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律師是法律最理想、最無可指責的解釋者。古羅馬詩人 玉外納
2. 法律對不夠處罰條件的對象是無能為力的。英國歷史學家 托·富勒
3. 法官一旦偏離了法律的條文就成了立法者。英國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哲學家 培根
4. 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力。 法國思想家,法學家 孟德斯鳩
5. 像房子一樣,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英國政治家 伯克
6. 人們嘴上掛著的法律,其真實含義是財富。美國作家 愛默生
7. 人類法律,事物有規(guī)律,這是不容忽視的。美國作家 愛默生
8. 布帛尋常,庸人不釋;鑠金百溢,盜跖不掇。 戰(zhàn)國末期哲學家 韓非 《韓非子·五蠢》
9. 自古亂亡之國,必先壞其法制,而后亂兒之。北宋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 《新五代史·王建立傳》
10. 自由是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nèi)任意行事的權利。法國思想家,法學家 孟德斯鳩
11. 遵紀守法的名言警句【精選篇】
12. 蓮,因潔而尊;人,因廉而正。
13. 誠信源于教育,和諧依托法制。
14. 法律是保護神,和-諧是凝聚星。
15. 唯有法治沃方土可結(jié)出道德碩果。
16. 正義從來不會缺席,只會遲到。
17. 呆板的公平其實是最大的不公平。
18. 和諧社會法治花,法治社會和諧果。
19. 誠信是立身之本,法治乃安國之源。
20.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21. 君子先擇而后交,小人先效而后擇。
22. 從制度建設抓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23. 提高執(zhí)法水平,確保法律的嚴格實施。
24. 要在人間留正氣,不給后代留罵名。
25. 失去監(jiān)督的地方,是腐敗滋生的溫床。
26. 法治走進千萬家,長寧盛開和諧花。
27. 誠信要靠法律維系,法律要靠誠信遵守。
28. 絆人的樁不在高,違法的事不在校。
29. 學法知法以法育人,用法維法依法治企。
30. 花以芳香而美,官以清廉而貴。
31. 身安不如心安,屋寬不如心寬。
1、況當受明禮(唐·曹鄴·《長相思》)
2、明庭禮百神(唐·楊炯·《奉和上元酺宴應詔》)
3、展禮值明時(唐·崔曙·《奉酬中書相公至日圓丘攝事,合于中書后閣宿》)
4、謹訪景明嘉禮(宋·無名氏·《慶清朝·銀漏花殘》)
5、容禮輝明(宋·無名氏·《六州》)
6、質(zhì)明三獻雖終禮(唐·周墀·《酬李常侍立秋日奉詔祭岳見寄》)
7、里面禮明師(元·王哲·《真歡樂》)
8、羌習禮而明詩(魏晉·曹植·《洛神賦》)
9、禮達幽明(南北朝·沈約·《梁雅樂歌 諴雅 三》)
1、遵紀守法是和諧社會的基礎,人人學法是基礎中的基石。
2、治國之法,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亂國之法,為上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利于上,而不求便于民,斯法因人立,不悖于天理人性者寡矣。雖然,即不便民矣,其法雖立,而其國必不安。
3、執(zhí)行法比制定法更重要。
4、執(zhí)行法,比制定法更重要。
5、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6、于情可免,于法難恕。
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8、一政之舉,一令之施,合乎其德智力者存,違于其德智力者廢。
9、言多變則不信,令頻改則不從。
10、學習道德,知道榮辱;學習法律,明辨是非。
11、學法也是一種愛國行動。
12、行得正,坐得直。
1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14、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5、無法紀則無正義。
16、為政戒貪。貪利貪,貪名亦貪,勿務聲華忘政本;養(yǎng)廉唯儉。儉己儉,儉人非儉,還從寬大養(yǎng)廉隅。
17、為人君者不多聽,據(jù)法倚數(shù)以觀得失。無法之言不聽于耳,無法之勞不圖于功,無勞之親不任于官,官不私親,法不遺愛。上下無事,唯法永在 。
18、天下難治,人皆以為民難治也,不知難治者非民也,官也。
19、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20、誰把法律當兒戲,誰就必然亡于法律。
