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長進程(圖解)
介 紹
學習目的
生長進程
生長時期
溫習
營養(yǎng)生長階段 營養(yǎng)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階段 生殖生長階段
時期 0 —發(fā)芽期
時期 1—幼苗期
時期 2—分蘗期
時期 3—拔節(jié)期
溫習
時期 4—孕穗期
時期 5—抽穗期
時期 6—揚花期
溫習
時期 7—乳熟期
時期 8—蠟熟期
時期 9—完熟期
溫習
/tutorial_ricegrowth/default.htm
1.改選生育期相對較長的品種
單季晚稻與連作晚稻相比在生育特性上有許多優(yōu)勢。一是季節(jié)寬松,播種期和移栽期受前作影響較小,有利于早播早栽,延長大田生長期,增加光合產物積累。二是大田營養(yǎng)生長期較長,期間氣候適宜,稻株個體生長優(yōu)勢明顯。三是氣候、生育期條件均能滿足小苗移栽增加低節(jié)位分蘗和降低移栽密度發(fā)揮分蘗優(yōu)勢獲得足穗大穗。因此,高產栽培主要走壯個體攻大穗路子,應選用生育期較長的中熟偏遲或遲熟的大穗型晚粳品種或雜交稻組合,以充分利用溫光資源。
2.改播栽季節(jié)為適期早播短齡早栽
單季晚稻播種移栽期的確定,重點要考慮充分利用溫光資源,前期有充足的營養(yǎng)生長期,后期要使抽穗結實階段處于最佳溫光條件(秈稻適宜溫度為26~28℃,粳稻為24~26℃)。如浙北移栽稻的播種期由以往的5月25日左右提前到5月10~25日;浙中、浙南地區(qū)兩優(yōu)培九宜于5月15~30日播種,溫嶺及以南地區(qū)積溫較高,播種期可推遲到6月5日前后。
小苗移栽具有明顯的早發(fā)優(yōu)勢。常規(guī)濕潤育秧移栽秧齡由以往的28~35天縮短為20~25天,拋秧和旱育秧秧齡為15~20天。
3.改種植密度為少本稀植
單季晚稻營養(yǎng)生長期較長,高產栽培主要走小群體壯個體、足穗大穗途徑。稀植是控制早栽后群體過大的重要配套措施。因此,單季晚稻高產栽培一要改適當密植為少本稀植。雜交水稻以單本移植為主,行株距由以往的7~8寸*4~5寸改為8寸*5~7寸;常規(guī)粳稻每叢本數由2~3本改為2本左右,行株距由以往的7~8寸*4寸,改為7~8寸*5寸;二要降低基礎群體,即減少起點苗數。常規(guī)粳稻由每畝叢數1.8~2.2萬、基本苗5~6萬,下降到每畝叢數1.5~1.7萬、基本苗3~4萬;雜交水稻每畝插秧叢數由1.6~1.9萬叢下降到1.0~1.5萬叢,每畝基本苗由2.0~3.0萬降到1.0~1.5萬。
4.改施肥方法為增施有機肥重視穗肥
一是注重增施有機肥。高產田要求每畝施有機肥至少10擔以上,以改善土地壤結構,穩(wěn)定肥效,并對提高稻米品質十分有利。
二是根據目標產量、品種特性和土壤供肥能力確定合理的用肥量。雜交水稻根系發(fā)達,吸肥能力強,施肥量可比常規(guī)品種減少。畝產550公斤以上產量指標施肥量常規(guī)粳稻每畝總氮肥折純氮16~19kg,雜交稻13~18kg。
三是肥料運籌減少基肥和分蘗肥的施用比例,提高穗粒肥的比例,有利于減緩群體發(fā)展速度,降低高峰苗數,減少無效分蘗,提高成穗率;也有利于提高莖蘗質量,增加齊穗至成熟期干物質積累量,明顯改善穗部性狀,二次枝梗數增多,穗型增大。有機肥于翻耕前施入。鉀肥總量的50%~80%,磷肥總量的100%在翻后耙前施入做底肥,鉀肥總量的20%~50%作穗肥。常規(guī)粳稻氮化肥用總量的30%作底肥,30%在移栽后5~7天追施作分蘗肥,20%在葉齡余數3.5時施用作促花肥,20%在倒2葉露尖時施用作?;ǚ省ks交秈稻氮化肥用總量的50%~60%作基肥,20%在移栽后7~10天追施作分蘗肥,20%~30%在幼穗分化初期追施作促花肥,齊穗期視水稻生長情況根外追肥。
5.改水分管理為淺濕灌溉
改長期灌水為短期灌水,改深灌為淺灌,改全生育期以田面建立水層為主為田面濕潤為主。
