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基礎知識教案一
由于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的主要是PC機---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
我們主要講述PC機的基礎知識,一般是具有多媒體功能的個人電腦
一、基本構成(結合實物講解)
外觀上:顯示器 主機 鍵盤 鼠標 打印機 掃描儀 音箱
1、顯示器:主要是CRT和LCD,此外還有離子體顯示器(PDP)、場致顯示器(FED)、
發(fā)光聚合體顯示器(LEP)
CRT顯示器的外形和電視機差不多,工作原理也很相近
LCD(液晶顯示器)是較高級的顯示器,與CRT顯示器相比較有很多優(yōu)點
補充材料:
LCD液晶顯示器的優(yōu)點:
1、超精致影像畫質,液晶顯示器的液晶技術可產生比一般映像管顯示器更清晰、更精準的影像畫質,與更真實、更飽和的色彩呈現。
2、十足平面顯示,液晶顯示技術免除了笨重的映像管,體積更加扁平、輕巧。
3、節(jié)省空間,一臺普通17英CRT顯示器厚度大約為43cm,而一臺15英LCD顯 示器加上后面支架也不20cm左右,如銀行、證券等寸土寸金的辦公室,這一項費用的節(jié)省也不可小視,另外,空間節(jié)省帶來的另一項直接好處是您可以購買更加精簡的辦公桌。
4、節(jié)省能源,CRT顯示器需要加熱電極元件使電子槍以極高的速度發(fā)射電子束,所以我們經常會感覺CRT的后殼總是很熱,這也是CRT耗能的主要原因,而一臺15 英寸LCD顯示器功耗大約是一 臺17 英 寸CRT 顯示器的1/3 左右。同時液晶顯示技術散發(fā)出來的熱更少,相對地產生舒適、卓越的附加價值。
5、有利于健康,LCD無輻射、無閃爍,因而會使使用者眼睛感覺非常舒適,這對長期以來因CRT顯示器而受到健康影響的人員來講無疑是最大的福音。
LCD液晶顯示器的缺點:
相比CRT顯示器,LCD顯示器圖像質量仍不夠完善,這主要體現在色彩鮮艷和飽和度上,而且液晶顯示器的響應時間仍然不夠短,靜止畫面時也許還可以,一旦用來玩游戲,這些畫面更新劇烈的顯示類別,液晶顯示器的弱點就暴露出來了。
2、主機
主機的機箱內有很多板卡:主板、中央處理器、內存、硬盤、光驅、軟驅、顯卡、聲卡等
主機的前面的面板上有:軟驅和光驅的插口,有電源開關和指示燈
主機的后面的面板上有:電源線、顯示器、鍵盤、打印機、掃描儀等設備的插接口
3、鍵盤
現在的鍵盤一般有107個鍵,通過這些鍵可以向計算機輸入英文字母、數字、符號和漢字,指揮計算機工作。鍵盤背后有一條與主機連接的電纜
4、鼠標
鼠標器也是微機常用的一種輸入設備,具有較強的繪圖功能。
5、打印機
打印機的種類繁多,按其印字方式的不同,主要可分為
擊打式點陣和非擊打式噴墨打印機和激光打印機兩種類型。
6、掃描儀
掃描儀是一種常用的圖片輸入工具,同樣功能的還有數碼相機
二、計算機軟件系統(tǒng)
人們說的計算機,一般是指整個微機系統(tǒng),就必須要有硬件和軟件兩部分。因為只有硬件的計算機還不能用來信息處理,還需要有軟件支持。
1、指令和語言
指令是計算機用以控制各部件協(xié)調動作的命令。
語言是一種人與計算機之間交換信息的工具。
2、程序設計語言
程序設計語言是一種人與計算機之間交換信息的工具。
程序設計語言分為機器語言、匯編語言、高級語言和甚高級語言。
(1)機器語言機器語言就是用二進制代碼表示的指令系統(tǒng),
是唯一的計算機能夠直接識別和執(zhí)行的程序設計語言。
(2)匯編語言匯編語言是用字母和代碼表示的語言。與機器
語言一樣,匯編語言也是面向機器的程序設計語言。
(3)高級語言 : 高級語言是一種完全或基本上獨立于機器
