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孟郊思母 話說唐朝德宗年間,孟郊任江蘇省溧陽縣縣尉。
一天晚上,他正在書房里看書,看了一會兒,覺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來,走到窗前。此時,窗外明月當(dāng)空,晚風(fēng)輕拂。
他抬頭眺望明月,一股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幾十年寒窗苦讀,直到五十來歲才中了進(jìn)士,做了一個小小的縣尉。
這幾十年,老母親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约好看胃熬┶s考,出門前白發(fā)蒼蒼的老母親總是忙前忙后,為自己準(zhǔn)備行裝。特別是這一次出門前一天的晚上,母親坐在昏暗的油燈下,一針一針地為自己縫衣服。
母親一邊縫,一邊小聲念叨著:“多縫幾針,縫得密實一點兒,才結(jié)實、耐穿。出門在外要多保重身體,早點兒回來,別讓娘在家惦記……”當(dāng)時,聽著母親暖人心脾的話語,望著母親布滿皺紋的臉龐和如霜的白發(fā),孟郊的心里一陣酸楚,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深深地感到,母愛是多么偉大啊,就像春天的陽光那么溫暖。
孟郊想到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蕩。他返身回到書案前,揮毫寫道: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二、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由于堅持主張抗金,陸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擊。公元1166年,四十二歲的陸游被免了官。
報國無路,帶著滿腔的悲憤,陸游回到了家鄉(xiāng)山陰(今浙江紹興)。他整天把自己關(guān)在家里讀書,常常伴著青燈,獨(dú)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農(nóng)村里到處打鼓吹蕭,準(zhǔn)備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歡樂的氣氛。陸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
于是他柱著手杖出發(fā)了。走著走著,山路漸漸盤旋起來。
又走了一個多時辰,人煙漸漸稀少。當(dāng)他登上一處斜坡,放眼望去,前面山重水復(fù),路斷人絕,好像無法再前進(jìn)了。
陸游興致正濃,不肯回頭,沿著山坡又走出幾十步,轉(zhuǎn)過山角,突然前面不遠(yuǎn)處,出現(xiàn)了一片空曠的谷地,一個小村莊掩映在綠柳紅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傳說中的桃花源。陸游很高興,走進(jìn)這個小村莊,衣著簡單、性情純真的村民用自己釀的臘酒款待了這位客人。
有了這次難忘的經(jīng)歷和感受,陸游重新振作起來了。寫下了《游山西村》: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 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 拄杖無時夜叩門。題都城南莊 崔護(hù)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唐代孟槳在《本事詩·情感》記載了一則唐詩故事:博陵名士崔護(hù)考進(jìn)士落第,心情郁悶。
清明節(jié)這天,他獨(dú)自到城南踏青,見到一所莊宅,四周桃花環(huán)繞,景色宜人。適逢口渴,他便叩門求飲。
不—會兒,一美麗女郎打開了門。崔護(hù)一見之下,頓生愛慕。
第二年清明節(jié),崔護(hù)舊地重游時,卻見院墻如故而門已鎖閉。他帳然若失,便在門上題詩一首:“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币院?,人們便以“人面桃花”來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來表達(dá)愛戀的情思。
一、
孟郊思母