營養(yǎng)生長期以保持田間濕潤為主,使土壤處于好氣狀態(tài),有利于增強根系活力,促進地上部生長。因此大田水分管理采取淺濕灌溉為主的方法。即淺水插秧返青,營養(yǎng)生長期實行間隙性灌溉,除了防病治蟲時灌5厘米左右的水層外,一般灌水時水深應在1~2厘米,一次進水后待其自然落干3~5天再灌水,保持田間濕潤,促進根系和分蘗生長。在拔節(jié)(計劃苗數)期,進行多次輕擱田。進入生殖生長期,淺灌勤灌,干濕交替,齊穗期至灌漿初期需水量較大,應保持薄水層灌溉。灌漿后期以干為主,干濕交替,保持根系活力,減少穗期病害,提高功能葉的光合作用能力。收獲前5~7天開始斷水,嚴防斷水過早。
以旱育秧為其核心技術。
技術要點是:1.苗床選擇選擇地勢平坦、排水方便、背風向陽的肥沃旱地或菜園地作旱育苗床。2.苗床準備要求苗床土層細碎、松軟、平整、肥沃,播前1-2天施壯秧劑于表土層中并澆足底墑水。
如果苗床PH值在7以上要進行苗床調酸,一般每平方米苗床均勻施人硫黃粉約100克,使pH值下降1.0左右。3.播種旱育中小苗播種量150-300克/平方米,大中苗播種量150克/平方米以內,播后均勻覆一層0.5厘米厚的過篩疏松細土,并噴施除草劑防除雜草。
4?苗期肥水管理育苗期以控水為主,促進秧苗根系下扎和地上部健壯生長。如早晨葉尖吐水少或無水株,可在上午或傍晚澆水,以灑水濕透土層3厘米為宜。
苗期一般不施肥,拔秧前3-5天可施“送嫁肥”,一般為每平方米施尿素10-15克或復合肥15-20克。
水稻優(yōu)質高產科學施肥管理方法
水稻施肥與品種、土壤、氣候、栽秧方式等條件有密切聯(lián)系。不同的品種、土壤和栽培條件:,每斤氮素所生產的稻谷產量也不等,水稻對氮、磷、鉀的吸收總量計算,畝產千斤稻谷需吸收純氮16~25斤、磷8~15斤、鉀8.3~38.2斤,而實際施肥量一般要比養(yǎng)份的總量要多。施肥時期對產量構成因素有一定影響。一般地講,基肥對每穗粒數和結實率有促進作用,對每畝穗數影響較小,分裂期追肥對增加每畝穗數起主要作用,穗軸分化期限施肥有利于第二枝梗的分化和生長,穎花數越多,穎花分化期和減數分裂期施肥則能防止穎花退化,提高每畝穗粒數。抽穗前后施肥則能提高結實率和粒重。盡管施肥方法有多種,但必需根據具體條什采用。
“前促、中控、后補”法。對于基肥不十分充足,基本苗不多,而分裂期較短的早稻田,可在分裂前期重施追肥,使之在較短時間內盡快搭起豐產的架子是十分必要的。到了生育中期,看苗采取適當的措施,若苗勢生長弱,可適當補肥,若苗勢生長正?;蜻^旺,則應采取適當的方式控制無效分裂的增長,促進有效分裂生長健壯。這類稻田因無充足的底肥接力,中期容易控住,不會因為前期重施肥而造成后期瘋長。到生育后期,適當補施穗肥、粒肥。
“前穩(wěn)、中攻”施肥法。在前穩(wěn)的基礎上,中期增加追肥用量攻大穗,后期看苗補“保花”、“增?!狈省_@種施肥方法是在分裂期已建立起足夠數量總苗數的基礎上,把肥重點用在幼穗分化初期(也就是第一苞分化和穗軸分化期),促進第二枝梗分化和穎花分化,以增加每穗粒數來奪取高產。
“平穩(wěn)”促進施肥法。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在水稻生育期中平穩(wěn)施肥。它對于早、中稻較為適宜。早、中稻在秧壯、苗足的基礎上,分裂期不宜施肥太多,而應該早施、穩(wěn)施,在分裂盛期之后不要用肥過多,使分裂穩(wěn)健生長,后期要注意施穗肥,提高結實粒和粒重。
“平穩(wěn)”施肥法的目的,是使水稻在一生中不致于處于一時吸肥過多和一時又營養(yǎng)不足的狀態(tài),而使其一生都處在并不過分不足,又不過分旺長的營養(yǎng)狀態(tài)下生長發(fā)育。
