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朋友,藥物植物學知識如下:藥用植物學:植物形態(tài)解剖學和植物系統(tǒng)分,是利用植物形態(tài)解剖學和植物系統(tǒng)分類學的知識與方法,來研究藥用植物的一門科學。
狹義上是指研究人類傳統(tǒng)的或民間的有關利用植物防病治病等方面知識的一門學科。廣義還涉及植物藥的種類鑒定、傳統(tǒng)分類、編目,以及活性成分的分享提取、藥理學研究等。
藥用植物學的基本內容分為植物形態(tài)解剖學和植物系統(tǒng)分類學兩大部分。植物形態(tài)解剖學部分主要講述植物的細胞、植物的組織及種子植物的器官等;植物的系統(tǒng)分類部分主要講述植物分類的原理和方法、植物進化系統(tǒng)、各類群的特征及其主要藥用植物等。
研究內容1.研究鑒定中藥的原植物種類,確保藥材來源的準確性。在常用的中藥中,多品種、多來源、同名異物、同物異名的現象比較普遍。
整理中藥復雜品種,逐步做到一藥一名,保證來源真實。2.調查研究藥用植物資源,為合理擴大利用和保護資源奠定基礎。
在開發(fā)利用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保持自然界的生態(tài)平衡,避免和消除環(huán)境污染。作為藥學工作者,必須具有此方面的觀念和知識。
3.利用學科規(guī)律,不斷尋找及開發(fā)新的藥用資源。利用植物親緣關系相近,往往含有相似的活性成分這一規(guī)律為線索,去尋找新的藥物資源。
4.利用植物生物技術,擴大繁殖瀕危物種、活性成分含量高物種和轉基因新物種。希望回答能夠幫助到你,以上回答 僅供參考。
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內容來自用戶:絮輕煙pr
緒論
一、藥用植物學的研究內容及任務
研究內容:藥用植物學是運用植物學的知識與方法來研究具有醫(yī)療保健作用的植物,包括其形態(tài)組織、生理功能、分類鑒定、資源開發(fā)和合理利用等內容的一門學科。
任務:1.研究鑒定來自于植物的生藥基源,確保來源的準確性
2.資源調查與文獻考證,合理利用與保護藥用植物資源
3.根據植物親緣關系與新技術,尋找并擴大新藥源
二、我國藥用植物學的發(fā)展簡史和趨勢
1.《神農本草經》——東漢,第一部有史料記載的本草著作,收載藥物365種,其中藥用植物237種。
2.《新修本草》——唐代,李績、蘇敬,由官方頒布,習稱“唐本草”,世界古代首部藥典,收載藥物約850種,新增不少外來藥用植物。
3.《本草綱目》——明代,李時珍,最著名古代本草著作,藥物1892種,附方11000余個,新增藥物374種,全面總結16世紀以前我國人民認、采、種、制、用藥的經驗。
4.2015版藥典6月5日發(fā)布,12月1日起實施。
第一章植物的細胞(考小題)
1)植物細胞是植物體結構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2)研究植物細胞的構造需要借助顯微鏡才能觀察清楚,光學顯微鏡的分辨極限不小于0.2μm,有效放大倍數一般不大于1600倍。光鏡下看到的結構稱為顯微結構。要觀察更細微的結構,則需要用電子顯微7)9②二年生草本(越年生草本):當年萌發(fā),越過一個冬季,次年開花結實主要構造有:周皮、皮層、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髓和射線葉鞘:葉柄基部或葉柄全
《藥用植物學》教學大綱課程名稱:藥用植物學 Pharmaceutical Botany 課程編碼:10304016 學時與學分: 54學時/3學分 (其中實驗:18學時) 先修課程:無 適用專業(yè)(方向):制藥工程專業(yè)、藥學專業(yè) 一、課程性質、目的與任務 藥用植物學是用植物學的知識的方法來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的植物的一門學科,是中藥學、中藥資源學、藥學等專業(yè)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
基本內容分為植物的顯微結構、植物器官的形態(tài)兩部分。通過教學要求學生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任課教師結合介紹國內外研究藥用植物學的新成果和新進展,為學習有關專業(yè)課和繼承發(fā)展我國中藥學事業(yè)奠定良好基礎。 教學過程包括課堂講授、實驗、野外實習。
本課程是一門實際性較強的學科,課堂教學要求理論密切聯系實際,貫徹少而精的原則、注重啟發(fā)式、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充分利用標本、模型、圖表、切片等教具,以及利用幻燈、投影儀等教學設備,以提高教學效果。
