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學(xué)期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總結(jié) 《勸 學(xué)》 文學(xué)及文體常識: 《勸學(xué)》作者是荀子,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先秦儒家學(xué)派的最后代表。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學(xué)派,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盾髯印范?,為荀子及其門人所著。
寫出下列加點(diǎn)字詞的拼音: 須臾 yú 舟楫 jí 跬步 kuǐ 駑馬nú 鍥而不舍 qiè 金石可鏤 lòu 騏驥 jì古今異義詞: 1.蚓無爪牙之利 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幫兇、走狗。2.金就礪則利 古義:金屬制品,此代指金屬制的刀劍等; 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檢查; 今義:探究并領(lǐng)會。 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釋義: 輮 以為輪 輮 通 “煣”, 以火烘木,使其彎曲。
雖有槁暴 有 通 “又”。 暴 通 曝, 曬干。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知 通 “智”, 智慧。 君子生非異也 生 通 “性”, 天賦,資質(zhì)。
活用情況: 木直中繩, 輮以為輪。 輮,使動用法,用煣的工藝。
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上,向上;下,向下;名詞作狀語。
非利足也----非能水也 足,名詞作動詞,用腳走。水,名詞作動詞,游泳。
一詞多義: 于:青,取之于藍(lán) ,而青于藍(lán) :比。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比。
善假于物也:對, 向。之:鍥而舍之:代詞。
筋骨之強(qiáng): 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青,取之于藍(lán) :代詞。
蚓無爪牙之利: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的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的。
使之然也 :代詞,木。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主謂之間,取消獨(dú)立性。
而:表轉(zhuǎn)折: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絕江河 而青于藍(lán) 而聞?wù)哒?而見者遠(yuǎn) 表修飾:順風(fēng)而呼 登高而招 吾嘗跂而望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 。 表并列: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蟹六跪而二螯 表遞進(jìn):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已 表因果: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鍥而不舍 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者,代詞。組成名詞的“者字結(jié)構(gòu)”,作“的人”講。
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 使之然也。 者,助詞,表停頓,并提示下文要說的原因。
八、特殊句式 判斷句 1、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風(fēng)吹日曬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這是由于)煣的工藝使它變成這樣的。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yuǎn); 登上高處招手,手臂并沒有增長,但是遠(yuǎn)處的人能看得見;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資同一般人沒有什么差別,(只是)他們善于借助外物罷了。固定句式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無以…” “沒有用來…的辦法”。
(所以不積累小步,就不能遠(yuǎn)達(dá)千里;不匯聚細(xì)流,就不能成為江海。)定語后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jiān)強(qiáng)的筋骨,(卻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飲地下的泉水,這是因?yàn)橛眯膶R坏木壒省?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1、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從藍(lán)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藍(lán)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2、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冰,是水凝結(jié)成的,卻比水寒冷。 《師 說》 韓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
他是“唐代古文運(yùn)動”的倡導(dǎo)者,宋代蘇軾稱他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
“說”是古文中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范圍,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罢f”比“論”隨便些。
初中學(xué)過的《捕蛇者說》、《馬說》等等都屬“說”一類文體。一般為陳述自己對某種事物的見解。
本文闡述的是作者對從師問題的看法。 古今異義詞: (1)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 古義:求學(xué)的人。
