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詞類 (一)詞類:漢語實詞。
詞類 意 義 舉 例 使用時要注意的情況 名詞:表示人或事物、時間、處所、方位等名稱的詞。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 。
出門向東。 (1)注意名詞、動詞、形容詞之間的搭配。
例1:他親切的話語時刻浮現(xiàn)在眼前。(名與動搭配錯誤) 例2:它堅硬的目光變得柔和了。
(形容詞與名詞搭配錯誤) (2)不要誤用詞類。 例3:這是對他最大的諷刺和恥辱。
(名詞誤用為動詞。“恥辱”改為“侮辱”) 例4:現(xiàn)在,世界流行著許多發(fā)達肌肉的鍛煉法。
(形容詞誤用為動詞?!鞍l(fā)達肌肉”改為“使肌肉發(fā)達”) 動詞 表示動作行為、發(fā)展變化、心理活動、判斷等意義的詞。
斑羚飛渡 上前出了橋 敬畏自然。 形容詞 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狀態(tài)、顏色等意義的詞。
他是高而瘦的老人,我對他很尊敬。 數(shù)詞 表示數(shù)目(包括確數(shù)、概數(shù)和序數(shù))。
我第一次約了十多個同學到家玩。 (1)數(shù)詞、量詞常常連用,構(gòu)成數(shù)量詞。
(2)數(shù)量詞可以重疊。 (3)要注意數(shù)量增加和減少的表示法。
①增加用倍數(shù)或百分數(shù)。 例5:從3增加到 例6:“增加了100%”、“增加了一培”、“增加到兩倍”。
②數(shù)量減少只能用分數(shù),可以說“減少了”、“減少到”。例7: 從20減至5:“減少了75%”、“減少了四分之三”、“減少到25%”、“減少到四分之一”。
當代詞代替某類詞的時候,就具有這一類詞的語法功能。 例8:我們到了羅布泊的邊緣。
例9:過了這么多年,藤蘿又開花了。 量詞 表示事物或行為的單位。
一個黑的長胡子的人。 和一群赤膊的人打架。
鐘敲了十二下。 代詞 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稱,或起區(qū)別指示作用,或用來提問。
那些環(huán)家伙,他們貼在鎮(zhèn)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是這么回事。 (二)詞類:漢語虛詞 副詞類 :副詞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表示時間、頻率、范圍、語氣、程度等。
父親因為忙,本已說好不送我,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貼,頗躊躇了一會。
介詞 用在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前,同這些詞或短語一起表示時間、處所、方向、對象等。 從天安門往里走。
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對于上面的這個問題,你是怎么回答的呢? 注意介詞“對”、“對于”、“把”與后面對象的搭配。
例:書法藝術,對我真是一竅不通。 (是“書法藝術對我”,把“對”的對象搞錯了) 連詞 用來連接詞、短語或句子,表示前后有并列、遞進、轉(zhuǎn)折、因果、假設等關系。
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幾束光線由于出奇而向谷底窺測,也是斜視著,沒有幾絲暖意。 我們雖然不曉得故事的內(nèi)容,但是我們的情感卻能隨著她的動作起了共鳴。
助詞 用來表示詞語之間的某種結(jié)構(gòu)關系,或動作行為的狀態(tài),或表示某種語氣。 小船無聲地,但是飛快地前進。
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荷塘,有些颯颯風響。 為什么呀? 注意“的”的正確使用。
她是本屆奧運會上的我國的運動員的第一個摘取金牌的人。 (句中“的”過多,可以刪去前三個) 嘆詞 表示感嘆、呼喚、應答等聲音。
“呀,他什么時候…… “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擬聲詞 模擬人或事物發(fā)出的聲音。 接著走出一個小旦來,咿咿呀呀的唱。
啪——那條紅色的紙棍便被炸得粉碎。 (三)詞的意義:單義與多義,同義與反義 詞的意義 特 點 辨析要點及示例 單義詞 僅一個意義的詞。