同時要充分重視實驗課,訓練學生掌握實驗技術,培養(yǎng)嚴格的科學態(tài)度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課程總教學時數為54學時,講課與實驗比例為36:18。
二、基本教學內容和學時安排 緒論 (1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藥用植物學的含義,性質和特點及其在中藥專業(yè)的地位和作用。 【熟悉】藥用植物學的內容和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了解】了解藥用植物學的發(fā)展簡史。 教學內容 1. 藥用植物學的含義、任務及其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2. 藥用植物學的發(fā)展簡史。學習藥用植物學的方法。
教學方法 課堂教授,自學。 上篇 植物器官形態(tài)和顯微結構 第一章 植物的細胞 (7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植物細胞的顯微結構。
【熟悉】顯微鑒別的主要內含物和細胞壁特化的顯微化學反應。 【了解】植物細胞的超微結構和細胞的分裂。
教學內容 1. 植物細胞的顯微結構和超微結構。 2. 細胞內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質。
3. 細胞壁的結構和特化。 4. 植物細胞的分裂及染色體、單倍體等與藥用植物育種的關系,以及與植物分類的關系。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掛圖、幻燈、模型、實物標本,實驗,自學。 第二章 植物的組織 (8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組織類型、結構特征和分布。
【熟悉】分生組織、基本組織、保護組織、機械組織、輸導組織和分泌組織的結構類型。 【了解】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含義及其在藥學上的應用。
教學內容 1. 植物組織的含義和分類:分生組織、薄壁組織、保護組織、機械組織、輸導組織、分泌組織的特征、類型和功能。 2. 維管束及其類型。
3. 組織培養(yǎng)的含義和在藥學研究中的應用。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掛圖、幻燈、實物標本,實驗,自學。
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 第一節(jié) 根 (3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根的形態(tài)特征和根的類型。 【熟悉】根的初生構造和次生構造。
【了解】了解根的異常構造。 教學內容 1. 根的形態(tài)和類型(定根、不定根),根系的類型(直根系、須根系)。
2. 根的變態(tài)(儲藏根、支持根、氣生根、攀援根、水生根和寄生根)。 3. 根的內部構造:根尖的構造,根的初生構造,次生構造和異常構造。
側根的形成。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幻燈、模型、實物標本,實驗,自學。
第二節(jié) 莖 (6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莖的形態(tài)特征;根和莖,特別是地下莖和根的區(qū)別。地上莖的纏繞莖和攀援莖,匍匐莖和平臥莖的區(qū)別。
小塊莖和塊莖、小鱗莖和鱗莖的區(qū)別。 【了解】芽及其類型。
裸子植物和單子葉植物莖的構造特點。莖的異常構造。
【熟悉】雙子葉植物莖的初生構造及各種類型的次生構造。 教學內容 1. 莖的形態(tài)特征:節(jié),節(jié)間。
頂芽和腋芽。長枝和短枝。
葉痕,托葉痕,芽鱗和皮孔。 2. 芽的類型:定芽(頂芽、腋芽和副芽)和不定芽。
葉芽,花芽和混合芽。被芽和裸芽。
活動芽和休眠芽。 3. 莖的類型:木質莖(喬木、灌木、木質藤本)。
草質莖(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草本;草質藤本)。直立莖。
纏繞莖。攀援莖。
匍匐莖。 4. 莖的變態(tài):地上莖變態(tài)(葉狀莖或葉狀枝,刺狀莖或枝刺,鉤狀莖、莖卷須,小塊莖,小鱗莖,肉質莖)。
地下莖的變態(tài)(根莖或根狀莖,塊莖,球莖,鱗莖)。 5. 莖的內部構造。
莖尖的構造。雙子葉植物莖的初生構造和次生構造。
雙子葉植物草質莖的次生構造。雙子葉植物根狀莖的構造和異常構造。
單子葉植物莖和根莖的構造特征。裸子植物莖的構造特征。
教學方法 課堂講授,配合幻燈、模型、實物標本,觀察藥圃植物,實驗,自學。 第三節(jié) 葉 (3學時) 目的要求 【掌握】確定葉形的原則及常見葉形、葉序。
