色短語:ABB的_______ _______ABB的(41、67頁); AABB(55頁);___來___去(75頁); 把_____ (119頁);( )的 (67); ABB地_______(122頁);ABAB的______(139頁) 四、句子:1、知道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這三種句型,能讀出語氣(49頁)2、積累名句或含義深刻的句子(115、130頁)3、特色句式:誰為誰做_______(26頁); ______正______ 呢?。?1頁);______漸漸 _____(84頁); ______一邊______一邊______(91頁)______那么______,那么______(106頁); ______已經(jīng) ______(154頁) 五、閱讀:1、閱讀方法(邊讀邊想)(4、7、22、25、79、84、90、105、128、142頁)(文中泡泡)2.讀讀背背:(16、34、55、112頁)3.讀一讀:(77、93、131頁)4.選讀課文:《春風(fēng)吹》 《好孩子》 《象鼻橋》 《咕咚》 《小猴子下山》5.按要求讀課文:(1)朗讀課文;(2)背誦課文;(3) 朗讀課文,分角色演一演。
6.要求背誦的課文:全文背誦:(1)《柳樹醒了》;(4)《古詩兩首》;(9|)《兩只鳥蛋》;(13)《古詩兩首》;(14)《荷葉圓圓》;(18)《四個太陽》;(19)《烏鴉喝水》;(20)《司馬光》;(25)《快樂的節(jié)日》 背誦喜歡的部分(16)《要下雨了》;(24)《畫家鄉(xiāng)》六、口語交際:1、跟同學(xué)交流你找到的春天,講一講你畫的畫、評一評。(17頁)2、我該怎么辦?幫我出主意。
(35頁)3、垃圾從哪兒來?怎樣處理生活垃圾?把想法畫一畫。(56頁) 4、編、講故事,畫故事(小兔在散步,小松鼠急忙跑來……)。
(78頁)5、猜謎語,說自己怎么猜的(94頁)。6、在幼兒園怎么過“六一”,小學(xué)第一個“六一”你打算怎么過?討論、交流。
(113頁)7、該怎么做(花瓶打碎了)。(132頁)8、①未來的橋怎么樣?分組展示畫,講講自己的畫,評一評誰設(shè)計的橋好。
(157頁)②我會講(皮球浮上來了)。(157頁) 七、語文綜合性學(xué)習(xí):1.畫春天、找春天(2頁): 2、表演《春雨的色彩》(8頁);3、表演《美麗的小路》(11頁); 4、植樹(11頁)5、放風(fēng)箏(14頁) 6、留意父母愛看什么節(jié)目(23頁)7、邊讀邊想邊畫(44頁) 8、了解垃圾哪來哪去(49頁)9、看螞蟻怎么生活,了解其它一些小動物(58頁)10、我要去觀察美麗的夏夜,看看它美在哪里(67頁)11、我還知道別的動物尾巴的用處呢?。?5頁)12、收集謎語,搞猜謎活動,自己遍謎語。
(80頁)13、講故事(91頁) 14、積累諺語(136頁);15、表演《棉花姑娘》(139頁) 16、未來的橋什么樣?想一想,畫一畫。(146頁)。
一、敘述人稱(三種人稱):
1、第一人稱(“第一人稱”能給人親切自然、真實的感受。用“第一人稱”寫“我”,最適宜于寫人物的心理活動,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都可以通過心理活動描寫表現(xiàn)出來的。用第一人稱寫“他”時,最適宜寫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因為用“我”的觀感來寫“他”的這些,較為客觀。“第一人稱”寫“我”的外貌,寫“他”的心理活動,必須加上摹擬的話,才能讓讀者心悅誠服。寫“我”的外貌,可以這樣寫:“你們可以想象,我那時的臉是多么紅?!睂憽八钡男睦砘顒?,可以這樣寫:“心里很輕松似的。”)
2、第二人稱(作用: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稱(作用: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xiàn)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xiàn)實比較靈活自由。)
二、敘述方式(或者說“記敘的順序”)(三種):
1、順敘——按時間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所作的敘述。順敘型的結(jié)構(gòu)模式是:總敘+分敘(分敘1+分敘2+分敘3+分敘n)+結(jié)尾。作用:條理清楚地進行記敘。
2、倒敘——把事件的結(jié)局或其發(fā)展過程中的某一重要斷面提到文章前面,寫完結(jié)局或斷面,然后才按時間順序?qū)?。作用:這種筆法能造成懸念,吸引讀者。
3、插敘( 補敘屬于插敘一種)——對全文來說,插敘僅是一個片斷,插敘完后,文章仍回到原來的事件敘述上來。這種插敘不是敘述的主體部分,一般不發(fā)生在主流的時間范圍內(nèi)。若把這種插敘刪去,雖會削弱主體的深刻性,但不明顯影響主要情節(jié)的完整性。作用:使情節(jié)更加完整,結(jié)構(gòu)更加嚴密,內(nèi)容更加充實豐滿。補敘作用:對上文內(nèi)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
(有一種不常用的,叫“平敘”,即: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fā)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yīng)得體。)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3.07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