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亞洲封建國家的建立 1、5世紀,奴隸制國家大和統(tǒng)一日本本土,最高統(tǒng)治者稱天皇。
2、7世紀日本仿照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改新的主要內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
經濟上,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分給農民耕種,收取賦稅。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
此后,大和國正式改名為日本。 3、7世紀穆罕默德在麥加創(chuàng)立伊斯蘭教,號召大家都信仰真主,放棄本部落的神,這種一神教的宣傳,有利于促進民族統(tǒng)一。
4、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麥地那,并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伊斯蘭教把622年定為伊斯蘭教歷元年。
5、630年,麥加貴族妥協(xié),承認穆罕默德為政治宗教領袖。麥加成為伊斯蘭教圣地。
632年,阿拉伯半島基本統(tǒng)一,統(tǒng)一的阿拉伯國家建立起來。 第5課:中古歐洲社會 1、西歐封建制度的核心內容是西歐封建等級制度。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狈从车氖钱敃r西歐社會等級森嚴。
2、西歐封建社會時期,羅馬教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教皇和教會不僅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還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3、10世紀,西歐城市重新興起。意大利、法國、英國、德意志等都有許多著名城市。
4、隨著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由富裕商人和銀行家發(fā)展成為早期資產階級,他們的出現(xiàn),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 5、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廷帝國,首都在君士坦丁堡。
15世紀中期,延續(xù)了一千多年的東羅馬帝國被封建制的奧斯曼土耳其給滅掉了。 第6課:古代世界的戰(zhàn)爭與征服 1、曾經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
2、公元前5世紀,波斯帝國把矛頭轉向歐洲,三次出征希臘,史稱希波戰(zhàn)爭。最終希臘取得勝利。
3、馬其頓國的亞歷山大繼承王位后,出兵東征,足跡遠達印度,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 4、公元前27年后,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的統(tǒng)治下,疆域不斷擴大,到2世紀,羅馬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
5、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應該認識到,戰(zhàn)爭從未在人類生活中長時間地停留過,戰(zhàn)爭與文化緊密相連。一般來說,戰(zhàn)爭具有破壞性,會給人們帶來沉重的災難。
但是它也有積極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戰(zhàn)火之后,隨之而來的,往往是文化的傳播與滲透。我們要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zhàn)爭,積極維護人類和平。
第7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在古絲綢之路上,歐、亞、非三大洲的商人不斷進行友好往來,他們交換各地不同物產,傳播各民族的文化,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2、“阿拉伯數(shù)字”最初是由印度人創(chuàng)造的,而阿拉伯人對它加以改造并傳播到歐洲去,這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
3、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在元朝的時候旅居中國長達17年之久,并在元朝朝廷中擔任官職?;貒?,他口述《馬可·波羅行紀》一書,傳播中國與東方文化,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第8課、第9課:古代科技與思想文化(一)、(二) 1、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是由古代埃及人創(chuàng)造的,出現(xiàn)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chuàng)造了楔形文字。
2、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 3、佛教:公元前6世紀,佛教誕生于古代印度,創(chuàng)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即釋迦牟尼)。
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要人“忍耐服從”。公元前3世紀,印度阿育王在位時,佛教由了很大發(fā)展,并向外傳播。
4、基督教:1世紀時產生于巴勒斯坦一帶。傳道者宣傳說耶穌就是“救世主”。
現(xiàn)在通用的公元紀年,就是以傳說中的“耶穌出生”之年算起,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 5、伊斯蘭教: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chuàng)立了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信徒稱為穆斯林,它們的經典是《古蘭經》。 6、古希臘著名的科學家阿基米德以發(fā)現(xiàn)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而聞名。
(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保?7、《荷馬史詩》是古希臘著名的英雄史詩。
相傳,它是在民間口頭創(chuàng)作的基礎上,由盲詩人荷馬加工整理而成的。 8、索福克勒斯是古代希臘著名的悲劇作家,他把古代悲劇藝術推向成熟。