羅布泊(專有名稱)元素(科技術語) 多義詞 有幾個互相聯(lián)系的意義的詞 深:①從表面到底的距離(基本義)②顏色重:深紅 ③久,時間長:深更半夜④程度高:深謀遠慮 同義與反義 同義詞 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 使用時注意辨析細微差別: 詞義的輕重:注視、凝視(輕——重) 范圍的大?。簯?zhàn)役、戰(zhàn)斗(大——?。?搭配的習慣:堅定(立場、方向、信仰)堅決(性格、意志、態(tài)度) 情感的褒貶:聰明、狡猾(褒——貶) 反義詞 意義相反或相對的詞 相反:對——錯 真——假 相對:黑——白 大——小 多義詞有幾個不同的反義詞:老 (幼 少 小 嫩 新) 褒義、中性與貶義 褒義詞 帶有贊美、喜愛、尊敬、肯定等感情色彩。
詞的褒貶色彩有常用現(xiàn)象: ① 以反義詞表達感情色彩:高尚——卑劣 謙遜——傲慢 ② 同義卻表達不同的感情色彩 贊揚——吹捧 領袖——頭目 ③ 成語表達感情色彩 獨斷專行——集思廣益 敷衍塞責——全心全意 貶義詞 帶貶斥、輕蔑、鄙視、否定等感情色彩。 中性詞 不帶褒貶色彩,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壞的方面。
注:上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附錄《漢語詞類表(實詞)》、八年級上冊附錄《漢語詞類表(虛詞)》,將有助你進一步整理這一章節(jié)的知識。 二、短語與單句 (一)短語 短語結(jié)構(gòu)類型 短語使用應注意的問題 主要特點 示例 注意要點 示例 分析 主謂 由表示被陳述與被陳述關系的詞組成(誰、什么)+(干什么、怎么樣)大雁歸來 生性執(zhí)拗 露珠晶瑩 1.配合得當:(1)合乎事理。
(2)合乎語言習慣。 2.使用簡明。
3.并列恰當。 例1:質(zhì)量增加 (主語、謂語與動詞搭配不當,可說為“質(zhì)量提高“或”數(shù)量增加“) 例2:發(fā)現(xiàn)困難 (動詞、賓語配合不當,可說為“發(fā)現(xiàn)目標”或“克服困難。
推薦你買語文基礎知識手冊.很系統(tǒng)一、主語 謂語 (一)主語的構(gòu)成材料 主語:是被陳述的對象,在句首能回答“誰”或者“什么”等問題。
名詞性主語由名詞、數(shù)詞、名詞性的代詞和名詞性短語充當。 謂詞性主語由動詞、形容詞、謂詞性的代詞、動詞性短語、形容詞性短語充當。
(二)謂語的構(gòu)成材料 謂語:對主語起敘述、描寫或判斷的作用,能回答“怎么樣”或“是什么”等問題。 謂語通常由動詞性詞語充當,還可以由名詞性詞語、形容詞性詞語、主謂短語充當。
(三)主語和謂語的意義類型 主語的語義類型有: 施事主語:所指事物施行謂語所表示的行為。如:大媽切牛肉。
受事主語:所指事物承受謂語所表示的行為。如:菜買來了。
用事主語:所指事物具有提供使用的內(nèi)涵。如:這些土豆燒牛肉。
于事主語:所指事物表示行為發(fā)生的位置。如:墻上掛著一幅畫。
斷事主語:所指事物是謂語所斷定的對象。如:這幅畫是我的。
描事主語:所指事物是謂語所描寫的對象。如:這個孩子很機靈。
二、動語 賓語 (一)動語的構(gòu)成材料 動語和賓語成對,它決定賓語的性質(zhì)。動語由動詞性詞語構(gòu)成,包括:動詞、動詞+時態(tài)助詞、中補短語、動詞性聯(lián)合短語 (二)賓語的構(gòu)成材料 賓語的構(gòu)成材料有:名詞性詞語、數(shù)量短語、“的”字短語、名詞性聯(lián)合短語、動詞、形容詞、動賓短語、形容詞性聯(lián)合短語、主謂短語、復句形式。
(三)賓語的意義類型 1、受事賓語:賓語表示直接或間接承受行為活動的客體事物。包括: 對象賓語(挖土 挖野草) 目標賓語(挖地道 挖紅薯) 2、施事賓語:賓語表示可以施行動語行為的客體事物。
如: 臺上坐著主席團。 3、斷事賓語:賓語表示對主語有所斷定的客體事物。
如: 我姓李。 4、于事賓語:賓語表示行為發(fā)生的位置。
如: 到達北京。 進入二十一世紀。
5、反身賓語:賓語表示人物動作返回自身的某個部位。如: 聳了聳肩膀。
緊閉著眼睛。 三、定語 (一) 定語的構(gòu)成:實詞和短語大都可以做定語。
(二) 定語的意義類別 1、限制性定語:數(shù)量、處所、領屬。 2、描寫性定語:性質(zhì)、狀態(tài)、特點、用途、質(zhì)料、職業(yè)。
