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游潭柘山禮祖塔》【 明代】:釋道衍
早悟人生如寄爾,不計流行與坎止。
只緣山水窟中人,此心未肯負山水。
策蹇看山朝出城,葛衣已怯秋風清。
白云橫谷微有影,黃葉墮澗寒無聲。
白云橫谷微有影,黃葉墮澗寒無聲。
潭龍蜇水逾千丈,空鳥去天才一線。
老禪寂滅何處尋,孤塔如鶴 喬林。
巖巒嶂開豁耳目,嵐霧翠滴濡衣襟。
燕山如此越物表,下視群峰一拳小。
何時乞地息余年,不學鳥巢居木杪。
2、《龍泉寺》 【明】:李言恭
徒倚曲欄桿,山間路幾肋。
空堂垂薛荔,古樹長旃檀。
云氣沾衣濕,泉聲帶雨寒。
風塵歸騎促,惆悵下蒲團。
3、《護駕游潭柘》 【清】:高士奇
老幼村村望蓽門,太平雞犬足饔餮。
喜瞻鸞飾威容盛,山果盈籃獻至尊。
4、《為震寰和尚題照》【清】:康熙
法像儼然參涅 ,皆因大夢住山間。
若非明錦當合法,笑指真圓并戒壇。
5、《詠潭柘寺遼樹詩》 【清】:孫雄
潭柘寺前帝王樹,至今車蓋尚童童。
千年王氣消沉盡,香火空繁三月中。
6、《潭柘寺》 【清】:黃釗
柘枯潭涸記唐年,龍性難馴卻喜禪。
自是善男兼信女,果然舍宅便升天。
華嚴祖師 唐代武則天萬歲通天年間(696-697年),佛教華嚴宗高僧華嚴和尚居住在幽州城北,“持《華嚴經》以為凈業(yè)”,“其所誦時,一城皆聞之,如在庭廡之下”。
在幽州都督張仁愿的贊助下,華嚴和尚來到了潭柘山開山建寺,購買了嘉福寺附近西坡姜家和東溝劉家的土地,以破敗了的嘉福寺為中心,重建寺廟。華嚴和尚帶領僧眾填平了寺內一個叫“青龍?zhí)丁钡拇笏?,修筑殿宇,擴建寺院,開拓出了潭柘寺的雛形。
寺院后山有兩股豐盛的泉水,一眼名為龍泉,一眼名為泓泉,兩股泉水在后山的龍?zhí)逗狭骱?,流經寺院,向南流去,不僅滿足了寺院日常的生活用水,而且還可能灌溉附近大片的土地農田,正是因為有了這股寶貴的泉水,此后附近才出現了平原、南辛房、魯家灘等村莊。故而華嚴和尚將嘉福寺改為“龍泉寺”。
潭柘寺有了一定的規(guī)模,并在幽州地區(qū)有了名氣,逐步地發(fā)展、興盛了起來,所以后人尊華嚴和尚為潭柘寺的“開山祖師”。華嚴和尚也因此而名列《續(xù)高僧傳》。
從實禪師 后唐時期(924——936),最著名的僧人便是從實禪師,他弘法于幽州城內的大萬壽寺以及潭柘寺。據寺內明正德六年(1511)謝遷《重修嘉福寺碑記》:“潭柘山者距城西二舍許,當馬鞍山之西,有泉匯而為梯潭,土宜柘木因以得名。
后唐時有從實禪師與其徒千人講法于此,后遂示寂華嚴祖堂……。” 廣慧通理禪師 臨濟宗大師廣慧通理禪師開性是金代禪學的代表人物。
開性是現今北京懷柔縣人,9歲時在潭柘寺出家,拜戒振禪師傅為師,學習禪宗中臨濟宗佛學。后來云游遼東和齊魯等地,遍訪名山古剎,向各地高僧學習佛法,歸來后在馬鞍山竹林寺弘揚禪學。
大定初年,潭柘寺的善海禪師帶領僧眾來到竹林寺,恭請開性回潭柘地任住持。開性任住持期間,在朝廷的資助下,對潭柘寺進行了長達11年的大規(guī)模整修和擴建,使潭柘寺的殿宇堂舍煥然一新。