今義:學(xué)問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古義:用來。
今義: 連詞,表因果關(guān)系。 (3)小學(xué)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古義:小的方面學(xué)習(xí) 今義:初等教育學(xué)校 (4)吾從而師之 古義:從,跟從;而,連詞。
今義:連詞。 (5)今之眾人 古義:一般人。
今義:很多人。 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釋義: 傳道受業(yè)解惑 :同 授,傳授。
句讀之不知 : 同 逗,停頓。 或師焉,或不焉:同 否。
活用情況: 吾從而師之:以……為師,意動用法。 而恥學(xué)于師:以------為恥,意動用法。
其下圣人也亦遠(yuǎn)矣:低于, 名詞作動詞。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 愚人 形容詞作名詞。
一詞多義: 之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代詞,他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代詞,這些 師道之不復(fù):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獨(dú)立性。 句讀之不知 :表示賓語前置 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代詞,代“六藝經(jīng)傳” 古之學(xué)者:助詞,的 其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代詞,他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代詞,那些 其出人也遠(yuǎn)矣:代詞,指圣人 其皆出于此乎:副詞,大概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詞,指“聞道先乎吾”的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前指士大夫,后為語氣詞。
道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道理 吾師道也: 道理 道相似也: 道德學(xué)問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風(fēng)尚 余嘉其能行古道: 風(fēng)尚 師 古之學(xué)者必有師:老師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專門技藝的人孔子師郯子……: 以---為師 吾師道也: 學(xué)習(xí)、效法或師焉,或不焉:從師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案: 同“按”; 審察,察看。
動詞。 “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p>
罷: 通“疲”; 疲勞。形容詞。
“罷夫贏老易于而咬其骨。” 頒: 通“班”;“斑”; 頭發(fā)花白。
形容詞。 “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p>
板: 同“版”; 字版。名詞。
“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蜯: 同“蚌”; 河蚌。
“民食果損蜯蛤。 暴: “同曝” 曬。
動詞。 “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輮使之然也?!?/p>
暴: 同“曝” 暴露,顯露。動詞。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 同“曝”; 暴露,顯露。動詞。
“忠義暴于朝廷。” 暴: 同“曝”; 曬。
動詞。 “盛夏力作,而窮冬暴露,” 杯: 同“杯”; 酒器。
名詞。 “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p>
倍: 通“背”, 背叛,忘記。動詞。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 同“背” 背叛,違背。
動詞。 “倍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
被: 通“被”; 頂。動詞。
“被明月兮佩寶璐?!?被: 同“披”; 穿著。
動詞 “聞妻 言,如被冰雪?!?被: 同“披”; 覆蓋在肩背上。
動詞。 “同金生皆被綺繡,” 被: 同“披”; 覆蓋在肩背上動詞. “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 被: 同披; 覆蓋在肩背上。
動詞。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 俾倪: 同“睥睨”; 斜著眼看。
形容詞。 “見其客朱亥,俾倪.” 辟: 通"避”; 躲避,逃避。
動詞。 “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p>
辟: 通“避”; 躲避。動詞。
“其北陵,文王所辟風(fēng)雨也?!?辟: 通“僻”; 行為不正。
形容詞。 “放辟邪侈,無不為已?!?/p>
弊: 通“敝”; 困頓,失敗。形容詞。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 通“敝”; 疲憊,衰敗。 “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 弊: 通“敝”; 疲憊,衰敗。
形容詞。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 同“遍” 遍及,普遍。動詞。
“小惠末徧,民弗從也?!?賓: 同“儐”; 迎接客人的人。
名詞 “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不: 同“否”; 不。
副詞。 “或師焉,或不焉?!?/p>
不: 同“否”; 不會。副詞。
“王曰:‘不也’?!?不: 同“否”; 嗎。
疑問語氣詞。 “察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不: 同“否”; 嗎。
疑問語氣詞。 “汝見我不?” 不: 同“否”; 嗎。
疑問語氣詞。 “寧可共載不?” 材: 同“才”; 才能。
名詞。 仆材 不足,而又畏前所陳者, 材: 同“才”; 才能。
名詞。 “食之不能盡其材。”
裁: 通“才” 僅,只。副詞。
“城中 兵不滿千,戶裁及萬?!?裁: 通“才”; 剛剛。
副詞。 “手裁 舉,則又超忽而躍?!?/p>
采: 同“彩” 彩色,顏色。名詞。
“成五采,此天子氣也?!?采: 同“彩”; 顏色,彩色。
名詞。 “須臾成五采?!?/p>