的程序設計語言。
(4)甚高級語言 : 通常把數據庫系統(tǒng)語言稱為甚高級語言,
它是比高級語言更貼近用戶的語言。
3、軟件:計算機程序及運用數據處理系統(tǒng)所必須的手續(xù)、規(guī)則、文件的總稱。
通俗的解釋:軟件由程序和文檔兩部分內容組成
程序(program):是為了取得一定的結果而編制的計算機指令的有序集合。
文檔(document):是描述程序操作及使用的有關資料。
4、軟件系統(tǒng)
(1)
第一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電子計算機的發(fā)展及趨勢;計算機與信息社會,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基本操作
第一節(jié) 計算機發(fā)展簡史及時發(fā)展趨勢
一、發(fā)展簡史
194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名字叫“埃尼阿克”(ENIAC)
二、發(fā)展趨勢
1、巨型化 2、微型化 3、網絡化 4、多媒體化
第二節(jié) 計算機與信息社會
一、信息
我們這里所說的信息,是指對人們有用的消息。
二、計算機處理信息的過程
一般來說,計算機處理信息的順序是:信息的輸入→信息的存儲→信息的處理→信息的輸出。
在計算機內部的信息均可采用二進制代碼來表示
美國信息交換標準碼,簡稱ASCII碼,共有128個字符。
第三節(jié) 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基本操作
馮.諾依曼計算機有五個基本部分,即輸入設備、運算器、存儲器、控制器和輸出設備
一、計算機系統(tǒng)簡介
計算機系統(tǒng)由硬件和軟件兩大部分組成
1、計算機硬件
計算機的硬件主要由輸入設備、輸出設備、存儲器、運算器、控制器五大部分組成
(1) 輸入設備:常用設備有鍵盤,鼠標,掃描儀,光標,話筒等
(2)輸出設備:常用設備有顯示器,打印機,繪圖儀等,
打印機可分為針式打印機,噴墨打印機,激光打印機。
(3)存儲器:分為內存儲器(內存)和外存儲器(外存)
最小存儲單位為字節(jié)(BYTE),1K=1024字節(jié),1M=1024K
目前電腦的內存容量為幾十兆到幾百兆之間
內存分為:隨機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
外存儲器有軟盤(1.44M),硬盤(3.2G),光盤(650M)等
(4)運算器和控制器合稱為中央處理器(CPU)
2、計算機軟件
計算機軟件分為系統(tǒng)軟件和應用軟件兩大類
系統(tǒng)軟件有:
(1)操作系統(tǒng)(DOS,XENIX,UNIX,WINDOWS)
(2)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FOXBASE,FOXPRO等)
(3)各種程序設計語言的翻譯程序
應用軟件是為某一應用目的而編制的軟件。有,WPS,WORD,EXCEL,PHOTOSHOP,FRANGPAGE等
二、計算機的基本操作
1、開機:先開顯示器,打印機等外設部件,再開主機
我校的計算機開機時還要注意輸入用戶名、密碼等,要聯機進入校園網
2、關機:先關主機電源,再關顯示器,打印機等外設部件
3、鍵盤:分為三個區(qū)
Enter 回車鍵
Backspace 退格鍵 刪除光標左邊的字符
Del 刪除鍵 刪除光標右邊的字符
第四節(jié) 計算機病毒的防治
計算機病毒是一種人為編制的計算機程序,病毒通常有以下幾個特點:
(1)隱蔽性 (2)傳染性 (3)潛伏性 (4)可激發(fā)性 (5)破壞性
我也學計算機的 ,相信答案絕對正確!請仔細侃侃!
