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本小學一年級上半學期的教科書或者教參 或者去網(wǎng)上找教案或者課件看 很好學
漢 語 拼 音 聲 母 表
b [玻] p [坡] m [摸] f [佛]
d [得] t [特] n [訥] l [勒] g [哥] k [科] h [喝]
j [基] q [欺] x [希]
z [資] c[;雌] s [思] r [日] zh[知] ch [嗤] sh [詩]
y [醫(yī)] w [巫]
漢 語 拼 音 韻 母 表
a[阿] an[安] ao[奧] ai[哀] ang[昂]
o[喔] ong[翁] ou[歐]
e[鵝] en[恩] er[兒] ei[唉] eng[摁]
i[衣] ia[呀] iu[由] ie[耶] in[因] ing[英]
u[烏] un[溫] ua[蛙] uo[窩] ue[月] ui[威]
ü[迂]
iao[腰] ian[煙] iang[央] iong[用]
uai[外] uan[彎] uang[往]
整體認讀音節(jié)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舉個例子我 w(屋) o (
漢語拼音,顧名思義,就是來給漢字注音的系統(tǒng)。你會講中國話,當然最好是普通話,學起來就不難。
漢字的注音用的是羅馬字母,總共有23個。類似于英語的字母。但是他們的字母是我們的發(fā)音,而英語的發(fā)音是用音標的。
學習漢語拼音很簡單的。分清聲母和韻母就可以了。然后就是發(fā)音規(guī)則。
很快就會了,記得小時候就是這樣學的。
聲母h(喝),韻母a(阿),一聲(漢語是有聲調的)調號ha(哈)哈哈哈。
記住什么是聲母和韻母有那些,還有那些發(fā)音規(guī)則。開始可以給你認識的漢字加拼音,然后可以看著拼音寫漢字阿。
有學習的精神不錯的。不會拼音,不然你電腦輸入打字很麻煩的了。
漢語基礎知識-----漢語拼音
Sample Text
(一) 普通話的聲母有哪幾類?
普通話的聲母按照發(fā)音部位可以分為7類:(1)雙唇音有3個(b、p、m);(2)齒唇音有1個(f);(3)舌尖前音有3個(z、c、s);(4)舌尖中音有4個(d、t、n、l);(5)舌尖后音有4個(zh、ch、sh、r);(6)舌面前音有3個(j、q、x);(7)舌面后音有3個(g、k、h)。
普通話的聲母按照發(fā)音方法可以分為5類:(1)塞音有6個(b、p、d、t、g、k);(2)鼻音有3個(m、n、ng,其中只有m、n作聲母);(3)擦音有6個(f、h、x、sh、s、r);(4)邊音有1個(l);(5)塞擦音有6個(j、q、zh、ch、z、c)。
普通話的聲母按照發(fā)音時聲帶振動與否又可分為清音、濁音兩類。普通話聲母中除了m、n、l、r為濁音外,其余都是清音。
普通話的聲母按照發(fā)音時氣流強弱,又可分為送氣音和不送氣音兩類。送氣音和不送氣音是成對的,如b和p、d和t、g和k、z和c、zh和ch、j和q
(二) 普通話的韻母怎么分類?
