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款有單款雙款之分:【單 款】 亦稱(下款),是作者自題款。
一幅作品完成之后必須題款,一示禮貌,一示對作品負責。
1、短款 即簡單簽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過十字。
2、一字款 書法落款中有用一個字者稱一字款。
3、二字款 只簽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則書姓名。
4、叁字款 大多書己之姓名,若一字名者多加一“書”字。
5、四字款 多為姓名叁字再加“書”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則多用干支。
6、五字款 五字多叁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書”。
7、六字款 六字中多以叁字姓名上加某年或兩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8、七字款 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叁字,或姓名二字下加一“書”字。
9、長款 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許多文字,一求變化,二求作品均衡,叁可補空位,四可寫出作者感情。
10、加作者齋軒號者。
11、加作者地名者,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吳昌碩,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吳倉石”。
12、加作者字或別號者 加字者如:清,吳昌碩,原名俊卿,原字倉石,常用“倉石吳俊卿”。
別號眾多。
13、加作者官名者 古人在題款時亦會加上官銜,以唐人寫碑最為常見,如:歐陽詢書九成宮醴泉銘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歐陽詢奉 敕書”。
【雙 款】 亦就是單款之外再加上這幅作品之受者名號稱謂,官銜,敬詞等文字。
1、受者名號 對別人以稱字,號較為尊敬,如無字號者可稱名,但最好不要連名帶姓。
2、受者官銜 古人常用“大人”,如“觀察大人”、“閣老”等,今人對教師稱“老師”、“校長”、“教授”等。
3、受者稱謂 如受者與書者有親戚關系;長輩多用“姻伯”、“姻丈”。
4、敬詞 如雅屬、雅賞、雅正、雅評、雅鑒、雅教等。
擴展資料
古代多在書信、字畫上題字,用毛筆豎寫姓名年月,用以贈送禮物時表明贈送人和受贈人,也為書法藝術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一件書法作品要整體意義上的完成,落款能看出一個書家的修養(yǎng)和才識?,F(xiàn)多在公文、字條上署名,一般為橫寫,表明其法律效應。
書法落款常識
一、稱謂
長輩:吾師、學長、道長、先生、女士。
平輩或小一輩: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賢兄(弟)、仁兄(弟)、道兄、道友、學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對書畫或某一方面專長之稱)
關系較親密:學(仁弟)、吾兄(弟)
老師對學生:學(仁弟)、學(仁)棣、賢契、賢弟。
同學:學長、學兄、同窗、同硯、同席。
二、上款客套詞或敬詞
雅屬、雅賞、雅評、雅鑒、雅教、雅正、雅存、珍存、惠存、清鑒、清覽、清品、清屬、清賞、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鑒可、鑒正、敲正、惠正、賜正、斧正、法正、博鑒、尊鑒、法鑒、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補壁、糊壁、是正、教正、教之、正腕、正舉、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鑒、屬、鑒、玩。
三、下款客套詞或敬詞
書法題款用:
敬書、拜書、謹書、頓首、屬書、醉書、嘴筆、漫筆、戲書、節(jié)臨、書、錄、題、筆、寫、臨、篆。
四、篆刻邊款用:
刻作、記、制、制石、篆刻。
五、日期
歷代書畫作品中表述日期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通過對日期的了解,能使我們在閱讀臨習碑帖法書的時候,掌握書家不同時期作品的風格面貌,了解一幅書法作品的所處年代及歷史背景,對提高自身的書畫鑒賞能力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古代書畫家一般采用帝王年號與干支歷、農(nóng)歷按需要相結合的方法來紀年、月、日。如王羲之《蘭亭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 ;“永和九年”是帝王年號,“歲在癸丑”是干支歷法的紀年。又如釋慧湛《佛說生經(jīng)》:“陳太建八年歲次丙申”。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落款
古詩的格式:一、律詩律詩的韻、平仄、對仗。
都有許多講究。由于格律很嚴,所以稱為律詩。
律詩有以下四個特點: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2、押平聲韻;3、每句的平仄都有規(guī)定;4、每篇必須有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規(guī)定。二、絕句絕句可分為“古絕”和“律絕”,古絕可以用仄韻。
即使是押平聲韻的,也不受近體詩平仄規(guī)則的束縛。這可以歸入古體詩一類。
律絕不但押平聲韻,而且依照近體詩的平仄規(guī)則。在形式上它們就等于半首律詩。
三、五言絕句1、平起首句起韻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2、平起首句不起韻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3、仄起首句起韻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署名(落款)的格式:落款有“雙款”“單款”兩種。雙款是將詩畫贈對象與書寫者分別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為上款,后者為下款。
