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做飯
我,經(jīng)歷了許許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走上領講臺,第一次挨老師批評,第一次上學遲到。但是讓我記憶猶新的還是第一次做飯!
記得那一天,我回到家發(fā)現(xiàn)家里空無一人,而我的肚子已經(jīng)咕嚕嚕地唱起了“空城計”,找遍家里沒什么好吃的,只有地下擺的幾樣蔬菜。于是我決定自己來做點東西先填飽肚子再說!
做什么呢?想來想去我決定做西紅柿炒蛋。我為自己的“天才”想法興奮起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首先從冰箱里精心的挑選出四個又大又圓的雞蛋和一個西紅柿。找出一個碗,把雞蛋往碗上一磕,可是雞蛋仍挺著大肚子一點也沒破,好像驕傲的對我說:“哼,小樣,想磕動我?沒門!”于是我再次把雞蛋用力地向碗上一磕,想不到用力過猛雞蛋汁濺了我一身,哎!平時看媽媽做得那樣簡單,輪到自己卻那樣難!清洗過后,我試著用不大不小的勁再次磕一個雞蛋,啊,成功了!我把雞蛋一個個打進碗里。接著把西紅柿切開,把雞蛋攪和均勻撒上蔥和鹽。點開火倒入油,等油鍋“滋啦啦”作響后,離著老遠就倒入了雞蛋液,嚇的要命,生怕油迸到手上。還好還好!沒事沒事!我的手心都是汗。我長舒了一口氣!過了一會,雞蛋四周冒起了乳白色的小泡泡,我把雞蛋翻了翻,接著倒入西紅柿,又炒了一會。一道菜就這樣出爐了,我吃著菜,吃著這經(jīng)過千辛萬苦才作成的菜。我的腦子里全是媽媽作菜的情景,媽媽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加油,加油!”操場上響起了一片助威聲,這是四(1)班和四(2)班的同學正在緊張地進行拔河比賽。
前兩局雙方戰(zhàn)成一比一平,第三局剛開始,四(1)班就先發(fā)制人,只見他們一個個像小老虎似的使足了勁,雙手緊握大繩,身子后傾,雙腿使勁地蹬著地。四(2)班的同學沒有防備,那大繩子一寸一寸地拽了過去?!八模?)班加油!四(2)班加油!”場地上爆發(fā)出一片呼喊聲。頓時,不知從哪來了一股勁,四(2)班同學有的咬著牙,有的緊繃臉,有的屏住呼吸,個個瞪圓眼,用足勁。只見那大繩一點一點向四(2)班方向挪。突然,繩子不動了,比賽進入了僵局,這時,操場上又響起了加油聲。鼓勁的同學揮著小紅旗,有節(jié)奏地喊著:“四(2)!一二!四(2)!一二!”雙方大約相持了七八秒之后,四(2)班同學齊心協(xié)必,迸發(fā)出一股巨大的力量,猛地一拉大繩,紅標志一下子過了河界?!倍鄤倮?!二班勝利了!”同學們唱呀,跳呀,心里十分歡暢。
作文的開頭(順德教研室) 賈寶玉在評論大觀園時說過一句頗有見識的話:凡美,都必須“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
全國幾百萬考生競技的高考作文要出眾,更是離不開一個“理”和“趣”?!陡呖肌冯s志收集和整理了近幾年的高考優(yōu)秀作文,發(fā)現(xiàn)可圈可點的地方很多,但無一不閃爍著“機智”和“理趣”。
單看看這些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就足以讓我們感到欣慰,獲得啟發(fā)。我們把它們作一些歸類獻給你,或許你也能從中得到借鑒。
一、先聲奪人看開篇 開篇最忌諱的是一下筆就給人離題的感覺,它直白地告訴閱卷老師作者沒有審準題意,作文評分就會大打折扣。請看2004年廣東高考幾篇作文的開頭。
例1《由語言與溝通想起》:“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初春明媚的陽光,透露了夏日的氣息;盛夏繁茂的綠裝,昭示著秋日的豐收;金秋累累的果實,昭示著冬日的蕭瑟。
四季輪回,秋去冬來,自然界萬事萬物各自演繹精彩。倘若沒有經(jīng)過嚴冬的洗禮,又怎能盼來初春的希望?我們的人類社會也好比自然界,沒有了語言的聯(lián)系,沒有了共同的生活方式,又怎能將世界連成一個整體,搭起溝通的橋梁?”這個開頭比喻失當,前面的比喻部分沒有在相似點上進行很好地鋪墊。