話說唐朝德宗年間,孟郊任江蘇省溧陽縣縣尉。一天晚上,他正在書房里看書,看了一會兒,覺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來,走到窗前。此時,窗外明月當(dāng)空,晚風(fēng)輕拂。他抬頭眺望明月,一股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
回想自己幾十年寒窗苦讀,直到五十來歲才中了進(jìn)士,做了一個小小的縣尉。這幾十年,老母親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自己每次赴京趕考,出門前白發(fā)蒼蒼的老母親總是忙前忙后,為自己準(zhǔn)備行裝。特別是這一次出門前一天的晚上,母親坐在昏暗的油燈下,一針一針地為自己縫衣服。母親一邊縫,一邊小聲念叨著:“多縫幾針,縫得密實一點兒,才結(jié)實、耐穿。出門在外要多保重身體,早點兒回來,別讓娘在家惦記……”當(dāng)時,聽著母親暖人心脾的話語,望著母親布滿皺紋的臉龐和如霜的白發(fā),孟郊的心里一陣酸楚,他的眼睛濕潤了……他深深地感到,母愛是多么偉大啊,就像春天的陽光那么溫暖。
孟郊想到這里,一股激情在胸中回蕩。他返身回到書案前,揮毫寫道: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二、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由于堅持主張抗金,陸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擊。公元1166年,四十二歲的陸游被免了官。報國無路,帶著滿腔的悲憤,陸游回到了家鄉(xiāng)山陰(今浙江紹興)。他整天把自己關(guān)在家里讀書,常常伴著青燈,獨(dú)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農(nóng)村里到處打鼓吹蕭,準(zhǔn)備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歡樂的氣氛。陸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于是他柱著手杖出發(fā)了。走著走著,山路漸漸盤旋起來。又走了一個多時辰,人煙漸漸稀少。當(dāng)他登上一處斜坡,放眼望去,前面山重水復(fù),路斷人絕,好像無法再前進(jìn)了。陸游興致正濃,不肯回頭,沿著山坡又走出幾十步,轉(zhuǎn)過山角,突然前面不遠(yuǎn)處,出現(xiàn)了一片空曠的谷地,一個小村莊掩映在綠柳紅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傳說中的桃花源。陸游很高興,走進(jìn)這個小村莊,衣著簡單、性情純真的村民用自己釀的臘酒款待了這位客人。
有了這次難忘的經(jīng)歷和感受,陸游重新振作起來了。寫下了《游山西村》:
莫笑農(nóng)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
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
拄杖無時夜叩門。
題都城南莊 崔護(hù)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唐代孟槳在《本事詩·情感》記載了一則唐詩故事:博陵名士崔護(hù)考進(jìn)士落第,心情郁悶。清明節(jié)這天,他獨(dú)自到城南踏青,見到一所莊宅,四周桃花環(huán)繞,景色宜人。適逢口渴,他便叩門求飲。不—會兒,一美麗女郎打開了門。崔護(hù)一見之下,頓生愛慕。第二年清明節(jié),崔護(hù)舊地重游時,卻見院墻如故而門已鎖閉。他帳然若失,便在門上題詩一首:“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币院螅藗儽阋浴叭嗣嫣一ā眮硇稳菖拥拿烂?,或用來表達(dá)愛戀的情思。
1、于謙小時候,束發(fā)兩髻,有個和尚笑他: 「牛頭且喜生龍角」
于謙馬上回答: 「狗嘴何曾出象牙」
但是于謙回家之后,告訴媽媽,媽媽馬上幫他梳成三角;于謙出門又遇到那和尚,和尚又笑他: 「三角如鼓架」
于謙就回答說: 「一禿似擂槌」
和尚聽了無言以對。
2、嫦娥原愛綠衣郎
從前,有一幕僚家有一個天姿國色的閨女,其上峰多次向其示意娶她為妾。這位幕僚既不敢違拗他,又怕委屈了女兒,正與妻子躊躇不定,愁眉不展時,女兒前來問安,見狀便問二老有何心事?父母只好據(jù)實相告。
女兒聰慧過人,又孝順父母,便靈機(jī)一動對二老說:“我有三個條件,一是不光有父母之命,還得有媒妁之言,應(yīng)請王公大人作媒;二是聘禮要有玫瑰寶石、黃色寶珠等珍品;三是入洞房前,還要對一副對子。三者缺一,我決不和他成婚?!?