單葉和復葉的區(qū)別。 【熟悉】雙子葉植物葉的構造。
單子葉植物(禾本科)葉的構造特點。 【了解】氣孔指數、柵表比和脈島數的含義及其應用。
教學內容 1. 葉的組成(葉片,葉柄,托葉)。 2. 葉片的形狀(葉全形,葉端,葉基,葉緣;葉片的分裂;葉脈;葉片的質地;葉表面附屬物;異形葉性)。
3. 單葉和復葉(三出,掌狀,羽狀,單身和復葉),葉序(互生,對生,輪生,簇生)。 4. 葉的變態(tài)(苞片,小苞片,總苞片,鱗葉,刺狀葉,卷須葉,捕蟲葉等)。
5. 葉組織構造:雙子葉植物葉的一般構造,單子葉。
藥用植物學的基本內容分為植物形態(tài)解剖學和植物系統(tǒng)分類學兩大部分。植物形態(tài)解剖學部分主要講述植物的細胞、植物的組織及種子植物的器官等;植物的系統(tǒng)分類部分主要講述植物分類的原理和方法、植物進化系統(tǒng)、各類群的特征及其主要藥用植物等。
《藥用植物學概論》的教學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理論部分為54學時和實驗實訓部分為36學時。
理論部分又分為①種子植物形態(tài)解剖部分和②系統(tǒng)分類部分。 在種子植物形態(tài)解剖部分中,要求學生掌握植物細胞顯微結構特征;組織的類型和細胞特點;營養(yǎng)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形態(tài)和解剖結構特點。
并通過實驗,熟練掌握顯微鏡的操作和使用,識別細胞、各類組織的結構和特征,器官的主要外部形態(tài)和內部結構特征,徒手切片、染色、臨時裝片等方法和技術。掌握生物繪圖的方法。
了解石蠟制片技術。 在系統(tǒng)分類部分講授各大類群植物時,重點講授各類群的特征,同時應注意有關類群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能獲得較完整的系統(tǒng)分類概念。
講授各類及各門植物的特征和分類時,要分清主次,做到重點突出,部分內容讓學生自學,有些代表植物放在實驗課中講授和觀察來代替課堂講授。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掌握各大類群,重點科、屬及其特征,分布,藥用情況;了解各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
同時,也要求學生掌握有關的名詞術語,基本概念,熟記若干具有重要藥用價值科屬種的拉丁學名。 實驗實訓部分又分為實驗教學、野外實訓教學和職業(yè)崗位技能培訓教學為主的實踐課程體系,實驗實訓課時由原來的12學時增加到36學時。
藥用植物學實驗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顯微實驗主要安排在生物學實驗室內,讓學生學會使用普通生物顯微鏡和體視顯微鏡(解剖鏡)的方法和技巧,學會各種臨時顯微標本片的制作、臘葉標本的制作。 第二部分:形態(tài)實驗主要安排在藥用植物園,分類學實驗安排在藥用植物園、標本中心。
在藥用植物園、標本中心內通過觀察藥用植物,加深印象,認識每一種常用藥用植物;通過解剖花、掌握植物分類的要點、物候學觀察,了解藥用植物的生長規(guī)。利用藥用植物臘葉標本,按照分類系統(tǒng)排列。
通過分科、分屬臘葉標本的觀察,系統(tǒng)地掌握藥用植物分類學方法,并熟悉一些重要藥用植物類群的特點,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三部分藥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主要在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學生。
藥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實驗主要在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進行。在這里學生主要學習如何配置藥用植物培養(yǎng)基、制作棉花塞、滅菌消毒以及接種技術。
在校內實踐基地里,從藥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到藥用植物的育苗,再到藥用植物的種植這一系列的過程,都能得到很好的實踐訓練。在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方面?zhèn)戎赜谒幱觅Y源開發(fā)。
