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鴻海上來,橫池不敢顧”—張九齡《感遇》。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李白《宣洲謝朓樓餞別》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杜甫《月夜憶舍弟》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
“九秋驚雁序,萬里狎漁翁”—杜甫《天池》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孟浩然《秋登萬山寄張五》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有懷》
“人歸山廓暗,雁下蘆洲白”—韋應物《夕次盱眙縣》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李頎《古從軍行》
“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況是客中過”—李頎《送魏萬之京》
“巫峽啼猿數(shù)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高適《送李少府》
“陰月連飛雁,傳聞至此回”—宋之問《題大庾嶺北繹》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江上明月胡雁過,淮南木落楚山多”—劉長卿《重別二員外》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露如輕雨月如霜,不見星河見雁行”—盧綸《奉和太常五卿春對月見寄》
“采蘭花萼聚,就日雁行聯(lián)”—錢起《李四勸為尉氏尉李七勉為開封尉》
“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杜牧《旅宿》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臺水接天”—李商隱《霜月》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劉禹錫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許渾《早秋》
“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溫庭筠《蘇武廟》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溫庭筠《瑤瑟怨》
“夜聞啼雁生鄉(xiāng)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答丁元珍》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李煜《清平樂》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
“宿雁落、寒蘆深處”—張元干《賀新郎?寄李伯元》
“雁不到、書成誰與”—張元干《賀新郎?送胡邦衡》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漁家傲》
“雁過也,正傷心”—李清照《聲聲慢》
“旅雁向南飛,風雨群相失”—朱敦儒《卜算子》
“落日樓頭,斷雁聲里”—辛棄疾《水龍吟》
“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蔣捷《虞美人》
大雁不僅在詩句的字里行間展翅翱翔,而且在詞匯里也有一席之地。如領頭雁、南飛雁、雁過拔毛、哀鴻遍野、雁行、雁戶、雁陣、雁序、雁奴、雁字、雁足等。
哀鴻遍野,出自《詩經?小雅?鴻雁》中:“鴻雁于飛,哀鳴嗷嗷”。雁字,指雁群遷徙時在空中呈現(xiàn)的“一”字和“人”字形隊列。見朱熹詩句“據(jù)鞍又向岡頭望,落日天風雁字斜?!毖汴嚕溉貉泔w行時排列整齊的行列隊形。見無名氏《歧路燈》“只緣花底鶯鳴巧,致令天邊雁陣分。”陸游《幽居》“雨薺雞棲早,風高雁陣斜?!毖阕悖蛴写笱銈鲿膫髡f于是“雁足”引申為書信或傳送信件的人。見王僧儒《搗衣》“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
文革中稱無戶口的人為“黑人”無戶口的人家為“黑戶”,高度概括。無獨有偶,唐代稱流動無定的民戶為“雁戶”,形象描述。見劉禹錫《洛中送崔司業(yè)》“洛苑魚書至,江村雁戶歸。”
除領頭雁外,更有趣的是還有放哨的雁。每當夜幕垂空,雁群棲息在江湖沙渚中,有專門擔任警戒不睡覺的雁,若遇到偷襲則鳴叫報警。曾讀過一篇寓言說,一只狐貍每次偷襲都失敗。狡猾的狐貍掌握了雁這種習性施了欲擒故縱小計,雁哨一連三次報警狐貍都穩(wěn)坐釣魚臺無動于衷,結果雁哨受到群起攻擊。第四次狐貍真的出擊,雁哨擔心受罰挨啄,不敢報警,于是狐貍陰謀輕而易舉得逞。古人將放哨的雁取了個名副其實的稱號,“雁奴”。見元好問《惠崇蘆雁》“雁奴辛苦候寒更,夢破黃蘆雪打聲。”
“一張落雁弓,百只金花箭”是出自唐教坊《敦煌曲子詞》的一句詩,可見自古以來大雁的天敵不是狐貍,而是愚昧的獵人和迷戀野味的饕餮之徒。如今保護鳥類的意識蔚然成風,雖然明火執(zhí)仗地瞄準鳥類的獵人不多了,但是不可忽視的環(huán)境污染正毫無顧忌地蠶食著雁群的棲息地。若不引政府起高度重視及時扭轉這種局面,那么“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的美妙享受將從現(xiàn)實生活中煙消云散。