倉: 同“蒼”; 黑色。名詞。
“要離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藏: 同“臟” 臟腑。
名詞。 “末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p>
廛: 通“纏” “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 通“倡”; 倡導(dǎo)。動詞。
“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義、五權(quán)憲法,” 鈔: 同“抄”; 抄寫。動詞。
“適 中手自鈔錄?!?讎: 同“仇”; 仇敵,仇人。
“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 鉏: 同“鋤”; 鋤頭。名詞。
“鉏櫌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絀: 通“黜”; 罷免官職。
動詞。 “屈平既絀,”二、活用現(xiàn)象 1、蓋失強(qiáng)援,不能獨(dú)完(形容詞用作動詞:保全。)
2、以地事秦(名詞用作動詞:侍奉) 3、李牧連卻之(使動用法,使------退卻;擊退。) 4、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名詞作動詞,禮遇) 5、日削月割 (名詞作狀語) 6、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名詞作動詞) 7、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名作動,命名,稱名) 8、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名作動,命名,稱名) 9、有泉側(cè)出 (名詞作狀語)10、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走到盡頭。
形容詞用作動詞) 11、其進(jìn)愈難,而其見愈奇(見:動作名,見到的景象) 12、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至:動作名,到達(dá)的人) 13、火尚足以明也(明:形作動,照明)14、不得極夫游之樂也(形容詞用作動詞) 15、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xiǎn)遠(yuǎn)(險(xiǎn)遠(yuǎn),險(xiǎn)遠(yuǎn)地方。形容詞作名詞。)
16、負(fù)而前驅(qū)(名-狀) 17、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形容詞用作名詞) 18、后世之謬其傳而不能名者(謬: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弄錯(cuò),使……錯(cuò);傳:動作名,流傳的文字;名:名作動,說出,說明,識其本名) 19、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名-狀) 20、函梁君臣之首(名-動) 2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使動用法) 22、抑本其成敗之跡(名-動,推究) 23、微風(fēng)鼓浪(名詞作動詞,吹起)24、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動詞使動用法,使…鳴) 25、而此獨(dú)以鐘名,何哉(名詞作動詞,命名) 26、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名詞作狀語,乘船) 27、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名詞作狀語,目:親眼;耳:親耳) 28、大石側(cè)立千尺(名-狀) 29、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名-狀)30、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名) ------------------------- 三、古今異義 1、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shí)百倍(那實(shí)際情況。今:實(shí)際上) 2、思厥先祖父(祖輩父輩。
今指父親的父親) 3、。
這么多才給5分,摳! 看你可憐,把促織給你 通假字 (1)手裁舉 通“才” (2)昂其直 通“值” (3)兩股間膿血流離 通“淋漓” (4)而高其直 通“值” (5)蟲躍去尺有咫 通“又” (6)翼日進(jìn)宰 通“翌” 次于當(dāng)天、當(dāng)年 (7)牛羊蹄躈各千計(jì) 通“噭” 詞類活用 名詞活用作狀語 (1)歲征民間 每年 (2)得佳者籠養(yǎng)之 用籠子 (3)早出暮歸 在早上、在晚上 (4)取兒藁葬 用草席(裹) (5)日與子弟角 每天 (6)力叮不釋 用力 (7)民日貼婦賣兒 每天 名詞活用作動詞 (1)試使斗而才 有才能 (2)旬余,杖至百 用杖打 (3)大喜,籠歸 用籠子裝 (4)上于盆而養(yǎng)之 裝、放置 (5)兒涕而去 流著淚 (6)自名“蟹殼青” 命名 (7)細(xì)疏其能 陳述 (8)故天子一跬步 走半步一步 (9)裘馬揚(yáng)揚(yáng) 穿著皮衣 騎著馬 (10)獨(dú)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 (11)仙及雞犬 成仙 使動用法 (1)昂其直 使…高,抬高 (2)輒傾數(shù)家之產(chǎn) 使…傾盡/竭盡 (3)而高其直 使…高,抬高 意動用法 (1)成然之 認(rèn)為…是對的 (2)成以其小,劣之 認(rèn)為…劣/差 (3)益奇之 認(rèn)為…奇特 詞類活用(其它) 薄產(chǎn)累盡 形作動, 賠盡近撫之 形作動,靠近 蟹白栗黃 形作名,白肉 黃粉 成述其異 形作名,奇特的本領(lǐng) 啼告母 動詞作狀語 同義復(fù)詞(同義連用) (1)里胥猾黠 狡猾 (2)死何裨益 益處 (3)填塞門戶 充滿 門口 (4)唇吻翕辟 嘴唇 (5)急逐趁之 追趕 (6)蟲躍擲徑出 跳躍 (7)不復(fù)聊賴 依賴、寄托 (8)自增慚怍 慚愧 (9)急解令休止/更無休止 停止 (10)僵臥長愁 向后倒下,躺 (11)百計(jì)營謀不得脫 謀求 一次多義 責(zé) (1)因責(zé)常供 要求,責(zé)令 (2)令責(zé)之里正 要求,責(zé)令 (3)每責(zé)一頭 索要,索取 (4)以塞官責(zé) 責(zé)任, 差使 (5)受撲責(zé)時(shí) 責(zé)罰 靡 (1)靡計(jì)不施 無,沒有 (2)蟲盡靡 敗退 顧 (1)成顧蟋蟀籠 回頭看 (2)徘徊四顧 看,環(huán)視 (3)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 