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山行》的意思是: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處,居然還有人家。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這深秋楓林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
《山行》是詩人杜牧的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這首詩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xiàn)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tǒng)一的畫面。在這首詩中,杜牧以情馭景,敏捷、準確地捕捉足以體現(xiàn)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匯其中,使情感美與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為一體。
全詩構思新穎,布局精巧,于蕭瑟秋風中攝取絢麗秋色,與春光爭勝,令人賞心悅目。這首小詩不只是即興詠景,而且進而詠物言志,是詩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山行》—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擴展資料: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學者。公元828年(大和二年)進士,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歷任監(jiān)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后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
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以七言絕句著稱,境界特別寬廣,寓有深沉的歷史感。如《赤壁》、《題烏江亭》、《過華清宮》、《泊秦淮》、《清明》、《江南春絕句》、《山行》等都是流傳至今的名篇。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于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全唐詩》收其詩八卷。
參考資料:山行—搜狗百科
《三衢道中》是南宋詩人曾幾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首句寫出行時間,次句寫出行路線,第三句寫綠陰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減登山時的濃郁,第四句寫黃鶯聲,路邊綠林中又增添了幾聲悅耳的黃鶯的鳴叫聲,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無窮的生機和意趣。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曾幾是一位旅游愛好者。這首詩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時寫的,抒寫詩人對旅途風物的新鮮感受。
《三衢道中》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譯文
梅子黃透了的時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氣,乘小舟沿著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盡頭,再改走山路繼續(xù)前行。
山路上蒼翠的樹,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
賞析
詩寫初夏時寧靜的景色和詩人山行時輕松愉快的心情。
這是一首紀行詩,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寫詩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見聞感受。首句點明此行的時間,“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jié)(黃梅天),難得有這樣“日日晴”的好天氣,因此詩人的心情自然也為之一爽,游興愈濃。詩人乘輕舟泛溪而行,溪盡而興不盡,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個“卻”字,道出了他高漲的游興。三四句緊承“山行”,寫綠樹蔭濃,爽靜宜人,更有黃鸝啼鳴,幽韻悅耳,渲染出詩人舒暢愉悅的情懷?!皝頃r路”將此行悄然過渡到歸程,“添得”二字則暗示出行歸而興致猶濃,故能注意到歸途有黃鸝助興,由此可見出此作構思之機巧、剪裁之精當。
作者將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寫得錯落有致,平中見奇,不僅寫出了初夏的宜人風光,而且詩人的愉悅情狀也栩栩如生,讓人領略到平的意趣。
詩還有個特點,就是通過對比融入感情。詩將往年陰雨連綿的黃梅天與眼下的晴朗對比;將來時的綠樹及山林的幽靜與眼前的綠樹與黃鶯叫聲對比,于是產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詩又全用景語,渾然天成,描繪了浙西山區(qū)初夏的秀麗景色;雖然沒有鋪寫自己的感情,卻在景物的描繪中鍥入了自己愉快歡悅的心情。
曾幾雖然是江西詩派的一員,但這首絕句寫得清新流暢,沒有江西詩派生吞活剝、拗折詰屈的弊病。他的學生陸游就專學這種,蔚成大家。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柳宗元:《江雪》)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岳》)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王維:《鹿柴》)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獨坐敬亭山》)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9.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題西林壁》)11.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12.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李叔同:《送別》)13.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夏完淳:《別云間》)14.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王灣《次北故山下》)15.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王安石《登飛來峰》)16.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游山西村》)17.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18.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19.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fā)白帝城》)20.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21.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22.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23.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24.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王昌齡《從軍行》) 山行--- 唐朝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古風----李白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锻馈?--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岳》)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淵明:《歸園田居》)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李白;古風)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陸游《后赤壁賦》夕陽山外山,春水渡邊渡。(一個對聯(lián))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百川沸騰,山冢碎甭。
高谷為岸,深谷為陵。 (《詩經(jīng)》)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無. (王維 《漢江臨泛》) 晉·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宋·郭熙: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欲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 唐·司空圖: 逢人漸覺鄉(xiāng)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唐·王維: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韓愈: 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唐·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
