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fā)布者:李鳳琴
基礎(chǔ)課程教學(xué)資料
《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
一、一詞多義
“之”
1、公從之(代佚之狐的建議) 2、許之(人稱代詞,鄭文公) 3、將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詞)
4、子犯請擊之(秦國,代詞) 5、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鄰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7、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以”“而”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過也(連詞,表承接) 2、敢以煩執(zhí)事(介詞,拿) 3、越國以鄙遠(yuǎn)(連詞,表承接) 4、因人之力而敝之(連詞,表轉(zhuǎn)折) 5、以亂易整,不武(介詞,拿、用) “焉”
1、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
2、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何)
3、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兼詞,“于之”,在那里)
4、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里)
“其”
1、以其無禮于晉(代詞,鄭國)
2、君知其難也(代詞,這件事)
3、吾其還也(表商量或希望語氣) 注:思考練習(xí)三中“若、說、辭、鄙、微”自己整理到積累本上。
二、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 3、秦伯說(同“悅”) 4三、詞類活用 1372414二、通假字:蟹六跪而二螯222意動43
我是中文系畢業(yè)的,中文最難修的是古代漢語,訓(xùn)詁、格律、音韻什么的,很復(fù)雜,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古代漢語研究生很少人報名,甚至,有的招考單位招兩個,也許只有一個人報名。
大專院校也缺少古漢語老師的。不過,就業(yè)范圍不寬。
下面是一些書目,你可以挑選著看。 《古代漢語》課程參考書目 《古代漢語》課程以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5月校訂重排本,共四冊)為教材。
為了幫助學(xué)生開闊眼界,特開具如下參考書目,供選擇閱讀。 一、教材 1. 郭錫良 唐作藩 何九盈等《古代漢語》 商務(wù)印書舘出版 上下 2001年 2. 周秉鈞《古漢語綱要》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1月第1版 3. 王力《漢語史稿》 中華書局 上中下 1980年6月第1版 4. 郭錫良 李玲璞 《古代漢語》 上下 語文出版社1992年 5. 楊寶忠 《古代漢語詞語考證》 河北大學(xué)出版社 1997年 6. 蕭泰芳 張儒等 《古代漢語注釋商榷》 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9年 7.牟維珍等《王力古代漢語注釋匯考》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4年 二、工具書 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 2.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康熙字典》 中華書局 1958年1月第1版 4. 楊樹達(dá) 《詞詮》 中華書局 1965 5. 裴學(xué)海 《古書虛字集釋》中華書局 1954年 6.《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 商務(wù)印書館2005年7月 7. 王力 《王力古漢語字典》 中華書局2000年6月第1版 8.《辭源》 商務(wù)印書舘 9.《辭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0.《漢語大字典》 四川辭書出版社 湖北辭書出版社 11.《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2. 楊伯峻 《古漢語虛詞》中華書局 1981年 13. 王海棻等 《古漢語虛詞詞典》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 1996年 14. 中國社科院語言所古代漢語研究室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 商務(wù)印書舘 三、文字類 1. 唐蘭 《中國文字學(xué)》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9月第1版 2. 胡樸安 《中國文字學(xué)史》 上海書店 1984年3月第1版 3. 