父親連連點頭說好。次日稟復(fù)那位大官,他一一應(yīng)允。迎親之日,那豪華氣派自不待言,待酒足客散,大官邁步欲進(jìn)洞房,卻被侍婢擋住,讓其對對子,只見紅箋上寫著:竹映桃花,君子也貪紅粉色。大官看著娟秀的字體,一時對不上來,便移步庭院。正當(dāng)仰望中天明月,反復(fù)吟哦時,一部屬過來問:“大人不入洞房,還有雅興吟詩作對?”大官便將索對一事告訴了他。部屬聽罷,連連贊嘆,上聯(lián)出得新巧,竹稱君子,紅粉桃花,一語雙關(guān)。不免也沉默構(gòu)思起來。
這時,星月輝映,樹影婆娑,一下子觸動了那位部屬的靈感,只見他搖頭擺尾地吟道:月穿楊柳,嫦娥原愛綠衣郎。
大官連說:“妙極!妙極!明天重重有賞?!北阒壁叾捶拷痪?。
侍婢送上對幅,姑娘玩味一番,提筆批道:“公系榜眼出身,對雖工麗,恐非出自心裁”。大官見批語,羞愧難當(dāng)。他忖度片刻,便毅然離開洞房,去尋那位部屬,叫他去入洞房,并以全部嫁妝為贈。
3、李宋二先生,木頭木腳
話說清朝乾隆年間,廣東有兩個自認(rèn)為很有才氣的秀才,一李一宋,他倆結(jié)伴旅游,一路觀山賞景,聯(lián)詩對句,好不自在。游了半天,又累又渴,見前面樹蔭下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和尚在納涼,身邊放一葫蘆,便上前討水喝。
老和尚打量兩人一眼說,兩位貴姓?有水,不過要對對子,對得上方可飲水。兩秀才欣然同意,并自報李、宋二姓。老和尚聽罷,便將兩人姓氏嵌入聯(lián)說:李宋二先生,木頭木腳。兩秀才聽畢,見對聯(lián)是譏笑自己,對了半天也沒對上,不僅得不到水喝,還討了個沒趣,怏怏而去。
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了幾百年,到了二十世紀(jì)八十年代,《廣東農(nóng)民報》一讀者將這故事整理成文,投至該報,有36位對聯(lián)愛好者熱心對下聯(lián),其中只有陽春縣讀者黃文昌對的較好。
他對的下聯(lián)是:龔龐兩小姐,龍首龍身
推敲的故事
譯文
賈島初次參加科舉考試,住在京里。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又想用“推”字,煉字定不下來,便在驢背上吟詠,伸出手來做推敲的姿勢,看到他這樣的人都很驚訝。當(dāng)時韓愈作代理京城地方的長官,正帶著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地走到韓愈儀仗的第三節(jié),還在不停地作著手勢。這樣一下不被左右的侍從推到韓愈面前。賈島如實地回答說出所得的詩句,不知用了“誰”還是用“敲”字無法確定,所以思想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韓愈停下馬思考了好一會兒,對賈島說:“用‘敲’字好?!庇谑莾扇瞬⑴膨T著驢回家,一同議論作詩的方法,互相舍不得離開,呆了好幾天,韓愈因此與賈島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
一、這是清朝大學(xué)者—紀(jì)曉嵐的故事: 當(dāng)紀(jì)先生很小的時候,他既聰明又頑皮,常常讓老師啼笑皆非(老師姓施);有一天,紀(jì)曉嵐帶著一只小黃鳥到學(xué)堂去玩,玩得正起勁的時候,施老師進(jìn)來了;紀(jì)曉嵐馬上把鳥兒藏在墻上松脫的磚頭后面,石老師也瞧見了,他故意裝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課了。
可是當(dāng)施老師吟著詩句走到墻邊時,突然用手把磚頭往后推,可憐的鳥兒就活活的被壓死了,老師還很得意的吟了一句: 「細(xì) 羽 佳 禽 磚 后 死」 紀(jì)曉嵐想了想,說:「老師,我能不能給您對個下句?」老師還是很得意,說:「當(dāng)然可以?!?紀(jì)曉嵐說:「您念的是細(xì)羽佳禽,我給您對粗毛野獸,您的磚,我對石, 后我對先,死我對生,是: 「粗 毛 野 獸 石 先 生」 老師聽了,知道紀(jì)曉嵐是用諧音在罵他,鼻子都?xì)馔崃耍?,他又沒對錯嘛! 其二、蘇東坡與佛印 蘇東坡在杭州,喜歡與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兩人飲酒吟詩之余,還常常開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蘇東坡宴會請客,他總是不請自來。