代表作是《俄底浦斯王》。 9、《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生動描繪了阿拉伯帝國豐富的社會生活。
10、伊斯蘭教的第一大圣寺是麥加大清真寺,位于今天沙特阿拉伯麥加城中心。 11、巴黎圣母院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點擊至文庫查看全文>
原發(fā)布者:顏曉梅
九年級上冊歷史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人類文明的開端
第1課人類的形成
1、人類的出現(xiàn)
過程: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猿)→完全形成中的人(四種,其中現(xiàn)代人的特征出現(xiàn)在晚期智人時期)
1、現(xiàn)代人類從非洲南方古猿進化而來(屬“正在形成中的人”)。
2、“完全形成的人”:分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元謀人、北京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山頂洞人)
3、三大人種(即黃種、白種、黑種人)
形成的原因:不同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等眾多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
二、氏族社會(血緣關系)
1、原始社會經歷了母系氏族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
(1)特點:母系——群婚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婦女在社會中占主導地位;財產公有,生產和分配都以集體為基礎。
(2)特點:父系——婚姻關系相對固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在社會占主導地位。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相|同|點|都是按一定血緣關系結合在一起的群體;|都是原始社會的基本單位;|人民共同勞動,共同消費。|
不同點|生產活動|婦女采集為主|男子從事農業(yè)和畜牧業(yè)|
社會地位|婦女占主導地位|男子占主導地位|血緣關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知母又知父,子女按父系確定血統(tǒng)|
2((74((2)(★★歸納總結日本明治維新和俄國★★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后,英法相對落后,美德后來居上的原因是什么?造成什么結局?8(
九年級上冊歷史知識提要第1課:史前時期的人類1、大約300萬年前,非洲生活著早期人類南方古猿。
2、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現(xiàn),標志著從猿到人過渡階段的結束。生產的發(fā)展是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過渡的根本原因。
3、世界三大人種: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4、母系氏族的特點:以母系血緣為紐帶組成穩(wěn)固的集團;婦女在生產生活中居主導地位。(該亞的故事)5、父系氏族的特點:以父系血緣為紐帶組成穩(wěn)固的集團;男子在生產生活中居主導地位;私有財產出現(xiàn)。
(厄瑞斯忒的故事)第2課:亞非文明古國1、埃及位于北非尼羅河流域,公元前3100年,形成統(tǒng)一的奴隸制國家,都城在孟斐斯。國王稱為法老。
2、金字塔作為法老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3、西亞兩河流域約在公元前3000年出現(xiàn)了許多城市國家。
4、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tǒng)一了兩河流域,首都在巴比倫。5、古巴比倫文明象征《漢謨拉比法典》是歷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6、古印度文明的象征的種姓制度:婆羅門(祭司貴族)、剎帝利(國王、官吏和武士)、吠舍(從事農業(yè)、牧業(yè)、商業(yè)的平民)、首陀羅(從事低賤的各種職業(yè))7、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巴比倫和中國被稱為亞非四大文明古國。第3課:歐洲文明的起源1、歐洲文明源于古代希臘,公元前2000年,希臘早期文明愛琴文明興起,前后中心是克里特島和邁錫尼。
2、公元前6世紀末,雅典成為著名的奴隸制城邦。3、伯利克里當政時期,雅典的民主政治發(fā)展到奴隸制民主的最高峰。
4、公元前6世紀末,意大利半島出現(xiàn)了羅馬奴隸制共和國,元老院掌握國家實權。5、布匿戰(zhàn)爭:公元前3世紀中期,羅馬與迦太基為爭奪地中海霸權而爆發(fā)的戰(zhàn)爭,羅馬獲勝,公元前2世紀中葉,羅馬稱霸地中海地區(qū)。
6、奴隸的大量逃亡和起義、小農的破產、被征服地區(qū)人民的反抗導致了羅馬共和國的衰落。7、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被授予“奧古斯都”的稱號,羅馬從共和時代進入帝國時代。
第4課:中古亞歐文明1、日本大化改新:背景:7世紀,日本奴隸社會的各種矛盾十分尖銳,日本皇室和一些留學中國的人想仿效中國隋唐的制度,實行中央集權。時間:646年。
意義:這次改革打擊了奴隸主貴族的勢力,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標志著日本從奴隸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2、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日爾曼人建立的封建國家中最重要的是法蘭克王國。
3、8世紀前半期,查理?馬特改革,建立采邑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封建等級制度。4、751年,“丕平獻土”奠定了教皇國的基礎。
5、11世紀前后,隨著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西歐工商業(yè)城市普遍興起,重要城市有意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薩,法國的巴黎、馬賽,英國的倫敦。6、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攻下君士坦丁堡,滅亡了東羅馬帝國,將其改名為伊斯坦布爾。
16世紀中葉,奧斯曼土耳其成為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封建帝國。第5課:文明的沖撞與融合1、公元前5世紀早期,波斯帝國出證希臘,挑起了希波戰(zhàn)爭(馬拉松戰(zhàn)役)。
