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眉草鹀:別名大白眉_犁雀兒_三道眉_山帶子_三道眉草鳥,為雀形目、鹀科、鹀屬鳥類,原產于亞洲北部大部分地區(qū),包括中國、日本、哈薩克斯坦、老撾、朝鮮、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聯邦。我國從東北北部,西至新疆,南至廣東,西南至四川均有分布。喜棲于海拔2600m以下的開闊地帶、丘陵地帶、稀疏闊葉林、人工林和其他小片林緣。而500-1100m間為此鳥的優(yōu)勢區(qū)域。多為留鳥。1843年命名,共5個亞種。
頭部有醒目的黑白條紋,及白色眉紋。雄鳥鳴聲動聽,特別在繁殖時期,它們就會分散找配偶,此時它們的叫聲會更加的動聽,從清晨到中午站在小樹尖或電線上鳴唱不已,可以說惟妙惟肖。
三道眉草鹀形態(tài)特征 >
頭體長15-17cm,雄鳥頭頂及枕深栗紅色,羽緣淡黃色。眼先及下部各有一條黑紋,耳羽深栗色。上體余部栗紅色,向后漸淡,各羽緣以土黃色,并具黑色羽干紋,而下體和尾上覆羽純色。虹膜栗褐色;嘴灰黑色,下嘴較淺,腿腳肉色。
三道眉草鹀生活習性 >
冬季常成群活動,由數十只結集在一起。繁殖時則分散成對活動。在電線桿上、巖石上、空曠的地面上、草叢中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如果在天氣寒冷的時候,一般它們都是成群結隊的集體活動。
三道眉草鹀飼養(yǎng)方法 >
野生情況下,冬春季食譜以野生草種為主,夏季以昆蟲為主。人工飼養(yǎng)屬食谷籠鳥,可用黃雀籠,亦可自制類似大小的竹籠?;\子最好是封閉底、并有底圈,以防谷?;蚬葰わw出籠外。小型食、水罐各一枚、棲杠一根。可只給粒料,不給軟料。如把谷子(或草籽)和稻子各半混合后喂給,經常在籠中掛喂些蔬菜或野菜,任其自選。冬季增加10%的油菜籽。換羽期補充10%的雞蛋小米(或雞蛋大米)。
三道眉草鹀雌雄分辨 >
雄雌個體同形異色。雌鳥色較淡,眉紋及下頰紋黃色,胸濃黃色。
三道眉草鹀繁殖方式 >
每年一窩。巢筑完成后,當天或隔一天開始產卵。內置4至5枚卵,卵殼色澤變化很大,但同一窩卻基本相似。卵橢圓形,白色或乳白色,鈍端有蝌蚪狀黑斑聯成環(huán)狀,其他部位少有斑點。雌鳥孵化,期限為12-13天。雛鳥一般1-2天出齊,留巢期為10-112天,兩性育雛,幼鳥離巢后在親鳥帶領下,在巢區(qū)附近游蕩3-5天。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3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