有一天晚上,蘇東坡邀請黃庭堅去游西湖,船上備了許多酒菜。游船離岸,蘇東坡笑著對黃庭堅說: 「佛印每次聚會都要趕到,今晚我們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詩,玩?zhèn)€痛快,他無論如何也來不了啦。
」誰知佛印和尚老早打聽到蘇東坡要與黃庭堅游湖,就預(yù)先在他倆沒有上船的時候,躲在船艙板底下藏了起來。 明月當(dāng)空,涼風(fēng)送爽,荷香滿湖,游船慢慢地來到西湖三塔,蘇東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須,高興地對黃庭堅說:「今天沒有佛印,我們倒也清靜,先來個行酒令,前兩句要用即景,后兩句要用「哉」字結(jié)尾。
」黃庭堅說:「好吧!」蘇東坡先說: 浮云撥開,明月出來,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黃庭堅望著滿湖荷花,接著說道: 蓮萍撥開,游魚出來,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這時候,佛印在船艙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聽黃庭堅說罷,就把船艙板推開,爬了出來,說道: 船板撥開,佛印出來,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蘇東坡和黃庭堅,看見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個人來,嚇了一大跳,仔細(xì)一 看,原來是佛印,又聽他說出這樣的四句詩,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來。 蘇東坡拉著佛印就坐,說道:「你藏得好,對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於是,三人賞月游湖,談笑風(fēng)生。
一天,蘇東坡指點廚師,用一尾西湖活草魚,洗凈剖開,裂上五刀,用火腿、蔥、姜蒸制。廚師燒制好,送到書房。
蘇東坡一見,熱騰騰、香噴噴,魚身上刀痕如柳,連聲呼道:「好一尾五柳魚!」剛舉筷想吃,忽然,看到窗外人影一閃,佛印和尚來啦。蘇東坡心想:「嗨,好個趕飯和尚,早不來,晚不來!我剛要吃魚,你卻趕來了。
今天我偏不讓你吃,看你怎麼辦?」一伸手便把這盤魚擱到書架上去了。 佛印在窗外早已見到那盤魚了,心想:好啊,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來! 蘇東坡笑嘻嘻招呼佛印坐下,問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見教?」佛印一本正經(jīng)地回答:「小弟今天特地來跟你打聽一個字。
」「什麼字??!」「你姓蘇的『蘇』字怎麼寫法?」 蘇東坡一聽,眉頭一皺,知道佛印學(xué)問好,不會連個「蘇」字也不會寫, 一定有名堂,便裝作認(rèn)真地回答:「喔,「蘇」字嘛,上面一個草字頭,下面左邊一個「魚」字,右邊一個 「禾」字?!狗鹩∫布傺b糊涂地問:「喔,假如草字頭下面左邊是「禾」右邊是「魚」 呢?」 蘇東坡說:「那還是念「蘇」?。骸狗鹩“粗f:「那把「魚」擱到草字頭上邊呢?」 蘇東坡急忙說:「噯,那可不行?。 狗鹩」笮φf:「好??!你說把魚擱到上面不行的,那就把魚拿下來吧!」 蘇東坡一下子醒悟過來!佛印說來說去,就是要吃他那盤五柳魚。
有一次,佛印在寺院,知道蘇東坡要來,也照樣清蒸一盤五柳魚。剛好蘇東坡進(jìn)來了。
佛印一想,上次你開我玩笑,今天我也要難難你。正巧旁邊有只磬,他就隨手將魚放在磬里。