信息區(qū)別于物質、能量的主要特征是( B )
A . 普通性
B . 可傳遞性
C . 共享性
D . 載體依附性
在Windows 98中,查找所有以“初三”開頭的Word文檔,應使用的廣義文件名是(B)。
A . 初三*.*
B . 初三*.doc
C . 初三*.word
D . 初三?.*
下列關于信息的說法中,正確的是(B )
A . 網上的信息都是可信的,可以直接使用
B . 獲取信息后首先應甄別信息的真?zhèn)?/p>
C . 保存在計算機中的信息永遠不會丟失
D . 在網上可以搜索到我們所需要的一切信息
“四代”計算機是依據計算機的( B )劃分的。
A . 體積
B . 主要元器件
C . 功能
D . 耗電量
下列做法中,不能有效防治計算機病毒的是(B)。
A . 購買安裝正版殺毒軟件并定期升級
B . 保持機房衛(wèi)生并定期消毒
C . 不接收來歷不明的電子郵件
D . 安裝防火墻
信息技術課教學設計一、教學設計及分類 教學設計是在現代教學思想的指導下,運用系統(tǒng)方法對教與學的行為進行設計,它是一個分析教與學的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法、方案并在實施中加以評價和修改,使之達到教學優(yōu)化的微觀的教學過程的設計。
教學設計的四個原則:目標性原則;程序性原則;整體優(yōu)化原則;趣味性原則。 目標性原則----教學目標由教學大綱所決定。
由學科課程目標到學段目標到單元、章節(jié)目標到課時目標,形成系統(tǒng)的教學目標序列。課的教學目標必須具體、明確。
它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方向。 程序性原則----課的設計,必須依循學生的認識水平、認識過程,有序地編排教學內容和采用恰當的教學對策。
學習程序的編排要有利于學生原有認知結構對所學內容的同化或順應,利于學習內化,而且又可供教與學的操作。 整體優(yōu)化原則----在嚴格規(guī)定的時間內,在教學過程各個因素優(yōu)化設計的基礎上,將諸因素加以科學的組合,充分地發(fā)揮教學的整體功能,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趣味性原則----在課堂上師生雙方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學主導一方,學生是學習主體一方,而教師的主導又是為學生達成學習目標服務的。要使學生在課的學習活動中保持注意和向往的心向,保持對學習內容的積極探究的認識傾向,十分重要的方面是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
教學設計的分類整體(宏觀) 局部(微觀)課程設計-以地區(qū)性的某一學科為設計對象 單元教學設計(以某一單元的教學為對象)學段整體教學設計-以某學段、某學年或某學期為設計對象 課時教學設計(以某一課的教學為對象)微格教學設計(以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為設計對象)課的設計可分為三大部分 教什么,即是對學習需要的分析,明確要教什么。 怎樣教,即教與學活動過程的設計。
這是教學設計的核心的部分。 教學的效果怎樣,即一堂課的總結,對學習成果進行評價的設計 二、教學設計的操作步驟 學習需要分析----要弄清為什么要開展教學;課程教學目標應是什么;教學設計具備哪些條件? 教學內容分析----把課程教學目標分解成為單元教學目標,課時教學目標,進行學習任務分析,要完成學習任務需要的從屬知識技能,確定要教什么。
教學對象分析----了解學生學習心理,認知水平,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學習起點的能力與學習特點等。 確定教學目標----根據課時(或單元)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學習行為目標),并把教學目標告訴學生,使他們心中有數,圍繞教學目標開展學習活動。
教學策略設計----主要解決“如何教,如何學”,運用系統(tǒng)方法,從實際出發(fā),從爭取整體教學效益的角度正確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如:激起學習動因的策略(情意原理)、組織學習內容的策略(序進原理)、安排學習方法的策略(活動原理)和利用學習結果的策略(反饋原理)。 教學媒體設計----根據學習目標、教學策略特性加以選擇適合的教學媒體,根據教學實施計劃中的具體要求,將教學內容與方法等轉換為印刷或視聽媒體(包括課件),并把各種教學媒體進行最優(yōu)組合,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反饋調控設計----教學過程是動態(tài)的師生教學活動過程,教師要根據教學目的重點、難點,預計學生將會作出可能反映,如過深或學淺,預先設計另一種教學方法,一旦課堂上出現非常規(guī)狀況時教師就可以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教學要求、教學策略和方法。 教學評價設計----主要是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它包括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檢測不同層次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和課堂教學形成性測試和總結性測試的設計。