在水稻施肥上,除配合適宜的水漿管理等措施外,還必需注意各種肥料的配合使用,首先必需注意氮、磷、鉀的配合使用。增施氮肥一般可以提高水稻產量,但對于高產田,常固氮過多使各種元素失去平衡,其增產效率大減,因此必需配合一定量的磷、鉀肥使用,才能達到預期的增產效果。同時還必須注意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的配合使用。無機肥一般具有含有效成份高,肥效快,但供肥時間短;而有機肥的優(yōu)點是含水量有多種肥料元素,供肥時間長,供肥慢。兩者配合使用,則能取長補短。
種好頭季稻使之高產對再生稻的高產起著關鍵作用,種好頭季稻的主要措施如下:(1) 適當早播:頭季稻可采用地膜覆蓋等技術提高地溫,可有效提早播種期,從而相對延長營養(yǎng)生長期,積累更多的營養(yǎng)物質,有利于頭季的高產和提早收割,同時也為再生稻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光溫條件,避開秋天的寒潮危害。
頭季稻的早播早熟能促使再生稻早抽穗開花,提高其結實率,進而提高產量。在福建、重慶等地,早播還可以減輕或避過稻癭蚊的危害。
(2) 培育壯秧:“秧好一半稻”說明培育壯秧對水稻增產的重要意義,播種前要用強氯精等浸種預防病害,秧苗一葉一心時每公頃用濃度250?300毫克/千克的多效唑溶液1500千克噴施,做到促根、增蘗、壯苗,秧苗期用多效唑不僅提高頭季稻的穗數和產量,還能提高再生稻的穗數和產量。 壯秧的形態(tài)特征有:葉片不濃不淡;分蘗1?2個;根系發(fā)達,白根多;個體間均勻一致。
主要措施有:選擇土質松軟肥沃、水源好的秧田;稀播,常規(guī)稻300千克/公頃,雜交稻150?225千克/公頃;施好基肥,配合磷、鉀肥。頭季稻秧齡過長,影響再生稻的產量提高。
(3) 寬行窄株,合理密植:寬行窄株有利于田間通風透光,增強根系活力,減輕病蟲害,有利于頭季稻的高產。適宜的栽培密度應根據本地區(qū)氣候生態(tài)條件和品種生育特性而定。
一般以每公頃栽22。5萬?37。
5萬穴為宜,采用的栽插規(guī)格一般為11。 7 厘米X26。
7厘米、14厘米X30厘米或13。 3厘米X33。
3厘米。(4) 管好肥水,增加頭季稻有效穗:頭季稻施肥上應做到早發(fā)、中穩(wěn)、后健,適當增施磷、鉀肥。
水分管理上要適時曬田控苗,濕潤灌溉養(yǎng)老根,防止斷水過早,一般在收割前10天過一次跑馬水。(5) 及時防治病蟲害:病蟲害如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稻飛虱、螟蟲等危害,不僅造成頭季稻減產,而且影響再生稻芽的萌發(fā)。
尤其是紋枯病應早防、多防,可分別在曬田復水后、收割前、孕穗期、齊穗期防治2?3次,每公頃用井岡霉素2 250克對水750千克噴霧,噴霧時田間保持水層。
水稻要想高產,田間管理是很重要的,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進行描述:
1、追肥
每畝施尿素10-15公斤、碳補飽鉀肥4-5公斤、作追肥。在移栽后10天左右追施提苗肥,促進有效分蘗,占總追肥量的30-35%;在孕穗期追施攻粒肥,占總追肥量的65-70%,以提高結實率及促進籽粒飽滿。
2、合理灌水
在水稻生長期間為促進根系生長良好,增強吸收能力,促進水稻生長健壯。在水的管理上,以增氧通氣、養(yǎng)根活根為中心,增強根系活力為目的。返青期以適當深水灌溉有利返青,孕穗期、始穗期至齊穗期保持淺水灌溉,灌溉條件較好地區(qū)其余時期均以保持濕潤為主。
分蘗期要求淺水促蘗,分蘗后期宜適當曬田控蘗,減少無效分蘗,增加通透性,促進水稻生長健壯,在曬田控蘗時不宜重曬;干旱季節(jié),要抗旱灌水,以免脫水影響稻米的外觀品質和蒸煮食用品質;灌漿成熟期要做到干濕壯籽;黃熟期排水曬田,促進成熟;收割時,做到田間無水,以免稻谷浸泡在水中影響米質。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8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