經(jīng)本植 《古漢語文字學(xué)知識》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4年9月第1版 4. 高亨 《文字形義學(xué)概論》 齊魯書社 1981年2月第1版 5. 梁東漢 《漢字的結(jié)構(gòu)及其流變》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59年2月第1版 6. 裘錫圭 《文字學(xué)概要》 商務(wù)印書舘 1988年8月 7. 蔣善國 《漢字學(xué)》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年8月第1版 8. 楊五銘 《文字學(xué)》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10月第1版 9. 羅君惕 《漢字學(xué)要籍概述》 中華書局 1984年5月第1版 10. 陸宗達(dá) 《說文解字通論》 北京出版社 1981年10月第1版 四、詞匯類 1. 趙克勤 《古漢語詞匯概要》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7年4月第1版 2. 何九盈 蔣紹愚 《古漢語詞匯講話》 北京出版社 1980年10月第1版 3. 蘇寶榮 宋永培《古漢語詞義簡論》河北教育出版社 1987年10月第1版 4. 洪成玉 《古漢語詞義分析》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5年11月第1版 5. 高守綱 《古代漢語詞義通論》 語文出版社 1994年10月第1版 五、語法類 1. 馬漢麟 《古漢語語法提要》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0年出版 2. 張之強 《古代漢語語法知識》 北京出版社 1979年7月出版 3. 劉學(xué)林 劉天澤 遲鐸《古漢語語法》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4月第1版 4. 劉誠 王大年 《語法學(xué)》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10月第1版 5. 何樂士 《古代漢語語法》 6. 鄭奠 麥梅翹 《古漢語語法學(xué)資料匯編》 中華書局 1964年 7.《文言語法》 楊伯峻 著 北京出版社 1956年11月第2版 8. 馬建忠 《馬氏文通》 商務(wù)印書舘 1983年 六、虛詞類 1. 何樂士等 《文言虛詞淺釋》 北京出版社 1979年7月第1版 2. 楊伯峻 田樹生 《文言常用虛詞》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3年10月第1版 3. 陜西師大 《常用文言虛詞詞典》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3年3月第1版 4. 呂叔湘 《文言虛詞》 上海教育出版社 七、修辭類 1. 趙克勤 《古漢語修辭簡論》 商務(wù)印書舘 1983年3月第1版 2. 李維琦 《修辭學(xué)》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10月第1版 3. 楊樹達(dá) 《漢文文言修辭學(xué)》 中華書局 1980年9月新1版 4. 鄭子瑜 《中國修辭學(xué)史稿》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年5月第1版 八、古代文獻(xiàn) 1.楊伯峻 《論語譯注》 中華書局 1980年 2.劉寶楠 《論語正義》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 3.楊伯峻 《孟子譯注》 中華書局 1960年 4.焦循 《孟子正義》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 5.孫詒讓 《墨子閑詁》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 6.郭慶藩 《莊子集釋》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 7.王先謙 《荀子集解》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 8.陳奇猷 《呂氏春秋校釋》 學(xué)林出版社 1984年 9.陳奇猷 《韓非子新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 10.司馬遷 《史記》 中華書局點校本 11.班固 《漢書》 中華書局點校本 12. 洪誠 《中國歷代語言文字學(xué)文選選注》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82年 九、古書注解和詩詞格律 1. 楊樹達(dá) 《古書句讀釋例》 中華書局 1954年12月第1版 2. 俞樾等 《古書疑義舉例五種》 中華書局 1956年1月第1版 3. 王力 《詩詞格律》 中華書局 1977年 4. 陸宗達(dá) 《訓(xùn)詁簡論》 北京出版社1980年 十、雜志 1.《古漢語研究》 2.《中國語文》 3.《漢字文化》。