1、加強學法用法,促進依法經(jīng)營;2、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3、法治與和諧同在,公益與文明共存;4、我以我心爰赤壁,我以我行創(chuàng)文明;5、貪婪之心不可有,法律知識不可無;6、明辨法律紅綠燈,知法守法伴我行;7、法治是穩(wěn)定的基石,和諧是發(fā)展的保障;8、金貴銀貴文明最寶貴,干好萬好和諧最美好;9、你對違章講人情,法律對你不留情;10、人人必知小法律,天天不做違法事;11、建設法治的文化,陶冶誠信的情操;12、文明的赤壁要法治,法治的赤壁更聞名;13、學法懂法坦蕩人生,守法護法錦繡前程;14、拿法律不當回事,等于拿生命當兒戲;15、人民賦予權力要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1、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出自:戰(zhàn)國·孟軻《孟子?離婁上》。 譯文:像從前離婁那樣精明的眼睛,公輸般那樣的巧匠,不憑借規(guī)和矩,是畫不成方形和圓形的。
2、富國拘法律,貧賤畏笞榜。 生既若此苦,死當一切平。
出自:宋·梅堯臣《長歌行》。 譯文:富貴不應該拘束法律,貧賤的人也不需要畏懼法律。
人生下來就是這樣的痛哭,死去也應該一樣的安靜平和。 3、言非法度不出于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
出自:唐·楊炯《杜袁州墓志銘》。 譯文:不合乎規(guī)矩制度的話語不說,不合乎公正道理的行為不去想。
4、家有常業(yè),雖饑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亂。 出自:戰(zhàn)國·韓非子《韓非子·飾邪》。
譯文:家庭有固定的產(chǎn)業(yè),即使鬧饑荒,也不會挨餓;國家有健全的法制,即使遇到危難也不會滅亡。 5、法律行隨手,詩書坐滿箱。
老來須向?qū)W,多病喜平安。 出自:宋·陳襄《和鄭閎中仙居十一首》。
譯文:如果有法律知識能夠在使用時順手拈來的本事,需要讀很多很多法律方面的書籍才能達到。老了需要多學習,身體疾病多非常希望健康。
歌詩謠》之一百八十六 遵紀守法三句半
姒傳雙
引言
1.舊有《莫爭打》一詩
時閑憤怒便引拳,
招引官方在眼前。
下獄戴枷遭責罰,
更須枉費幾文錢。
2.舊有《莫應對》一詩
人來罵我逞無明,
我若還他便斗爭。
聽似不聞休應對,
一支蓮在火中生。
3.舊有《戒爭地詩》
他侵我界是無良,
我與他爭未是長。
布施與他三尺地,
休夸誰弱又誰強。
1、唐·楊炯《杜袁州墓志銘》:言非法度不出于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
釋義:不合乎規(guī)矩制度的話語不說,不合乎公正道理的行為不去想。
2、劉備: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釋義:不要以為是件較小的壞事就去做,不要以為是件較小的善事就不去做。只有賢明和德行, 能服從于人。
3、唐·李白《君道曲》:土扶可城墻,積德為厚地。
釋義:泥土積累多了可以筑成城墻,美德積累多了,安身立命的基礎就深厚了。
4、戰(zhàn)國·韓非子:家有常業(yè),雖饑不餓;國有常法,雖危不亂。
釋義:家庭有固定的產(chǎn)業(yè),即使鬧饑荒,也不會挨餓;國家有健全的法制,即使遇到危難也不會 滅亡。
5、春秋·管仲:不為重寶虧其命,故曰令貴于寶;不為愛人而枉其法,故曰法愛于人。
釋義:不因為重寶而使命令虧損,所以說把命令看的比寶物貴重:不因為愛護別人而使法律得不 到伸張,所以說愛護法律甚于愛護人。
6、東漢張衡: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釋義:不要擔心職位不夠高,而應該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完善;不要以自己的收入不夠高而感 到恥辱,而應該想想自己的學識夠不夠淵博。
寓義:不要在官位俸祿上患得患失,而應該去追求個人道德和學識的進步。
擴展資料
“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這句話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上》。規(guī):圓規(guī);矩:曲尺。孟子要求當政者實施仁政的吶喊。具體落實到兩個方 面:一是“法先王”;二是選賢才。
“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睆淖置嬉馑忌蟻碚f,就是如果不用規(guī)和矩,就畫不成方形和圓形。后來引申為行為舉止的標準和規(guī)則。這句話就是告訴人們,做事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只有這樣,事情才能做好的道理。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64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