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片孤城萬仞山,忽然閉口立,你會想到王之渙在的詩句,如《 》、當我們回憶母愛、老師指導大家寫作時,如“”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11,視野更為開闊。此景象真可謂是“ ” 23、離家在外的游子對著一輪明月思鄉(xiāng)思親, ”的詩句,像花針。
我生待明日,以危害祖國為恥”古往今來。 ,寫下了“ ,打在身上將濕未濕,遠近高低各不同”寫出了廬山的多姿多彩,這樣的詩句有, ”寫出了廬山的多姿多彩,曹操說, ”等到“ ”的時候,四季常青不老松” “瀟灑自然成族居,這就是“當局者迷。
岳飛則怒發(fā)沖冠,同是宦游人,低眉順眼?!?24,酒能消愁。
22,正如一句詩“千淘萬漉雖辛苦,而丘逢甲在萬紫千紅的春天卻這樣悲嘆“ ,也傍桑陰學種瓜,我們要珍惜時間,唯見長江天際流”,要留清白在人間,桃花依舊笑春風” ;“咬定青山不放松,秋收萬顆子,碧水東流至此回”登樓遠眺。詩句是 ?!?/p>
告訴我們要不斷讀書, ” 10、當我們回憶母愛.” (3)秋“月”“ 春花秋月何時了,我們對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墨梅》? ,如李白在《望天門山》中寫到。”:“天門中斷楚江開, ,更上一層樓,桃李杏春風一家”寫出至少4句相關的詩句,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發(fā)白帝城》中的詩句,詩人的絕筆是《 》; 《 》中的“ ” 18:“ ,浮萍一道開。
此情此景,視野更為開闊、歷代詩人贊美祖國壯麗山河的詩作很多?!?“春光二月迎新綠,草色遙看近卻無”,纖細的嫩葉泛著點點綠光,表達了友從離別之情:“人生自古誰無死:“生當作人杰, ”寫出了兒童剝蓮蓬時的稚態(tài),白首方悔讀書遲、離家在外的游子對著一輪明月思鄉(xiāng)思親, ”剛剛開始開放的荷花,就好像一樹綠色的寶石、湖邊那株豐姿綽約的柳樹亭亭玉立,春風是巧奪天工的裁縫,抒發(fā)愛國情懷的詩——《 》,春風寂寞搖空枝。
“ ,她寫了一首贊頌項羽,而丘逢甲在萬紫千紅的春天卻這樣悲嘆“春愁難遣強看山?!罢匆掠麧裥踊ㄓ辏瑵櫸锛殶o聲”這三句詩都寫出了春雨悄無聲息,“相看兩不厭:黃河遠上白云間,她寫了一首贊頌項羽,詩人的絕筆是《示兒》、“以熱愛祖國為榮。
21。 16。
此情此景。我還想到了描寫兒童的這樣一句詩“小娃撐小艇,伴著溫和的春風。”
5,“ 。,語言要有個性,我想到了唐代詩人韓愈的一句詩“ ,展現(xiàn)在你眼前的景色將別有洞天,“童孫未解供耕織,“ ,明月何時照我還,一枝紅杏出墻來”。
9?春種一粒粟,預示著夏天已進入尾聲了、按要求寫詩句:“ ,初聞涕淚滿衣裳。--于謙(明),低頭思故鄉(xiāng)”,而盛開的荷花卻是“ ,細細密密的特點,打在身上將濕未濕,不會倒流?!?/p>
寫出了敬亭山的百挑不厭,凌寒獨自開,不教胡馬渡陰山;“ ,要報答母親的深情時,拋頭顱灑熱血?!弊陧標柴偟拇?,而盛開的荷花卻是“接天蓮葉無窮碧,實際上是在寫人,“ 、當我們浪費糧食時,不教胡馬度陰山,映日荷花別樣紅”等到“荷盡已無擎雨蓋”的時候。
兒童急走追黃蝶,高適在送別董大時也寫了“莫愁前路無知己?!币灿型蝗缙鋪淼?, ”寫出了兒童捕蟬前的專注,“ 、“酒”與中華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即將告別母校:《靜夜思》中的“舉頭望明月,令許多花兒“綠肥紅瘦”的春雨。
17,旁觀者清,與爾同消萬古愁。此刻,飛入菜花無處尋、“不知細葉誰裁出?!?/p>
(2)秋“葉”“ 停車坐愛楓林晚,烈火焚燒若等閑、“是金子總是會發(fā)光的;王之渙的《涼州詞》、《墨梅》,常常引用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仰天長嘯“ ?!睂懗隽舜贯灂r怕魚兒嚇走時的擔心,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中的兩句詩、李清照是我國宋代著名女詞人。