只是,但是 發(fā) (1)竊發(fā)盆 打開 (2)探石發(fā)穴 掏 (3)無毫發(fā)爽 古長度單位,十毫為發(fā),極言少 售 (1)久不售 考試中第,考取 (2)亦無售者 買 歲 (1)歲征民間 每年 (2)成有子九歲 年齡 (3)不終歲 年 故 (1)此物故非西產(chǎn) 本來 (2)故天子一跬步 所以 令 (1)令以責(zé)之里正 縣令 (2)急解令休止 使,讓 上 (1)有華陰令欲媚上官 上級 (2)上于盆而養(yǎng)之 放置 益 (1)死何裨益 好處 (2)成益愕 更加 擲 (1)簾內(nèi)擲一紙出 拋,扔 (2)蟲躍擲徑出 騰躍 異 (1)宰以卓異聞 與眾不同 (2)成述其異 奇特本領(lǐng) 過 (1)裘馬過世家 超過 (2)未必不過此已忘 用過 強(qiáng) (1)乃強(qiáng)起扶杖 勉強(qiáng) (2)少年固強(qiáng)之 迫使 中 (1)又劣弱不中于款 符合,適應(yīng) (2)中繪殿閣 當(dāng)中 然 (1)然睹促織 然而 (2)儼然類畫 形容詞詞尾 (3)成然之 認(rèn)為…是對的 課中出現(xiàn)的表示時(shí)間短暫的詞語 (1)俄見小蟲躍起 不久,一會兒 (2)旋見雞伸頸擺撲 隨即,跟著 (3)少間,簾內(nèi)擲一紙出 一會兒 (4)斯須就斃 一會兒。
(5)未幾,成歸 沒多久 (6)無何,宰以卓異聞 沒多久 (7)既而得尸于井 不久,隨后 (8)食頃,簾動 吃一頓飯的工夫 特殊句式: (1)定語后置句 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 (2)被動句 遂為猾胥報(bào)充里正役 (3)省略句 又試之雞 多少給點(diǎn)分。
高一語文必修1文言文基礎(chǔ)知識題燭之武退秦師一、《左傳》簡介 《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它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xì)的編年體著作,相傳它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與《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左傳》的記事,起于魯隱公元年(722),迄于魯哀公二十七年(468),充分反映了這250多年里,各諸侯國的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外交、軍事狀況。
《左傳》以《春秋》的記事為綱領(lǐng),善于對人物形象進(jìn)行刻畫和對戰(zhàn)爭的描摹,因此,《左傳》既是寶貴的先秦歷史文獻(xiàn),也是著名的散文作品。 二、正字音 泛( )南 佚( )之狐 夜縋( )而出 若不闕( )秦逢( )孫 夫( )晉,何厭之有 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三、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通“ ”, 。
2.秦伯說 —“ ”通“ ”, 。3.失其所與,不知—“ ”通“ ”, 。
4.共其乏困—“ ”通“ ”, 。四、古今異義詞 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以為”,古義: ,今義: 。“東道主”, 古義: ,今義: 。
2.行李之往來。 “行李“古義: ,今義: 。
3.共其乏困。 “乏困” 古義: ,今義: 。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 古義: ,今義: 。
5.亦去之。 “去” 古義: ,今義: 。
五、特殊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晉軍(于)函陵 省略介詞——于 2.(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省略主語——燭之武 3.(燭之武)許之。
省略主語——燭之武 4.(燭之武)夜縋而出。 省略賓語——燭之武 5.敢以(之)煩執(zhí)事。
省略賓語—這件事情 6.(晉惠公)許君焦、瑕。省略主語—晉惠公 (二)倒裝句賓語前置句1.夫晉,何厭之有?—有何厭?狀語后置句1.以其無禮于晉——于晉無禮2.且貳于楚也——且于楚貳也3.佚之狐言于鄭伯——于鄭伯言4.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六、重要虛詞總結(jié)歸納1.以①以其無禮于晉 ( ) ②敢以煩執(zhí)事( ) ③越國以鄙遠(yuǎn)( )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 )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 2.而①今急而求子( ) ②夜縋而出( ) ③若亡鄭而有利于君( ) ④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
( )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 )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 ④且焉置土石( ) 4.其①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 ②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 ) ③失其所與,不知( ) ④吾其還也( ) )5.之①公從之( ) ②是寡人之過也( ) ③行李之往來( ) ④何厭之有( ) 七、詞類活用1.晉軍函陵、秦軍汜南( ), 。
2.既東封鄭(封,疆界。名作動,使…成為疆界;東,名作狀,在東邊)3. 若不闕秦( ), 。
4.越國以鄙遠(yuǎn)(鄙—名詞邊邑,意動,把……當(dāng)作邊邑;遠(yuǎn)—遠(yuǎn)地,形作名)5.且貳于楚也( ), 。6.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動,使…滅亡)7.燭之武退秦師( ), 。
8.不仁,不知(智),不武(仁—不符合仁道;智—不算明智;武—不是英武)9.臣之壯也( ), 。10.今老矣(老—老年人)11.鄰之厚,君之薄也( ), 。
12.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東西)13.君亦無所害( ), 。14.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賜—恩惠,好處)15.與鄭人盟( ), 。
16.唯君圖之(圖—計(jì)劃、考慮)17.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荊軻刺秦王《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時(shí)游說之士的策謀和言論的匯編.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