蘇東坡早已看見,裝作不知。剛坐下就故意「唉」地嘆了口氣。
佛印素知蘇東坡性格樂觀,疑惑地問道:「太守,今天為何愁眉不展?」蘇東坡回答說:「唉,大和尚你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寫副對聯(lián),誰知剛寫好上聯(lián),下聯(lián)就難住啦,一直想不出,所以心煩啊!」佛印問:「不知上聯(lián)是什麼?」蘇東坡回答說:「上聯(lián)是『向陽門第春常在』?!狗鹩∫宦牐闹泻眯Γ哼@對聯(lián)家家戶戶都貼爛了,他卻拿來戲弄我,不知道蘇東圾葫蘆里賣的什麼藥。
於是不動聲色的說:「我來給你對吧,下聯(lián)是『積善人家慶有余』?!固K東坡連呼:「啊呀,高才高才!原來你磬(慶)里有魚(余)啊!快, 拿出來吃吧。
」佛印這才恍然大悟,乖乖地從磬里把魚拿出來了。 其三、于謙小時候,束發(fā)兩髻,有個和尚笑他: 「牛頭且喜生龍角」 于謙馬上回答: 「狗嘴何曾出象牙」 但是于謙回家之后,告訴媽媽,媽媽馬上幫他梳成三角;于謙出門又遇到那和尚,和尚又笑他: 「三角如鼓架」 于謙就回答說: 「一禿似擂槌」 和尚聽了無言以對。
其三、嫦娥原愛綠衣郎 從前,有一幕僚家有一個天姿國色的閨女,其上峰多次向其示意娶她為妾。這位幕僚既不敢違拗他,又怕委屈了女兒,正與妻子躊躇不定,愁眉不。
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小兒子,從小就才華出眾,很受到父親的疼愛。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當(dāng)上了魏國的皇帝。曹丕是一個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擔(dān)心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來,要曹植在七步之內(nèi)作出一首詩,以證明他寫詩的才華。如果他寫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騙皇上,要把他處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傷心又憤怒。他強(qiáng)忍著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著想著……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內(nèi)作了一首詩,當(dāng)場念出來: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答案補(bǔ)充
李白讀書的故事
李白是我國唐代偉大的詩人,但他小時候讀書卻不怎么刻苦,甚至有些貪玩,有一天他到一條小河邊去玩,看見一個老太婆在磨一根鐵棒,就上去好奇地問:“老奶奶,你為什么磨鐵棒?”老太太告訴他是在磨針。李白說:“那么粗的鐵棒怎么能磨成針呢?”老人說:“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針”。李白深有感悟,從此刻苦讀書,成為一代“詩仙”。
初唐詩人駱賓王曾參與起兵反對武則天,但歸于失敗,他只得隱姓埋名,出家當(dāng)和尚。
這天,杭州靈隱寺來了一個年輕的游客,此人正是宋之問。晚間,宋之問于寺間長廊漫步,見皓月當(dāng)空,野山魃魃,便詩興大發(fā),吟出“鷲嶺郁昭嘵,龍宮隱寂寥”兩句詩來,自覺有些意味,可是下面兩句卻一時接不上來。長廊盡頭,宋之問忽見一老僧打坐。他便上前招呼。老僧抬眼寒喧幾句,道:“老衲倒有兩句——”于是,他緩緩吟來:“樓觀滄海日,門聽浙江潮?!彼沃畣柭犃耍罡信宸?。
宋之問回房細(xì)細(xì)品味,覺得老和尚的兩句妙不可言,第二天一早就興沖沖地跑去拜見老和尚,可不見人影。正在徘徊悵然之際,一個小和尚經(jīng)過,宋之問趕忙上去詢問,和尚道:“噢,他就是駱賓王啊。”
平湖秋月藏頭詩平湖秋月是西湖賞月最佳的地方。
原先,這里稱為孤山望湖亭。這一年八月十五中秋佳節(jié),紹興才子徐文長正在杭州。