普通話有39個韻母,其中23個由元音充當,16個由元音附帶鼻輔音韻尾構成。按韻母的結構特點,一般把韻母分為三類,即:單韻母、復韻母、鼻韻母。
第一類是單韻母,由單純元音構成的韻母叫單韻母。普通話有10個單韻母,其中舌面單元音韻母有7個,它們是:a、o、e、ê、i、u、ü。特殊元音韻母有3個,它們是:-i(前)、-i(后)、er。
第二類是復韻母。復韻母是由復合元音充當韻母。復合元音是由一串元音音素復合而成的,從聽覺上已經(jīng)復合成一個固定的音組。普通話中復韻母有13個。復韻母按主要元音所處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可分為前響復韻母、后響復韻母、中響復韻母。前響復韻母指主要元音在前的復韻母,有4個:ai、ei、ao、ou 。后響復韻母指主要元音在后的復韻母,有5個:ia、ie、ua、uo、üe 。中響復韻母指主要元音位居中間的韻母,有4個:iao、iou、uai、uei
第三類是鼻韻母。以鼻輔音n或ng作為韻尾的韻母叫鼻韻母。普通話中鼻韻母共有16個,分兩種。一種是帶舌尖鼻音n的叫前鼻韻母,有8個:an、ian、uan、üan、en、in、uen、ün;另一種是帶舌根鼻音ng的叫后鼻韻母,有8個:ang、iang、uang、eng 、ing、ueng、ong、iong。
小學漢語拼音基礎知識字母表(印刷體):大寫: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小寫: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大寫:O P Q R S T U V W X Y Z小寫:o p q r s t u v w x y z23個聲母及順序:b、p、m、f、d、t、n、l、g、k、h、j、q、x、zh、ch、sh、r、z、c、s、y、w聲母的書寫:24個韻母及分組:單韻母(6個):ɑ、o、e、i、u、ü復韻母(8個):ɑi、ei、ui、ɑo、ou、iu、ie、üe特殊韻母(1個):er鼻韻母(9個):前鼻音:ɑn、en、in、un、ün后鼻音:ɑng、eng、ing、ong整體認讀音節(jié)(16個):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ɑn、yin、yun、ying1、單音節(jié)的拼寫規(guī)則聲調標在韻母上:① 標在韻母 ɑ、o、e、i、u、ü 上,如聲調在“i”上時,去掉i上的點再寫上標號。
如:mǐ(米)。② j、q、x、y 和ü、üe、ün 相拼時,ü上兩點要省略。
如:駒(jū)、卻(què)、群(qún)。③ n、l 和 ü 相拼,ü 上兩點不去掉。
如:旅(lǚ)、女(nǚ)。④ 如果一個音節(jié)中有兩個韻母,要按照 ɑ、o、e、i、u、ü 的順序標號。
如:表(biǎo)、別(bié)。⑤ 例外,如果 i、u 在同一個音節(jié),誰在后面就標在誰上面。
如:六(liù)、劉(liú)、會(huì)、回(huí)。2、音節(jié)詞的拼寫規(guī)則漢語拼音中,詞要連寫。
如:“我們是中國人”這句話是由“我們、是、中國、人”四個詞組成,所以就應當品寫成“Wǒmen shì zhōngguó rén”。3、隔音符號的用法當“ ɑ、o、e”做音節(jié)的開頭且后面又有其他音節(jié)時,為了同前面的音節(jié)區(qū)分開,在 ɑ、o、e 之前就用隔音符號('),把容易誤讀的音節(jié)分開。
如:皮襖(pí ' ǎo),不用分隔符就變成漂(piǎo)了。西安(xī ' ān),沒有分隔符就變成先(xiān)。
4、移行規(guī)則在詞連寫中,一個詞寫到末尾寫不下,需要寫到下一行,就必須把一個音節(jié)全部移過去,而且要在拆開的詞語中間畫一個短橫線(-),表示上下兩行寫的音節(jié)是連在一起的一個詞。如:5、拼音大寫規(guī)則① 句子開頭的字母和詩歌每行開頭的字母要大寫。
如:② 漢語人名的姓和名分寫,姓在前,名在后,姓名之間用空格分開,在姓和名開頭的字母要大寫。如:③ 專有名詞的首字母要大寫。
北京——Běi jīng④ 文章的標題可以全部大寫,也可以每個詞的開頭大寫,有時為了美觀可以省去聲調符號。漢語拼音——Hàn yǔ Pīn yīn小學作文——XIAOXUE ZUOWEN。
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是幫助學生識字閱讀和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學生字,利用拼音查字典、理解詞義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
那么怎樣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興趣呢?下面結合教學實踐,略談幾點我的體會。 一、背讀口訣 強化記憶 兒歌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短小、上口的兒歌口訣更受兒童的喜愛。
兒童機械識記強,根據(jù)這一特點,可以編一些順口的口訣讓學生背讀,幫助學生牢記字音和發(fā)音要領。如教學字母i、u、ü時,可以讀“牙齒對齊i、i、i,嘴巴突出u、u、u,像吹笛子ü、ü、ü”。