(三)定語標志“的”的作用 定語和中心語的構(gòu)成有的要用“的”,有的不用“的”,有的用與不用語法關系或語義不同。下面從語法結(jié)構(gòu)、語義聯(lián)系和語用色彩三個角度考察“的”的作用: 舉 例 語法結(jié)構(gòu) 語義關系 語用色彩 一 1 騎自行車人 不成立 無義與有義對立 無用與有用對立 騎自行車的人 偏正短語 2 這桌子 偏正短語 有義與無義對立 有用與無用對立 這的桌子 不成立 3 修理汽車 動賓短語 支配與修飾的語義對立 語用對立 修理的汽車 偏正短語 二 4 牛脾氣 偏正短語 描寫性與領屬性語義對立 語用對立 牛的脾氣 偏正短語 5 三斤鯉魚 偏正短語 限制性與描寫性語義對立 語用對立 三斤的鯉魚 偏正短語 三 6 中國歷史 偏正短語 語義不對立 語用對立 中國的歷史 偏正短語 (四)多層定語 1、分析原則:以左統(tǒng)右,即左邊的詞語修飾右邊所有的詞語。
2、定語次序:領屬、時處、指示代詞或量詞、動詞性詞語和主謂短語、形容詞性短語、表示性質(zhì)范圍類別的動詞或名詞。 四、狀語 (一)狀語的構(gòu)成:副詞、時間名詞、能愿動詞、形容詞、介詞短語、量詞短語等。
(二)狀語的意義類別 限制性狀語表示時間、處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圍、對象、數(shù)量、語氣等 描寫性狀語描寫動作狀態(tài),指向謂詞性成分或名詞性成分。 (三) 多層狀語 原則:以左統(tǒng)右,即左邊的狀語修飾右邊的中心語。
次序:條件、時間、處所、語氣、范圍、否定、程度、情態(tài)。 五、補語 (一) 補語的構(gòu)成:由謂詞性詞語、數(shù)量短語、介詞短語充當。
(二) 補語的意義類別: 1、結(jié)果補語:表示動作行為產(chǎn)生的結(jié)果,與中心語有因果關系。 2、程度補語:表示達到極點或很高程度,限于用“極、很、透、慌、死、壞”。
3、狀態(tài)補語:表示由于動作、性狀而呈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中心語和補語之間都有“得”。
4、趨向補語:表示動作的方向或事物隨動作而活動的方向。用趨向動詞充當。
5、數(shù)量補語:表示動作的次數(shù),由動量短語充當。 6、時間處所補語:表示動作發(fā)生的時點、處所、動作終止地點。
用介詞短語充當。 7、可能補語:表示動作結(jié)果能實現(xiàn)不能實現(xiàn)。
(三) 補語和賓語的順序 1、補語在賓語前 如:我們走進了張老師的辦公室。(趨向補語+處所賓語) 2、補語在賓語后 如:他去過北京兩次。
(處所賓語+動量補語) 3、賓語在兩個趨向補語中間 如:他拿出一本書來。 (四) 補語和賓語辨別 1、作賓語的一般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作補語的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動詞性短語、形容詞性短語、介詞短語、主謂短語。
2、物量短語只充當賓語,動量短語只充當補語。 3、表示時間的數(shù)量短語可以作賓語,也可以作補語。
數(shù)量短語能轉(zhuǎn)換成主語的是賓語,不能轉(zhuǎn)換的補語。 4、助詞“得”是補語的標記。
六 中心語 中心語:是偏正(定中、狀中)短語、中補短語里的中心成分。包括: 定語中心語、狀語中心語、補語中心語。
七 獨立語 獨立語:是句子里的某個實詞或短語,跟它前后別的詞語沒有結(jié)構(gòu)關系,。
一、分類1、實詞:表示實在意義,能夠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夠獨立成句。
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量詞、代詞。2、虛詞:虛詞一般不表示實在的意義,它們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語法關系。
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和擬聲詞二、實詞(一)名詞1、含義:表示人或者事物、時間、處所、方位等名稱的詞2、種類:○1表示人的:教師、學生、工人、父親、白求恩;○2表示具體事物的:房子、汽車、電話、計算機;○3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質(zhì)、友誼、法律;(抽象名詞)○4表示時間的:過去、現(xiàn)在、春節(jié)、元旦、早晨、晚上;(時間名詞)○5表示處所的:北京、四川、中國、美國、亞洲;(處所名詞)○6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東、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詞)3、名詞的語法特征:○1經(jīng)常作主語和賓語,如:牛吃草;○2也可作定語,直接修飾另一名詞,如:柳樹梢頭○3名詞可以受數(shù)量短語修飾,如:一條河、一頭牛、三位同學○4一般不受副詞修飾,不能說“很同學”、“不房屋”○5不能重疊,親屬稱謂以及其他少數(shù)詞,如“媽媽、哥哥”等,這是構(gòu)詞的語素重疊,不算構(gòu)形的形態(tài)變化?!?有些名詞能夠加“們”表示群體。
