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尾鷸:別名斑尾塍鷸,為鸻形目、鷸科、塍鷸屬鳥類,原產(chǎn)于世界各地(南美洲、南極洲除外)熱帶、亞熱帶、溫帶地區(qū)均有廣泛分布,我國東南地區(qū)也有分布。繁殖期野生于苔原湖泊、沼澤、溪流、濕地地區(qū),非繁殖期則多棲息于海岸、河口和鄰近的沼澤地帶。1758年命名,共3個亞種。在我國為旅鳥,4-5月、9-10月遷經(jīng)我國做短暫停留。常為家族群或小群遷徙。春季時邊飛邊鳴叫,與中杓鷸、紅腰杓鷸混群。在遷徙到越冬地時,雄鳥在空中炫耀飛鳴,時而撲翼時而滑翔,交替進行。
體型中等的涉禽,它是遠距離飛行的頂尖高手,目前仍保持著鳥類不間斷飛行距離的世界紀錄,它能在中途不降落、不進食情況下,從澳大利亞一路飛往阿拉斯加,行程達到驚人的11677km。同時它的飛行高度可達驚人的6000m。
斑尾鷸形態(tài)特征 >
體長32-39cm,重245-320g。雄性成鳥(繁殖羽):頭、頸、下體深棕栗色。頭頂有黑褐色條紋。眼先有暗褐色斑,形成暗色穿眼紋。上背、肩黑褐色,各羽邊緣具暗栗色或綴白斑。翼上覆羽暗褐灰色。背、腰黑褐色,各羽緣或有寬闊的白色。尾上覆羽白色,具灰褐色斑紋。尾羽白色,具黑褐色斑。飛羽黑褐色。中趾與外趾之間具退化的蹼,中趾外側(cè)有櫛狀緣。虹膜黑褐色。嘴細長而微向上翹,前半端黑色,基部微紅色。腿黑灰色,有時沾藍灰或綠色。
斑尾鷸生活習性 >
常單獨和成小群活動,棲息時則多成群。常見有5-6只,20-30只小群在一起活動,常沿水邊淺水處或泥地上邊走邊覓食。
斑尾鷸飼養(yǎng)方法 >
覓食時常將嘴插入泥中直至嘴基,以便探覓泥地下的甲殼類和小型動物,也直接在地面上啄食。主要以甲殼類、軟體動物、環(huán)節(jié)動物、蠕形動物、水生昆蟲和昆蟲幼蟲等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斑尾鷸雌雄分辨 >
雌鳥體型通常較大,嘴較長。雌性成鳥(繁殖羽):體羽較少雄性的栗紅色,多被土黃色替代。眉紋蒼白色。頸、胸棕黃色,有暗色條紋。腹白色,兩側(cè)點綴褐色斑。雌性成鳥(非繁殖羽):頭頂和上體灰褐色,羽干斑黑褐色。眉紋白色,細的穿眼紋黑色。頸、胸灰色,多黑色細縱紋。下體余部白色。
斑尾鷸繁殖方式 >
繁殖期6-8月。營巢于北極凍原地帶的湖泊、河流岸邊或附近沼澤的苔原上,有時也營巢于稀疏的樹林中。巢多置于灌木旁的地上或置于土丘和苔原沼澤中地熱較高的干燥地上,巢實際上是在松軟的苔原地上踩壓成的一個淺坑,無任何內(nèi)墊物或鋪少許地衣或樺葉,有時添加硬草。每窩產(chǎn)卵3-5枚,卵呈梨形,橄欖色或綠色,綴有暗褐斑。雌雄親鳥輪流孵卵,白天雌鳥孵化幼雛,雄鳥則在旁邊進行保衛(wèi),21天后可孵出幼雛,雌雄共同撫養(yǎng)幼雛。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寫作基礎(chǔ) | 作文指導 |
寫作經(jīng)驗 | 寫作方法 |
文學常識 |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3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