唐·張錫: 山之妙在峰回路轉,水之妙在風起波生。唐·李白: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漲東海。
元·張養(yǎng)浩: 云來山更佳,云去山如畫,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1.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過故人莊》2.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宋·王安石《書胡陰先生壁》3.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4.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東漢·曹操《觀滄?!?.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唐·王灣《次北固山下》6.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唐·杜甫《望岳》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8.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宋·范仲淹《漁家傲》9.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唐·李白《行路難》1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唐·王維《漢江臨眺》11.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12.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東漢·曹操《短歌行》13.蟬鳴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14.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唐·李白《望天門山》15.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宋·王觀《卜算子》16.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唐·杜甫《望岳》17.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宋·楊萬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18.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元·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懷古》19.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20.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唐·李商隱《無題》21.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宋·王安石《登飛來峰》22.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23.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24.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晉·陶淵明《飲酒》25.旦辭爺娘去,暮至黑山頭。
北朝民歌《木蘭詩》26.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北朝民歌《木蘭詩》27.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28.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唐·李商隱《夜雨。
鵝湖山下稻梁肥,豚柵雞棲對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注釋](1)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節(jié)日。春秋各一次,稱為春社和秋社。(2)豚柵:豬欄。雞棲:雞窩。扉:門。(3)桑柘:桑樹和柘[音“嘖”]樹。
[譯文]鵝湖山下,莊稼長勢喜人,家家戶戶豬滿圈,雞成群。天色已晚,桑樹柘樹的影子越來越長,春社的歡宴才漸漸散去,喝得醉醺醺的人在家人的攙扶下高高興興地回家
古時的春秋季節(jié)有兩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別叫作春社和秋社。古代勞動人民不但通過這種方式表達他們對減少自然災害、獲得豐收的良好祝愿,同時也借這樣的節(jié)日開展對他們來說十分難得的娛樂活動。在社日到來時,民眾集會競技,進行各種類型的作社表演,并集體歡宴,非常熱鬧。宋代詩人楊萬里《觀社》有生動描寫:“作社朝祠有足觀,山農祈福更迎年。忽然簫鼓來何處?走煞兒童最可憐!虎頭豹面時自顧,野謳市舞各爭妍。王侯將相饒尊貴,不博渠儂一晌癲!”王駕這首《社日》寫法卻完全不同,它沒有一字正面寫作社的情景,卻也寫出了這個節(jié)日的歡樂,而且遠比楊萬里的那首詩膾炙人口。
詩一開始不寫“社日”的題面,卻從村居風光寫起。鵝湖山,在今江西鉛山縣境內,這地名本身十分誘人。湖的得名使人想到鵝鴨成群,魚蝦滿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農村風光。春社時屬仲春,“稻粱肥”,是指田里莊稼長得很好,豐收在望。村外風光是這樣迷人,那么村內呢?到處是一片富庶的景象,豬滿圈,雞棲塒,聯(lián)系第一句描寫,真可以說是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所以一、二句雖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寫出了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這兩句也沒有寫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告訴讀者,村民都不在家,門兒都半掩著?!鞍胙凇倍簧湘i,可見民風淳厚,豐年富足。古人常用“夜不閉戶”表示環(huán)境的太平安寧,“半掩扉”這個細節(jié)描寫是很有表現(xiàn)力的。同時,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參加社日去了,巧妙地將詩意向后聯(lián)過渡。
后兩句寫“社日”正題。值得注意的是詩人沒有就作社表演熱鬧場面著筆,卻寫社散后的景象?!吧h嫌靶薄?,夕陽西下,樹影在地越來越長,說明天色向晚。同時,村里植有“桑柘”,可見養(yǎng)蠶也搞得不錯。遣詞用語體現(xiàn)出詩人的藝術匠心。春社散后,人聲漸稀,到處都可以看到一種情景,即一些為慶祝社日而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鄰里攙扶著回家?!凹壹摇笔强鋸堈f法,說明這種情形之普遍。不正寫社日的熱鬧與歡樂場面,卻選取高潮之后漸歸寧靜的這樣一個尾聲來表現(xiàn)它,是頗為別致的。它的暗示性很強,讀者通過這個尾聲,會自然聯(lián)想到作社、觀社的全過程?!白砣恕边@個細節(jié)可以使人聯(lián)想到村民觀社的興高采烈,正因為心里高興,才不覺貪杯,而這種高興又是與豐收的喜悅分不開的。
此詩不寫正面寫側面,通過富有典型意義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細節(jié)寫社日景象,筆墨極省,反映的內容卻極為豐富。這種含蓄的表現(xiàn)手法,與絕句短小體裁極為適應,使人讀后不覺其短,回味深長。當然,在封建社會,農民的生活一般不可能象此詩所寫的那樣好,詩人顯然把田家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但也應看到,在自然災害減少、農業(yè)豐收的情況下,農民過節(jié)時顯得快活,也是很自然的。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昂弊贮c明深秋季節(jié);“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次句“白云生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xiàn)了白云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tài),也說明山很高?!坝腥思摇比謺谷寺?lián)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坝腥思摇比诌€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后兩句則是傍晚之景。(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么用“紅于”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于”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jīng)得起風霜考驗。
一、關于泰山日出的詩句
1、《游泰山》其三 唐·李白
平明登日觀,舉手開云關。
精神四飛揚,如出天地間。
黃河從西來,窈窕入遠山。
憑崖覽八極,目盡長空閑。
偶然值青童,綠發(fā)雙云鬟。
笑我晚學仙,蹉跎凋朱顏。
躊躇忽不見,浩蕩難追攀。
譯文:
天剛亮我就登上日觀峰,舉起手撥開雄關一樣的濃云。
此時,我的精神四處飛揚,想要突出天地間。
黃河如帶從西飄來,又遠遠地流入大山。
身凌山崖縱覽天際,目光極處空曠無邊。
我在此偶然遇到了仙童,烏黑的頭發(fā)梳成了高高的云鬟。
他嘲笑我學仙太晚,年華虛度,老了容顏。
我正猶豫時仙童忽然消失,廣闊的天地間到哪里去追尋?
