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梅花優(yōu)于香,桃花優(yōu)于色 ●長棍抵不了短石頭 ●你老虎口大,我野牛頸粗 ●車夫的腳,律師的嘴 ●閃閃發(fā)光的金子,代替不了生鐵的用途(柯爾克孜族) ●竹子榨不出糧水,可是筑籬笆卻不能沒有它 ●眼睛亮的人白天找不到的,瞎了眼的人晚上摸著找到(蒙古) ●你消滅的每一種缺點都存在著與它對應的長處,兩者相輔相成,生死與共(阿納托爾·法朗士) ●我們的美德和缺點是一對親密的夫妻,生下的孩子既像父親也像母親(哈利法克斯) ●人有所猶,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論衡) ●人各有能有不能 ●瑕瑜互見,長短并存 ●張飛粗中有細,諸葛細中有粗 ●在最潔白的布上,污點最顯而易見(英國) ●月亮上的黑斑比月光更醒目(日本) ●能從別人的過錯中看出他的優(yōu)點,那才是最聰明的人呢----(德倫西) ●我的生活經驗使我深信,沒有缺點的人往往優(yōu)點也很少----(林肯) ●蓋聰明疏通者戒于無斷,湛靜安舒者戒于后時,廣心浩大者戒于遺忘(資治通鑒) ●隨和可能伴隨著自卑,好勝可能伴隨著驕傲,謙虛可能伴隨著平庸,堅定可能伴隨著武斷 ●我們因誤信表面上的正確而失望;我努力寫得簡潔,寫出來卻很晦澀。
追求平易, 但在筋骨、魄力方面又有欠缺。想要寫得宏偉,而結果卻變成臃腫(賀拉斯)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由于自身的缺點而不是優(yōu)點才招人喜歡(拉羅什富科) ●保留某種不完善會使事物顯得有趣,并使人感覺到還有一點發(fā)展的空間(吉田兼好) ●有些缺點比美德更能清楚地證明一個人的優(yōu)秀品格----(雷斯紅衣主教) ●當缺點放棄我們時,我們還自以為是我們拋棄了缺點----(拉羅什富科) ●缺點并非全然是缺點,只要它不憎恨美德(尚福爾) ●有些人的缺點與他們很相稱,另一些人的優(yōu)點卻與他們不甚相符(拉羅什富科) ●對瑕疵眼開眼閉吧,因為你還有大錯(托馬斯·富勒)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即使完人也有七個缺點(日本) ●沒有十全十美,也沒有人不可或缺,每個人都有這種或那種弱點。
當他失敗時,這種弱點將會緩解他的沉痛之情----(拉布呂耳爾) ●毫無的缺點的人顯然是不存在的,因為他無法在這個世界上找到一個朋友,他似乎屬于完全不同的物種(赫茲里特) ●皇帝身上也有三個御虱 ●我能堅持我的不完美,它是我生命的本質(法朗士) ●一個人的完美之處,在于找出自身的缺點(意大利)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瓜無滾圓,人無十全 ●我們。
來日方長
lái rì fāng cháng
[釋義] 來日:未來的日子。方:正。將來的日子還長著呢。表示事有可為。
[語出] 宋·文天祥《與洪瑞明云巖書》:“某利郡后;頗與郡人相安;日來四處無虞;早收中熟;覺風雨如期;晚稻亦可望;惟是力綿求牧;來日方長?!?/p>
[正音] 長;不能讀作“zhǎnɡ”。
[辨形] 長;不能寫作“?!?。
[近義] 前途無量 鵬程萬里
[反義] 日暮途窮 日薄西山
[用法] 表示展望未來;大有可為;前途無量。或表示人與人之間來往共事的時間和機會多得很。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主謂式。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出處】語見(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卷十七·馮異傳第七》):“璽書勞異曰:‘ 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黽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方論功賞,以答大勛。'”
【用例】(清·王浚卿《冷眼觀·第二十回》):“誰知那個旗婆,猶自賊心未死,竟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膽敢又到孝感縣境一個大字號店里去,仍照這么一做,這回他卻是惡貫滿盈,自尋敗露了。”
【解說】東漢劉秀即位為光武帝后,派大將馮異率軍西征,敉平赤眉軍。赤眉佯敗,在回溪之地大破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后,重召散兵,復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內外夾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漢光武帝劉秀下詔獎之,謂馮異初雖在回溪失利,但終能在澠池獲勝??芍^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終有所得,當論功行賞,以表戰(zhàn)功。
【釋義】① 東隅:指日出處,即早晨,喻初始。② 桑榆:指日落處,即夜晚,喻最終。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敗,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語。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