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換一種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與不幸,懷著感恩的心生活,生活將賜予你燦爛的陽光。
2、明師之恩,誠為過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鸷?/p>
3、用千百倍的耕耘,換來桃李滿園香。
4、凡人皆有感恩報德之心。——狄更斯
5、珍惜才能擁有,感恩才能天長地久。
6、會感恩的人,才懂得珍惜;會珍惜的人,才能夠快樂。
7、感激是扇沒有上鎖的門,不需要鑰匙便能打開。
8、心靈的花朵需要永愛來澆灌,感激的世界需要用真情來裝點。
9、幫助,只是舉手之勞,而感謝卻是永無止境的。
10、幸福源于對生活的滿足,感恩源于對幸福的感知。
11、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
12、身為世范,為人師表。
13、知識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為科學;教師不存在的地方,無知就變成了聰慧。
14、鶴發(fā)銀絲映日月,丹心熱血沃新花。
15、千教萬教教書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16、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夸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隊?/p>
17、感恩之心,人皆有之;感恩之人,世皆敬之。
18、見利忘義,不知道恩德,這就是造作罪業(yè)。
19、相逢方一笑,相送還成泣。
20、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
21、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22、喝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23、知恩圖報,善莫大焉。
24、借得大江千斛水,研為翰墨頌師恩。
25、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26、淡看世事去如煙,銘記恩情存如血。
27、一飯之恩,當永世不忘。
28、魚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29、知遇之恩當永生不忘。
30、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
31、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
32、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
33、感恩即是靈魂上的健康。
34、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
35、忘恩比之說謊、虛榮、飾舌、酗酒或其他脆弱的人心的惡德還要厲害。
36、每一種恩惠都有一枚倒鉤,它將鉤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枚?/p>
37、忘恩的人落在困難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1、不如心行善(元·無名氏·《滿庭芳》) 2、道心長在常行善(元·馬鈺·《戰(zhàn)掉丑奴兒》) 3、勸人行善(元·譚處端·《神光燦 寄長安馮師兄》) 4、行善與文章(宋·邵雍·《長子伯溫失解以詩示之》) 5、肯心行善是人豪(宋·方逢辰·《頌徐大可為六縣減免稅糧得請》) 6、行善叢謗議(宋·方回·《七十五翁吟》) 7、此行善保千金軀(宋·王炎·《送吳司令知金州》) 8、邇來一行善記覽(宋·李覯·《答緣概師見示草書千字文并名公所贈詩序》) 9、從公行善臭味投(宋·章甫·《采石》) 10、行善乃自彰(宋·章望之·《夏晝》) 11、郎行善保千金軀(明·盛彧·《禽言》) 21.人之為善,百善而不足.--(宋)楊萬里,。
1.輕易得到的許諾總是缺少信用,多把事情看得太簡單,做起來一定有很多困難。
在“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中,老子提出了衡量是非標準的一個標準,在不涉及具體情節(jié)時,老子認為被輕易許諾的信用一定不充足,把事情描繪得過分容易,實際實施中,必然會困難重重。
2.一個國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民無信不立",即是說信用對人非常重要。執(zhí)政者有信用,市民便有信心;市民有信心,便會產生信任;市民有信心和信任,施政便事半功倍。
3.大意是不真誠就不能打動別人。中國有句俗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可以為這句話作注。這句話勸告人們,要以真誠待人,表里如一,不可虛偽。如果表面一套,心里一套,陽奉陰違,終究會露出馬腳。
4.誠實是天道的法則;做到誠實是人道的法則。
5.就是叫人講信用,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約好的時間,一定要遵守。
我依稀記得有這些。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后出師表》)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游子吟)
下面是我查詢的:
1 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
2 飲水不忘挖泉人
3 懷著感恩的心去做人做事
4 感恩戴德 戴:尊奉,推崇。感激別人的恩惠和好處?!度龂?吳志?駱統(tǒng)傳》:“今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p>
5 恩深義重(ēn shēn yì zhòng):恩惠、情義極為深重。也作“義重恩深”。褒義。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八:因爹媽執(zhí)意不從,故把兒子玉郎假妝嫁來。不想母親叫孩兒陪伴,遂成了夫婦。恩深義重,誓必圖百年偕老。清?袁于今《西樓記?衛(wèi)行》:崎嶇古道,教伊浪游,繁華別院,與奴遣愁,義重恩深難消受。
6 恩重泰山(ēn zhòng tài shān):恩情深厚,比泰山還重。也作“恩重如山”。褒義。宋?劉攽《彭城集?次韻孫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發(fā)酬。”宋?陸游《刪定官供職謝啟》:“拔茅以征,冒處清流之末;及瓜雨往,曾無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7 大恩大德(dà ēn dà dé):恩:恩惠;德:恩德,好處。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澤深厚。褒義。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7卷:“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異鄉(xiāng)之鬼矣。大恩大德,將何補報!”
