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作者:張喬
勒兵遼水邊,風急卷旌旃。 絕塞寒無樹,平沙勢盡天。 雪晴回探騎,月落控鳴弦。 永定山河誓,南歸改漢年。
《角》作者:齊己
聞說征人說,嗚嗚何處邊。 孤城沙塞地,殘月雪霜天。 會轉(zhuǎn)胡風急,吹長磧雁連。 應傷漢車騎,名未勒燕然。
《送渾將軍出塞》作者:高適
將軍族貴兵且強,漢家已是渾邪王。 子孫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 控弦盡用陰山兒,登陣常騎大宛馬。 銀鞍玉勒繡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 李廣從來先將士,衛(wèi)青未肯學孫吳。 傳有沙場千萬騎,昨日邊庭羽書至。 城頭畫角三四聲,匣里寶刀晝夜鳴。 意氣能甘萬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 黃云白草無前后,朝建旌旄夕刁斗。 塞下應多俠少年,關(guān)西不見春楊柳。 從軍借問所從誰,擊劍酣歌當此時。 遠別無輕繞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詩。
《看射柳枝》作者:李涉
玉弝朱弦敕賜弓,新加二斗得秋風。 萬人齊看翻金勒,百步穿楊逐箭空。
《塞上》 作者:張喬 勒兵遼水邊,風急卷旌旃。
絕塞寒無樹,平沙勢盡天。 雪晴回探騎,月落控鳴弦。
永定山河誓,南歸改漢年。 《角》 作者:齊己 聞說征人說,嗚嗚何處邊。
孤城沙塞地,殘月雪霜天。 會轉(zhuǎn)胡風急,吹長磧雁連。
應傷漢車騎,名未勒燕然。 《送渾將軍出塞》 作者:高適 將軍族貴兵且強,漢家已是渾邪王。
子孫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 控弦盡用陰山兒,登陣常騎大宛馬。
銀鞍玉勒繡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 李廣從來先將士,衛(wèi)青未肯學孫吳。
傳有沙場千萬騎,昨日邊庭羽書至。 城頭畫角三四聲,匣里寶刀晝夜鳴。
意氣能甘萬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 黃云白草無前后,朝建旌旄夕刁斗。
塞下應多俠少年,關(guān)西不見春楊柳。 從軍借問所從誰,擊劍酣歌當此時。
遠別無輕繞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詩。 《看射柳枝》 作者:李涉 玉弝朱弦敕賜弓,新加二斗得秋風。
萬人齊看翻金勒,百步穿楊逐箭空。
您問的是《敕勒bai歌》吧。
敕勒歌——南北朝:樂府詩集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du,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譯文:
陰山腳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zhi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
看起來好像dao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
藍天下的版草原啊,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
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xiàn)。權(quán)
《敕勒歌》
南北朝:樂府詩集
原詩: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釋義:
遼闊的敕勒平原,就在陰山腳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雌饋砗孟衲撩駛兙幼〉臍謳ひ话恪L炜杖鐨种频膱A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這里的天幕像氈帳一樣籠罩著遼闊的大地。
蒼天浩渺無邊,草原啊,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xiàn)。
擴展資料:
創(chuàng)作背景
《敕勒歌》的誕生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南北朝時的北朝時期。由于漠南地區(qū)當時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們把漠南一帶成為“敕勒川”。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齊時敕勒人的鮮卑語的牧歌,后被翻譯成漢語。
鑒賞
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開頭兩句“敕勒川,陰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聳云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氈制的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
這種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見到。最后三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一幅壯闊無比、生機勃勃的草原全景圖。“風吹草低見牛羊”,一陣風兒吹彎了牧草,顯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里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景象。全詩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現(xiàn)出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
這首詩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風格,境界開闊,音調(diào)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shù)概括力極強。宋詩人黃庭堅說這首民歌的作者“倉卒之間,語奇如此,蓋率意道事實耳”(《山谷題跋》卷七)。因為作者對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點,不必用力雕飾,藝術(shù)效果就很好。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敕勒歌 (南北朝時期民歌)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①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平川。敕勒是古代一個游牧民族,活動在今甘肅、內(nèi)蒙一帶。
②陰山――就是大青山,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中部,東西走向。
③穹廬――游牧人住的圓頂氈帳,形狀像蒙古包。
④見――同“現(xiàn)”,呈現(xiàn)。
這首古代民歌,歌詠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豪情。
“敕勒川,陰山下”,說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陰山是綿亙?nèi)獾拇笊?,草原以陰山為背景,給人以壯闊雄偉的印象?!疤焖岂窂],籠蓋四野”,環(huán)顧四野,天空就像其大無比的圓頂氈帳將整個大草原籠罩起來?!疤焐n蒼,野茫茫”,天空是青蒼蔚藍的顏色,草原無邊無際,一片茫茫。
詩的前六句寫平川,寫大山,寫天空,寫四野,涵蓋上下四方,意境極其闊大恢宏。但是,詩人的描寫全從宏觀著眼,作總體的靜態(tài)的勾畫,沒有什么具體描繪,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悶的感覺。但當讀到末句――“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進修,境界便頓然改觀。草原是牧民的家鄉(xiāng),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過于豐茂,牛群羊群統(tǒng)統(tǒng)隱沒在那綠色的海洋里。只有當一陣清風吹過,草浪動蕩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閃現(xiàn)出來。那黃的牛,白的羊,東一群,西一群,忽隱忽現(xiàn),到處都是。于是,由靜態(tài)轉(zhuǎn)為動態(tài),由表蒼一色變?yōu)槎嗖识嘧?,整個草原充滿勃勃生機,連那穹廬似的天空也為之生色。因此,人們把這最后一句稱為點晴之筆,對于“吹”、“低”、“見”三個動詞的主動者――“風”字,備加欣賞。
敕勒族人用穹廬――圓頂氈帳來比喻草原的天空,對“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色謳歌贊美,這樣的審美情趣與他們的生活方式有著密切聯(lián)系。穹廬是游牧異議的活動居室,牛羊和牧草是他們的衣食來源,對于這些與他們的生活和命運相關(guān)的事物 ,他們有著極深極厚的感情。所以我們說,他們謳歌草原,謳歌牛羊,就是贊美家鄉(xiāng),贊美生活;我們并且認為,這首民歌具有濃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原因也在這里。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