三、結合初中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設計 信息技術課是初中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成為必修課單獨開設。 從課程特征角度認識設置教學目標的原則(1)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了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對工作和社會的影響。
(2)初步了解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和學會文字、圖形、數據的處理技能。(3)學會應用多媒體工具、相關設備和技術資源來支持其它課程的學習,能夠與他人協(xié)作或獨立解決與課程相關的問題,完成各種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
(4)在他人幫助下學會評價和識別電子信息來源的真實性、準確性和相關性,初步掌握信息獲取、處理的基本方法。(5)樹立正確的知識產權意識,能夠依照法律和道德行為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
教學要求 認知領域:了解、理解、掌握 操作領域:初步學會、學會、比較熟練 情感領域:愿意接受、感興趣 不同課型的教學設計 介紹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課的設計 把握好認知水平的層次(了解、理解),在情感領域,破除神秘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進行媒體組合教學,按照學生的年齡和認知規(guī)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設計教學過程。
圍繞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提問,小組交流,形成性練習) 計算機操作技能學習的課的設計 在設置教學目標時,認知領域與操作領域兩者必須結合,不同的學習階段兩者的主次要分清。加強操作訓練階段性的整體規(guī)劃,要認真研究上機訓練內容的合理編排組合,充分發(fā)揮即時反饋、評價、調控在技能訓練中的積極作用。
四、信息技術教學。
初中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要點 1、信息、物質、能源是構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2、信息技術包括信息的采集(獲取)、傳遞、存儲、處理(加工)、發(fā)布、交流等技術。 3、信息技術的五次技術革命:①語言的使用;②文字的使用;③造紙術和印刷術的應用;④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fā)明和應用;⑤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應用。
4、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已成為信息社會的重要技術支柱。 5、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名叫埃尼阿克(ENIAC),它于1946年誕生于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
6、按所使用的主要元器件劃分,計算機經歷了①電子管②晶體管③集成電路④大規(guī)模和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四代。 7、“個人計算機”(Personal Computer,簡稱PC機)。
8、計算機由原來的單純的數值計算發(fā)展成同時具有文字、繪圖、表格、音像處理以及數據通訊等多種功能。多媒體計算機的誕生,各種形式的信息都能由計算機進行處理。
9、計算機今后發(fā)展的總趨勢是網絡化、多媒體化、智能化。新一代的計算機將是智能化的多媒體計算機。
10、計算機的主要特點:①運算速度快②運算精度高③具有存儲記憶能力④具有邏輯判斷能力⑤具有自動控制能力。 11、計算機的應用主要領域有:①數值計算②數據處理③自動控制④計算機輔助設計⑤計算機輔助教育⑥人工智能⑦計算機網絡。
12、信息包括文字、數字、聲音、圖像、圖表等。 13、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簡稱CAD; 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ssissted Instrction)簡稱CAI; 計算機管理教學(Computer Managed Ins trction)簡稱CMI。
14、人工智能主要包括專家系統(tǒng)、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以及機器人等。 15、計算機網絡的主要功能:資源共享、數據通信。