2、《游泰山》其四 唐·李白
清齋三千日,裂素寫道經(jīng)。
吟誦有所得,眾神衛(wèi)我形。
云行信長風,颯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觀,伏檻窺東溟。
海色動遠山,天雞已先鳴。
銀臺出倒景,白浪翻長鯨。
安得不死藥,高飛向蓬瀛。
譯文:
素食長齋三千天,扯下白絹書寫大道真經(jīng)。
吟誦道經(jīng)有所收獲,神仙就會護衛(wèi)我的身形。
乘上云彩任憑長風吹送,如生雙翅迅疾地飛行。
攀上石崖來到日觀峰,俯在欄桿上眺望東海。
海上的曙光在遠山間閃動,桃都山天雞已報曉聲聲。
銀砌的仙宮倒映水中,長鯨攪得大海巨浪翻騰。
怎樣才能得到不死之藥,讓我飛向海上神山蓬萊?
3、《游泰山》其五 唐·李白
日觀東北傾,兩崖夾雙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遙空碧。
千峰爭攢聚,萬壑絕凌歷。
緬彼鶴上仙,去無云中跡。
長松入霄漢,遠望不盈尺。
山花異人間,五月雪中白。
終當遇安期,于此煉玉液。
譯文:
泰山日觀峰傾向東北,山崖間夾著兩塊巨石。
海水就在眼前浮動,晨光閃爍在遙遠的碧空。
上千座山峰爭著叢聚一起,萬道山谷雄奇無比。
面對此景思念起駕鶴的仙人,他在云中來去,絕無蹤跡。
高高的松樹聳入云漢,遠遠望去不足一尺。
山上的花朵也與人間不同,在五月的雪中閃放著白色。
終有一天會遇到安期生,與他在這里共同燒煉仙丹玉液。
4、《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文:
東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齊魯,山色仍然歷歷在目。
神奇自然,會聚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黃昏。
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5、《曉日》 唐·韓偓
天際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際一時紅。
直須日觀三更后,首送金烏上碧空。
譯文:天邊霞光映入水中,一時水中映出的天際一片通紅。
只要在泰山日觀峰一直等到三更以后,就會看到第一輪紅日被送上蔚藍的天空。
二、關于泰山日出的諺語:
1、泰山頂上觀日出——站得高,看得遠;登高望遠。
2、日出紅云升,勸君莫遠行;日落紅云升,來日是晴天。(日出的時候有紅云升起的時候不要出遠門,日落有紅云升起時,明天就是晴天。)
3、日出西山水倒流——天下奇聞;無奇不有。
4、一輪紅日出東方——光明芷大。
5、日落東山水倒流——彌天大謊。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詩文解釋】 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頂,在白云飄浮的地方有幾戶人家。
停下來欣賞這楓林的景色,那火紅的楓葉比江南二月的花還要紅。 【詞語解釋】 寒山:深秋的山。
石徑:石子小路。 白云生處:山的深處。
坐:因為。 【詩文賞析】 “霜葉紅于二月花”形容深秋的楓葉形象生動,成為千古流傳的名句。
據(jù)說是杜牧在游潭州(今湖南省長沙市)岳麗山時所寫的。秋天在詩人的筆下不再是常被描述成的樣子,不是蕭瑟灰暗的,而是挺拔向上和充滿生命力的。
詩人通過描寫了一幅秋景圖,從而贊頌了秋色的美麗。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蹙S的《山居秋暝》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漢樂府《陌上?!?/p>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獜埦琵g《望月懷遠》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龔自珍《己亥雜詩》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K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杜甫:《絕句》)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早發(fā)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長相思·一重山
[五代]李煜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酒泉子·長憶孤山
[宋]潘閬
長憶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開。輕棹去還來。芰荷香噴連云閣。閣上清聲檐下鐸。別來塵土污人衣??找蹓艋觑w。