初有《國策》、《國事》、《事語》、《短長》、《長書》、《修書》等名稱和本子,西漢末劉向編定,有三十三篇。約12萬字。
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1.通假字1.秦王必說見臣 “ ”通“ ”, 。
2.使工以藥淬火 “ ”通“ ”, 。3.日以盡矣 “ ”通“ ”, 。
4.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 ”通“ ”, 。5.今日往而不反者 “ ”通“ ”, 。
6.請辭決矣 “ ”通“ ”, 。7.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 ”通“ ”, 。
8.故振懾 “ ”通“ ”, 。9.設(shè)九賓 賓,“ ”通“ ”, 。
10.圖窮而匕首見 “ ”通“ ”, 。11.荊軻奉樊於期頭函 “ ”通“ ”, 。
12.秦武陽奉地圖匣 “ ”通“ ”, 。13.以其所奉藥囊提軻 “ ”通“ ”, 。
14.卒起不意 “ ”通“ ”, 。卒惶急無以擊軻 “ ”通“ ”, 。
15.秦王還柱而走, “ ”通“ ”, 。2.重點(diǎn)文言實(shí)詞釋義(12個(gè))親 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 ) 深 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 ) 解 可以解燕國之患 ( ) 教 乃今得聞教 ( ) 敢 人不敢與忤視 ( ) 還 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 ( ) 秦王還柱而走 ( ) 資 持千金之資幣物 ( ) 振 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 圖 圖窮匕首見 ( ) 室 拔劍,劍長,操其室 ( ) 詔 非有詔得不上 ( ) 被 秦王復(fù)擊軻,被八創(chuàng) ( ) 3.詞類活用1.進(jìn)兵北略地 ( ), 。
2.函封之 ( ), 。3.前為謝曰 ( ), 。
4.樊於期乃前曰 ( ), 。5.左右既前 ( ), 。
6.其人居遠(yuǎn) ( ), 。7.使使以聞大王 ( ), 。
8.太子遲之 ( ), 。9.發(fā)盡上指冠 ( ), 。
10.群臣怪之 ( ), 。11.箕踞以罵曰 ( ), 。
12.秦兵旦暮渡易水 ( ), 。13.乃欲以生劫之 ( ), 。
4.古今異義詞1.仰天太息流涕 涕,古義: ,今義: 。2.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窮困,古義: ,今義: 。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長者,古義: ,今義: 。4.將軍豈有意乎 意,古義: ,今義: 。
5.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 遇,古義: ,今義: 。深,古義: ,今義: 。
6.于是太子。
新課標(biāo)的,鴻門宴:1.(句式)“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狀語后置。
“孰與君少長?“疑問句,賓語疑問代詞前置。
“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迸袛嗑洌厥庵甘敬~“所”、“者”構(gòu)成“所……者”式名詞短語充當(dāng)主語,作說明、解釋的對象。
且為所虜(且:將;為所:為……所,“為”后省略行為主動者。)
客何為者(何為:為何,干什么;者,代詞,”何為”前面省略了判斷詞。)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反問句式,“為”語氣詞,呢,表意“……呢?”2.通假字:
“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薄熬唷保ā熬堋?;“內(nèi)”,通“納”,接納,準(zhǔn)于入內(nèi)。
“要項(xiàng)伯”?!耙蓖ā把?,約請。
“具以事告?!薄熬摺蓖ā熬恪?,全部。
“不敢倍德”,“倍”通“背”,違反。
“不可不蚤自來謝項(xiàng)王”,“蚤”,通“早”。3.詞類活用現(xiàn)象。
沛公軍霸上 (名詞用作動詞:駐扎)
沛公欲王關(guān)中(名詞用作動詞:統(tǒng)治)
籍吏民,封府庫 (名詞用作動詞:登記在冊)
范曾數(shù)目項(xiàng)王 (名詞用作動詞:用眼示意)
道芷陽間行 (名詞用作動詞:取道)
刑人如恐不勝 (名詞用作動詞:處罰)
吾得兄事之 (名詞作。新課標(biāo)的,鴻門宴:1.(句式)“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狀語后置。
“孰與君少長?“疑問句,賓語疑問代詞前置。
“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判斷句,特殊指示代詞“所”、“者”構(gòu)成“所……者”式名詞短語充當(dāng)主語,作說明、解釋的對象。
且為所虜(且:將;為所:為……所,“為”后省略行為主動者。)
客何為者(何為:為何,干什么;者,代詞,”何為”前面省略了判斷詞。)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反問句式,“為”語氣詞,呢,表意“……呢?”2.通假字:
“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距”,通“拒”;“內(nèi)”,通“納”,接納,準(zhǔn)于入內(nèi)。
“要項(xiàng)伯”?!耙蓖ā把?,約請。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部。
“不敢倍德”,“倍”通“背”,違反。
“不可不蚤自來謝項(xiàng)王”,“蚤”,通“早”。3.詞類活用現(xiàn)象。
沛公軍霸上 (名詞用作動詞:駐扎)
沛公欲王關(guān)中(名詞用作動詞:統(tǒng)治)
籍吏民,封府庫 (名詞用作動詞:登記在冊)
范曾數(shù)目項(xiàng)王 (名詞用作動詞:用眼示意)
道芷陽間行 (名詞用作動詞:取道)
刑人如恐不勝 (名詞用作動詞:處罰)
吾得兄事之 (名詞作狀語 像對待兄長一樣)
項(xiàng)伯乃夜馳之公軍 (名詞作狀語:連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詞作狀語:像翅膀一樣)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名詞使動用法:使……為王)
項(xiàng)伯殺人,臣活之 (動詞使動用法:使……活)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xiàng)王 (動詞使動用法:使……跟從,率領(lǐng))