不加“們”的名詞可是個體,也可是群體。*方位名詞可以單用,但大多數(shù)情況下,它要用在名詞的后邊,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動詞1、含義:表示動作行為、發(fā)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的詞。2、種類:○1表示動作行為的:說、笑、寫、看、走、休息、學習(動作動詞)○2表示發(fā)展變化的:增加、減少、提高、降低、發(fā)生、出現(xiàn)(表示存在、變化、消失)○3表示心理活動的:愛、恨、喜歡、討厭、想念、忘記、佩服、重視(心理活動動詞)○4表示可能、意愿的:能、會、要、敢、得、可、可以、應、應該、愿意(能愿動詞同)○5表示趨向的:上、下、去、來、進、出、到、過、過去、上來、回去、起來(趨向動詞)○6表示判斷的,只有一個:是 (也叫判斷詞)3、動詞的語法特征:○1動詞能作謂語或謂語中心,多數(shù)能帶賓語,如“他愛祖國”○2動詞能夠前加副詞“不”,除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和一些能愿動詞能夠前加程度副詞外、多數(shù)不能加程度副詞。
○3動詞多數(shù)可以后帶“著、了、過”等表示動態(tài)。○4動詞可以重疊使用。
一般表示時間短暫或試一試的意思,如“看看、走走,研究研究”等。* 能愿動詞常常放在一般動詞的前面,趨向動詞可單用,一般多用在其他動詞的后邊。
(三)形容詞1、含義: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狀態(tài)、顏色等的詞。2、種類:○1表示形狀的:大、小、高、矮、長、寬、筆直、彎曲○2表示性質(zhì)的:好、壞、美、丑、高明、美麗、誠實○3表示狀態(tài)的:快、慢、軟、硬、興奮、激動、悠閑○4表示顏色的:黑、白、橙、紅、蒼白、碧綠、綠油油3、形容詞的語法特征: ○1形容詞能作謂語或謂語中心語和定語,多數(shù)能夠直接修飾名詞。
如:“太陽紅、紅太陽” ○2形容詞不能帶賓語 ○3形容詞的前邊一般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極、多么”等表示程度的詞。如“很大、最明白、多么慌”等 ○4形容詞也可以重疊,有加重語義的作用,可以把事物的性質(zhì)、狀態(tài)描繪得生動一些。
重疊形式: 單音節(jié):基本式是AA或AA的、AA兒。如:早早、長長的、慢慢兒 雙音節(jié):基本式是AABB或AABB(的)、AABB(兒)如:清清楚楚、高高興興(的)、痛痛快快(兒) 少數(shù)雙音節(jié)貶義形容詞的工A里醫(yī)藥衛(wèi)生AB式:如:馬里馬虎、小里小氣、糊里糊涂附: 名詞和動詞、形容詞的語法特征比較表區(qū)別 詞類主要語法特性 名詞 動詞 形容詞1 能否經(jīng)常作主語 能 不能2 能否經(jīng)常作謂語 不能 能3 能否受“不”修飾 不能 能4 能否重疊 不能 部分能5 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形式提問 不能 部分能6 概括意義 人或事物 動作、性狀動詞與形容詞的語法特征比較表區(qū)別 詞類主要語法特性 動詞 形容詞1 能否帶賓語 絕大多數(shù)能 不能2 能否受“很”修飾 多數(shù)不能 多數(shù)能3 重疊方式和意義 AA式、ABAB式表示動量少或時量少 AA式、AABB式表示程度加深或者程度適中4 概括意義 表示動作、行為、活動 表示性質(zhì)、狀態(tài)(四)數(shù)詞1、含義:表示數(shù)目的詞。
2、種類 ○1確數(shù):一、二、千、萬 ○2概數(shù):幾、些、多、約 ○3序數(shù):第一、老二、初五3、數(shù)詞的語法特征 ○1數(shù)詞通常要跟量詞組合成數(shù)量短語,才作句子成分。 ○2數(shù)量短語常常作定語或補語,狀語。
如:一片浮云,看了一眼 ○3一些數(shù)詞有固定的用法。數(shù)量增加要用倍數(shù)或百分數(shù),可以說“增加了”或“增加到”,前者不包括底數(shù),后者包括底數(shù)。