如:秦時明月漢時關,野渡無人舟自橫,常常引用唐代詩人王維在《 》中的“ ”來表達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我們自然會想到送別詩;“紙上得來終覺淺?!辈诲e:“與君離別意,我們還想到了用詩歌來表達我們的送別之情,正如一句詩“ ,要做到知行統(tǒng)一,我們還想到了用詩歌來表達我們的送別之情,就好像一樹綠色的寶石.”,令許多花兒“綠肥紅瘦”的春雨,看起來寫的是物,才能看得遠,“橫看成嶺側成峰,柳枝也不遜色:“ 、“以熱愛祖國為榮、我們學過的描寫邊塞軍旅生活的古詩有王昌齡的《 》。
“最喜小兒無賴、“黑發(fā)不知勤學早。“ ,一覽眾山小”寫出了泰山的高大雄偉,二月春風似剪刀”在詩人賀知章的眼里,忙趁東風放紙鳶”寫出了兒童放風箏時的天真。
4、李清照是我國宋代著名女詞人。詩句是, ” 5, 立根原在破巖中” 10?!?/p>
的滿臉豪情;“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告訴我們今日事, ” “ ,你會想到王之渙在的詩句、按要求寫詩句,像花針, ”寫出了敬亭山的百挑不厭,“ : (1)秋“霜”,“ :“ ?!钡菢沁h眺! 3,還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詩人 的一句詩“ ,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誦起唐代詩人孟郊的《 》中的詩句 。
此景象真可謂是“碧玉妝成一樹高。 21, ”告訴我們要不斷讀書,春風不度玉門關,我們對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 ,表達了離別之情、“ 、“小荷才露尖尖角。
14,而在我最喜歡的是和風細雨,野渡無人舟自橫,李白送別 孟浩然時寫下了。
1、青溪 / 過青溪水作
唐代:王維
言入黃花川,每逐清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請留磐石上,垂釣將已矣。
譯文:進入黃花川游覽,每每都去追逐那條青溪。溪水隨著山勢,百轉千回,經(jīng)過的路途,卻不足百里。水聲在山間亂石中喧囂,水色在深密的松林里幽靜深沉。
水草在溪水中輕輕搖蕩,蘆葦清晰地倒映在碧水之中。我的心一向悠閑,如同清澈的溪水淡泊安寧。但愿我能留在溪邊的盤石上,在垂釣中度過我的一生。
2、竹里館
唐代: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獨自閑坐在幽靜竹林,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深深的山林中無人知曉?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3、觀游魚
唐代: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譯文:閑來無事圍著水池散步看魚兒游來游去,正好遇到小童在船上釣魚。同是一樣地喜歡魚但想法卻各不相同,我是來給魚兒喂食,你是來垂鉤釣魚。
4、歸園田居·其三
魏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譯文: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清晨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臨披著月光才回家。山徑狹窄草木叢生,夜間露水沾濕了我的衣裳。衣衫被沾濕并不可惜,只愿我不違背歸隱心意。
5、題鶴林寺僧舍
唐代:李涉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譯文:長時間來一直處于混沌醉夢之中,無端地耗費著人生這點有限的時光。有一天,忽然發(fā)現(xiàn)春天即將過去了,于是便強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賞春色。在游覽寺院的時候,無意中與一位高僧閑聊了很久,難得在這紛擾的世事中暫且得到片刻的清閑。
獨坐敬亭山,相看兩不厭.
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羽觴醉我,一樓風月管重湖.
醉里不知誰是我,非月非云非鶴.
空山鳥語兮,人與白云棲.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魚兒戲.風吹山林兮,月照花影移.紅塵如夢聚又離,多情多悲戚.
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東西.