素善留侯張良 (形容詞用作動詞:交好)
拔劍撞而破之 (形容詞用作動詞:擊碎、擊破)
此其志不在小 (形容詞用作動詞:小事)
不義也 (名詞作動詞用:合于義)4.古今異義:
①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婚姻,古義:古義兒女親家,女方之父為婚,男方之父為姻。今義:結(jié)婚的事,因結(jié)婚而產(chǎn)生的夫妻關(guān)系。)
②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非常,古義:意外的變故。今義:副詞,很。)
③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今人,古義:現(xiàn)在別人(指沛公)。今義:現(xiàn)在的人,與古人相對。)
④而聽細(xì)說(細(xì)說,古義:小人的讒言。今義:詳細(xì)說來。)5.名句積累
項(xiàng)莊舞劍,意在沛公;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大行不顧細(xì)謹(jǐn),大禮不辭小讓;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無犯;勞苦而功高如此——?jiǎng)诳喙Ω?。可以嗎??/p>
原發(fā)布者:李鳳琴
基礎(chǔ)課程教學(xué)資料
《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diǎn)
一、一詞多義
“之”
1、公從之(代佚之狐的建議) 2、許之(人稱代詞,鄭文公) 3、將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詞)
4、子犯請擊之(秦國,代詞) 5、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 6、鄰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
7、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
“以”“而”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過也(連詞,表承接) 2、敢以煩執(zhí)事(介詞,拿) 3、越國以鄙遠(yuǎn)(連詞,表承接) 4、因人之力而敝之(連詞,表轉(zhuǎn)折) 5、以亂易整,不武(介詞,拿、用) “焉”
1、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
2、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何)
3、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兼詞,“于之”,在那里)
4、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里)
“其”
1、以其無禮于晉(代詞,鄭國)
2、君知其難也(代詞,這件事)
3、吾其還也(表商量或希望語氣) 注:思考練習(xí)三中“若、說、辭、鄙、微”自己整理到積累本上。
二、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3、秦伯說(同“悅”) 4三、詞類活用 1372414二、通假字:蟹六跪而二螯222意動43
文言虛詞用法舉例 與練習(xí) 連詞【而】 1.表示并列關(guān)系。
一般不譯,有時(shí)可譯為“又” 。 例如:舍生而取義者也 2.表示遞進(jìn)關(guān)系。
可譯為"并且"或"而且"。 例如:挾天子而令諸侯 3.表示承接關(guān)系。
特點(diǎn):動作或事件在時(shí)間上有先后關(guān)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例如:登軾而望之 4.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
可譯為"但是""卻"。 例如: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故十六七 5、表示修飾關(guān)系,可不譯。
例如:數(shù)月之后,時(shí)時(shí)而間進(jìn) 練習(xí): 1、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2、然而不勝者 3、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4、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5、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6、夫韓、魏滅亡,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7、呼爾而與之 8、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 9、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10、挺劍。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俯尸二人 35,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28,醒能述以文者、不以物喜,以塞忠諫之路也 ③相當(dāng)于“而” 例如、齊國之美麗者也 24.代詞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4、頹然乎其間者 8、試用于昔日 13、以其境過清 39、大王加惠、何以戰(zhàn) 7。
(《鄒忌諷齊王納諫》) 孰視之:近岸:引喻失義,皆以美于徐公、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6、安陵君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20、以中有足樂者 38、曹操比于袁紹 12,其西南諸峰 7、困于心、代物。 27,譯為“因此”、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3;"、“往”,以光先帝遺德 ②因果關(guān)系、茍全姓名于亂世 20、傴僂提攜,水落石出” 50,不汲汲于富貴 22、“這件事” 例如、或以為死 15、然而不勝者 3,雖不能察:挾天子而令諸侯 3.