學生不僅在學習時興趣濃厚,而且更快更準確地掌握了這些字母。 在辨別b、e這對字形相近的字母時,可編“b和e對面坐,講故事唱兒歌,b的臉兒朝著右,e的臉兒朝著左?!?/p>
在教了一些兒歌后,可以啟發(fā)學生自編兒歌,如學了兩扇小門m后,讓學生為形狀相似的n來編一句兒歌。學生們爭相發(fā)言,有的說:“一個門洞n、n、n?!?/p>
有的說:“像只小凳n、n、n?!边€有的說:“倒放茶杯n、n、n?!?/p>
再如:在教學j、q、x和ü相拼時,ü上兩點省寫要特別注意。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回顧學習過的j、q、x與i相拼的知識,然后讓其觀察j、q、x與ü相拼有什么變化。
ü上兩點沒有了,這是為什么,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后,可用童話語言向學生講述拼音:“拼音媽媽有許多孩子,可就數(shù)j、q、x最淘氣,每當和ü在一起玩耍時,總要把ü的兩只眼睛蒙去。”接著用兒歌幫助學生記憶,“j、q、x,小淘氣,見了魚眼就蒙去”。
兒歌生動有趣,朗朗上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前面鋪墊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j、q、x與ü的拼寫,在適當?shù)臅r間詢問學生:“要是j、q、x與u相拼時怎么辦?”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在學生滿臉疑惑時繼續(xù)講解j、q、x不但淘氣,而且脾氣古怪,從來不和u一塊玩,用兒歌記憶:“j、q、x真古怪,從來不和u為伴?!?/p>
所以,只要看到ju、qu、xu它們的韻母都是ü。通過對比,有效地使學生在老師巧妙的鋪墊中把前面學過的知識與現(xiàn)在學習的新內(nèi)容區(qū)分開來,同時邊讀兒歌,邊做動作,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會了j、q、x怎樣與ü組成音節(jié)。
于是學生通過讀背口訣、兒歌,鞏固了字母的音形,強化了記憶,發(fā)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知識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辨能力,達到將知識學好用活的目的。
通過多次啟發(fā)、引導、訓練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一步一步地在主動、愉快、有趣的氣氛中圓滿完成學習任務。 二、圖文結合 直觀記憶 兒童認識事物總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
拼音字母缺乏具體內(nèi)容,兒童學起來往往會產(chǎn)生厭倦情緒,因此,在拼音教學中要盡量使枯燥無味的內(nèi)容形象化,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常用的做法是充分利用課本中新穎活潑的啟發(fā)性的插圖。
這些插圖大部分既表音又表形,是學生掌握讀音、記憶字形不可缺少的媒介。在字母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發(fā)音方法,就必須充分運用插圖和行之有效的教具,幫助學生掌握音和形。
例如教學ɑ,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圖上畫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小女孩的嘴巴張得怎么樣(嘴巴張得很大)?又如:教學d的字形時就可以看投影片(插圖),問:圖上畫了什么?學生說:圖上畫的是一只鵝?!谤Z”讀第一聲就是d的音。
教師借機點撥:圖上什么地方和d的形狀相似?因為學生觀察興趣很濃,很快發(fā)現(xiàn)并說出鵝的倒影與d相似。在看圖中,不僅讓學生掌握了韻母d的音和形,而且誘發(fā)了小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增強了口語表達能力。
在教學中還可以看意思創(chuàng)設圖畫情境,如當學完所有聲母和單韻母時,用它們組合成圖,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或者讓學生按照它們的順序連線成圖等等。以上種種都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
三、寓教于樂 形式多樣 漢語拼音字母容易學會,也容易忘記。初入學的兒童自制力一般都較差,教師如果進行重復單調的訓練,小學生肯定會覺得很不耐煩,那么就得實行多種形式的教學,如:“猜字游戲”。
教師出示一個字母,讓學生用手勢或肢體語言來進行“手舞足蹈”,讓其他同學猜是什么字母。如猜“P”這個字母時,臺上的同學把頭埋在胸前,盡力做出P的樣子,下面的同學忍俊不禁,幾乎脫口而出“P———”。