16、當今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能否有效、迅速地獲取并處理信息,已成為判斷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及其國際競爭能力的重要標志。未來的“信息高速公路”將成為整個世界的巨大的神經中樞。
17、從外觀看,計算機主要由顯示器、主機、鍵盤和鼠標組成。 18、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系統(tǒng)由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組成,它們共同決定了計算機的工作能力。
19、計算機硬件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分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五部分組成。 20、運算器、控制器和外存儲器是構成主機的核心部件。
主機以外的其他部件通常被稱為計算機的外設。 21、中央處理器(又稱中央處理單元),英文縮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主要由控制器和運算器組成。
它是計算機的核心,通常CPU的型號決定了整機的型號和基本性能。中央處理器時鐘頻率稱為計算機的主頻率。
主頻率通常以兆赫茲(MHZ)為單位,是衡量計算機運算速度的重要指標。目前常用的CPU的型號有Pentium(奔騰)Ⅱ、Pentium(奔騰)Ⅲ、Pentium(奔騰)Ⅳ。
22、內存儲器簡稱內存,主要用于存儲計算機當前工作中正在運行的程序、數據等,相當于計算機內部的存儲中心。內存按其功能可以分為隨機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
23、隨機存儲器(RAM),主要用來隨時存儲計算機正在進行處理的數據,這些數據不僅允許被讀取,還允許被修改。重新啟動計算機后,RAM中的信息將全部丟失。
我們平常所說的內存容量,指的就是RAM的容量。 24、只讀存儲器(ROM)中存儲的信息一般由計算機廠家確定,通常是計算機啟動時的引導程序、系統(tǒng)的基本輸入輸出程序等重要信息,這些信息只能讀取,不能修改。
重新啟動計算機后,ROM中的信息不會丟失。 25、存儲器存儲容量的基本單位為字節(jié)(Byte,簡稱B),常用的單位還有千字節(jié)(KB)、兆字節(jié)(MB)、千兆字節(jié)(GB)等。
它們之間換算關系為: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目前常見PC機內存為128MB、256MB等。 26、輸入設備的功能是將各種信息(如文字、數字、聲音、圖像等)傳送到計算機中去。
計算機的輸入設備有鍵盤、鼠標、掃描儀、光筆、語音輸入設備等,其中最常用的是鍵盤和鼠標。 /view/1953.htm。
基本要求 1.具有使用微型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包括計算機病毒的防治常識)。
2.了解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的組成和各組成部分的功能。 3.了解操作系統(tǒng)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應用。
4.了解文字處理的基本知識,掌握Word輸入方法,熟練掌握一種漢字(鍵盤)的基本操作和應用。 5.了解電子表格軟件基本知識,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和應用。
6.了解演示文稿的基本知識,掌握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應用。 7.了解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和因特網(Internet)的初步知識,掌握因特網(Internet)的簡單運用。
考試內容 一、基礎知識 1.計算機的概念、類型及其應用領域;計算機系統(tǒng)的配置及主要技術指標。 2.數制的概念,二進制整數與十進制整數之間的轉換。
3.計算機的數據與編碼。數據的存儲單位(位、字節(jié)、字);西文字符與ASCII碼;漢字及其編碼(國標碼)的基本概念。
4.計算機的安全操作, 病毒的概念及其防治。 二、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的組成 1.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CPU、存儲器(ROM、RAM)以及常用的輸入輸出設備的功能。
2.計算機軟件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系統(tǒng)軟件和應用軟件 ,程序設計語言(機器語言、匯編語言、高級語言)的概念。 3.多媒體計算機系統(tǒng)的初步知識。
三、操作系統(tǒng)的功能和使用 1.操作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功能、組成和分類(DOS、Windows、Unix、Linux)。 2.Windows操作系統(tǒng)的基本概念和常用術語,文件、文件名、目錄(文件夾)、目錄(文件夾)樹和路徑等。
3.Windows操作系統(tǒng)的基本操作和應用。 (1)Windows概述、特點和功能、配置和運行環(huán)境。