野外教學實習環(huán)節(jié)對提高藥用植物教學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桂林地處亞熱帶,氣候適宜,地形復雜,造就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貓兒山自然保護區(qū)植被完好,藥用植物豐富,民風淳樸,適宜建立野外實習基地;廣西植物研究所、桂林市內各大公園和“兩江四湖”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環(huán)境,這給我校藥用植物專業(yè)的野外實踐教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優(yōu)勢,認真開展藥用植物的野外實習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職業(yè)崗位技能培訓教學主要是對學生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側重于藥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藥用植物的育苗,再到藥用植物的種植等方面。
業(yè)務培養(yǎng)目標:本專業(yè)培養(yǎng)具備中藥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與其相關的中醫(yī)學、藥學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中藥生產、檢驗、流通、使用和研究與開發(fā)領域從事中藥鑒定、設計、制劑及臨床合理用藥等方面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業(yè)務培養(yǎng)要求:本專業(yè)學生主要學習中醫(yī)藥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系統(tǒng)的中藥學專業(yè)的基本訓練,具有中藥鑒定、中藥炮制、中藥制備、質量控制評價的基本能力。
畢業(yè)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中醫(yī)藥基本理論和熟悉臨床用藥的基本知識;
2.掌握中藥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和檢測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掌握中藥質量鑒定分析的基本理論與技能;
3.掌握中藥藥理學與毒理學的基本理論與實驗技能;
4.具有中藥炮制加工、制劑制備和制劑分析的基本理論與技能;
5.熟悉藥事管理的法規(guī)、政策與營銷的基本知識;
6.了解中藥學科的學術發(fā)展動態(tài)。
主干學科:中藥學、藥學、中醫(yī)學
主干課程:
主干學科:中藥學、藥學、中醫(yī)學
主要課程:中醫(yī)學基礎、中藥學、方劑學、藥用植物學、中藥鑒定學、中藥資源學、中藥化學、藥理學、中藥藥理學、中藥炮制學、中藥藥劑學、中藥分析、藥事管理學。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包括生產實習、畢業(yè)論文設計等;一般安排22周左右。
1.什么叫藥用植物 ?
藥用植物是指某些全部、部分或其分泌物可以入藥的植物。藥用植物種類繁多,其藥用部分各不相同,全部入藥的,如:蓋母草、夏枯草等;部分入藥的,如:人參、曼陀羅、射干、桔梗、滿山紅等;需提煉后入藥的,如:金雞納霜等.
2.藥用植物學?
藥用植物學是中藥學的專業(yè)基礎課,是利用植物學的知識和方法來研究藥用植物的形態(tài)、構造、分類以及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的一門學科。學習并掌握好藥用植物學知識和技能,將為學好中藥專業(yè)以及其他專業(yè)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1.研究鑒定中藥的原植物種類,確保藥材來源的準確在常用的中藥中,多品種、多來源、同名異物、同物異名的現象比較普遍。
整理中藥復雜品種,逐步做到一藥一名,保證來源真實。2.調查研究藥用植物資源,為合理擴大利用和保護資源奠定基礎在開發(fā)利用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保持自然界的生態(tài)平衡,避免和消除環(huán)境污染。
作為藥學工作者,必須具有此方面的觀念和知識。3.利用學科規(guī)律,不斷尋找及開發(fā)新的藥用資源利用植物親緣關系相近,往往含有相似的活性成分這一規(guī)律為線索,去尋找新的藥物資源。
4.利用植物生物技術,擴大繁殖瀕危物種、活性成分含量高物種和轉基因新物種。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7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