這樣,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更樂于接受。學生不僅樂學易記,更重要的是訓練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鞏固了知識。
再如 “找朋友”。不過這個“找朋友”可以找出不少名堂。
可以復韻母找朋友(如:ɑn,一個學生拿ɑ,另一個學生拿n);可以整體認讀音節(jié)找朋友,也可以兩拼、三拼音節(jié)找朋友,還可以圖文找朋友(如“轉筆刀”,一人拿圖片,另一人拿相對的拼音詞語名稱)。 除了 “猜字游戲”、“找朋友”,還有“摘蘋果”比賽。
在“蘋果”后面寫上音節(jié),進行拼讀比賽,還可以利用拼音的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來編成“漢語拼音休息操”。既可以在上課時進行放松休息,同時又可以鞏固拼音知識。
如:點點頭,伸伸腰,我們來做拼音休息操。動動手,動動腳,我們來背聲母表b、p……扭扭脖子,扭扭腰,我們來背韻母表ɑ、o……站要直,坐要正,我。
小學生一進入小學就要學習抽象的、對他們來說完全陌生的漢語拼音,顯然是有困難的,也是枯燥乏味的。
而一旦孩子對拼音學習失去興趣,將會直接削弱學習語文的興趣。那么,怎樣才能激起孩子學習拼音的興趣呢?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教學首先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然后才能因勢利導,最優(yōu)化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如:在學習復韻母“ao”時,學生已經(jīng)學了將近一個月的拼音,有一定的經(jīng)驗。上課時,我拿出一本姓名為wú yù tāo的作業(yè)本請學生幫忙發(fā)本子,讓學生根據(jù)姓名的音節(jié)拼一拼。
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第三個音節(jié)還不會拼,但有的同學已經(jīng)根據(jù)前兩個音節(jié)猜測第三個的發(fā)音。這時,我列舉出了班里的同學中有ao這個復韻母的名字,并且告訴他們:“這個韻母在我們班級里使用最多,老師的姓名中也有,你們想認識一下嗎?”接著,我把ao寫在黑板上,并板書了“趙(Zhào)”。
學生顯得有些激動,紛紛試讀,他們根據(jù)口語的發(fā)音自己讀準了ao。課后,我進行了抽測,發(fā)現(xiàn)一部分同學還認識了“趙”這個字。
以上的情境設計所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是因為課上再現(xiàn)了學生學校生活的細節(jié):想認識同學的名字;想得到機會發(fā)作業(yè)本;想了解自己名字的音節(jié);想知道老師的名字。這個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需要,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讀出了ao的發(fā)音,感到拼音就在身邊,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
二、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增加學生求知的樂趣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靈活運用,使之自然貼切、新穎有趣、生動形象,就能化理為趣,形成課堂教學的高潮。在學習ou這個韻母時,我設計了一個有趣的童話情境,讓一個名字叫ou ou的小木偶(ǒu)和同學們一起學習。
當學生正確地呼喚小木偶,它就伸出鮮紅的長舌頭快樂地答應,發(fā)出有趣的聲音,教師適時地用另一種聲音配音,評價激勵。這個情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改變了學生學習的消極被動狀態(tài),學生爭先恐后地要求讀,在不知不覺中接受ou的發(fā)音。
因為童話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這個情境的創(chuàng)設尊重了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情感需要,也較好地踐行了新課程的理念:“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三、創(chuàng)設智力情境,提高學生拼讀熱情教師要善于研究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找到新舊知識的最佳結合點,確定學生的“最佳發(fā)展高度”,設置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促進新知識的內(nèi)化。小學生喜歡猜謎語這種智力題,我就順應他們的這種愛好,根據(jù)學生已有的拼音基礎,選擇設計一些謎語,讓學生拼一拼猜一猜,激發(fā)學生拼讀的熱情,既能鞏固前面所學,又能引發(fā)新知的學習。