數(shù)量減少只能用分數(shù),可以說“減少了”或“減少到”,前者指凈減的數(shù)量,后者指凈剩的數(shù)量。(五)量詞1、含義:表示單位的詞。
2、種類: ○1物量詞:表示人和事物的單位。 A、表示個體單位的:個、臺、條、段、根 B、表示集體單位的:對、雙、群、類 C、表示度量衡的:米、千克、公里、噸、平方米、立方米 ○2動量詞:表示動作、行為的單位。
如:次、回、趟、遍、頓、陣3、量詞的語法特征:○1量詞總是出現(xiàn)在數(shù)詞后邊,同數(shù)詞一起組成數(shù)量短語。 ○2單音節(jié)量詞一般可以。
句子成分 1、主語 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 (1)中國人民 志氣高。 (2)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 是億萬人民群眾的切身事業(yè)。
說明:(1)常作主語的有名詞、代詞、數(shù)量詞組、聯(lián)合詞組、“的”字結(jié)構(gòu)短語。 (2)動賓短語、主謂短語、偏正短語、動詞、形容詞也可作主語。
2、謂語 謂語是陳述主語的, 說明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么”或怎么樣“。例如: (1)滿天烏云 頓時消散了。
(2)樹葉 黃了。 (3)小王 今年十六歲。
(4)魯迅 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 (5)明天 星期日。
(6)什么書 他都看。 說明:(1)經(jīng)常作謂語的有:動詞、形容詞及由它們組成的聯(lián)合詞組、名詞、數(shù)量詞組、主謂詞組也可作謂語。
(2)表示判斷的動詞“是”和它后邊的名詞、代詞等組成動賓短語作謂語。(3)名詞作為主限于說明日期、天氣等。
3、賓語 賓語在動語后面,表示動作、行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么”一類問題。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門口圍著一群看熱鬧的。
(3)馬克思認為知識是進行斗爭和為無產(chǎn)階級解放事業(yè)服務的手段。 說明:能做主語的詞、詞組,一般都能作賓語。
最常見的是名詞或名詞短語。4、定語 定語是名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名詞,表示人或事物性質(zhì)、狀態(tài)、數(shù)量、所屬等。
(定)+名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壟壟(全黃)的珍珠。 (2)(三杯)美灑敬親人。
(3)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 (4)(中國)的歷史有(自己)的特點。
說明:除副詞外,實詞和詞組一般都可作定語。
主語:一個句子的發(fā)生動作的主體 謂語:一般是動詞或形容詞充當 賓語;表示動作發(fā)生的對象 舉個例子~ 我吃飯 我是主語 吃是謂語 飯是賓語 定語:一般是形容詞充當 修飾主語和賓語 狀語:表時間、地點、狀態(tài)、方位等等的限制補充謂語的成分 補語:補充說明謂語的成分 舉個例子~ 昨天晚上在飯館里我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昨天晚上在飯館里是狀語,我是主語,吃是謂語,一頓豐盛的是定語,晚餐作賓語。 文言文句式~最重要是弄懂句子的意思,再看它和我們現(xiàn)在說的話有什么不同,在判斷是定語后置還是賓語前置或是介詞短語后置~ 舉個例子~ “忌不自信” 按字面意思講是“鄒忌不自己相信”但用現(xiàn)代人的話講是“鄒忌不相信自己”,所以它就是把賓語提前了,所以叫賓語前置,屬于倒裝句的一種。
“蚓無爪牙之利” 按字面意思講是“蚯蚓沒有爪子牙齒的鋒利”但用現(xiàn)代人的話講是“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牙齒”所以是把定語放后面了 屬于定語后置,也是倒裝。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按字面意思講是“著就是戰(zhàn)勝別國在朝廷上”但用現(xiàn)代人的話講是“這就是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所以古語里是把介詞短語也就是狀語放在后面了,所以叫介詞短語后置,也叫狀語后置。