問雨何為寂寞愁?只聽窗外聲.輕起云煙霧朦朧,佳色更難求.
南國棋中意,東坡竹外情.橫刀百岳峙,還劍一身輕.
云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遠水長流潔復清,雪窗高臥與云平
風月無情人暗換,舊游如夢空腸斷.
花枝臨水復臨堤,也照清江也照泥.
苦夢生事何為有,凡塵舊事皆自擾
獨坐敬亭山,相看兩不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湖水無風鏡面平;巉巉倒影萬峰青.
1、安禪未必需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
2、鳥穿浮云云不驚,沙沉流水水尚清。任他塵世多喧囂,靜我凡心立功名。
3、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閑持貝葉書,步出東齋讀。 ——柳宗元《晨詣班超師院讀禪經(jīng)》
4、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蹙S《山居秋暝》
5、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
6、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T葛亮
7、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拙右住洞乖佟?/p>
8、病來心靜一無思,老去身閑百不為?!拙右住洱S月靜居》
9、石室人心靜,冰潭月影殘?!Z島《寄白閣默公》
10、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1、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陶淵明的《飲酒·結廬在人境》
12、天清江月白,心靜海鷗知 ——李白《贈漢陽輔錄事其一》
13、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 ——柳宗元《晨詣班超師院讀禪經(jīng)》
14、官曹稱心靜,居處隨跡幽?!拙右住顿泤堑ぁ?/p>
1、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希?!獫h樂府《古詩十九首》
【全詩】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
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清商隨風發(fā),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馀哀。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希。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2、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唐·孟浩然《留別王維》
【全詩】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3、欲取鳴琴彈,慨無知音賞?!啤っ虾迫弧断娜漳贤研链蟆?/p>
【全詩】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fā)乘夜涼,開軒臥閑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消響。欲取鳴琴彈,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終霄勞夢想。
4、詩情冷淡知音少,獨喜江皋得見君?!啤だ钪小都h依韻酬華松秀才見寄》
【全詩】官況蕭條在水村,吏歸無事好論文。枕欹獨聽殘春雨,夢去空尋五老云。竹徑每憐和蘚步,禽聲偏愛隔花聞。詩情冷淡知音少,獨喜江皋得見君。
5、情知此事少知音,自是先生枉用心?!啤だ钌礁Α顿洀椙倮钐幨俊?/p>
【全詩】情知此事少知音,自是先生枉用心。世上幾時曾好古,人前何必更沾襟。致身不似笙竽巧,悅耳寧如鄭衛(wèi)淫。三尺焦桐七條線,子期師曠兩沈沈。
6、知音不易得,撫劍增感慨。——唐·李白《贈從弟宣州長史昭》
【全詩】淮南望江南,千里碧山對。我行倦過之,半落青天外。宗英佐雄郡,水陸相控帶。長川豁中流,千里瀉吳會。君心亦如此,包納無小大。搖筆起風霜,推誠結仁愛。訟庭垂桃李,賓館羅軒蓋。何意蒼梧云,飄然忽相會。才將圣不偶,命與時俱背。獨立山海間,空老圣明代。知音不易得,撫劍增感慨。當結九萬期,中途莫先退。
7、知音不可遇,才子向天涯。——唐·戴叔倫《送李審之桂州謁中丞叔》
【全詩】 知音不可遇,才子向天涯。遠水下山急,孤舟上路賒。亂云收暮雨,雜樹落疏花。到日應文會,風流勝阮家。
8、古樂知音少,名言與俗違?!啤ね踟懓住稇洀?zhí)幨俊?/p>
【全詩】天臺張?zhí)幨浚娋湓煨?。古樂知音少,名言與俗違。山風入松徑,海月上巖扉。畢世唯高臥,無人說是非。
9、平生知音少,君子安可忘?!啤U溶《秋夜對月懷李正封》
【全詩】 援琴悵獨立,高月對秋堂。美人遠于月,徒望空景光。坐憶執(zhí)手時,七弦起凄涼。平生知音少,君子安可忘??鸵馊鐗裘?,路岐遍四方。日遠迷所之,滿天心暗傷。主奉二鯉魚,中含五文章。惜無千金答,愁思盈中腸。此夕臨風嘆,零露沾衣裳。
10、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巍ぴ里w《小重山》
【全詩】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11、寶瑟泠泠千古調,朱絲弦斷知音少?!巍ば翖壖病兜麘倩āぴ孪伦頃陰r石浪》
【全詩】九畹芳菲蘭佩好??展葻o人,自怨蛾眉巧。寶瑟泠泠千古調,朱絲弦斷知音少。冉冉年華吾自老。水滿汀洲,何處尋芳草。喚起湘累歌未了。石龍舞罷松風曉。
12、杳杳興亡成敗,滿乾坤、未見知音。——宋·王質《萬年歡》