他在天竺岣嶁山房獨(dú)自一人飲酒賞月,幾杯悶酒下肚,有些醉眼朦朧。忽然,想起詩友們說過西湖孤山望湖亭是賞月的好地方,就趁著月色,踱著方步,向孤山望湖亭而來。
徐文長行行走走,一面欣賞著西湖月色,一面吟著詠月詩句,不覺已來到望湖亭前。這是一座臨湖建筑,據(jù)全湖之勝,東可望湖濱,西可達(dá)蘇堤,南可至南屏,整個外湖景色盡收眼底。
這時,一輪皓月當(dāng)空,風(fēng)清清,水碧碧,遠(yuǎn)山蒙紗,近樹籠煙,使人如置身于瓊樓玉宇之中。他不禁詩興勃發(fā),畫意盎然。
這時,猛聽得望湖樓里傳出一片吟詩聲。徐文長一看,亭子里面坐滿了人,桌上紅燭高照,擺滿了西瓜、紅菱、月餅等各式時鮮果品酒肴,還有筆墨紙硯,看樣子,是一群文人雅士在這里飲酒賞月,賦詩作畫。
徐文長信步走了進(jìn)去,想看看熱鬧。望湖亭里,果然是西泠詩社的文人雅士在飲酒賞月,正喝得興高采烈,見有個陌生人進(jìn)來,頓時沒了聲息。
主持人見徐文長身穿青衫,頭戴方巾,一副文士打扮,雖然衣著簡樸,但雅而不俗,儀態(tài)從容,覺得不可怠慢,就起身把手一拱,招呼說:“今日中秋佳節(jié),我們西泠詩社社友,特在此飲酒賞月,作畫吟詩。兄臺如有雅興,不妨稍坐片刻,以便求教。”
說罷,將手向四壁掛著的書畫一揮。徐文長慢步繞亭一周,向四壁詩畫略略掃了一眼,發(fā)現(xiàn)盡是平庸之作。
主持人見他一言不發(fā),又沒有馬上離開的意思,就故意刁難他說:“兄臺文質(zhì)彬彬,定是行家里手,今日萍水相逢,我等三生有幸,乞望作畫題詩,以開我等眼界,為中秋雅集增色?!闭f罷,“嘿嘿”冷笑了幾聲。
徐文長看罷詩畫,原想稍停一會就走,見他們有的面露驕矜之色,有的發(fā)著冷笑,心想:好吧,我正愁沒有紙筆抒懷、何不借此湊湊熱鬧,逗趣他們一下。他也不謙讓,來到書案前,將雪白的宣紙—鋪,手執(zhí)羊毫湖筆,飽蘸濃墨,“唰喇”幾筆,天上出現(xiàn)了一輪圓月,又“唰唰”幾筆,水中也映出圓月一輪,然后“嚓嚓”幾筆,遠(yuǎn)處山色朦朧,近處湖亭躍然,湖上一葉扁舟,—漁翁在月影之中獨(dú)酌。
這時,曲泠詩社文士,都圍上來觀看。見徐文長頃刻之間,畫好了一幅“平湖秋月”圖,水墨寫意,落筆不凡.都十分驚訝。
主持人看徐文長畫得不錯,想試試他的文才,就請他在畫上題詩一首。徐文長也不推辭,提起筆來就寫了兩句:天上一輪圓圓月,水中圓圓一輪月?!?/p>
‘天上一輪圓圓月,水中圓圓一輪月?!@也算詩嗎?”文士們正議論間,只見徐文長又提筆寫下兩句:一色湖光萬頃秋,天堂人間共圓月。
文士們大吃一驚。他們原以為下面寫不出什么好句子來,沒想到徐文長這么一轉(zhuǎn)一收,四句聯(lián)起來一讀,真是奇句妙文,情景交融,禁不住同聲叫好:“佳句,佳句,不知兄臺來自何處,我等失敬!”徐文長朝大家一笑,又提筆寫了一首七言絕句:平湖一色萬頃秋,湖光渺渺水長流。
秋月圓圓世間少,月好四時最宜秋。文士們一看,這首詩寫得別致。
每句頭—個字特別大,連起來一讀,竟是“平湖秋月”四字,原來是一首藏頭詩。大家都拍手稱絕,要徐文長留下高姓大名。
徐文長并不回答,只一笑。踏著月色而去。
擴(kuò)展資料:另一小故事:蘇家兄妹對詩戲諺蜀地多才女,到宋代又出了個蘇小妹??烧f宋代四川的靈秀之氣盡革于蘇氏一門,蘇小妹的父親蘇詢,哥哥蘇軾、蘇轍個個才高八斗,所謂“一門父子三詞客,千秋文章八大家”。
蘇小妹長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圓圓的臉蛋,烏溜溜的大眼睛,再配上高高的額頭,突出的雙顎,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樣子。她從小就愛與兩個哥哥比才斗口,一派天真,尤其是大哥蘇軾滿腮胡須,肚突身肥,穿著寬袍大袖的衣服,不修邊幅,不拘小節(jié),更是她斗口的對象,于是整天在家口戰(zhàn)不休。
一天蘇東坡拿妹妹的長相開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額凹眼是: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蘇小妹嘻嘻一笑,當(dāng)即反唇相譏:一叢哀草出唇間,須發(fā)連鬢耳杏然;口角兒回?zé)o覓處,忽聞毛里有聲傳。