也是倒裝句。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者也?!?/p>
……者……也 一般都是判斷句,表示對某一對象作出性質(zhì)、身份、狀態(tài)上的判斷。所以上句是說老師,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釋疑惑的人,表職能,所以是判斷句。
“晉軍函陵” 按字面意思講是“晉國軍隊駐扎函陵(地名)” 實際上應該是“……駐扎(在)函陵” 它省略了介詞“在” 所以是省略句 初中大多不考,但也要知道一些,修改病句時能用到。更重要的是為高中語文做好鋪墊?。?! 回答者: 飛龍劍仙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9-13 22:08主語:一個句子的發(fā)生動作的主體 謂語:一般是動詞充當 賓語;表示動作發(fā)生的對象 舉個例子~ 我吃飯 我是主語 吃是謂語 飯是賓語 定語:一般是形容詞充當 修飾主語和賓語 狀語:表時間、地點、狀態(tài)、方位等等的限制補充的成分 補語:補充說明賓語的(好象是吧 記不清了) 舉個例子~ 昨天晚上在飯館里我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昨天晚上在飯館里是狀語,我是主語,吃是謂語,一頓豐盛的是定語,晚餐作賓語。 (只能這么講了,要不太復雜了說不清楚,以后多揣摩揣摩就自然會了?。?文言文句式~最重要是弄懂句子的意思,再看它和我們現(xiàn)在說的話有什么不同,在判斷是定語后置還是賓語前置或是介詞短語后置~ 舉個例子~ “忌不自信” 按字面意思講是“鄒忌不自己相信”但用現(xiàn)代人的話講是“鄒忌不相信自己”,所以它就是把賓語提前了,所以叫賓語前置,屬于倒裝句的一種。
“蚓無爪牙之利” 按字面意思講是“蚯蚓沒有爪子牙齒的鋒利”但用現(xiàn)代人的話講是“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牙齒”所以是把定語放后面了 屬于定語后置,也是倒裝。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按字面意思講是“著就是戰(zhàn)勝別國在朝廷上”但用現(xiàn)代人的話講是“這就是在朝廷上戰(zhàn)勝別國”所以古語里是把介詞短語也就是狀語放在后面了,所以叫介詞短語后置,也叫狀語后置。
也是倒裝句。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者也?!?/p>
……者……也 一般都是判斷句,表示對某一對象作出性質(zhì)、身份、狀態(tài)上的判斷。所以上句是說老師,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yè)、解釋疑惑的人,表職能,所以是判斷句。
“晉軍函陵” 按字面意思講是“晉國軍隊駐扎函陵(地名)” 實際上應該是“……駐扎(在)函陵” 它省略了介詞“在” 所以是省略句。 以上是知道里另一個人的回答 語文語法知識 1、詞類:有實詞與虛詞兩大類。
(1)實詞:表示實在的意義,能夠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能夠獨立成句。 虛詞:一般不表示實在的意義,不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詞例外),它們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語法關系。
A、名詞:表示人和事物名稱的詞。表示人的名稱,如同志、作家;表示具體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學;表示時間名稱,上午、夏天;表示處所名稱:上海、中國;表示方位名稱:上、下(簡稱方位詞) 名詞的語法特點:①表示人稱的名詞,可以在后頭加“們”表示多數(shù)②方位詞常用在其他名詞后頭,組成表示處所、范圍或時間的方位短語③名詞一般不受副詞修飾。
B、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發(fā)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的詞。 表示動作、行為:坐、聽;表示存現(xiàn)、消失或發(fā)展變化:有、發(fā)生;表示心理活動:愛、恨;表示使令:叫、讓;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動詞):能、會;表示趨向(趨向動詞):來、去;表示判斷(判斷詞):是。