開性還整頓了寺院的僧務,制定了《寺中規(guī)條》,作為寺內僧眾的生活規(guī)范。開性在寺內弘揚佛法,并著有《語錄》3篇,使潭柘寺的禪學從此中興,開性也成了金中都地區(qū)公認的禪宗臨濟宗的領袖,使潭柘寺成為了臨濟宗的中心寺院。
開性終老于寺中,圓寂后被佛門尊為“廣慧通理”禪師。開性的弟子善照、了奇、圓通、廣溫、覺本等人,后來也都成為了臨濟宗的名僧。
政言禪師 政言禪師是廣慧通理禪師的高徒,河南許昌人,自幼在鄉(xiāng)里出家為僧,后來來到中都,在馬鞍山竹林寺向廣慧通理禪師學習臨濟宗佛法,深得真?zhèn)?,學有所成。廣慧通理禪師在潭柘寺圓寂后,政言禪師繼任后,“開法席,講禪學”,弘揚臨濟宗佛學,并著有《禪說金剛歌》、《金臺錄》、《真心真說修行十法門》等著作,“皆行于世”。
相了禪師 相了禪師是金代又一位著名的臨濟宗大師遼寧省義縣人,自幼出家,鉆研禪學,造詣很深,明昌年間,應岐國大長公主之請,出任潭柘寺住持,使潭柘寺“宗風大振”。在此期間,相了禪師還對寺院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整修和擴建。
后來相了禪師又先后擔任過天王寺、竹林寺等名剎巨寺的住持,在中都地區(qū)有著很高的聲望,被公認為是當時臨濟宗的代表人物,后歸老于潭柘寺。 無初德始禪師 無初德始禪師為日本信州人,即現今的日本長野縣,德始字無初,號終極,幼年在本州出家,研究禪宗佛學。
為了深入鉆研禪宗佛學,無初德始于青年時隨日本商船來到中國,到杭州靈隱寺,向慧禪師學習禪宗佛學,“深得單傳之旨,后東歸,國人景仰,尊為禪祖。”明初洪武年間,德始再次來到中國,遍游名山大川,向各地的高僧大德學習佛法。
后來在北京的慶壽寺,無初德始遇到了名僧姚廣孝,二人相見恨晚,每日里研討佛法,“相與激揚臨濟宗旨”,二個一見如故,結為摯友。姚廣孝對無初德始禪師高深的佛學造詣十分欽佩,欲將其所任的慶壽寺主持相讓,德始謙而不受,再次到中國各地去云游求學,遍訪名山古剎,深入學習禪宗之學。
永樂十年(1412年),姚廣孝向明成祖朱棣推薦了德始禪師,明成祖任命德始為潭柘寺欽命住持。“師欽承明旨,早夜孜孜,以繕修為務,凡棟戶蠹敝者,易之;階圮者,構之;丹堊剝落者,新之。
比舊有加焉?!钡率级U師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積蓄,對寺院進行了整修。
除此之外,他還用獻王布施的百兩黃金,在寺內建造了一座金彩莊嚴的西方三圣殿。在任住持期間,德始禪師為了整修寺院日夜操勞,廢寢忘食。
他還四次主持道場,弘揚臨濟宗佛法,繁盛了潭柘寺的香火。德始禪師品德高尚,他賑濟貧困,薄于奉已,厚以待人,受到佛教界內外的尊崇,在明代佛教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德始禪師對中國的詩文有著很深的造詣,并且善于書法,現今少林寺的蒲庵碑就是德始所書寫的,郭沫若曾寫詩對其進行了頌揚。德始在中國居住了56年,是日本在華高僧留居中國時間最長的一位,為中日文化交流,中日兩國的友好往來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宣德四年(1429年),德始禪師在潭柘寺圓寂,其墓塔在寺前的下塔院內。