古代漢語復(fù)習(xí)資料/post/worde4/161354924.htm/class/kaocai/2005-12/223937911.htm/article/23826//topic.blg?tuid=726&tid=79343。
我是中文系畢業(yè)的,中文最難修的是古代漢語,訓(xùn)詁、格律、音韻什么的,很復(fù)雜,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古代漢語研究生很少人報名,甚至,有的招考單位招兩個,也許只有一個人報名。
大專院校也缺少古漢語老師的。不過,就業(yè)范圍不寬。
下面是一些書目,你可以挑選著看?!豆糯鷿h語》課程參考書目《古代漢語》課程以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5月校訂重排本,共四冊)為教材。
為了幫助學(xué)生開闊眼界,特開具如下參考書目,供選擇閱讀。一、教材1. 郭錫良 唐作藩 何九盈等《古代漢語》 商務(wù)印書舘出版 上下 2001年2. 周秉鈞《古漢語綱要》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1月第1版3. 王力《漢語史稿》 中華書局 上中下 1980年6月第1版4. 郭錫良 李玲璞 《古代漢語》 上下 語文出版社1992年 5. 楊寶忠 《古代漢語詞語考證》 河北大學(xué)出版社 1997年6. 蕭泰芳 張儒等 《古代漢語注釋商榷》 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9年7.牟維珍等《王力古代漢語注釋匯考》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4年二、工具書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2.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康熙字典》 中華書局 1958年1月第1版4. 楊樹達(dá) 《詞詮》 中華書局 19655. 裴學(xué)海 《古書虛字集釋》中華書局 1954年6.《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 商務(wù)印書館2005年7月7. 王力 《王力古漢語字典》 中華書局2000年6月第1版8.《辭源》 商務(wù)印書舘9.《辭?!?上海辭書出版社10.《漢語大字典》 四川辭書出版社 湖北辭書出版社11.《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2. 楊伯峻 《古漢語虛詞》中華書局 1981年13. 王海棻等 《古漢語虛詞詞典》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 1996年14. 中國社科院語言所古代漢語研究室 《古代漢語虛詞詞典》 商務(wù)印書舘三、文字類1. 唐蘭 《中國文字學(xué)》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9月第1版 2. 胡樸安 《中國文字學(xué)史》 上海書店 1984年3月第1版3. 經(jīng)本植 《古漢語文字學(xué)知識》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4年9月第1版4. 高亨 《文字形義學(xué)概論》 齊魯書社 1981年2月第1版5. 梁東漢 《漢字的結(jié)構(gòu)及其流變》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59年2月第1版6. 裘錫圭 《文字學(xué)概要》 商務(wù)印書舘 1988年8月7. 蔣善國 《漢字學(xué)》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7年8月第1版8. 楊五銘 《文字學(xué)》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10月第1版9. 羅君惕 《漢字學(xué)要籍概述》 中華書局 1984年5月第1版10. 陸宗達(dá) 《說文解字通論》 北京出版社 1981年10月第1版四、詞匯類1. 趙克勤 《古漢語詞匯概要》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7年4月第1版2. 何九盈 蔣紹愚 《古漢語詞匯講話》 北京出版社 1980年10月第1版 3. 蘇寶榮 宋永培《古漢語詞義簡論》河北教育出版社 1987年10月第1版4. 洪成玉 《古漢語詞義分析》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5年11月第1版5. 高守綱 《古代漢語詞義通論》 語文出版社 1994年10月第1版五、語法類1. 馬漢麟 《古漢語語法提要》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0年出版2. 張之強 《古代漢語語法知識》 北京出版社 1979年7月出版3. 劉學(xué)林 劉天澤 遲鐸《古漢語語法》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4月第1版4. 劉誠 王大年 《語法學(xué)》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10月第1版5. 