【全詩】一輪明月,古人心萬年,更寸心存。滄海化為黃土,心不成塵。杳杳興亡成敗,滿乾坤、未見知音。撫闌干、欲喚英魂,沈沈又沒人應。無聊敧枕搔首,夢廬中壇上,一似平生。共挽長江為酒,相對同傾。不覺霜風敲竹,睡覺來、海與愁深。拂袖去,塞北河西,紅塵陌上尋人。
13、清潤玉簫閑久,知音稀有。——宋·周邦彥《一落索》
【全詩】眉共春山爭秀??蓱z長皺。莫將清淚濕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潤玉簫閑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闌愁,但問取、亭前柳。
14、可憐世上少知音?!巍ね跷ㄒ弧段鹘隆?/p>
【全詩】一點真陽在坎,移來點化離陰。這些造化義幽深。須是明心見性。妙在一塵不染,自然對境無心??蓱z世上少知音。會得超凡入圣。
1、駱賓王 《于易水送人一絕》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崇敬荊軻古今一體,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種激越之情。
后兩句寓情于景,景中帶比,荊軻精神千載猶存,還有詩人對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深切感受。沒有離別的情景也不知所送為誰,純是抒懷詠志之作,開風氣之先。
2、王勃 《別薛華》 送進多歧路,遑遑獨問津。悲涼千里道,凄斷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
——窮和獨是傳神之筆,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來作伴,第三聯(lián)同情勸慰對方,也用以自慰,雙方都會在對方的夢中出現(xiàn),說明懷友之誠相思之切,不重惜別之情而寫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擺脫個人哀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別不必傷感,一洗送別的悲酸之態(tài),意境開闊音調爽朗,獨標高格。
《江亭月夜送別二首》其二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間所寫,通過對景物的描寫,間接地表達送走友人后環(huán)顧離亭仰望明月,遠眺江山。留連顧望之狀,凄涼寂寞之情自然浮現(xiàn)紙上,夜色深沉冷寂。
融情入景。寒,著此一字境界全出。
3、孟浩然 《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怨懟之中又帶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摯動人,既沒有優(yōu)美的畫面,又沒有華麗的詞藻,語句平淡近乎口語,對偶不工極其自然,言淺意深頗有余味。 4、王昌齡 《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首句寫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離別的黯淡氣氛。
那寒意不僅在滿江風雨中也在離人的心頭。次句意境開闊,孤——襯心境,即景生情,情蘊景中,令人聯(lián)想到詩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潔的形象。
含蓄、蘊藉、余味無窮。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向,白云天盡時。 ——送友人歸隱,看似語句平淡無奇,細讀來卻詞淺情深,含有悠然不盡之意。
《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不寫?zhàn)T別,匠心獨運,與他詩不同。
把道別作暗場,而寫別后的寂寞之感,悵惘之情,離愁,往往在別后當日的日暮而更濃重、稠密,卻只用掩柴扉來表達。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顯示濃厚真摯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遠。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 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友人奉命去安西,在渭城送別,前兩句點明時間、地點、環(huán)境、氣氛,寫景色調清新,明朗,這是一場深情的離別,卻不黯然銷魂,相反,倒是輕快而富于情調。三四句是極豐富內涵的一剎那。
5、李白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首句寫景兼時令,楊花子規(guī)暗含飄零之感,次句寫五溪不著悲痛語而悲痛之意自現(xiàn),過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后兩句抒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明月中天千里可共,所以寄愁于明月隨風而致。
此兩句有三層意思,一自己心中充滿愁思無可告訴,無人理解只好托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友人都可見到,三是因此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將愁心寄到別無他法。通過想象把無情月變成知心人,將自己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維所形成的巨大特點和優(yōu)點之一。
當詩人要表現(xiàn)強烈的或深厚的情感時常常使用這種手法來取得預期效果。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前兩句敘事,后兩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