1、來到了寺廟的中央,一座“大雄寶殿”我情不自禁進了大門,一位頭戴黑珠、伸手張指,的“如來佛祖”呈現在我的眼前。旁邊十八羅漢、觀音菩薩等。
2、走出建筑物,立馬就看見了一座舊得不能再舊的寺廟,它的屋角、屋檐都沾滿了塵土,看起來十分陰森,在傍晚霞光的照射下它就像一棟“鬼屋”。
3、走進寺廟,我看見一尊巨大的佛。走出寺廟,就看見一個池塘叫放生池,放生池里有一只烏龜,它游得可真“快”,可稱“游泳健將”了。
4、俯瞰南完寺全景,廟廓綠樹環(huán)抱,花草簇擁,還有那栩栩如生的摩崖雕像,使我感到如坐云端,遨游于仙境,無限快活。
5、寺院周圍,那九座富有色彩的山巒,像正在開屏的孔雀,那艷麗迷人的尾巴環(huán)抱著孔雀頭——潭柘寺。
6、那映在綠樹叢中的寺院,杏黃色的院墻,青灰色的殿脊,蒼綠色的參天古木,全都沐浴在玫瑰紅的朝霞之中。
7、張飛廟是長江上游的一顆明珠,它位于云陽縣城南
來歷:
潭柘寺坐被朝南,傳聞潭柘寺是按照后天八卦方點陣圖建造的,上乘天地造化之理,下合物我協(xié)調之功。關于潭柘寺的建造還有一個故事,傳說千年前某個夜晚幽州都督正在千中休息,忽聞外面?zhèn)鱽砗蜕心罱浀穆曇簟?/p>
連續(xù)出現兩晚之后,都督就差遣手下前去打探,發(fā)現是一位僧人。其誦經聲竟能傳至數十里之外,都督暗自稱奇,便遣手下去請僧人一敘。
僧人法號華嚴,都督敬仰華嚴和尚法力高深,便問他有何需求,華嚴答曰:想在京西寶珠峰下立寺敬佛。都督應了,給他開具了占地文書。
華嚴回峰下講經,峰前有一大水潭,名曰青龍?zhí)叮帻執(zhí)秲扔幸焕淆?,每逢華嚴講經時皆在潭內聆聽,得聞華嚴想在此地修寺禮佛,看上了青龍?zhí)?,老龍感于華嚴點化之功,是夜便帶著湖水騰空而且,留下了一大片空地,在此基礎上建造了潭柘寺的雛形,這就是潭柘寺來歷的傳說故事。
擴展資料:
相關詩句:
《潭柘寺》
清 雍正
省耕郊外鳥聲歡,敬從祗林擁入鸞。
法苑風飄花作雨,香溪水激石鳴喘。
含桃密綴紅珠時,嫩籜新抽碧玉竿。
勝地從容駐清華,慈云鎮(zhèn)日護巖巒。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門頭溝區(qū)東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潭柘寺寺內占地2.5公頃,寺外占地11.2公頃,再加上周圍由潭柘寺所管轄的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
潭柘寺二寶:
寶鍋:天王殿前有一口銅鍋,直徑1.85米、深1.1米,是和尚們炒菜所用。此鍋原在東跨院北房西次間,那里還有一口更大的鍋,直徑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個小時才能煮熟。由于鍋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