何樂士 《古代漢語語法》 6. 鄭奠 麥梅翹 《古漢語語法學(xué)資料匯編》 中華書局 1964年7.《文言語法》 楊伯峻 著 北京出版社 1956年11月第2版8. 馬建忠 《馬氏文通》 商務(wù)印書舘 1983年 六、虛詞類1. 何樂士等 《文言虛詞淺釋》 北京出版社 1979年7月第1版2. 楊伯峻 田樹生 《文言常用虛詞》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3年10月第1版3. 陜西師大 《常用文言虛詞詞典》 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3年3月第1版4. 呂叔湘 《文言虛詞》 上海教育出版社七、修辭類1. 趙克勤 《古漢語修辭簡論》 商務(wù)印書舘 1983年3月第1版2. 李維琦 《修辭學(xué)》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年10月第1版3. 楊樹達(dá) 《漢文文言修辭學(xué)》 中華書局 1980年9月新1版4. 鄭子瑜 《中國修辭學(xué)史稿》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4年5月第1版八、古代文獻(xiàn)1.楊伯峻 《論語譯注》 中華書局 1980年2.劉寶楠 《論語正義》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3.楊伯峻 《孟子譯注》 中華書局 1960年4.焦循 《孟子正義》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5.孫詒讓 《墨子閑詁》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6.郭慶藩 《莊子集釋》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7.王先謙 《荀子集解》 中華書局 《諸子集成》本8.陳奇猷 《呂氏春秋校釋》 學(xué)林出版社 1984年9.陳奇猷 《韓非子新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年10.司馬遷 《史記》 中華書局點校本11.班固 《漢書》 中華書局點校本12. 洪誠 《中國歷代語言文字學(xué)文選選注》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82年九、古書注解和詩詞格律1. 楊樹達(dá) 《古書句讀釋例》 中華書局 1954年12月第1版2. 俞樾等 《古書疑義舉例五種》 中華書局 1956年1月第1版3. 王力 《詩詞格律》 中華書局 1977年4. 陸宗達(dá) 《訓(xùn)詁簡論》 北京出版社1980年十、雜志1.《古漢語研究》2.《中國語文》3.《漢字文化》。
具體地說,就是要做到感性與理性、范文與規(guī)律相結(jié)合的方法,即閱讀一定數(shù)量的典范的文言文,自覺地掌握最低限度的常用詞和最基本的文言文規(guī)律知識,這幾個方面結(jié)合起來,相互補充和配合,就能較快學(xué)好文言文。
六十年代王力先生編的《古代漢語》,采取文選,常用詞,通論三結(jié)合的體系,就是感性與理性相結(jié)合的體系。實踐證明,這是學(xué)習(xí)古漢語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學(xué)習(xí)古代漢語為什么要讀文選呢? 因為學(xué)習(xí)古代漢語,目的是為了讀古書,文選是古書的舉例,是文字、音韻、詞匯、語法等各種古漢語知識的綜合體現(xiàn)。不讀文選,不僅知識不能掌握,而且也很難提高閱讀古書的能力。
那么,閱讀文選要注意些什么呢?首先要著眼于語言,不要著眼于文學(xué)。如《論語、侍坐章》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p>
作為文學(xué)作品,在了解文句以后,要著重領(lǐng)會這幾句描寫了怎樣的情境,表達(dá)了人物怎樣的情趣、愛好和態(tài)度等,作為古漢語材料,則要求切實弄懂“鼓”、“瑟”、“希”、“鏗”、“爾”、“舍”、“而”、“作”這些詞的古今意義和用法,如不切實弄懂,就沒有達(dá)到古漢語學(xué)習(xí)的要求。要逐字逐句讀,不能囫圇吞棗,望文生義。
如前例,按古漢語的學(xué)習(xí)要求,應(yīng)該懂得,“鼓”原是名詞,這里用作動詞,但不能作“敲打”解,而應(yīng)作“彈奏”解,因為“瑟”不同“鼓”,是一種撥弦樂器,“?!蓖跋 ?,這里不能解釋為“稀少”,而是指瑟的聲音漸漸減慢減弱,接近尾聲。“爾”是助詞,用在象聲詞“鏗”的后面,開竅推瑟發(fā)出的聲音。
象聲詞或形容詞后加“爾”或“然”都是同一種構(gòu)詞方法?!白鳌币话阕鳌皠谧鳌苯猓@里用的是本義,作“起來”解,即“起身”。
“而”是連詞,連接“舍瑟”和“作”兩個動作,但不是并列關(guān)系,而是偏正關(guān)系。讀文選就應(yīng)該這樣一字一句,細(xì)細(xì)比較推敲。
當(dāng)然不是每一句都要平均用力,可以有重點有一般,但必須有這樣認(rèn)真仔細(xì)的態(tài)度。還要注意常用詞和特殊句式。
如《左傳、燭之武退秦師》:“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汜南?!?/p>