比如:學完ao、ou,我設計這樣一個謎語:“一只瓜,會跳高,場上只許用腳踢,比賽不許用手拿,頭部頂它不要緊。”謎面用拼音出示,背景是綠色的操場。
這個謎語通過“高、腳、手、頭、要”這些字的音節(jié)有效地復習了這堂課剛學習的oo、ou,又通過謎底“足球”(zú qiú)引出了韻母山的學習,不露痕跡地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改變了以往拼音教學中的機械式操作,增加了思維的含量,讓學生覺得所學習的是有價值的拼音,而不是毫無意義的符號。四、創(chuàng)設競爭情境,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學生會產(chǎn)生厭倦情緒,對學習內(nèi)容失去興趣。
這時必須改變教學方式,采用新的刺激方式進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情緒興奮,激發(fā)其在課堂上的主動參與意識和參與的積極性,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ao、ou、山新授結束后,離下課還有幾分鐘,這時一年級的小學已經(jīng)坐不住了,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了。
這時,我設計了“尋友大行動,豐收在其中”的競賽:大屏幕上打出一段拼音及相應的文字和彩圖:“小蝌蚪,游游游,游到東,游到西,到處找她的好媽媽。找不到,哭鼻子,羞羞羞?!?/p>
把班級分成若干小組,小組每一個成員都有一張?zhí)O果形的紅紙,找出帶有復韻母ao、ou、山的音節(jié)寫在上面,如果對某個漢字有興趣也可以畫下來認一認。寫下來的音節(jié)不會讀可以走出座位請教同組同學,會讀就掛到自己小組所對應的大樹上,比哪一小組合作得好,比誰的樹上果子多。
這個情境符合低年級兒童注意力的特點,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展開語文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精神,學生在競爭中相互交流、全面提高。新課程賦予教師更多的創(chuàng)新空間,教師再不是教材的執(zhí)行者,而是教材的建設者、拼音教學的課堂尤其應該創(chuàng)設各種學生樂于接受的、能享受其間的情境,提高學生課堂生活質量。
我把漢語拼音部分視為一個多元化的整體,將學拼音看圖識字、看圖說話、閱讀短語和兒歌等多個知識點互相滲透,分層次有機整合,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興趣,力圖取得最佳學習效果。
一、聲母發(fā)音與課文插圖的整合新教材漢語拼音部分有幾十幅富有啟發(fā)性的插圖,或示意字母發(fā)音、或表明字母形體,還有一些是為提高拼讀能力而安排的。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形象幫助學生學習抽象的拼音字母。
聲母的本音雖然都是“標準的音”,但因為聽不清,學生學習還是不方便。新教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給這些聲母配上了不同的韻母,使聲母也能發(fā)出響亮的音。
這種呼讀音,雖然能發(fā)出響亮的音,方便學生的學習,但還是難以啟動學生自學、自悟、自會。教材又配上了能夠表聲母音的插圖,幫助學生練習發(fā)音。
如學習g這個聲母時,從圖導入:從遠處飛來了什么?學生看書上的插圖,可能回答:“白鴿”“三只鴿子”。教師繼續(xù)引導:誰能編一句兒歌記住“g”,學生回答“鴿子鴿子ggg”“三只鴿子ggg”。
接著讓學生發(fā)出正確的讀音:如“鴿”(ge),然后告訴學生把ge讀得輕些、短些,這樣的發(fā)音就比較接近本音,也有別于音節(jié)ge音了。用這種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這些字母的插圖都能引出聲母相應的字音來。
有幾個聲母如d、t、n、l的插圖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練習聲母的讀音。二、拼讀音節(jié)與生活經(jīng)驗的整合,韻母ao。
更不會有意識地將聲母和韻母連成音節(jié)進行四聲拼讀,因此字音(音節(jié))的拼讀成了孩子們拼音入門的學習難點。根據(jù)新教材增加了許多與學生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音節(jié)的編排特點,教師可以調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直接切入音節(jié),拼讀難點。