關于這兩口鍋,還有“潑砂不漏米”之說,原來,鍋底有“容砂器”,隨著熬粥時的不斷攪動,砂石會沉入鍋底的凹陷處。
石魚:潭柘寺觀音殿西側有龍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魚,長1.7米、重150公斤,看似銅,實為石,擊之可發(fā)五音,傳說是南海龍宮之寶,龍王送給玉帝。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潭柘寺
和圣俞農具詩十五首其九耬種
宋代:王安石
富家種論石,貧家種論斗。
富貧同一時,傾瀉應心手。
行看萬壟空,坐使千箱有。
利物博如此,何慚在牛后。
芟麥歌
元代:王禎
田家食力不食智,麰麥年年勤種蒔。老農八十諳地利,暑夏呼兒先暵地。
再耕再耨土華膩,手把耬犁知已試。土沃不妨投種穊,今年已報春澤被。
覆壟苗深如櫛比,薰風長養(yǎng)見天意。獵獵青旗催稚穗,才結稃胞花雪墜。
赫赫曦輪熾鉆燧,盡著精華輸至味。粒飽芒森密如彗,頓失前時浪翻翠。
豈知真宰調元氣,化作黃云表嘉瑞。老農眼飽雖自慰,旦夕卻憂風雨至。
子婦奔忙事芟器,釤綽翩翩轉雙臂。曳籠腰間盈復棄,急載牛箱夜無寐。
轉首登場簇高積,風翻日碾半猶未。己向公門奉新饋,曲材和糴凡幾次。
年餉巡門仍語誶,夏稅有程今反易。自馀宿負如取寄,指此有秋爭蟻萃。
一得豈能償百費,終歲勤勞一歔欷。昨日公堂宴賓貴,尊俎橫陳混肴胾。
檀板珠繩按歌吹,萬錢不值供一醉。庖人搓揉出精粹,尚喜食新夸餅餌。
物不天求皆力致,飽食何人知所自?春祈夏薦禮所記,報本從來追古義。
但愿斯民不畏吏,吏不擾民民自遂。凡在牧民遵此治,坐見兩岐歌政異。
日富囷倉均被賜,不使老農憂歲事。
將之建昌縣 其一
清代:高心夔
養(yǎng)疴白云下,安臥足幾時。谷口青扈語,蹶予赴佳期。
農父惜春半,晨出耬東菑。蕩子步廣陌,居人掩空閨。
冥心學流水,屈折溝與溪。鄭緩有墨弟,于陵有織妻。
饑寒不相守,黽勉意何為。
乙酉雜詩 其一
近現代:秦鴻
向晚收霢霂,西風試一講。街衢擬河汊,舴艋皆失港。
世人螻蛄群,驅使焉用棒。紛爭狺哞牙,自閉枯河蚌。
雷喑曾掩耳,風過猶撫項。拾塊亦當金,寶之扃篋缿。
噫我欲抽身,片紙容儋傋。流丸止甌臾,寸管適耬耩。
花寺的院子比較小,更顯得院中的幾棵菩提樹碩大無比。雖然已是深秋了,但它們還是那么挺拔蒼翠。
大殿內塵封土積,蛛網縱橫,塑像已殘缺不全,壁畫因受風雪的侵襲,也色彩斑駁模糊不清了。
恒山懸空寺,全寺緊緊貼在恒山的懸崖峭壁上,僅用一柱支撐,十分驚險,似乎隨時都會掉下來,令人望而生畏。
那映在綠樹叢中的寺院,杏黃色的院墻,青灰色的殿脊,蒼綠色的參天古木,全都沐浴在玫瑰紅的朝霞之中。
大昭寺是信教徒和藏族人朝佛的圣地。這時香煙繚繞,絡繹不絕的朝拜者趕到這里,他們雙手合十,舉過胸、額、頭,然后平撲在地上。天天如此,以致使石板許多地方都凹了下去。
這座古老的寺廟在朦朧夜霧的籠罩下,像一幅飄在浮云上面的剪影一般,顯得分外沉寂肅穆。
抬頭望廟頂,令人眼花繚亂。那一個個佛爺凸起的臉也宛如夏季夜空數不清的星斗,它們神態(tài)各異,千姿百態(tài)。寺裹山】