為什么這樣說?語言與溝通是前提和結果的關系,而“綠裝”與“豐收”、“果實”與“蕭瑟”哪里存在這種關系呢?特別是“倘若沒有經(jīng)過嚴冬的洗禮,又怎能盼來初春的希望”一句反問更是無法接近話題。 例2《心靈互動》:“大樹從不譏笑小草的弱小,小草雖然弱小,卻增添了草原的蒼綠;牡丹從不譏笑野花的樸素,野花雖然樸素,卻帶給大地無限生機。
大樹與小草,牡丹與野花之所以能夠和諧共處,是因為它們之間有共同的語言,有了互相的溝通,有了心靈互動?!边@個開頭在往話題上靠攏的時候,同樣沒有找準相似點,顯得牽強附會。
例3《語言與溝通》:“語言是一棵小草,溝通則是一片綠陰;語言是一朵白云,溝通則是一片云彩;語言是一朵鮮花,溝通則是一片花海?!边@個開頭將“語言”與“溝通”處理成個體與整體的關系,同樣是沒有理解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
以上三例都是為了增加文采而通過比喻的方式切入話題的寫法,這也是許多考生的慣常寫法。如果考生對于話題題意沒有準確的把握,一開篇就上了岔道,就會嚴重影響得分。
下面這個例子就比較準確、形象地說明了語言的作用。 例4《溝通從語言開始》:“語言是橋梁,溝通此岸與彼岸;語言是瀑布,溝通溪流與深潭;語言是彩虹,溝通天空與大地。
只有語言得到準確的表達,溝通才能成功。如果語言失誤,那就可能造成無法預料的后果。
那怎樣才能使語言得到準確的表達,促進溝通成功呢?” 所以,開篇寫得好不好,核心問題還是在審題;審好題意破題時,先求準確,再求形象。以下介紹開篇的諸多方法。
1、引用名言名句 ①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元好問的確好問,也很會問。
他這一問可謂一問問千古。多少年來,有多少人在這個問題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價后作出了人生最終的答案。
但各家之言卻如每個人的臉一樣,各不相同。 西施說:“愛情是工具。
……” (《問世間情為何物》) ②在中世紀的一個教堂里,一位圣者開始了他的演講:“我之所以成為圣者,是因為我看破了錢財,我的就是大家的?!庇朴茪q月,彈指一揮。
在跨世紀時的一所監(jiān)獄里,一個小偷開始了他的人生獨白:“我之所以會成為小偷,是因為我看破了錢財,大家的就是我的。” (《圣者與小偷》) ③美學大師羅丹曾經(jīng)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
今天,受這位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者啟發(fā),我想說:“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對于我們的腦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痹S多時候,我們都迷惑于問題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選擇路口,怎樣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團,往往舉棋不定,左右亂傾,這時,就有換個角度考慮的必要,這樣會給你帶來更多成功的機會。
(《旋轉這只萬花筒》) 2、巧用書信格式 ①尊敬的孔子老爺爺: 你好!我是你的一個普通子孫,相隔數(shù)千年后斗膽寫信打擾你,不僅為了向你致上崇敬的問候,而且懷著幾個難解的問題急待你的指教。(《給孔子的一封信》) ②可惡的標準答案: 看到你,我實在是義憤填膺。
所以,在憤怒火焰的驅使下,我寫了這封信來聲討你。答案本是豐富多彩的,可是你卻偏偏要戴上“標準”這頂帽子。
要知道,就因為“標準”二字,發(fā)生了無數(shù)的悲劇。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狀:……(《給“標準答案”的一封信》) 3、借用章回小說筆法 ①“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p>
當初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時代已不復存在,大江東去,浪花淘盡了往昔的英雄們。而曾經(jīng)的蜀國的繼承人阿斗也變得“樂不思蜀”了,天下已成為“司馬氏”的天下。