表示承接關(guān)系、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 46;就"、“靠”等 例如,三而竭 12、陛下亦宜自謀、宋何罪之有 4、環(huán)滁皆山也、臣以王之攻宋也 3:輟耕之壟上 練習(xí),可譯為"、無從致書以觀 37,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9,例如、一鼓作氣,其喜洋洋者矣 6、傅說舉于版筑之間 6、悉以咨之 29,必以信 9:臣之妻私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連詞 ①目的關(guān)系:誠宜開張圣聽: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練習(xí)、令辱之:休祲降于天 (2)表處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24:登軾而望之 4.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欲有求于我也 28、固以怪之矣 17、以其境過清 4、代事,“以致于” 例如、把酒臨風(fēng)、委而去之 12,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5)表對象,譯為“他(他們)”,不以己悲 40,可不譯、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 17、天子之怒,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7:皆以美于徐公 (4)和 “至”連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41、學(xué)而不思則罔;接著",……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10,以頭搶地耳 23,臣之妾畏臣、閉之,目似瞑、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47、“拿”、項(xiàng)燕 16: 1:舍生而取義者也 2.表示遞進(jìn)關(guān)系,溪深而魚肥 26、孤之有孔明,可譯為“在”“到”或不譯 例如、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10,乃記之而去 42,以樂其志 3,故逐之 23,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5、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45,……面山而居 15、欲信大義于天下 2、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 48:浙江之潮、夫韓文言虛詞用法舉例 與練習(xí) 連詞【而】 1.表示并列關(guān)系,而城居者未知之也、她們”、表示修飾關(guān)系、秦滅韓亡魏。
可譯為“向”“給”“和”“對” 例如、人皆有之 17、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31;卻"、長跪而謝之曰 14、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11、時(shí)人莫之許也 37、皆以美于徐公 12、親戚畔之 14、必以分人 8,王之蔽甚矣 29、先帝在時(shí):起于魯: 1、吾妻之美我者、傭者笑而應(yīng)曰 19、固以怪之矣 34、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20,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9、北山愚公者、醉能同其樂、問之客曰 25:扶蘇以數(shù)諫故 ③表示動作方式、子墨子九距之 7,衡于慮而后作 8;而且"、告之于帝 18、吾視其輒亂、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26、洛 31、蓋追先帝之殊遇。特點(diǎn):屬予作文以 記之 (2),愿借子殺之、足膚皸裂而不知 22、今有人于此 5。
代事可譯為。 例如、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弗敢加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38,往來而不絕者 25、胡不見我于王 4、北方有辱臣者:戰(zhàn)于長勺 (3)表比較、何苦而不平 18、久之:于是入朝見威王 練習(xí),衡于慮而后作 5、為宮室之美,以咨諏善道 28。
例如,欲報(bào)之于陛下也 40。 例如,可譯為“把”、為人謀而不忠乎 32,而戍死者故十六七 5。
可譯為"、四時(shí)之景不同、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以】 (1)介詞 ①表示工具或憑借,可不譯、每自比于管仲、物、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29、皆朝于齊 15,表示“到” 例如、呼爾而與之 8,可譯為“比” 例如。指代人、肉食者謀之 21、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 16、不戚戚于貧賤、達(dá)于漢陰 16、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11、將軍既帝室之胄 39、雜然而前陳者、“用”,有時(shí)“以”“為”連用 例如,但沒有意義、不以千里稱也 35;",時(shí)時(shí)而間進(jìn) 練習(xí)。
可譯為",以樂其志 34、不可久居、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3、于時(shí)冰皮始解 【其】 (1)代詞,將以攻宋 2,出入之迂也 30、由此觀之、犧牲玉帛。 例如,因以為號焉 33,欲有求于我也 (6)和“是”連用,思而不學(xué)則殆 【之】 。
廉頗藺相如列傳 一.通假字 1、不:可予不(通“否”) 2、奉:臣愿奉璧往使(通“捧”) 3、案:召有司案圖(通“按”,審察、察看) 4、孰:唯大王與群臣孰計(jì)議之(通“熟”,仔細(xì)) 二、一詞多義 1、于:①君幸于趙王(介詞,被) ②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連詞,同) 2、負(fù):①寧許以負(fù)秦曲(使……擔(dān)負(fù),使……承擔(dān)) ②秦貪,負(fù)其強(qiáng)(憑借,倚仗) ③決負(fù)約不償城(違背) ④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辜負(fù),對不起) ⑤廉頗聞之,肉袒負(fù)荊(背著) 3、以:①傳以示美人及左右(連詞,連接兩個(gè)動詞,給) ②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介詞,因?yàn)椋?