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這種詩詞有很多,但比較著名的是馮延祀的《長命女》其詞如下:
春日宴,
綠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陳三愿:
一愿郎君千歲,
二愿妾身常健,
三愿如同梁上燕,
歲歲長相見。
以及
稱觴一之日,祝圣萬斯年。
詩人 丁謂 朝代 宋代 體裁 無
《浪淘沙令》
祝壽祝壽。筵開錦繡。拈起香來玉也似手。拈起盞來金也似酒。祝壽祝壽。命比乾坤久。長壽長壽。松椿自此碧森森底茂。烏兔從他汨轤轤底走。長壽長壽。
詩人 史浩 朝代 宋代 體裁 詞
《上耿泉生朝》
瞻彼云臺,有尋其武。祝阿發(fā)跡,中興元輔。
詩人 楊簡 朝代 宋代 體裁 無
《卜算子》
東甽寧馨兒,南國循良守。先把爐熏祝帝堯,次祝君侯壽。廣致米商船,多釀兵廚酒??陀许毭妓粕w延,許至華堂否。
詩人 劉克莊 朝代 宋代 體裁 詞
《壽寧節(jié)祝圣壽》
待漏齊趨圣節(jié)筵,云開金闕上青天。天明引入長生殿,共祝堯云百萬年。
詩人 王禹偁 朝代 宋代 體裁 無
1、原文: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出處:宋代·陸游《游山西村》
釋義: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渾濁不醇厚,豐收的年景農家待客菜肴非常豐盛。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忽然柳綠花艷間又出現一個山村。
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接近,布衣素冠,淳樸的古代風俗依舊保留。今后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閑游,我一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
2、原文: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出處:唐代·王維《山居秋暝》
釋義:新雨過后山谷里空曠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歸來,蓮葉輕搖是上游蕩下輕舟。春天的美景雖然已經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連。
3、原文: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出處:宋代·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其二》
釋義:初夏正是梅子金黃、杏子肥的時節(jié),麥穗揚著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盡正在結籽。夏天日長,籬落邊無人過往,大家都在田間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飛舞。
4、原文:高田如樓梯,平田如棋局。白鷺忽飛來,點破秧針綠。
出處:明代·楊慎《出郊》
釋義:山坡上一級一級的畦田像樓梯,平原上整整齊齊的畦田像棋盤。白鷺忽然飛到水稻田上來,在一片綠色的秧苗上點上了白點。
5、原文:綠波春浪滿前陂,極目連云稏肥。更被鷺鶿千點雪,破煙來入畫屏飛。
出處:唐代·韋莊《稻田》
釋義:滿坡的稻禾長勢喜人,苗肥棵壯,在春風的吹拂下,層層梯田綠浪翻滾,直接云天。在這綠色海洋的上空,數不盡的白鷺自由翱翔,宛如飛入一幅天然的彩色畫屏。
1、《蠶谷行》
唐代:杜甫
天下郡國向萬城,無有一城無甲兵!
焉得鑄甲作農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牛盡耕,蠶亦成。
不勞烈士淚滂沱,男谷女絲行復歌。
白話譯文
全天下各地區(qū)千萬座城池,沒有一座沒有甲胄兵器!怎么樣才能把甲胄兵器鑄作農具,讓每寸土地都能夠得到耕種呢?如果能這樣,耕牛盡其用,蠶桑業(yè)有成;就再也不需要讓戰(zhàn)士們?yōu)I滂沱,那時全社會男耕女織,安居樂業(yè),人們一邊走,一邊唱歌,是多么好?。?/p>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大約作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年)至大歷四年(769年)之間,確切年代難定,諸家說法不一。這時安史之亂基本上已撲滅,故杜甫希望戰(zhàn)爭早日停止,讓戰(zhàn)士都能解甲歸田,反映了當時廣大人民的愿望。
2、《出塞》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白話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到如今多少戰(zhàn)士萬里出征不見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衛(wèi)青如今還在,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踏過陰山。
創(chuàng)作背景
《出塞》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作。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唐在對外戰(zhàn)爭中屢屢取勝,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同時,頻繁的邊塞戰(zhàn)爭,也使人民不堪重負,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這種和平愿望。
3、《書憤》
宋代: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白話譯文:
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
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 雪夜里飛奔著樓船戰(zhàn)艦。秋風中跨戰(zhàn)馬縱橫馳騁, 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 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到如今垂垂老鬢發(fā)如霜, 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
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 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 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創(chuàng)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xiāng)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一,這已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xiāng)蟄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zhàn)場”,感于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于是詩人郁憤之情便噴薄而出。
4、病起書懷
宋代:陸游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
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白話譯文
病體虛弱消瘦,以致頭上的紗帽也顯得寬大了,孤單一人客居在萬里之外的成都江邊。
雖然職位低微卻從未敢忘記憂慮國事,但若想實現統(tǒng)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蓋棺定論。
希望天地神靈保佑國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著君主御駕親征收復失落的河山。
諸葛孔明的傳世之作《出師表》忠義之氣萬古流芳,深夜難眠,還是挑燈細細品讀吧。
創(chuàng)作背景
《病起書懷》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四月,陸游時年五十二歲。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病愈之后仍為國擔憂,為了表現要效法諸葛亮北伐,統(tǒng)一中國的決心,挑燈夜讀《出師表》,揮筆潑墨,寫下此詩。
5、酬劉和州戲贈
唐代:白居易
池邊新種七株梅,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妒,今年好為使君開。
白話譯文
花池邊剛栽了七棵梅樹,想到開花時我再來查點。
不要怕長洲的桃李嫉妒,今年你要好好為我吐艷。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詠梅詩寫于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詩人任蘇州刺史之時,是贈與劉禹錫之作。當時朝政腐敗,詩人在朝屢遭壓抑,內心十分痛苦。這首詩或多或少是其內心寫照。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7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