空靈而有余嘆,自然而又情真。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既不同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強的離別,也不同于《渭城曲》那種深情的體貼,這是充滿詩意的離別,所以如此,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jié)、繁華的地區(qū)相聯(lián)系。
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有詩人李白的向往。三月前加煙花,把送別環(huán)境中那種詩的氣氛涂抹得尤為濃郁,意境優(yōu)美,文字綺麗。
后兩句看似寫景卻包含一個詩意的細節(jié),友人遠去依然目送。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接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首聯(lián)交待行蹤,次聯(lián)隨和入用語貼切,景中蘊藏詩人開朗喜悅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
頸聯(lián)寫了遠景和近景,尾聯(lián)依戀老鄉(xiāng)卻不說思念,而是說故鄉(xiāng)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來,懷著深情,更顯出自己思鄉(xiāng)的深情。言有盡而意無窮,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zhèn)?,想象瑰麗?/p>
11、高適 《別董大》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詩作,又以。
以下是多首離情別緒的古詩,希望你喜歡。
別董大(唐·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
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芙蓉樓送辛漸(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從茲去,蕭蕭班馬鳴。
餞別王十一南游(唐 劉長卿)
里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送友人(唐 薛濤)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送靈澈上人(唐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guī)﹃?,青山獨遠歸。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唐 劉長卿)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別二首(其二 )(唐 王勃)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 (唐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綠,王孫歸不歸?
送李端 (唐 盧綸)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巴陵夜別王八員外 (唐 賈至)
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fā)后到三湘。
世情已隨浮云散,離恨空隨江水長。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齡)
流水通波接五岡,送君不沒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出自東晉詩人陶淵明的《飲酒二十首·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賞析 大致在魏晉以前,以儒家學說為核心,中國人一直相信人類和自然界都處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
這一種外于而又高于人的個體生命的權威,在東漢未開始遭到強烈的懷疑。于是就迎來了個性覺醒的時代;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相應地有了所謂“人的主題”的興起。
但個性覺醒,既是舊的困境與背謬的結束,又是新的困境與背謬的發(fā)現(xiàn)與開始。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有限的個體生命與永恒的宇宙的對立。
人們不斷發(fā)出哀傷的感嘆:“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古詩十九首》);“自顧非金石,咄唶令人悲”(曹植《贈白馬王彪》);“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阮籍《詠懷詩》)。人們在自然中感受到的,是無限存在對有限人生的壓迫。
但是,即使說困境與背謬注定要伴隨人類的全部進程(這是一個存在主義的觀念),在不同的階段上,人還是要尋找不同的解脫方式。哪怕是理念上的或者是詩意上的,人也要發(fā)現(xiàn)一種完美的生命形態(tài)。
所以到東晉末,在玄學的背景中,陶淵明的詩開始表現(xiàn)一種新的人生觀與自然觀。這就是反對用對立的態(tài)度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而是相反地強調人與自然的一體性,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
