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初中教學反思范文
新教材在初中的實施已有兩年了,我做為老教材的最后一屆的實施者非常關心新教材的動態(tài)。當我拿到新教材七年地理和八年級地理教材閱讀后,深感新教材的新、活、動。每個章節(jié)看到的都是大量的圖片和資料,包括課后所設計的活動都是圍繞一系列的圖片和資料展開的,緊密聯(lián)系社會現實和學生耳聞目睹的事情,教材的難度明顯降低,而趣味性和實用性明顯提高,學生喜歡,這和新課標的要求是吻合的,但教材也明顯地缺乏知識的系統(tǒng)性,這也正是新教材和老教材的最大區(qū)別。如果按教材設計的內容來講課,來帶領學生去分析、歸納問題,長時間下去,學生的能力固然可以提高。
但是,如果要讓學生自學,知識就顯得空洞多了,同時,一部分學生也會因缺乏相應的基本知識而顯得越來越差,造成兩極分化會越來越嚴重,其結果仍然是過去的“精英”教育而非“大眾”教育,那么我們的教學改革怎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因為在我的心目中,我認為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豐富的知識之上的,沒有知識,何談能力,況且地理學科是一門邊緣學科,集物理、化學、生物、數學、天文、政治等學科于一身,區(qū)域性和綜合性很強,這就需要學生具備豐富的課外知識,而隨著現代科學的發(fā)展,這些知識的更新?lián)Q代是很快的,而書本知識的更新是緩慢的,如果讓學生單叢書本上去獲得有限的`死的知識,顯然是不夠的,同時也會制約學生的思維,對培養(yǎng)有發(fā)展眼光的人才是不利的。為此,我經過認真地思考,認為在現在的地理教學中,在注重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同時,如何通過多種渠道和方法使學生獲得豐厚的、新鮮的知識,這是目前急待解決的大問題。在實際的教學實踐活動中,經過不斷探索,認為比較可行的辦法有以下幾點:
1、教師要通過多種渠道和方法去獲取豐厚的地理信息,然后經過提煉加工,適時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內容,還使學生在教師的言傳身教中受到激勵,從而養(yǎng)成一種收集地理資料的好習慣。這是新課標對教師的一個基本要求,即:開發(fā)課程資源。
2、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報刊雜志及其它媒體獲取地理信息,并適時的交流,給學生以施展才華的機會,同時在交流信息的過程中,老師要給予及時的指導,指導他們怎樣去利用現有的資料去和書本知識相聯(lián)系、來解決現實問題。
3、組織學生針對土地利用、環(huán)境問題、人口問題進行社會調查,并結合所學知識來深刻理解、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
初中地理教學反思
《極地地區(qū)》課件是自己制作的,對于重點難點??键c有所側重的添加到課件中,再加以修改加工,所以,上課的整體思路是清晰的,內容是熟悉的,也認真地思索過講到哪個環(huán)節(jié)如何更好地切入內容,如何更好地拋出問題,引導學生如何思考,學生唯有認真動腦思考過,才會對課堂上熟悉的、不熟悉的'問題印象有所加深,我再進行一遍總結歸納,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基本都能吃透。
由于是下午第一節(jié)課是到七(三)班上匯報課,開投影的同學來得比較晚,感覺剛開始切入的環(huán)節(jié)時間稍微急忙緊湊了些。首先,把這堂課的整體的內容呈現了,要先把內容給上好,學生聽明白了,有所收獲,這是宗旨,其次,要關注上課的形式,但這節(jié)課學生的活躍參與度不強,學生出乎意料措不及防的一片安靜堅持到底,沒有互動的課堂不是一節(jié)好課,但前排有個學生會跟著老師一直回答問題,然后就抓住他的節(jié)奏把他的回答復述給全班同學聽,從中抓住回答的關鍵點展開詳解論述,課后反省,當課中學生不主動積極的話,我應該改變策略馬上提問個別同學,把課堂氛圍點燃起來,而不是仍然采取全班回答的方式,早上在七(二)班學生回答很積極,暢所欲言,以往實習的上課經驗而言,學生課堂上也是非常積極活躍的,對于七(三)的這種沒想過的安靜,當時有點懵了,沒能及時調整上課的策略,采取提問個別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在課堂接近尾聲的時候,以做小練習為結點,鞏固知識點,了解學生課堂上的把握情況,靈活地契合了課堂的節(jié)奏。另外,板書的時候我有意識的讓開留空間給學生做筆記,但還是部分地擋住了學生的視野,這點以后還是要多加注意。課后有學生跟我反映說:“老師一上來就給我們講課,都沒個自我介紹。”因課前時間緊我就省略了自我介紹這個環(huán)節(jié),因缺少了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沒給學生個緩沖,未能及時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