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生態(tài)修復的原理
水體生態(tài)修復是指利用生態(tài)學的原理,使污染水體恢復到未污染狀態(tài)所采用的技術。其特點是充分發(fā)揮現有水利工程的作 用,綜合利用流域內的濕地、灘涂、水塘和堤坡等自然資源及人工合成材料,對天然水域自恢復能力和自凈能力進行強 化。
1.物理凈化法
是采用物理的、機械的方法對污染水體進行人工凈化,其工藝設備簡單、易于操作。
⑴引水稀釋
是通過工程調水對污染水體進行稀釋,使水體在短時間內達到相應的水質標準。該方法能增加流速,使水體中氧的濃度增 加,使水生微生物、動植物的數量和各類也相應增加,從而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缺點是對引水水域和引入水水域又有一 定的負面影響,可能會導致兩個水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發(fā)生變化。
⑵底泥疏浚
河流、湖泊底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和氮磷營養(yǎng)鹽,在一定條件下會從底泥中溶出使水質惡化。對沉積嚴重的河段和湖泊 進行底泥疏??苫謴秃恿骱秃吹恼9δ?。
2.化學凈化法
通過向污染水體投加化學藥劑,使藥劑與污染物質發(fā)生化學反應,從而達到去除水體中污染物的目的。
3.生物凈化法
利用天然本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機物,通過人工措施來創(chuàng)造更有利于微生物生長和繁殖的環(huán)境,從而可提高對污染水體 有機物的降解效率,有投菌法、生物膜技術和曝氣充氧技術等。
⑴投菌法可以采用生物試劑添加技術和固定化酶等。
⑵生物膜技術
是以天然材料或人工材料為載體,利用在其表面形成的生物膜對污染水體進行凈化。
⑶曝氣充氧技術
是用人工方法向河道中充入空氣,加速水體復氧過程,從而改善河流的水質狀況。
4.自然凈化法
是根據仿生學原理,并通過恢復水體自凈功能降解污染物質的一種方法,該方法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因而成為當前 國內外水體生態(tài)修復研究的重點。
⑴穩(wěn)定塘與水生植物塘
⑵人工濕地凈化技術
主要是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控機制和對污染物的綜合凈化功能使河流水質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⑶土地處理技術
利用土壤和植物系統(tǒng)的吸附、過濾和凈化作用達到凈化的目的。
⑷人工生態(tài)浮島
⑸魚類控制技術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4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