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fā)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水調歌頭》
(宋)蘇東坡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月》
(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太常引》
(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臺灣民謠: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鄉(xiāng)秋憶月,異國夜驚潮。
手未攀丹桂,以猶卷緣蕉;登樓悲作賦,西望海天遙。
《月夜思鄉(xiāng)》
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
何處關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掛天正中,寂無聲;睡眼朦朧,
恍若夢中;生臥徘徊以不寧,故國家園縈腦中;
苦煎熬,歸去成空,如焚王衷。
《中秋登樓望月》 宋 米芾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注釋:1、萬道虹光:引用民間傳說。
傳說月圓之時,蚌才育珠。2、修月戶:傳說月亮是由七寶合成的,人間常有八萬二千戶給它修治米芾(1051-1107)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鹿門居士。
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蘇鎮(zhèn)江。因他個性怪異,舉止顛狂,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
徽宗詔為書畫學博士,人稱“米南官”。譯文:用眼看盡淮海,漫漫海上像銀子一樣白,千萬道彩虹般的光芒下,蚌孕育著珍珠。
天上的月如果沒有人間的七寶修治,桂樹枝就會一直長,讓那我們向著的圓圓的月破損。
1、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代: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小重山》; 《念奴嬌》; 《金蓮繞鳳樓》。
《小重山》 羅綺生香嬌上春。金蓮開陵海,艷都城。
寶輿回望翠峰青。東風鼓,吹下半天星。
萬井賀升平。行歌花滿路,月隨人。
龍樓一點玉燈明。簫韶遠,高宴在蓬瀛。
《念奴嬌》 雅懷素態(tài),向閑中、天與風流標格。綠鎖窗前湘簟展,終日風清人寂。
玉子聲乾,紋楸色凈,星點連還直。跳九日月,算應局上銷得。
全似落浦斜暉,寒鴉游鷺,亂點沙汀磧。妙算神機,須信道,國手都無勍敵。
玳席歡余,蕓堂香暖,贏取專良夕。桃源歸路,爛柯應笑凡客。
《金蓮繞鳳樓》 絳燭朱籠相隨映。馳繡轂、塵清香襯。
萬金光射龍軒瑩。繞端門、瑞雷輕振。
元宵為開圣。景嚴敷坐、觀燈錫慶。
帝家華英乘春興。搴珠簾、望堯瞻舜。
趙佶(1082.11.10—1135.06.05),即宋徽宗(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在位),宋神宗趙頊的第十一子、宋哲宗趙煦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為遂寧王、端王。
歷任鎮(zhèn)寧軍節(jié)度使、司空、昭德軍節(jié)度使等要職。
1、《望月懷遠》(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2、《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3、《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shù)秋毫。
4、《月夜憶舍弟》(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5、《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宋徽宗所作詩詞:
1、
裁翦冰綃,輕疊數(shù)重,冷淡燕脂勻注。
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
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
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
無據(jù)。和夢也、有時不做。
2、
羅綺生香嬌上春。金蓮開陵海,艷都城。
寶輿回望翠峰青。東風鼓,吹下半天星。
萬井賀升平。行歌花滿路,月隨人。
龍樓一點玉燈明。簫韶遠,高宴在蓬瀛。
3、
雅懷素態(tài),向閑中、天與風流標格。
綠鎖窗前湘簟展,終日風清人寂。
玉子聲乾,紋楸色凈,星點連還直。
跳九日月,算應局上銷得。
全似落浦斜暉,寒鴉游鷺,亂點沙汀磧。
妙算神機,須信道,國手都無勍敵。
玳席歡余,蕓堂香暖,贏取專良夕。
桃源歸路,爛柯應笑凡客。
4、
絳燭朱籠相隨映。馳繡轂、塵清香襯。
萬金光射龍軒瑩。繞端門、瑞雷輕振。
元宵為開圣。景嚴敷坐、觀燈錫慶。
帝家華英乘春興。搴珠簾、望堯瞻舜。
5、
無言哽噎,看燈記得年時節(jié)。
行行指月行行說。愿月常圓,休要暫時缺。
今年華市燈羅列,好燈爭奈人心別。
人前不敢分明說。不忍抬頭,羞見舊時月。
人物簡介:
宋徽宗趙佶(公元1082年5月初5—1135年6月5日),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為遂寧王、端王。哲宗于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時無子,向皇后于同月立他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在位26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于都城紹興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東南35里處)。他自創(chuàng)一種書法字體被后人稱之為“瘦金體”。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被后世評為“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編寫《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說如果當初章惇的意見被采納,北宋也許是另一種結局。并還說如“宋不立徽宗,金雖強,何釁以伐宋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 蘇軾《念奴嬌·中秋》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 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 李嶠《中秋月二首·其二》
飛鏡無根誰系,嫦娥不嫁誰留。 —— 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p>
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 —— 張養(yǎng)浩《折桂令·中秋》
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 —— 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 晏殊《中秋月》
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 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
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為誰圓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輝了如雪。 —— 納蘭性德《琵琶仙·中秋》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 —— 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 —— 蘇軾《念奴嬌·中秋》
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 —— 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 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 蘇軾《陽關曲 》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六百十五。這首絕句描狀桂花,意思是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潔如玉,映于月光更顯晶瑩,拾起花猶帶露更覺滋潤,想來當是嫦娥撒于人間。全詩詠物以虛現(xiàn)實,空靈含蘊,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節(jié)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見大之妙。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顆顆玉珠從月亮下邊撒落下來,我走到大殿前撿起它們,發(fā)現(xiàn)花瓣上邊還有星星點點剛凝結起來的露水。至今,我還不知道天上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這些桂花和桂花上的雨露,應該是廣寒宮里的嫦娥撒落下來送給我們的吧!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3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