上款寫明作品內(nèi)容的名稱、出處、受贈人的姓名;下款記述創(chuàng)作年月、創(chuàng)作地點、作者姓名等。上款:位置應比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稱呼、謙詞。
下款:寫時間、地點、姓名、謙詞。有下款沒有上款的稱為單款,單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內(nèi)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內(nèi)容。
單款有長款、短款、窮款之分。長款即在正文出處書寫時間、名號、地點前面再加上作者創(chuàng)作這幅作品的感想或緣由,文字應情真意長,使人玩味無窮。
它不僅起能到調(diào)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從中體現(xiàn)出作者的人品和修養(yǎng)。短款即只落正文出處、時間、名號、地點等其中幾項。
若作品空白較多或出于構圖的需要,可以落長款;若作品內(nèi)容占畫面較滿,則需要落短款或窮款。如果余紙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號,謂之“窮款”。
詩畫作品在謀篇布局時,要考慮到落款的位置。如果贈對聯(lián),須將上款寫在上聯(lián),下款落在下聯(lián);其他作品格式一般都寫在左邊,如分兩行落款,則上款寫在前行,下款寫在后行。
若單行落款,則上款寫在上半部,下款寫在下半部,以示禮貌。單款和雙款都不能和正文平齊,要有參差,才不致平板,一般上下都要空出幾個字的位置,而且落款要盡量上靠,寧可上緊下松,不可上松下緊。
擴展資料:作品中上款常用的客套詞或敬詞:雅屬、雅賞、雅評、雅鑒、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鑒、清覽、清品、清屬、清賞、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鑒可、鑒正、敲正、惠正、賜正、斧正、法正、博鑒、尊鑒、法鑒、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補壁、糊壁、是正、教正、請正、指正、教之、正腕、正舉、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鑒、屬、鑒、玩。下款常用的客套詞或敬詞:1、書法題款用:敬書、拜書、謹書、頓首、囑書、醉書、醉筆、漫筆、戲書、節(jié)臨、書、錄、題、筆、寫、臨、篆;2、繪畫題款用:敬 ,敬贈,特贈,畫祝,寫祝,寫奉,頓首,題,,并題,戲題,題識,題句,敬識,記,題記,謹記,并題,跋,題跋,拜觀,錄,并錄,贊,自贊,題贊,自嘲,手筆,隨筆,戲墨,漫涂,率題,畫,寫,謹寫,敬寫,仿;3、篆刻邊款用:刻作、刻石、刊石、治石、篆刻、記、制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落款百度百科--古詩詞。
無非兩種,絕句與律詩,又分七言與五言。
而你要寫的詩,就要弄清楚平仄與押韻,這可能就是你說的格式
以五言絕句為例子
大抵的格式如下
一、五言絕句
平起首句起韻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首句不起韻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起韻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不起韻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絕句,尾字押韻,第三句可不用。
中國古代書法書寫格式一直是,“自右往左,自上往下”,不用打標點。從正文開始寫,一直寫到文末,不用空格。如若文末下還有足夠的空間就可以落款,落款包括摘錄的古詩詞題目及其作者,(一般是敬錄某某詩或詞一首)還有你的名字和摘錄的日期。
如若空間不足,則可以適當省略詩詞題目,就是敬錄某某詩或詞一首,還可省略書寫的日期。題目和作者一般是不省略的,否則就不是一幅完整的作品。你也可以把落款另起一行,比正文的字略小,低于正文一個半字開始書寫。
書法格式一共有7種,分別為斗方、三開、對幅、中堂、條幅、對聯(lián)、扇面。
擴展資料:
1、斗方:中國書畫的一種式樣。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紙對裁兩份,二尺高二尺寬,也可把四尺宣紙裁為八份,稱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斗方是豎行書寫的正方形的作品。書寫內(nèi)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為行列多,篇章布局時應十分強調(diào)上下左右的大小、開合、呼應及節(jié)奏變化等。在創(chuàng)作時,要注意正文與落款的主次關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動。落款可寫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時應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齊,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兩行,上下均不能與正文平齊。印章要小于款字,需離開一字以上位置。
2、三開:中國書畫的一種式樣。呈長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紙分三份裁開,稱四尺三開。若用五尺宣紙分三份裁開,稱五尺三開。以此類推,同是三開,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開一般為三尺畫面(實際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開則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開畫面的面積為四尺。