這詩譏笑的是蘇軾那不加修理、亂蓬蓬的絡(luò)腮胡須。女孩子最怕別人說出她長相的弱點,蘇小妹額頭凸出一些,眼窩一些,就被蘇軾抓出來調(diào)侃一頓,蘇小妹說蘇軾的胡須似乎又還沒有抓到痛處,覺得自己沒有占到便宜。
再一端詳,發(fā)現(xiàn)哥哥額頭扁平,了無崢嶸之感,又一幅馬臉,長達(dá)一尺,兩只眼睛距離較遠(yuǎn),整個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當(dāng)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詩:天平地闊路三千,遙望雙眉云漢間;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蘇軾一聽樂得拍著妹妹的頭大笑不已。
汪倫是唐朝涇州(今安徽省涇縣)人,他生性豪爽,喜歡結(jié)交名士,經(jīng)常仗義疏財,慷慨解囊,一擲千金而不惜。當(dāng)時,李白在詩壇上名聲遠(yuǎn)揚(yáng),汪倫非常仰慕,希望有機(jī)會一睹詩仙的風(fēng)采。可是,涇州名不見經(jīng)傳,自己也是個無名小輩,怎么才能請到大詩人李白呢?
后來,汪倫得到了李白將要到安徽游歷的消息,這是難得的一次機(jī)會,汪倫決定寫信邀請他。那時,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兩大愛好:喝酒和游歷,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會聞風(fēng)而來。于是汪倫便寫了這樣一封邀請信: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p>
李白接到這樣的信,立刻興致勃勃地趕來了。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微笑著告訴他說:“桃花是我們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里,并沒有桃花。萬家呢,是我們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說有一萬家酒店?!崩畎茁犃?,先是一愣,不知怎么回事,馬上就明白了。接著哈哈大笑起來,連說:“佩服!佩服!”
汪倫留李白住了好幾天,李白在那兒過得非常愉快。因為汪倫的別墅周圍,群山環(huán)抱,重巒疊嶂。別墅里面,池塘館舍,清靜深幽,像仙境一樣。在這里,李白每天飲美酒,吃佳肴,聽歌詠,與高朋勝友高談闊論,一天數(shù)宴,常相聚會,往往歡娛達(dá)旦。這正是李白喜歡的生活。因此,他對這里的主人不禁產(chǎn)生出相見恨晚的情懷。他曾寫過《過汪氏別業(yè)二首》,在詩中把他汪倫作為竇子明、浮丘公一樣的神仙來加以贊賞。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仆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shè)宴送別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了那首著名的送別詩給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純樸民風(fēng)的影響,李白的這首詩非常質(zhì)樸平實,更顯得情真意切。
《贈汪倫》這首詩,使普通村民汪倫的名字流傳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為游覽的勝地。為了紀(jì)念李白,村民們在潭的東南岸建起“踏歌岸閣”,至今還吸引著眾多游人。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fèi)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