(2)Windows“開始”按鈕、“任務欄”、“菜單”、“ 圖標”等的使用。 (3)應用程序的運行和退出。
(4)掌握資源管理系統(tǒng)“我的電腦”或“資源管理器”的操作與應用。文件和文件夾的創(chuàng)建、移動、復制、刪除、更名、查找、打印和屬性設置。
(5)軟盤格式化和整盤復制,磁盤屬性的查看等操作。 (6)中文輸入法的安裝、刪除和選用。
(7)在Windows環(huán)境下,使用中文DOS方式。 (8)快捷方式的設置和使用。
四、字表處理軟件的功能和使用 1.字表處理軟件的基本概念,中文Word的基本功能、運行環(huán)境、啟動和退出。 2.文檔的創(chuàng)建,打開和基本編輯操作,文本的查找與替換,多窗口和多文檔的編輯。
3.文檔的保存、保護、復制、刪除、插入和打印。 4.字體格式、段落格式和頁面格式等文檔編排的基本操作,頁面設置和打印預覽。
5.Word的圖形功能,圖形編輯器及其使用。 6.Word的表格制作功能:表格的創(chuàng)建,表格中數據的輸入與編輯,數據的排序和計算。
五、電子表格軟件的功能和使用 1.電子表格的基本概念,中文Excel的功能、運行環(huán)境、啟動和退出。 2.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基本概念,工作表的創(chuàng)建、數據輸入、編輯和排版。
3.工作表的插入、復制、移動、更名、保存和保護等基本操作。 4.單元格的絕對地址和相對地址的概念,工作表中公式的輸入與常用函數的使用。
5.數據清單的概念,記 錄單的使用,記錄的排序、篩選、查找和分類匯總。 6.圖表的創(chuàng)建和格式設置。
六、電子演示文稿制作軟件的功能和使用 1.中文PowerPoint的功能、運行環(huán)境、啟動和退出。 2.演示文稿的創(chuàng)建、打開和保存。
3.演示文稿視圖的使用,幻燈片的制作、文字編排、圖片和圖表插入及模板的選用。 4.幻燈片的手稿和刪除,演示順序的,多媒體對象的插入,演示文稿的打包和改變,幻燈片格式的設置,幻燈片放映效果的設置打印。
考試方式 1.筆試:90分鐘。 2.上機操作:60分鐘。
在指定時間內,使用微機完成下列各項操作: 1.漢字錄入能力測試(錄入120個漢字,限時10分鐘)。 2.Windows的使用。
3.Word操作。 4.Excel操作。
5.PowerPoint操作。 6.Internet的撥號連接、瀏覽器(IE)的簡單使用和電子郵件(E_mail)收發(fā)。
信息技術課程是在原有計算機課程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門課程。
對信息技術的教育者,對每一個中學生都提出了掌握信息技術、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要求。由于社會和家庭背景的不同,在農村中學開展信息技術課有著諸多特殊的因素。
本文結合教學實際探討了幾點對上好農村中學的信息技術課的看法?!娟P鍵字】農村中學 信息技術課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用性強、發(fā)展迅速的課程。
如今,信息技術正在對教育觀念、教學思想、教學模式、學習方試、評價體系的變革產生極大的影響,對信息技術的教育者、對每一個中學生都提出了掌握信息技術、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要求。全球信息化已日趨完善,搞好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已勢在必行。
而農村中學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有著諸多特殊的因素。我在教學中不斷摸索、嘗試,取得了一定成效。
本文就在農村中學如何開展信息技術教學,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一、先練后講,先試后導 農村的學生跟計算機接觸不多,對計算機知識的認識也較少,計算機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新奇而神秘的事物。
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我采用了先練后講,先試后導的嘗試教學法。
在講授初一信息技術課時,由于我校學生招收學生的范圍廣,對計算機接授的程度也有不同(有的村小根本沒有進行計算機教學)。我在教學過程中是這樣進行教學的:本年級的教學內容按課程安排是這樣的:計算機基本知識→計算機的啟動和關閉→鍵盤操作;而我在教學時是按:計算機的啟動和關閉→鍵盤操作→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強化指法訓練的模式授課。
這樣學生一開始學計算機就教他們啟動和關閉計算機,認識鍵盤、鼠標,讓學生動手摸一摸鍵盤,按一按鼠標,消除部分學生面對計算機不知所措的心理,并讓學生產生一種想自由駕馭計算機的強烈愿望。然后學習指法操作,再教計算機基礎常識。
學生先自己上機練,有了一些感性認識,學習起基礎常識來,效率快,成果佳。并且為了消除部分對計算機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對以上教學步驟起無所謂的態(tài)度,我把這些學生成為一幫一的帶頭者,讓他們幫助其他不懂的學生,即減少了教師的負擔,又使每個學生都對信息技術課感興趣。