3、對幅:中國書畫裝裱的一種式樣。通常兩幅成對懸掛。如書法對幅,稱“字對”或“對聯(lián)”。明清繪畫有“畫對”,是兩幅大小相等的屏條,成對懸掛。也有廳堂正中掛中堂立軸畫,兩邊分掛“字對”,或中間懸掛中常立軸書法,兩側懸掛“畫對”。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書法作品格式
寫古詩的格式有七言律詩和五言律詩以及四言古詩。
具體介紹如下: 1、七言律詩。是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一種體裁,屬于近體詩范疇,起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以及對偶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和宋之問等進一步發(fā)展定型,到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2、五言律詩。全篇共八句,每句五個字,有仄起和平起兩種基本形式,中間兩聯(lián)須作對仗。
3、四言古詩。中國最早的詩體是四言的“詩經(jīng)體”,接著出現(xiàn)了以屈原《離騷》為代表的“楚辭體”。
擴展資料: 古詩格律特征如下: 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相對于近體詩,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
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和聲律。 所有古體詩都是按照詩句的字數(shù)分類。
四字一句的稱四言古詩,簡稱為四古;五字一句的稱五言古詩,簡稱五為古;七字一句的稱七言古詩,簡稱為七古。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古詩。
如果是傳統(tǒng)的毛筆書法,那么就從右向左豎排書寫,上對齊,下可不對齊,且不用按詩行排列 ,題款不與正文對齊。如果是條幅,四句詩可以寫成兩排等等。
如果用硬筆書寫,可以寫成傳統(tǒng)的豎排條幅形式,也可以寫成橫排形式。橫排的時候,為了整齊,一般按詩行書寫。
中國古代書法書寫格式一直是“自右往左,自上往下”,不用打標點。從正文開始寫,一直寫到文末,不用空格。如若文末下還有足夠的空間就可以落款,落款包括摘錄的古詩詞題目及其作者,一般是敬錄某某詩或詞一首,還有書寫者的名字和摘錄的日期。
如空間不足,則可以適當省略詩詞題目,就是敬錄某某詩或詞一首,還可省略書寫的日期。題目和作者一般是不省略的。也可以把落款另起一行,比正文的字略小,低于正文一個半字開始書寫。
擴展資料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傳統(tǒng)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認為,詩較為適合“言志”,而詞則更為適合“抒情”。
詩詞是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而詩人、詞人則需要掌握成熟的藝術技巧,并按照嚴格韻律要求,用凝練的語言、綿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來高度集中地表現(xiàn)社會生活和人類精神世界。
詩歌起源于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chǎn)、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chǎn)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渡袝?虞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薄抖Y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樂器從之。”
早期,詩、歌與樂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后來詩、歌、樂、舞各自發(fā)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tǒng)稱詩歌。如今詩歌按照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分為白話詩和舊體詩詞,白話詩更多稱為新詩或自由詩,但“詩詞”連稱時一般指舊體格律詩、詞。
詞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華詩詞源自民間,其實是一種草根文學。在21世紀的中國,詩詞仍然深受普通大眾青睞。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詩詞
1、平起仄收不入韻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仄收不入韻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起平收入韻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平收入韻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擴展資料:
四種格式舉例:
1、題陳將軍別墅(唐·李咸用)
七言律詩 押灰韻
明王獵士猶疏在,巖谷安居最有才。
高虎壯言知鬼伏,葛龍閑臥待時來。
云藏山色晴還媚,風約溪聲靜又回。
不獨春光堪醉客,庭除長見好花開。
2、贈王秘書(唐·張籍)
七言律詩 押蕭韻
早在山東聲價遠,曾將順策佐嫖姚。
賦來詩句無閑語,老去官班未在朝。
身屈祗聞詞客說,家貧多見野僧招。
獨從書閣歸時晚,春水渠邊看柳條。
3、喜夢得自馮翊歸洛兼呈令公(唐·白居易)
七言律詩 押灰韻
上客新從左輔回,高陽興助洛陽才。
已將四海聲名去,又占三春風景來。
甲子等頭憐共老,文章敵手莫相猜。
鄒枚未用爭詩酒,且飲梁王賀喜杯。
4、次韻和王員外雜游四韻(唐·吳融)
七言律詩 押麻韻
一分難減亦難加,得似溪頭浣越紗。
兩槳慣邀催去艇,七香曾占取來車。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4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