2、公元前334年,馬其頓王國國王亞歷山大東征,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其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首都是巴比倫。亞歷山大東征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一種混合著希臘和東方因素的文明誕生。
3、布匿戰(zhàn)爭后,羅馬成為地中海的霸主。2世紀,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海。
4、古代印度人發(fā)明了包括0在內的10個數(shù)字符號(阿拉伯數(shù)字)和一般通用的計數(shù)法。5、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元朝時來到中國,著有《馬可?波羅游記》。
該書擴大了歐洲人的視野,是新航路開辟的原因之一。第6課:世界三大宗教1、公元前6世紀,印度種姓制度引起社會矛盾尖銳,釋迦牟尼創(chuàng)立佛教。
教義:宣揚“眾生平等”,提倡消除欲望以解脫苦難,教人忍耐順從以求進入“極樂世界”。經典是《金剛經》。
2、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定佛教為國教,佛教逐漸發(fā)展成世界性宗教。3、公元1世紀,基督教產生于巴勒斯坦、小亞細亞地區(qū),相傳其創(chuàng)始人是耶穌。
教義: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類有“原罪”,人們只要信奉耶穌,忍受苦難,死后靈魂就可升入天堂。4、基督教的經典是《圣經》。
5、公元4世紀末,羅馬皇帝定基督教為國教,基督教逐漸盛行歐洲各地。6、公元7世紀初,穆罕默德創(chuàng)立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的經典是《古蘭經》。教義:號召人們信仰 “真主”安拉,自稱是安拉的使者,主張凡是信仰安拉的人,不分部落氏族,都是兄弟。
7、622年,穆罕默德在麥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的神權國家。8、8世紀中期,阿拉伯帝國成為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伊斯蘭教隨之傳播到世界各地。
第7課:古代科技和文化1、古代埃及人創(chuàng)造出象形文字。兩河流域蘇美爾人發(fā)明了楔形文字。
2、古希臘數(shù)學家畢達哥拉斯提出了畢達哥拉斯定理(勾股定理)。亞里士多德創(chuàng)立了許多學科的學科體系。
阿基米德發(fā)現(xiàn)了比重原理和杠桿原理,發(fā)展了機械學。3、古希臘文學的主要成就是史詩、寓言和戲劇,《荷馬史詩》是希臘最早的。
歷史: 對重要歷史事件和發(fā)展要分開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終形成三個層面進行歸納,每個層面要有:條件—時間—表現(xiàn)—影響。采用記住關鍵詞,然后針對問題理清思路、填充知識,獨立形成答案的解題方法。
為考大學做準備..
學習要安排一個簡單可行的計劃, 改善學習方法.同時也要適當參加學校的活動,全面發(fā)展.
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多聽(聽課),多記(記重要的歷史事件,記重要的題型結構,記概念,記公式),多看(看書),多做(做作業(yè)),多問(不懂就問),多復習,多總結.用記課堂筆記的方法集中上課注意力.
通過不懈的努力,使成績一步一步的提高和穩(wěn)固.對考試盡力, 考試時一定要心細,最后沖刺時,一定要平常心.考試結束后要認真總結,以便于以后更好的學習.
眼下:放下包袱,平時:努力學習.考前:認真?zhèn)鋺?zhàn),考試時:不言放棄,考后:平常心.切記!
成功永遠來自于不懈的努力,成功永遠屬于勤奮的人.祝你成功.
☆近代化(近代社會):政治民主化,經濟工業(yè)化,思想文化自由化、民主化,構建資產階級的人文價值觀,在社會生活中逐步接受近代文明☆資本主義制度: 生產力:大機器生產優(yōu)越性(進步性)生產關系:雇傭關系思想意識:要求摧毀封建等級制度和專制制度,體現(xiàn)資本主義制度自由、發(fā)展的要求 局限性:貧富不均☆資產階級能統(tǒng)治世界的原因:生產工具先進,交通便利,使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fā)展,資本主義先進的生產方式必然戰(zhàn)勝落后的生產方式☆推動資本主義社會的發(fā)展的因素:資產階級革命、資產階級改革、思想文化解放運動、工業(yè)革命、殖民掠奪☆資本主義國家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方式: 1、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推翻封建制度, 確立資本階級統(tǒng)治(英國、法國)2、通過民族解放戰(zhàn)爭推翻殖民統(tǒng)治(美國獨立戰(zhàn)爭)3、通過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組度廢除舊制度(俄國、日本)4、通過對外發(fā)動王朝戰(zhàn)爭(德國、意大利)☆四大資產階級革命: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中國戊戌變法、美國羅斯福“新政”思想解放運動時間 性質 核心思想 代表人物文藝復興運動 14——17世紀 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會大門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 人文主義:以人性反對神性,以人權反對神權,以自由平等反對封建特權和等級制度 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啟蒙運動 17——18世紀 資產階級領導的、弘揚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識形態(tài),把人的思想從宗教神學和封建專制的禁錮中解放出來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 理性主義 洛克、霍布斯、盧梭、孟德斯鳩、伏爾泰自由主義思想 19世紀 略 自由主義 亞當?