學生剛學電腦時就讓他們學玩幾個有趣的教學游戲軟件,如警察捉小偷、吃蘋果、打地鼠、flash鼠標游戲等。一方面有趣的游戲軟件可消除學生對電腦的恐懼心理,另一方面,學生又熟練地運用了鍵盤和鼠標。
學生在嘗試時碰到問題會急于向老師求救。這時我們再不失時機地向他們介紹什么是shift鍵,退格鍵與刪除鍵的區(qū)別,鼠標左右鍵的用法等,這樣學生既記得快又記得牢。
教學畫圖時,巧妙利用先練后講,先試后導的方法,效果會更好。例如,教學生畫神舟五號飛船時,先給學生出示一個范例,讓學生在沒有教師指導下摸索著去操作,學生先興致勃勃認為能簡單完成,待學生被攔住時,教師在抓住時機進行講解應用技能,這會使學生有一種茅塞頓開之感,從而增加他們學習的興趣。
待學生磕磕碰碰模仿完后,教師再完整的為學生講解繪制的全過程,給學生一條明確的操作線路。二、機上竟技,誰與爭鋒 利用學生的好勝心、自尊感,組織學生操作比賽,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如進行枯燥的鍵盤指法訓練時,上課一開始就向學生明確說明在本節(jié)課結束前要進行小組比賽,看哪個小組整體的操作姿勢最優(yōu)美,速度最快,正確率最高。學生們?yōu)榱瞬蛔屪约核诘男〗M落后,會更加勤奮、認真地練習,整個課堂呈現出你追我趕的熱鬧景象。
再如初一的畫圖教學中,開展全年級的比一比,賽一賽,誰的圖畫最漂亮的活動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創(chuàng)意和技法要求學生畫出心目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和特點,學生間共同評比,評出最佳作品,給予表揚;對于初二年級、初三年級學生,教師可利用對Word、Powerprint、Frontpage等的講解,在不同的教學時期,要求學生收集各種資料和素材,使用已學的知識設計出一些關于學校介紹的精美的電子板報、動感十足的電子幻燈作品以及新穎獨特的網頁制作。讓學生對優(yōu)秀的作品在校園網中打分,這樣,學生的制作電子作品的興趣濃,課堂效率高,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審美能力。
三、直觀教學,事半功倍 運用計算機進行直觀教學,不但抽象的理論變得好講,而且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教學計算機的硬件系統(tǒng)這部分內容,考慮到農村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沒有見過計算機的內臟,我就找來了壞的CPU、主機板、內存條、鼠標、鍵盤、軟盤、光驅等等,加上電腦室里的打印機、顯示器,件件呈現在他們眼前,從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的五個部分講解,讓學生觀察還可以用手摸一摸這些零件和設備,幫助他們揭開計算機神秘的面紗。
然后,再要求他們講出每個零件和設備的名稱;對高年級的學生還可以對其再深入講解,在教師的指導下讓他們自己學會組裝計算機,及對硬件系統(tǒng)中的出現一些常見的問題時判斷,讓他們知道各個硬件設備在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中的作用,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可以解決計算機硬件的一些常見的問題。
計算機與信息技術
1.在講解計算機的發(fā)展史時,盡量用對比的教學手法,加深學生的記憶。.應結合實際生活多講些計算機的應用
本節(jié)內容專業(yè)詞匯比較多,應讓學生預習。由于學生對純理論的東西不太感興趣,所以以講故事的形式比較
2.計算機組成學生對計算機中的基本結構有所了解,但對于主機內部的構成不太了解,上課時應多搜集一些圖片;建議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市場調查學習計算機的構成。
3.講系統(tǒng)組成,雖然從網上找了一些硬件的圖片,但總沒有看實物效果好。如果有一些部件的實物效果會更好。
4.在講硬件系統(tǒng)時,不僅讓學生了解工作原理,而且應該讓學生了解各種常見的硬件的性能指標,真正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
5.學生對計算機的理論知識知之甚少。對進位制之間的轉換理科學生講的細一點,文科班學生不要求。
6.在講計算機硬件時,學生對硬件很陌生。但這些內容屬于基礎知識,所以要求必須掌握。
7.學生對二進制、十進制、十六進制不太了解,但是掌握較好,講解時應結合十進制進行比較。
8.結合課件上一些圖片對硬件設備學習,效果很好。
9.字符編碼和漢字編碼很抽象,考慮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容易理解。
10.在介紹計算機組成時,可先打破先理論后實踐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由我們平時所見電腦的各個組成部件,歸納出計算機的系統(tǒng)組成??梢宰寣W生虛擬配置一臺電腦,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35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