唐]韋應物的《聞雁》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賞析】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韋應物由尚書比部員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離京,秋天到任。這首《聞雁》大約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寫的。
這是一個秋天的雨夜。獨坐高齋的詩人在暗夜中聽著外面下個不停的淅淅瀝瀝的秋雨,益發(fā)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齋的空寂。這樣一種蕭瑟凄寂的環(huán)境氣氛不免要觸動遠宦者的歸思。韋應物家居長安,和滁州相隔兩千余里。即使白天登樓引領遙望,也會有云山阻隔、歸路迢遞之感;暗夜沉沉,四望一片模糊,自然更不知其眇在何處了。故園的眇遠,本來就和歸思的悠長構成正比,再加上這漫漫長夜、綿綿秋雨,就更使這歸思無窮無已、悠然不盡了。一、二兩句,上句以設問起,下句出以慨嘆,言外自含無限低徊悵惘之情?!胺健弊滞赋鰵w思正殷,為三、四高齋聞雁作勢。
正當懷鄉(xiāng)之情不能自已的時候,獨坐高齋的詩人聽到了自遠而近的雁叫聲。這聲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顯得分外凄清,使得因思鄉(xiāng)而永夜不寐的詩人浮想聯(lián)翩,觸緒萬端,更加難以為懷了。詩寫到這里,戛然而止,對“聞雁”而引起的感觸不著一字,留給讀者自己去涵詠玩索?!皻w思后乃說聞雁,其情自深。一倒轉說,則近人能之矣?!保ㄉ虻聺摗陡咴妱e裁》)
光從文字看,似乎詩中所抒寫的不過是遠宦思鄉(xiāng)之情。但滲透在全詩中的蕭瑟凄清情調和充溢在全詩中的秋聲秋意,卻使讀者隱隱約約感到在這“歸思”、“聞雁”的背后還隱現(xiàn)著時代亂離的面影,蘊含著詩人對時代社會的感受。
沈德潛說:“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澹,并入化機”(《說詩晬語》)。古澹,確是韋應物五言絕句的風格特征。從這首《聞雁》可以看出,他是在保持絕句“意當含蓄,語務舂容”的特點的同時,有意識地運用古詩的句格、語言與表現(xiàn)手法,以構成一種高古澹遠的意境。詩句之間,避免過大的跳躍,語言也力求樸質自然而避免雕琢刻削,一、二兩句還雜以散文化的句式句法。這種風格,與白居易一派以淺易的語言抒寫日常生活情趣(如白居易的《問劉十九》),判然屬于兩途。
池鶴
【唐】白居易
高竹籠前無伴侶,亂群雞里有風標。
低頭乍恐丹砂落,曬翅常疑白雪消。
轉覺鸕鶿毛色下,苦嫌鸚鵡語聲嬌。
臨風一唳思何事?悵望青田云水遙。
【賞析】
這是一只被囚的鶴,它的品格和儀表與眾不同(鶴立雞群),不會像鸕鶿那樣侍奉權貴,也不會像鸚鵡那樣討好別人。鶴的鳴聲美。漢以后,詩文中常以“鳴鶴”或“鶴鳴”喻君子。本詩借物抒懷,以囚鶴自喻,一個“悵”字,表現(xiàn)了詩人對仕宦生活的厭倦和無奈,表達了詩人對歸隱生活的向往。
當時詩人被貶江州司馬,開始“吏隱”,在廬山建草堂,思想從“兼濟天下”轉向“獨善其身”,閑適、傷感的詩漸多 。
迎燕
【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 尋常百姓家。
為迎新燕入, 不下舊簾遮。
翅濕沾微雨, 泥香帶落花。
巢成雛長大, 相伴過年華。
【賞析】
燕子秋去春來,巢于檐下,民間視為吉祥物。“尋常百姓家”即借鑒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正因為燕子不嫌貧愛富、趨炎附勢,主人也“不下舊時簾”,熱情的迎接燕子的歸來。
古詩中燕子往往象征著幸福的生活。它們雙宿雙飛,本詩中的燕子也在主人的檐下幸福的生活。燕子的自由自在,正是詩人隱居生活的反映;燕子之樂,足見詩人之樂。詩歌生動的描繪了燕子的生活習性,表達了燕子與老百姓的深厚情誼。
“孤鴻海上來,橫池不敢顧”—張九齡《感遇》。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李白《宣洲謝朓樓餞別》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杜甫《月夜憶舍弟》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
“九秋驚雁序,萬里狎漁翁”—杜甫《天池》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孟浩然《秋登萬山寄張五》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有懷》
“人歸山廓暗,雁下蘆洲白”—韋應物《夕次盱眙縣》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李頎《古從軍行》
“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況是客中過”—李頎《送魏萬之京》