斯密、邊沁、孔德、杜威社會主義思想 19世紀 略 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文藝復興運動1、中古世紀,羅馬教皇和天主教教會在歐洲的封建統(tǒng)治束縛人的思想,扼殺人性,阻礙社會進步和科學發(fā)展,引起廣泛的不滿背景 2、14世紀前后,處于歐洲貿易最繁榮區(qū)域——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興起許多城市國家,開始產生新興資產階級,他們不滿教會對精神世界的控制,提倡“人文主義”3、印刷術的推廣與普及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含義:14——17世紀,許多藝術家、科學家、思想家發(fā)掘和繼承古希臘、羅馬文化傳統(tǒng),追求個性,解放和自由,表現(xiàn)人類不斷追求進步的本性,一時成為風潮和時尚的思想文化運動發(fā)源地:意大利(最早產生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影響范圍:幾乎西歐所有國家影響:打破中世紀以來封建統(tǒng)治和教會神學對人思想的束縛,強調和發(fā)揮人在世界上的作用,推動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礎,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起推動作用,是近代以后歐洲社會加速發(fā)展的重要根源 國籍 稱謂 作品 意義但丁 意大利 詩人、文藝復興的先驅 《神曲》 《神曲》是歐洲開始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標志達?芬奇 意大利 藝術家(畫家)、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 ——莎士比亞 英國 文學家(戲劇家) “四大悲劇”:《奧賽羅》《李爾王》《哈姆雷特》《麥克白》 使英語文學創(chuàng)作達到一個嶄新的階段☆《蒙娜麗莎》: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給人以無限豐富的聯(lián)想,以和悅的眼神、發(fā)自內心的微笑表現(xiàn)人性的光輝,達?芬奇從人文主義的立場出發(fā),賦予筆下人物真實的個性與情感,惟妙惟肖地刻畫了一位市民婦女的溫柔與典雅,鼓勵人們去大膽追求不受宗教璀璨的世俗生活,完全擺脫宗教題材的束縛☆文藝復興運動是新興資產階級借助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發(fā)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運動,不是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簡單恢復,而是以人文主義為武器,進行反封建、反教會、反神學斗爭,為資產階級服務☆16——18世紀的四次巨變:文藝復興運動、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新航路開辟、宗教改革運動啟蒙運動 西歐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背景 自然科學取得長足的進步 封建君主制依然存在,人們群眾的利益仍然不斷遭到侵犯和剝奪 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不滿足文藝復興人文主義的反封建斗爭,需要更強大的思想武器摧毀封建制度含義:17——18世紀,許多思想家的理論啟迪人們的思想的時代是“理性時代”,提倡的思想是“理性主義” 天賦人權:每個人生而自由、平等盧梭. “人民主權說”:人的權利是自然賦予、不可剝奪的天然權利代表人物 “社會契約論”孟德斯鳩:代表資產階級激進派(小資產階級),提出“三權(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分立”學說伏爾泰:法國啟蒙運動的開拓者和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特別是其精神支柱天主教教會,抨擊天主教教會的罪惡行徑,指出教皇實力建立在“成見與無知”的基礎上意義:“性質”+為美國獨立戰(zhàn)爭和法國大革命提供銳利的思想武器,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立提供理論依據(jù)☆文藝復興運動與啟蒙運動的相同點:反對君主專制,否定教權主義,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文藝復興運動的矛頭指向是歐洲宗教神學,啟蒙運動矛頭指向封建專制制度新航線開辟 根本原因:隨著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黃金成為最貴重的商品和主要交換手段,。
我也是初三的也,我跟你說吧
重點
1,4大文明古國,印度的種姓制度和漢莫拉比法典為重
2,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羅馬建立到滅亡的重大事件的時間
3,伊斯蘭教創(chuàng)立
4,拜占庭帝國興亡和分封制
5,希波戰(zhàn)爭
6,馬可波羅
7,阿拉伯數(shù)字
8,古代文字
9,三大宗教要了解
10,文學戲劇中,河馬史詩和俄狄浦斯王為重點,天方夜談要了解
11,文藝復興的原因和特點
加分啊,我們都是學生
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成就:改變了工廠布局受自然條件的限制 加快了資本主義國家工業(yè)化的步伐。
美國人富爾頓發(fā)明了輪船,英國人史蒂芬孫發(fā)明了火車。 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成就: 美國有線電報開發(fā)成功 貝爾發(fā)明有線電話 意大利馬可尼發(fā)明無線電報。
第一次工業(yè)革命起源于英國,主要是大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 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美德兩國領先,主要是電力的廣泛應用。
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影響:1.解放和發(fā)展了生產力。 2.使世界分裂成兩個對立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
3.改變了世界的面貌,造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后。東方從屬于西方。
4.把勞動力從農村引向城市,開始了城市化進程。 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影響: 1.科學技術成就循序運用到生產中,推動了世界經濟的迅速增長,進一步改變了人民的生活方式。
2.壟斷資產階級逐漸控制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的生活,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3.加強了世界聯(lián)系,帶來了環(huán)境污染。
4.洋務運動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20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