③以勇氣聞于諸侯(介詞,憑借) ④愿以十五城請易璧(介詞,拿,用) 4、見:①徒見欺(介詞,被,受) ②大王見臣列觀(動詞,接見) 5、舍:①舍相如廣成傳舍(名作動,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廣成傳舍(傳舍:招待賓客的館舍) 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②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通過、經(jīng)由) 8.幸:①而君幸于趙王(寵幸) ②大王亦幸赦臣(幸好) ③則幸得脫(僥幸) 9、引: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動,延請)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動,拉) ③相如引車避匿(動,掉轉(zhuǎn)) ④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動,拉開弓) 三、詞類活用 1、負(fù):寧許以負(fù)秦曲(使……擔(dān)負(fù),使……承擔(dān)) 2、完:臣請完璧歸趙(使……完好無缺) 3、前:乃前曰(名作動,上前) 4、舍:舍相如廣成傳舍(名作動,安置住宿) 5、間(jiàn):間至趙矣(名作狀,從小路) 6、廷:卒廷見相如(名作狀,在朝堂上) 7、畢、歸:畢禮而歸之(使……完畢、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名作動,殺) 9、西:相如奉西入秦(名作狀,向西) 10、嚴(yán):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形作動,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形容詞使動,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從者衣褐(名作動,穿上) 13、先、后: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先,以……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15、交:為刎頸之交(動作名,朋友) 16、寬: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形作動,寬待)17、使:秦王使使者告趙王(前一個(gè)使,動詞,派遣) 18、聞:以勇氣聞于諸侯(使……聽聞) 四、古今異義的詞 1、指示:古義:指給人看(請指示王) 今義:上對下的說明 2、約束:古義:條約(未嘗有堅(jiān)明約束者) 今義:限制使不超出范圍 3、得罪:古義:得到懲處(趙豈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義:冒犯 4、明年:古義:第二年(明年復(fù)攻趙) 今義:“今年”的下一年 5、前進(jìn):古義:上前進(jìn)獻(xiàn)(于是相如前進(jìn)缶) 今義:向前行進(jìn) 6、宣言:古義:揚(yáng)言((廉頗)宣言曰) 今義:宣告 7、鄙賤:古義:地位低下,見識淺薄(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今義:鄙卑下賤 五、句式歸納 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判斷句) 2、藺相如者,趙人也。(判斷句) 3、求人可使報(bào)秦者。
(定語后置。=求可使報(bào)秦之人) 4、君幸于趙王。
(狀語后置。=君于趙王幸) 5、今君乃亡(于)趙走(于)燕。
(省略句) 6、均之二策,寧許(之)以負(fù)秦曲。(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
(判斷句) 8、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被動句) 9、得罪于大王(狀語后置。
=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11、使不辱于諸侯。
(狀語后置。=使不于諸侯辱) 12、請奉盆缶(于)秦王。
(狀語后置。=請于秦王奉盆缶) 13、遂與秦王會(于)澠池。
(省略句) 燭之武退秦師 1.通假字 (1)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共,同“供”。
供給。句意是:秦國的外交使臣經(jīng)過鄭國,鄭國可以供給他們所缺少的物資糧秣等物。)
(2)秦伯說。(說,同“悅”。
句意是:秦穆公聽了很高興。) (3)失其所與,不知。
(知,同“智”。句意是:失掉了盟國,不是聰明。)
2.古今異義詞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一個(gè)代詞“夫”與名詞“人”表達(dá):“那個(gè)人”之意。
今常為一詞,尊稱一般人的妻子。) 亦去之。
(去,離開。今常用于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或過去的時(shí)間。)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
今常用于出門時(shí)所帶的包裹、箱子、網(wǎng)籃等。句意是:秦國的外交人員經(jīng)過鄭國,鄭國可以供給他們?nèi)鄙俚馁Y糧。)
3.一詞多義 封 (1)既東封鄭(做疆界,動詞) (2)肆其封(疆界,名詞) 之 (1) 唯君圖之(代詞,指闕秦以利晉) (2)子犯請擊之(代詞,代秦軍) (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詞“的”) (4)燭之燭(介于姓、名之間的助詞) (5)臣之壯也(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 其 (1)君知其難也(他的,代詞) (2)吾其還也(表希望的語氣副詞) (3)以其無禮(鄭國,代同) 以 (1)敢以煩執(zhí)事(拿,介詞) (2)以亂易整(用,介詞) (3)以其無禮(因,介詞) 4.詞類活用 越國以鄙遠(yuǎn)。(鄙,名詞作動詞,作為邊邑。
句意是,越過別國而以遠(yuǎn)處地方為自己的邊邑。) 既東封鄭。
(東,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面。句意是,既然晉國把鄭國作為東西的疆界。)
肆其西封。(西,方位名詞作定語,向西面。
句意是:擴(kuò)展它西面的疆界。) 因人之力而。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jiān)谝粋€(gè)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shí)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shí)間:2.8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