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擬元稹悼亡妻所作)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
擬元稹悼亡妻所作
明日,又到了你離開我的日子,你離我已兩年了,我依然未適應(yīng)沒有你的孤獨。在你活著的日子里,我未整日與你廝守,但你的存在,使我坦然。
經(jīng)過這么多事情,而今回首,只有和你的那段日子,才是最值得懷念的,當(dāng)時,我卻不知珍惜。你嫁我時,我家境窮困,你甘受著清貧。我仗著才情八斗,自覺可在仕途出人頭地。經(jīng)仕途悲苦后,十分茫然,也覺人生之難苦,終日飲酒排遣,你對此默然,靜靜地做著家事。漸漸,家中已無物可再去當(dāng)錢換酒,你又默默地拔下了金釵。我當(dāng)時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失意中,從未思慮過你的難處。
深秋的那天,我飲酒歸來,見你翠衣薄袖,手持竹帚,仰望著院中的老槐樹,盼著樹葉落下,以充柴薪。見此情景,我方思及對你不住,呆在那里。當(dāng)晚,我收起了所有的酒具,搬出了塵封的書箱。次日,我買了一支竹釵送你,你握著竹釵,落淚了,轉(zhuǎn)身離開。以后的一段日子,生活雖依舊清淡,我卻總能感到你由衷的欣喜。
這樣的日子沒過多久,我又思重奔仕途,你知我不甘心清貧,心雖不愿,卻未勸阻。你以我為最重,我卻未然。
就在后來日子里,你病了,而且很重,我當(dāng)時仕途正存轉(zhuǎn)機,竟未慮及你;你每見我,總是強作歡顏,勸我安心從事。其后,我又作了一次遠行,歸來時,你已處彌留之際,我握著你的手,輕喚著你,你依戀地看著我,慢慢地閉上眼。衣著齊整的你,頭上戴著那支竹釵。
你逝后,我才感到你在我生命中的重要,而這一切已無可補救?;厥淄?,你我清貧無助之時,卻是最為懷念的日子,我雖窮困,有你相伴,畢存真趣。而今,雖身亨當(dāng)初苦苦以求的富貴,卻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寂寥。想來,真是世事無常,命運弄人,也覺生之無趣。
閑坐,想起你,更是悲嘆不已,只是不知是悲嘆你,還是我?你生前,十分喜歡讀我寫的詩,我從未為你作詩,你逝后,我卻為你作了很多。今,我又作了三首詩送你:
一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盡莢,泥她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fù)營齋。
二
昔日戲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示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三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辭。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長夜終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hehe
----元稹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此為詩人悼念亡妻韋叢(字蕙叢)之作。其運用“索物以托情”的比興手法,以精警的詞句,贊美了夫妻之間的恩愛,表達了對妻子的忠貞與懷念之情。詩的首二句“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是從《孟子盡心》篇“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變化而來的。
兩處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觀于?!北扔鳌坝斡谑ト酥T”,喻意顯明;而這兩句則是暗喻,喻意并不明顯,是意隱喻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難為水”、“不是云”,情語也,這固然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詞,但象他們那樣的夫妻感情,也確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懷》詩中有生動描寫。元稹的這首絕句,不但取譬極高,抒情強烈,而且用筆極妙。就全詩情調(diào)而言,言情而不庸俗,瑰麗而不浮艷,悲壯而不低沉,創(chuàng)造了唐人悼亡絕句中的絕勝境界。
離思
作者:唐·元稹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注釋】:
《云溪友議》云:“元稹初娶京兆韋氏,字蕙叢,官未達而若貧……韋蕙叢逝,不勝其悲,為詩悼之曰……‘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詩句由《孟子·盡心》“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蛻變而成。句意為:曾經(jīng)到過大海見過海水,覺得其它的水就難說是水了;除去巫山上的神女之云,再也沒有如此奇美的云了。海水深廣而洶涌,自然使江湖河泊里的水相形見絀。宋玉《高唐賦》云,巫山之云為神女所化,“上屬于天,下見于淵,珍怪奇緯,不可稱論”;陸游《入蜀記》云,“神女峰上有白云數(shù)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比绱酥疲瑒e處的云與之相比,自然黯然失色?!半y為”“不是”,顯然是夸張說法,但“滄?!?、“巫山”的形象為水中之最,云中之尤,各為世間之唯一,至大至美,凡經(jīng)歷過、觀賞過的人,對其他的水與云,確實很難看上眼了。詩人“索物以托情”,語近思遠,風(fēng)情宛然,強調(diào)了抒情對象的無與倫比,表達了對亡妻韋惠叢的無限仰慕及忠貞不二的愛情,從而既表明心跡,又告慰亡妻。孟子兩句,一為“難為水”,一為“難為言”,元一為“難為水”,一為“不是云”,不僅出新,用詞也善變化。
今人用此兩句,常喻人的閱歷廣,眼界就開闊,追求的目標(biāo)就更高。
兩句詩出自唐元稹《離思》,詩為悼念亡妻韋叢而作,全詩如下: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huán)釵漫滲綠絲叢。
須臾日射燕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
山泉散漫繞階流,萬樹桃花映小樓。
閑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
紅羅著壓逐時新,杏子花紗嫩麴塵。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尋常百種花齊發(fā),偏偏梨花與白人。
今日江頭兩三樹,可憐和葉度殘春
1、出處:《離思》2、作者:唐朝詩人元稹3、原文: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4、譯文:經(jīng)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別處的云都黯然失色。
雖常在花叢里穿行,我卻沒有心思欣賞花朵,一半是因為自己已經(jīng)修道,一半是因為心里只有你。5、賞析:此詩是為悼念亡妻韋叢而作,韋叢出身高門,美麗賢慧,二十七歲早逝后,詩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懷·之三》)。
前句典出《孟子·盡心上》“觀于海者難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賦序》“姜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后人引用這兩句詩,多喻指對愛情的忠誠,說明非伊莫屬、愛不另與。
6、作者:元稹,字微之,別字威明。父元寬,母鄭氏。
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孫。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
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7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