“巫峽啼猿數(shù)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高適《送李少府》
“陰月連飛雁,傳聞至此回”—宋之問《題大庾嶺北繹》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江上明月胡雁過,淮南木落楚山多”—劉長卿《重別二員外》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露如輕雨月如霜,不見星河見雁行”—盧綸《奉和太常五卿春對月見寄》
“采蘭花萼聚,就日雁行聯(lián)”—錢起《李四勸為尉氏尉李七勉為開封尉》
“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杜牧《旅宿》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臺水接天”—李商隱《霜月》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劉禹錫
“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許渾《早秋》
“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溫庭筠《蘇武廟》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溫庭筠《瑤瑟怨》
“夜聞啼雁生鄉(xiāng)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答丁元珍》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李煜《清平樂》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
“宿雁落、寒蘆深處”—張元干《賀新郎?寄李伯元》
“雁不到、書成誰與”—張元干《賀新郎?送胡邦衡》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漁家傲》
“雁過也,正傷心”—李清照《聲聲慢》
“旅雁向南飛,風雨群相失”—朱敦儒《卜算子》
“落日樓頭,斷雁聲里”—辛棄疾《水龍吟》
“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蔣捷《虞美人》
大雁不僅在詩句的字里行間展翅翱翔,而且在詞匯里也有一席之地。如領頭雁、南飛雁、雁過拔毛、哀鴻遍野、雁行、雁戶、雁陣、雁序、雁奴、雁字、雁足等。
哀鴻遍野,出自《詩經?小雅?鴻雁》中:“鴻雁于飛,哀鳴嗷嗷”。雁字,指雁群遷徙時在空中呈現(xiàn)的“一”字和“人”字形隊列。見朱熹詩句“據(jù)鞍又向岡頭望,落日天風雁字斜?!毖汴嚕溉貉泔w行時排列整齊的行列隊形。見無名氏《歧路燈》“只緣花底鶯鳴巧,致令天邊雁陣分?!标懹巍队木印贰坝晁j雞棲早,風高雁陣斜?!毖阕悖蛴写笱銈鲿膫髡f于是“雁足”引申為書信或傳送信件的人。見王僧儒《搗衣》“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p>
文革中稱無戶口的人為“黑人”無戶口的人家為“黑戶”,高度概括。無獨有偶,唐代稱流動無定的民戶為“雁戶”,形象描述。見劉禹錫《洛中送崔司業(yè)》“洛苑魚書至,江村雁戶歸?!?/p>
除領頭雁外,更有趣的是還有放哨的雁。每當夜幕垂空,雁群棲息在江湖沙渚中,有專門擔任警戒不睡覺的雁,若遇到偷襲則鳴叫報警。曾讀過一篇寓言說,一只狐貍每次偷襲都失敗。狡猾的狐貍掌握了雁這種習性施了欲擒故縱小計,雁哨一連三次報警狐貍都穩(wěn)坐釣魚臺無動于衷,結果雁哨受到群起攻擊。第四次狐貍真的出擊,雁哨擔心受罰挨啄,不敢報警,于是狐貍陰謀輕而易舉得逞。古人將放哨的雁取了個名副其實的稱號,“雁奴”。見元好問《惠崇蘆雁》“雁奴辛苦候寒更,夢破黃蘆雪打聲?!?/p>
“一張落雁弓,百只金花箭”是出自唐教坊《敦煌曲子詞》的一句詩,可見自古以來大雁的天敵不是狐貍,而是愚昧的獵人和迷戀野味的饕餮之徒。如今保護鳥類的意識蔚然成風,雖然明火執(zhí)仗地瞄準鳥類的獵人不多了,但是不可忽視的環(huán)境污染正毫無顧忌地蠶食著雁群的棲息地。若不引政府起高度重視及時扭轉這種局面,那么“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的美妙享受將從現(xiàn)實生活中煙消云散。
1.《早雁》唐.杜牧
金河秋半虜弦開,云外驚飛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shù)聲來。
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
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
2.《歸雁》唐.錢起
瀟湘何事等閑回,水碧沙明兩岸苔。
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
3.《鴻雁》先秦.詩經
鴻雁于飛,肅肅其羽。
之子于征,劬勞于野。
爰及矜人,哀此鰥寡。
鴻雁于飛,集于中澤。
之子于垣,百堵皆作。
雖則劬勞,其究安宅。
鴻雁于飛,哀鳴嗷嗷。
維此哲人,謂我劬勞。
維彼愚人,謂我宣驕。
4.《官池春雁二首》唐.杜甫
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亂為群。
且休悵望看春水,更恐歸飛隔暮云。