踏莎行·秋入云山
[宋]張掄
秋入云山,物情瀟灑。百般景物堪圖畫。丹楓萬葉碧云邊,黃花千點幽巖下。已喜佳辰,更憐清夜。一輪明月林梢掛。松醪常與野人期,忘形共說清閑話。
瑞鶴仙·環(huán)滁皆山也
[宋]黃庭堅
環(huán)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瑯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樂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風高日出,景無窮也。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籌觥也。太守醉也。喧嘩眾賓歡也。況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太守樂其樂也。問當時、太守為誰,醉翁是也。
游終南山
[唐]姚合
策杖度溪橋,云深步數(shù)勞。青猿吟嶺際,白鶴坐松梢。天外浮煙遠,山根野水交。自緣名利系,好此結蓬茆。
早春夜宴
[唐]武則天
九春開上節(jié),千門敞夜扉。蘭燈吐新焰,桂魄朗圓輝。送酒惟須滿,流杯不用稀。務使霞漿興,方乘泛洛歸。
巫山曲
[唐]孟郊
巴江上峽重復重,陽臺碧峭十二峰。荊王獵時逢暮雨,夜臥高丘夢神女。輕紅流煙濕艷姿,行云飛去明星稀。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滴衣。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懶搖白羽扇,裸體青林中。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
同賦山居七夕
[唐]李嶠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ㄍラ_粉席,云岫敞針樓。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暫驚河女鵲,終狎野人鷗。
登太白峰
[唐]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一別武功去,何時復見還。
浪淘沙·云藏鵝湖山
[宋]章謙亨
臺上憑欄干,猶怯春寒。被誰偷了最高山?將謂六丁移取去,不在人間。卻是曉云閑,特地遮攔。與天一樣白漫漫。喜得東風收卷盡,依舊追還。
望岳三首·其三
[唐]杜甫
南岳配朱鳥,秩禮自百王。欻吸領地靈,鴻洞半炎方。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則亡。洎吾隘世網(wǎng),行邁越瀟湘。渴日絕壁出,漾舟清光旁。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紫蓋獨不朝,爭長嶪相望。恭聞魏夫人,群仙夾翱翔。有時五峰氣,散風如飛霜。牽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岡。歸來覬命駕,沐浴休玉堂。三嘆問府主,曷以贊我皇。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臺山雜詠
[金]元好問
西北天低五頂高,茫茫松海露靈鰲。太行直上猶千里,井底殘山枉呼號。萬壑千巖位置雄,偶從天巧見神功。湍溪已作風雷惡,更在云山氣象中。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綠深青一萬重。此景只應天上有,豈知身在妙高峰?
南山詩
[唐]韓愈
吾聞京城南,茲惟群山囿。東西兩際海,巨細難悉究。山經(jīng)及地志,茫昧非受授。團辭試提挈,掛一念萬漏。欲休諒不能,粗敘所經(jīng)覯。嘗升崇丘望,戢戢見相湊。晴明出棱角,縷脈碎分繡。蒸嵐相澒洞,表里忽通透。無風自飄簸,融液煦柔茂。橫云時平凝,點點露數(shù)岫。天空浮修眉,濃綠畫新就。孤?lián)斡袔f絕,海浴褰鵬噣。春陽潛沮洳,濯濯吐深秀。巖巒雖嵂崒,軟弱類含酎。夏炎百木盛,蔭郁增埋覆。神靈日歊歔,云氣爭結構。
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題盧處士山居 / 處士盧岵山居
[唐]溫庭筠
西溪問樵客,遙識楚人家。古樹老連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隨雨暗,一徑入云斜。日暮飛鴉集,滿山蕎麥花。
闕題二首
[唐]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相看不忍發(fā),慘淡暮潮平。語罷更攜手,月明洲渚生。
夠么?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1.9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