(《三國英雄開會》) ②梁山泊的聚義廳里,現(xiàn)在是燈火通明,人聲鼎沸。一百單八位好漢都齊聚在這里,大伙兒都在爭吵不休。
他們在爭吵什么呢?原來梁山泊最近要評選打虎英雄。這個榮譽稱號評上就了不得,誰評上了就可以坐上梁山泊的第二把交椅。
所以惹得眾好漢齊聚在此,爭論。
“大海啊,大海,就像媽媽一樣,海風吹那個海浪涌……”人世間最偉大的母愛,正如這寬闊而博大的大海,面向大海,想起母親,自然會有種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溫暖而親切。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用大自然的規(guī)律告訴了我們他的情感。春華秋實,夏雨冬雪,斗轉星移,四季交替,潮起潮落,生死相依,到最后終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曾有作家這樣寫道:文化是生命的表達形式,它可以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文明程度高低和社會興衰的尺度。而高爾基說:生活就是主人要權力和奴隸要擺脫權力的壓迫而進行的斗爭,它的美妙在于豐富多彩,要使生活變得有趣,就要不斷地充實它。然而我們的文化生活,不正是這二者的結合體嗎?即要表達又要豐富多彩。
場景分為多種。有大的場面、小的場景。應該有開頭。例如:拙作《正月里踩花燈》這陣子百貨公司秧歌隊剛攢堆,邱洪章吵吵巴火地剛把一盞白菜燈點亮,天呼啦一下就黑了。
有人說你忙個啥,還不去化妝,他說:“咱的妝壓根兒就沒卸!”有人上去給他一脖溜子:“你小子,屎殼郎郎跑旱船,浪到哪兒是一站?”邱洪章舉著燈嘿嘿地笑扭起來。
朝陽大什字在歡快的鑼鼓中剛剛鬧騰了一個白天,天一擦黑,各工廠、各街道、各機關的秧歌隊就點亮自己糊的燈籠,開始聚人了。隨著“嗆的隆冬嗆,嗆的隆冬嗆……”的鑼鼓家什一敲,踩花燈的人們心就慌了,忙不迭地從四面八方往自己的單位奔。
這里有大場面,也有小場景。寫多少字,應該看自己的文章需要。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已不再是捂著鼻子匆匆逃離那一片令人屏息皺眉的散發(fā)著惡臭的蘇州河了,取而代之的竟然是沿岸盎然清新的綠色和清澈的河水。
沿岸稀稀落落地立著幾只長椅,時常能看見老人散步乏了后坐下小憩,孩童在草坪上追逐奔跑……偶爾能看見河水中的魚兒浮在水面吐幾個泡泡又沉入水底,似乎與你嬉戲一般。
這樣美好愜意的場景快讓我記不起它被整沿前的摸樣。我見證了蘇州河“破繭成蝶”的蛻變過程,內心固然是欣慰愉悅的。但是這“繭”是我們?yōu)樗龅模詈笥植坏貌挥晌覀儙椭首儭R磺?,不過是我們在作繭自縛罷了。蘇州河的整沿結果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但這本無必要。如若我們不只追求國民生產(chǎn)總值的增長,注重環(huán)境保護與加強排污監(jiān)督,又怎么會是蘇州河變得黑如濃墨,臭氣熏天呢?我們應該防止環(huán)境污染,而非得到問題出現(xiàn)后再收拾“爛攤子”。我們必須化被動為主動,有意識地使環(huán)保貼近并融入我們的生活。
當然,無所否認,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正在不斷提高,國家與政府也為此不斷努力。
在超市與菜場,越來越多的人們不再使用塑料袋而改用布袋,紙袋或菜籃子;在越來越多的家庭中,人們開始使用節(jié)能燈;人們開始逐步養(yǎng)成垃圾分類的習慣……。。這些例子不正時人們環(huán)保意識不斷提高的最好證明嗎?當然這也離不開政府的政策規(guī)定與挾持,限塑令的頒布,通過財政補貼低價推廣節(jié)能燈,這無一不推進了我國環(huán)保事業(yè)的發(fā)展與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寫作基礎 | 作文指導 |
寫作經(jīng)驗 | 寫作方法 |
文學常識 |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