如漢語拼音第5課三拼音節(jié):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課件從電腦中依次出示一個西瓜、一口鍋、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擴大的圓等圖片,先請孩子們認一認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實際上已調用他們原有的“語音儲備”),然后引導學生:想一想,它們(指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來的?當學生理解有困難時,再用課件分別展示出聲母和相拼的韻母以及聲調,對應擺放在圖片下面。最后啟發(fā)學生:這些聲、韻母合在一起加上別的聲調就成了別的字音了,你們想認識它們嗎?再以此分別推出以上五個音節(jié)的四聲,讓學生讀一讀,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說出雙音節(jié)詞或一句話即可)。
這種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擴展活動無一不是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的。學生初步學習了拼音方法,還要經(jīng)過大量的“耳聽口練”才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力爭做到看到音節(jié)便能準確、熟練地讀出來。
教師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現(xiàn)的209個音節(jié)。為了增加學生拼讀興趣和效果,我從學生最熟悉的口語入手;從學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從學生使用的學習文具入手;從學生最樂于做的事情入手。
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為學生營造喜聞樂見的拼音音節(jié)氛圍,使他們愛學樂學,既提高拼音能力又發(fā)展了口語交際能力。三、認識漢字與觀察情景圖的整合新教材拼音部分的內(nèi)容在聲母、韻母、音節(jié)、識字、兒歌、看圖口語交際等方面進行了巧妙的組合,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觀念,也突出了各知識點的科學性。
特別是與學習內(nèi)容緊密聯(lián)系的情景圖,給師生帶來了更大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空間。教師應站在學生認知水平的角度上,認真審視每一幅情景圖,想辦法激活它們對學生的吸引力。
讓學生借助情景,利用漢語拼音讀準字音,會認漢字。1.看懂留意,練習拼讀。
有的情景圖內(nèi)容簡單,物體的名稱和音節(jié)對應出現(xiàn)。如第7課,媽媽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賀卡。
可以讓學生自己看圖、練讀音節(jié)、認漢字。有的圖內(nèi)容復雜,學生看了圖還不能導出音節(jié)的讀音,如第11課的情景圖,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帶著學生仔細觀察,啟發(fā)思維,講清留意后,引出diéffējī和漢字“疊飛機”。
2.抓住畫面特征,記住字形。有的情景圖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點,但圖上的物體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畫面的某一處。
教學時應讓學生先整體后部分觀察畫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啟發(fā)學生想像,如第4課的情景圖,一只小兔奔跑時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兩筆。3.充分利用圖加深記憶。
剛學會拼音字母的學生,拼讀音節(jié)是有一定難度的,在教學生看圖讀音節(jié)識字時,首先引導學生看圖,看懂圖意很容易就拼出音節(jié)了。學生在認讀時,遇到認不出說不上的漢字,教師可以憑借描述圖意,幫助學生復現(xiàn)畫面內(nèi)容,喚起表象,使學生憶起見面字的讀音和字形,如第8課情景圖,“太陽剛剛升起,可以換成什么詞來說?”學生思考后回答“日出”,這樣字的形和音的問題迎刃而解。
把看圖、拼音、識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也益于調動群體學習過程中的互動作用,是提高識字效率的重要方法。四、閱讀兒歌與識字的整合兒歌或口訣是小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材料,識字卻是他們由拼音的學習轉入高一層次的學習活動。
新教材在編排上抓住了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拼音教學內(nèi)容中編排了大量的兒歌,有機地把拼音與識字結合起來,我認為。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84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