青春欲盡急還鄉(xiāng),紫塞寧論尚有霜。
翅在云天終不遠,力微矰繳絕須防。
5.《鳴雁行》唐.李白
胡雁鳴,辭燕山,昨發(fā)委羽朝度關。
一一銜蘆枝,南飛散落天地間,連行接翼往復還。
客居煙波寄湘吳,凌霜觸雪毛體枯。
畏逢矰繳驚相呼,聞弦虛墜良可吁。君更彈射何為乎。
6.《揚州早雁》唐.李益
江上三千雁,年年過故宮。
可憐江上月,偏照斷根蓬。
7.《官池春雁二首》唐.杜甫
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亂為群。
且休悵望看春水,更恐歸飛隔暮云。
青春欲盡急還鄉(xiāng),紫塞寧論尚有霜。
翅在云天終不遠,力微矰繳絕須防。
8.《雜曲歌辭·鳴雁行》唐.韓愈
嗷嗷鳴雁鳴且飛,窮秋南去春北歸。去寒就暖識所處,
天長地闊棲息稀。風霜酸苦稻粱微,羽毛摧落身不肥。
徘徊反顧群侶違,哀鳴欲下洲渚非。江南水闊朝云多,
草長沙軟無網(wǎng)羅,閑飛靜集鳴相和。違憂懷息性匪他,
凌風一舉君謂何。
9.《二弟宰邑南海,見群雁南飛,因成詠以寄》唐.張九齡
鴻雁自北來,嗷嗷度煙景。常懷稻粱惠,豈憚江山永。
小大每相從,羽毛當自整。雙鳧侶晨泛,獨鶴參宵警。
為我更南飛,因書至梅嶺。
10.《歸雁》唐.杜甫
聞道今春雁,南歸自廣州。見花辭漲海,避雪到羅浮。
是物關兵氣,何時免客愁。年年霜露隔,不過五湖秋。
1.東坡引
辛棄疾
玉纖彈舊怨。還敲繡屏面。清歌目送西風雁。雁行吹字斷。雁行吹字斷。
夜深拜月,瑣窗西畔。但桂影、空階滿。翠幃自掩無人見。羅衣寬一半。羅衣寬一半。
2.木蘭花(二江得書作)
程垓
別時已有重來愿。誰料情多天不管。分明咫尺是青樓,抵死濃云遮得遍。
寄聲只倚西飛雁。雁落書回空是怨。領愁歸去有誰知,水又茫茫山又斷。
3.菩薩蠻(四時四首·春)
趙子崧
錦如花色春殘飲。飲殘春色花如錦。樓上正人愁。愁人正上樓。
晏天橫陣雁。雁陣橫天晏。思遠寄情詞。詞情寄遠思。
參考資料:/?k=%E9%9B%81%E9%9B%81
劉禹錫 秋風引 何處秋風至? 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王維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yún)翘臁?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杜牧 早雁 金河秋半虜弦開,云外驚飛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shù)聲來。 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
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 錢起 歸雁 瀟湘何事等閑回,水碧沙明兩岸苔。
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 崔涂 孤雁 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 渚云低暗度,關月冷相隨。
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 杜甫 規(guī)雁 東來萬里客,亂定幾年歸。
腸斷江城雁,高高正北飛。 李益 水宿聞雁 早雁忽為雙,驚秋風水窗。
夜長人自起,星月滿空江。 李益 揚州早雁 江上三千雁,年年過故宮。
可憐江上月,偏照斷根蓬。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王維《使至塞上》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畎住缎葜x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王灣《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吨傺汀稘O家傲》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珴蓶|《憶秦娥婁山關》 雨霽雞棲早,風高雁陣斜——陸游《幽居》 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
—— 白居易《江樓晚眺景物鮮奇》 今年寒到江鄉(xiāng)早,未及中秋見雁飛。—— 陸游在《夜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的《塞下曲》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 高適《別董大》 胡雁度日邊,風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 天山漠漠長飛雪,來雁遙傳沙塞寒?!R朝《從軍行》 蘆酒燒蓬媛,霜鴻捻箭看。
黃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將軍》 洞庭一夜無窮雁,不待天明向北飛。
—— 李益《春夜聞笛》 秋雁多夜飛,前群后孤來。——梅堯臣《秋雁》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
——晏殊《浣溪紗》春恨詞。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