動詞的語法特點:①動詞一般受副詞“不”的修飾。②動詞后面可以帶“著、了、過”,表示動態(tài)。
③一部分動詞可以重疊,表示時間短暫或嘗試的意思。④判斷詞“是”主要是聯(lián)結(jié)句子的主語和賓語。
⑤能愿動詞后面不能跟名詞,能愿動詞可以和后面的動詞一起作謂語中心語,也可以單獨作謂語中心語。⑥趨向動詞可以單獨作謂語中心語,也可以在謂語中心語后面作補語。
C、形容詞:是表示事物的形狀、性質(zhì)、狀態(tài)的詞。 表示事物形狀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質(zhì)的:漂亮、結(jié)實;表示。
高中語文語法基礎知識概述:句子成分 句子有六個成分: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
主語和謂語:主語是句子里被陳述的對象,謂語是用來陳述主語的。在一般情況下,主語在前,謂語在后。
(1) 大伙都散了。(《分馬》) (2) 滿樹淺黃色的小花,并不出眾。
(《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4)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已經(jīng)發(fā)展為一門科學。
(《大自然的語言》) (5)那壯麗的柱廊,淡雅的色調(diào),以及四周層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組成了一幅莊嚴絢麗的畫圖。(《雄偉的人民大會堂》) 這幾句的主語是"大伙"" 滿樹淺黃色的小花"" 我最不能忘記的"" 利用物候知識來研究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那壯麗的柱廊,淡雅的色調(diào),以及四周層次繁多的建筑立面",這幾句的謂語是"都散了"" 并不出眾"" 是他的背影" 已經(jīng)發(fā)展為一門科學"" 組成了一幅莊嚴絢麗的畫圖"。
把中心詞看成是主語和謂語也是可以的。如: (6)一張簡陋的大竹床上鋪著厚厚的稻草。
(《驛路梨花》) (7)其實這種縮微技術早在十九世紀普法戰(zhàn)爭時候就使用過了。(《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館》) 可以認為"竹床""技術"是主語,可以認為"鋪""使用"是謂語。
賓語和補語:賓語往往表示動作支配的對象,并且總是處在動詞的后頭。補語是動詞形容詞后面的補充成分。
如: (1)橋腳上站在一個人,卻是我們母親。(魯迅《社戲》) (2)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 (3)蕭隊長說過:先進的要帶落后的。(《分馬》) (4)列寧主義認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chǎn)階級要擁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無產(chǎn)階級要擁護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chǎn)階級的解放斗爭,世界革命才能勝利。
(《紀念白求恩》) 字下有線的全是賓語。還有一種賓語叫做"雙賓語",如: (5)現(xiàn)在人們叫它故宮。
( 《故宮博物院》) (6)我給她一本書。 "它""她"是近賓語(間接賓語),"故宮""一本書"是遠賓語(直接賓語)。
(7)說起來可笑,小時候有一回上樹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點兒跌#? 《荔枝蜜》) (8)我獨自一人游蕩。(《挖薺菜》) (9)從化的荔枝樹多得,開花時節(jié),那蜜蜂滿野嚶嚶嗡嗡,忙得,有時還趁著月色采花釀蜜。
( 《荔枝蜜》) (10)我那時真是聰明。( 《背影》) (11)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了。
(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尖括號里的全是補語,都補充說明了前面的動詞、形容詞。 定語和狀語:定語是名詞性詞語的修飾成分,狀語是動詞性、形容詞性詞語的修飾成分。
(1)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65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