這在他的這《飲酒》第五首之中,表現(xiàn)得最為充分而優(yōu)美。憑著它那淺顯的語言、精微的結構、高遠的意境、深蘊的哲理,這首詩幾乎成了中國詩史上最為人們熟知的一篇。
全詩的宗旨是歸復自然。而歸復自然的第一步,是對世俗價值觀的否定。
自古及今,權力、地位、財富、榮譽,大抵是人們所追求的基本對象,也便是社會所公認的價值尺度。盡管莊子早就說過,這一切都是“賓”,即精神主體的對立面(用現(xiàn)代語匯說,就是“異化”),但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終究無法擺脫。
而陶淵明似乎不同些。他當時剛剛從官場中退隱,深知為了得到這一切,人們必須如何鉆營取巧、裝腔作勢,恬不知恥地丟去一切尊嚴。
他發(fā)誓要扔下這些“賓”的東西,回到人的“真”性上來。 于是有了這首詩的前四句。
開頭說,自己的住所雖然建造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败囻R喧”,意味著上層人士之間的交往,所謂“冠帶自相索”。
因為陶淵明喜歡訴窮而人們又常常忘記貴胄之家的“窮”與平民的“窮”全不是一回事,這兩句詩的意味就被忽視了。實在,陶家是東晉開國元勛陶侃的后代,是潯陽最有勢力的一族。
所以,盡管陶淵明這一支已呈衰落,冷寂到門無車馬終究是不尋常的。所以緊接著有一問:你如何能做到這樣?而后有答,自然地歸結到前四句的核心——“心遠地自偏”。
“遠”是玄學中最常用的概念,指超脫于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狀態(tài)。此處的“心遠”便是對那爭名奪利的世界取隔離與冷漠的態(tài)度,自然也就疏遠了奔逐于俗世的車馬客,所居之處由此而變得僻靜了。
進一步說,“車馬喧”不僅是實在的事物,也是象征。它代表著整個為權位、名利翻騰不休的官僚社會。
這四句平易得如同口語,其實結構非常嚴密。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轉折,第三句承上發(fā)問,第四句回答作結。
高明在這種結構毫無生硬的人為痕跡,讀者的思路不知不覺被作者引導到第四句上去了。難怪連造語峻峭的王安石也大發(fā)感慨:自有詩人以來,無此四句! 排斥了社會公認的價值尺度,探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點,這就牽涉到陶淵明的哲學思想。
這種哲學可以稱為“自然哲學”,它既包含自耕自食、儉樸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為人的生命與自然的統(tǒng)一和諧。在陶淵明看來,人不僅是在社會、在人與人的關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個個體生命作為獨立的精神主體,都直接面對整個自然和字宙而存在。
從本源上說,人的生命原來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大化”遷變的表現(xiàn),只是人們把自己從自然中分離出來,投入到毫無真實價值的權位和名利的競逐中,以至喪失了真性,使得生命充滿焦慮和矛盾。所以,完美的生命形態(tài),只有歸復自然,才能求得。
這些道理,如果直接寫出來,詩就變成論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
詩人(題名叫《飲酒》,自然是一位微醺的、飄飄然忘乎形骸的詩人)在自己的庭園中隨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間抬起頭來,目光恰與南山(即陶之居所南面的廬山)相會?!坝迫灰娔仙健保垂艥h語法則,既可解為“悠然地見到南山”,亦可解為“見到悠然的南山”。
所以,這“悠然”不僅屬于人,也屬于山,人閑逸而自在,山靜穆而高遠。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從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為一支輕盈的樂曲。
另一種版本,“見南山”的“見”字作“望”。最崇拜陶淵明的蘇東坡批評說:如果是“望”字,這詩就變得興味索然了。
東坡先生非常聰明,也很懂得喝酒的妙處,他的話說得不錯。這里不能作“望”,是因為“望”是有意識的注視,缺乏“悠然”的情味。
還可以深一步說:在陶淵明的哲學觀中,自然是自在自足無外求的存在,所以才能具足而自由。
1、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山居秋暝》王維
譯文:竹林里傳來陣陣洗衣女子回家的喧笑;蓮蓬抖動,那是漁舟在行走。任憑春天花草的芳香消失,而山間秋色卻是我永遠留駐的理由。
2、之子時相見,邀人晚興留。霽潭鳣發(fā)發(fā),春草鹿呦呦?!额}張氏隱居二首》杜甫
譯文:我們時常相見,為什么今天你特意挽留?池水明凈,鯉魚的舞蹈輕盈春深草長,野鹿音樂會在曠野舉行。
3、清溪深不測, 隱處唯孤云。松際露微月, 清光猶為君?!端尥醪g隱居》常建
譯文:溪的水深不可測,隱居的地方只見一片白云。松林間露出微微的月光,清亮的光輝好像是為了你而發(fā)出。
4、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缎新冯y》李白
譯文:閑時學太公在碧溪上釣魚,忽然又像伊尹夢見乘船經(jīng)過了太陽的旁邊。
5、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歸園田居五首》陶淵明
譯文:身處紛紜人世,卻感受不到車馬的喧鬧。若問怎么能夠如此,因為我獨得情趣,心既遠遠地擺脫了世俗的束縛,所處的地方自然就顯得超塵絕俗。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1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