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地球在宇宙中1、宇宙環(huán)境是由星云、行星、流星、恒星、彗星等天體和彌漫于星際空間的物質(氣體和塵埃)組成。
2、宇宙中的各種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3、目前人類所知道的最高級的天體系統是總星系,最低級的天體系統是地月系。
4、太陽系八顆行星由近及遠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 5、太陽系八大行星繞日公轉運動的共同特征是同向性 、共面性、近圓性。
6、地球存在生命物質的條件有:_安全穩(wěn)定的宇宙環(huán)境、穩(wěn)定的光照條件、一定的體積和質量形成了適合的大氣層地球適合生物生存和繁衍,與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日地距離適中)保證了溫度條件適中--液態(tài)水的存在以及地球本身的條件如溫度、大氣、水等條件有密切關系。7、太陽源源不斷地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四周發(fā)射能量,這種現象稱為太陽輻射。
太陽輻射能維持地表的溫度,是促進地球上的大氣、水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為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能源。8、太陽大氣由里到外分為_光球_層、_色球_層和_日冕_層。
9、太陽大氣經常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運動,稱為_太陽活動__,周期約為__11__年,其重要標志是黑子__和_耀斑__。10、當黑子耀斑增多時,其發(fā)射的電磁波進入地球電離層,引起電離層擾動,使無線電短波通訊受到影響;太陽大氣拋出的_高能帶電粒子,擾亂地球磁場,使地球磁場出現“磁暴”現象,進入兩極的高空大氣,與之碰撞產生__極光_。
11、地球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是逆時針時針方向旋轉,從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是順時針時針方向旋轉。12、晝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陽高度的日變化周期為24小時,叫做太陽日。
地球自轉的真正周期是恒星日,時間長度為23小時56分4秒。13、地球自轉的角速度除極點外各地相等_。
線速度_赤道_最大,隨緯度增大而減小。14、地球繞日公轉的軌跡叫做黃道軌道,又稱黃道。
地球公轉方向是_自西向東_、每年1月初,地球運動到近日點的位置,速度_較快_。每年7月初,地球運動到遠日點的位置,速度較慢。
15、地球上晝夜半球分界線稱為晨昏線;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由夜變?yōu)闀兊姆纸缇€稱晨線,由晝變夜為的分界線稱昏線。16、同一時刻,不同經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時,一般是越向東時刻早,越向西時刻晚。
經度每隔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經度每隔1度,地方時相差4分鐘。17、自1884年開始實行分區(qū)計時辦法,將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qū),每個時區(qū)跨經度15度。
美國本土跨4個時區(qū),中國跨5個時區(qū)。北京時間的含義北京所在時區(qū)(東八區(qū))的區(qū)時(中央經線的地方時)。
18、原則上以180°經線作為地球上“今天”和“明天”的分界線,并把此界線叫國際日期變更線。又稱國際日界線。
另一條日界線所在經線的地方時0時,又稱自然日界線。這兩日條界線不重合時將全球分為兩個不同日期;當兩條日界線重合時全球為同一日期。
19、地球自轉與公轉的關系可以用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的關系來表示,它們的交角叫黃赤交角,目前的角度為23°26′。20、地球運動過程中,因為_黃赤交角_的存在,地球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地表的太陽直射點在_南北回歸線_之間作往返運動,稱為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_。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
21、正午太陽高度的時間分布規(guī)律:夏至日,23°26′N以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的最大值,23°26′S以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23°26′S以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的最大值,23°26′N以北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一年中的最小值。22、直射點的正午太陽高度最大,為90度;晨昏線上太陽高度為0度。
全球正午太陽高度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