鎮(zhèn)江的風景區(qū)首推“三山”:位于城市西部的金山,遠遠望去,只見層層疊疊的廟宇依山而筑,把雄偉的山體裹了個嚴嚴實實,形成了名不虛傳的“寺裹山”。
當我們步入“鐘林”陳列室時,我不禁愕然,分明是來到了鐘的王國,鐘的世界,鐘的海洋。大大小小的古鐘鱗次櫛比,琳瑯滿目。古剎梵鐘、摩訶曉鐘、普濟鐘、晨昏鐘、保明鐘,還有許多富于歷史傳說的鐘,如魏忠賢鐘、華嚴鐘、潭柘寺鐘、百八鐘……真是名目繁多、種類各異,使人目不暇接
廣濟寺寺院的第一進為天王殿,天王殿的左右為鐘樓和鼓樓。過天王殿,就是中間供著“三世佛”的大雄寶殿。由大雄寶殿繼續(xù)往前,便來到了圓通寶殿。圓通殿又名觀音殿,殿中供有十一面觀音銅像。寺的最后一進為藥師殿,殿里供奉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
佛像大小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神情動作千姿百態(tài)。有的咬牙切齒,怒目而視;有的朱唇微啟,面帶微笑;有的盤膝而坐,雙手合十;有的金雞獨立,手舞鋼鞭;有的眼睛半閉,手持經卷。
觀音廟 清真寺 護國寺 大理寺 白馬寺 碧云寺
寺廟 寺院35作文寺觀 古寺 廟宇 廟堂 古老 莊嚴 神秘
山神廟 土地廟 龍王廟 張飛廟 岳王廟 關公廟 城隍廟
古柏參天 樹木蔥郁 山神大廟 曲徑幽深 深山古剎 寺院荒廢
寺院佛門 鐘聲悠揚 殘垣斷壁 風雨剝蝕 慈眉善目 青面獠牙
肌肉豐滿 各持兵器 形象鮮明 千姿百態(tài) 四大金剛 手捻佛珠
姿態(tài)自然 雕梁畫棟 簡練古樸 別具一格 造型優(yōu)美 工藝精美
1.送崔十一弟歸北京
[唐] 李嘉祐
潘郎美貌謝公詩,銀印花驄年少時。
楚地江皋一為別,晉山少水獨相思。
2.北京學直舍對客
[宋] 晁補之
鳥聲落檐間,竹色在戶外。
解屨置幾前,放杖當椅背。
默然仰棟時,往與古初會。
有時遺坐客,十問不一對。
尚因呼乃覺,笑自謝頑昧。
知非慕籧子,事去等蜩蛻。
一生所未免,飲食與眠睡。
所以更頹然,可樂本非內。
有心欲何用,橋起則形累。
賴客同門生,曠蕩乃不愧。
3.夜夢與和甫別如赴北京時和甫作詩覺而有作因
[宋] 王安石
水菽中歲樂,鼎茵暮年悲。
同胸苦零落,會合尚凄其。
況乃夢乖闊,傷懷而賦詩。
詩言道路寒,乃似北征時。
叔兮今安否,季也來何遲。
中夜遂不眠,輾轉涕流離。
老我孤主恩,結草以為期。
冀叔善事國,有知無不為。
千里永相望,昧昧我思之,
幸唯季優(yōu)游,歲晚相攜持。
於焉可晤語,水木有茅茨。
畹蘭佇歸憩,繞屋正華滋。
4.退居述懷寄北京韓侍中二首
[宋] 歐陽修
悠悠身世比浮云,白首歸來潁水濆。
曾看元臣調鼎鼐,卻尋田叟問耕耘。
一生勤苦書千卷,萬事銷磨酒百分。
放浪豈無力外士,尚思親友念離群。
5.贈北京晉陽飯莊
[現代] 老舍
駝峰熊掌豈堪夸,貓耳撥魚實且華。
四座風香春幾許,庭前十丈紫藤花。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64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