對于這段話中的“晉侯”、“秦伯”、“鄭”、“楚”、“函陵”、“汜南”等人名,爵位、國名、地名等只要一般了解即可:“晉侯秦伯圍鄭”這樣的句式古今也一樣,不必多花力氣。面對于“以”、“其”、“于”、“貳”、“軍”這些常用詞的意義或用法則必須掌握,對于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無禮于……”、“貳于……”這樣的句式,也應(yīng)該注意比較、分析。
“無禮于……”或“貳于……”句式雖然相似,但表達(dá)的意義則不完全相同?!盁o禮于晉”是指對晉國無禮,“貳于楚”則不是對楚有二心,而是指表面上跟晉好,實際上向著楚。
要熟讀成誦。古漢語在用詞造句等許多方面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它有一套特殊詞匯,句式和修飾手法,而這些都已成為過去時代的書面語。
要真正熟悉古漢語,掌握古漢語的微妙差別,最好的方法是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多讀,讀熟,有些片斷要能夠背誦。如果有十幾篇,幾十篇古文讀起來瑯瑯上口,爛熟于心,那對古漢語中一些常見的句式,常規(guī)的實詞、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也就“看來百事只在熟”,“熟則精”、“精則巧”。
“工夫自熟中出”。學(xué)習(xí)古漢語,在重視讀文選的同時,還要學(xué)習(xí)古代漢語的理論知識,把前人總結(jié)歸納出來的文字、音韻、詞匯、語法等知識學(xué)到手,用它來駕馭分析古漢語語言材料。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今天知識不斷更新的年代,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不可能也不應(yīng)該像古人那樣十“年寒窗”,完全沉浸在古書堆中,慢慢用自己的感性經(jīng)驗去摸索、體會。
這樣做花力費時太多。何況今天我們還有許多有利條件,因為前人已花了許多精力,為我們整理出有關(guān)古漢語的規(guī)律知識。
古漢語知識涉及面很廣,重點應(yīng)該是學(xué)習(xí)詞匯知識和語法知識。詞是語言的建筑料,要能讀懂古書,至少到掌握一千多個常用詞。
所謂常用詞,是指那些古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而不是那些冷僻的使用頻率很低的詞。所謂“掌握”,就是要用古今對比的方法,弄懂并記住這些常用詞的常用義,特別是那些細(xì)微差別。
《史記。項羽本紀(jì)》:“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不使者,皆斬之?!?/p>
我們知道羊是很溫馴的,怎么說“狠如羊”呢?原來古代“狠”是“不聽從”的意思。羊有時很犟,你拉它,它就是不走。
又如《漢書?;艄鈧鳌罚骸肮馀c左將軍(上官桀)結(jié)婚相親”。
初學(xué)者指出疑問,霍光是男的,上官桀身為左將軍,自然也是男的,說二人“結(jié)婚”,不可理解。其實古代結(jié)為夫妻的雙方,女方的親屬可稱為“婿”,男方的親屬可稱為“姻”,這里指霍光的長女嫁給上官桀的兒子做妻子,雙方成了親“家”。
可見應(yīng)該從古今比較之中逐步掌握這些常用詞。學(xué)習(xí)古漢語語法,應(yīng)重點了解古今語法的差異方面。
因為古今漢語的一些基本語法規(guī)律(如之語在謂語之前,動詞,形容詞可作謂語等)古今相同,這些就不必死記硬背。 而對古今差異方面(如詞類活用,特殊語序,特殊句式,特殊的被動表示法,以及一些常見的虛詞的用法等)應(yīng)很好地掌握。
如《史記。扁鵲。
《高中語文基礎(chǔ)知識手冊》自1993年問世,至今暢銷經(jīng)久不衰,已成為全國高中學(xué)生學(xué)習(xí)、教師備課的必備工具書,成為教輔圖書中的知名品牌。
全書根據(jù)語文高考的考查范圍,劃分成四大板塊,系統(tǒng)介紹相關(guān)知識和學(xué)習(xí)方法。
語言知識和語言表達(dá) 按新課標(biāo)考綱分“字音”“漢字”“標(biāo)點符號”“詞語”“句子”“修辭格”等基礎(chǔ)知識及“擴(kuò)展語句,壓縮語段”“選用、仿用、變換句式”“語言簡明、連貫、得體”“語言表達(dá)創(chuàng)新題型”等語言運用能力部分。
文學(xué)常識和名句名篇 包括“作家作品”“文學(xué)體裁”“詩文名句”“古代文化常識”四部分。
古代詩文閱讀 文言文部分包括“文字”“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等古漢語基礎(chǔ)知識,及“文言文斷句及翻譯”“文言文文意理解”等文言文能力部分。“古詩詞鑒賞”著重介紹鑒賞方法,意在幫助學(xué)生突破這一高考難點。
現(xiàn)代文閱讀 包括“閱讀基本知識”“現(xiàn)代文閱讀考點分析”“文學(xué)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對應(yīng)新課標(biāo)考綱,以有序地培養(yǎng)學(xué)生的閱讀、鑒賞、探究能力。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3.45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