恩同再造(ēn tóng zài zào):再造:再生。使人再生的恩惠。比喻恩情極大,象救了自己的性命一樣。也作
8 “再造之恩、恩若再生”。褒義。《宋書?王僧達傳》:
9 “再造之恩,不可妄屬?!鼻?蒲松齡《聊齋志異?西湖主》:“再造之恩,恨無所報。”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81回:“勾踐囚于吾國……今吾復其社稷,恩若再生?!?/p>
1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
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
3.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
4.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論語〉
5.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
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
7.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 〈論語〉
8.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凑撜Z〉
9.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論語〉
10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11. 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12.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屈原
13.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蠢献印?/p>
14.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
15.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
16.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禮記〉
17. 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 〈孟子〉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9.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20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 21, 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
22.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
2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
2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2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
26.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
27.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
28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周易〉 29. 滿招損,謙得益。 《尚書》
30.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
31.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離騷》
32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離騷》
33.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
34.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詩經》
35.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
36.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尚書》
1、
《跋臨川梁譯居士孝德記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楊萬里
雪里星奔避亂兵,母先子后赴寒冰。
秪知判得身俱死,不料還同母再生。
2、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詞三首》
年代: 唐 作者: 權德輿
覆露雍熙運,澄清教化源。賡歌凝庶績,羽舞被深恩。
纂業(yè)光文祖,貽謀屬孝孫。恭聞留末命,猶是愛元元。
梯航來萬國,玉帛慶三朝。湛露恩方浹,薰風曲正調。
晏車悲鹵簿,廣樂遏簫韶。最愴號弓處,龍髯上紫霄。
常時柏梁宴,今日谷林歸。玉斝恩波遍,靈輼煙雨霏。
喬山森羽騎,渭水擁旌旗。仙馭何由見,耘田鳥自飛。
3、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褚德逸》
年代: 宋 作者: 林同
至老能無倦,真為善事親。
叔褒非佞者,何事拜鄰人。
4、
《臨川梁譯投冰溪救母謝昌國作孝德記楊廷秀有》
年代: 宋 作者: 周必大
王祥名冠晉公卿,大節(jié)亭非為剖冰。
救母如梁真篤孝,奈何不貴不長生。
5、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劉禹錫
出震清多難,乘時播大鈞。操弦調六氣,揮翰動三辰。
運偶升天日,哀深率土人?,幊責o轍跡,誰見屬車塵。
鳳翣擁銘旌,威遲異吉行。漢儀陳秘器,楚挽咽繁聲。
駐綍辭清廟,凝笳背直城。唯應留內傳,知是向蓬瀛。
1.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 南北朝 · 佚名《木蘭詩 / 木蘭辭》
2.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 唐 ·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 宋 · 文天祥《過零丁洋》
4.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 唐 · 李白《蜀道難》
5.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 唐 · 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6.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 唐 · 李白《長相思·其一》
7. 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 —— 漢 · 佚名《孔雀東南飛 /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8. 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自君別我后,人事不可量 —— 漢 · 佚名《孔雀東南飛 /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9.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 —— 宋 · 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10.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 宋 ·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11. 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 唐 · 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12. 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 —— 宋 ·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13.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 清 · 蔣士銓《歲暮到家/歲末到家》
14.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 —— 宋 · 辛棄疾《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15.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 唐 · 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 白頭吟 / 有所思》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8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