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地理有關的古詩詞
一、與地理感性知識有關的古詩詞歸納及解釋 (一) 古詩詞中的地名
1、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山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此詩出自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詩中“平羌”即青農江,在峨眉山東北;“清溪”即清溪驛,在峨眉山附近;“渝州”指重慶。 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
此詩詞出自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它描繪的是我國泰山自然旅游風景區(qū)。 3、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此詩出自八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詩中的“陽關”指今甘肅敦煌西南。
4、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李白《將進酒》
此詩句出自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此句詩中的“天上”是指巴顏喀拉山,“?!笔侵覆澈!?/p>
(二)古詩詞中的地理演變
1、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此詩出自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它描寫了春天的到來。春天到來,氣溫回升,萬物復蘇,春鶯和燕子等動物開始出來活動。這些跡象告訴我們季節(jié)已經(jīng)演變到春季。
2、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宋?辛棄疾《西江月》
此詩出自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它描寫了天氣的變化:剛才天空還是月明星稀,天外還有七八個星,但到了山前卻下起了雨。 (三)古詩詞中的地理景觀
1、枯滕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此曲出自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曲中的“枯滕老樹”和“小橋流水”分別是對西部干燥景觀和江南濕潤地區(qū)景觀的對比寫照。 2、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唐·杜甫《望岳》
此詩出自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它說明泰山是齊魯大地上最高的山。 3、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唐·杜甫《望岳》
此詩詞出自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它揭示了泰山地勢高。 4、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唐·王維《使至塞上》
此詩出自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它描述了塔里木盆地內沙漠漫漫的景色。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此詩出自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它反映的是我國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形。 6、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獨酌》
此詩出自九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此詩描述的是滿月。滿月為農歷十五、六的月相,此時月亮位于太陽以東180°,升落時間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見,形狀像個玉盤。
7、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宋·柳永《雨霖鈴》
此詞出自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它描寫的是下蛾眉月(殘月)。下蛾眉月是農歷廿五、六的月相,此時,月亮位于太陽以西約45°,日出前出現(xiàn)于東南方低空,僅在黎明前2-3小時內可見,形狀像“C”字形。由“曉風殘月”知,早晨看到殘月,即下蛾眉月。
8、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唐·李白《蜀道難》
此詩句出自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它說明了蜀道崎嶇,自古閉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四)古詩詞中的地理分布
1、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宋·趙師秀《有約》
此詩出自七年級下冊“課外古詩詞背誦”,它描寫了我國江淮地區(qū)的梅雨天氣。其降雨類型屬于:鋒面雨,由準靜止鋒形成。
2、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淮南子》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唐·杜牧《過華清宮》
此組詩分別出自初中語文第三冊第六單元及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它們都反映了農業(yè)生產(chǎn)的地域性。
二、與地理理性知識有關的古詩詞歸納及解釋 (一)古詩詞中的地理特征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此詩出自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它反映了冷鋒過境時先刮風后降水(雪)的天氣變化特征。
2、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此詩出自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此詩描寫的是我國北方地區(qū)入冬早的氣候狀況,反映了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氣候特征。
3、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唐·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溫帶大陸性氣候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快行冷鋒的影響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種春風有兩般。
——不同坡向對植被的影響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怪钡貛?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準靜止鋒的影響 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衰皆自然。 ——地球公轉 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地殼變動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竟?jié)性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月相變化 百川東到海,何日復西歸。 ——水循環(huán)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豐富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現(xiàn)代通信技術的發(fā)展,使之成為現(xiàn)實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從長江三峽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陽,然后到洛陽呢?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地域性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
——地域性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水循環(huán) 莫問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數(shù)家新住處,昔日大江流 ——地殼變動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自然條件惡劣,人口稀少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通過水循環(huán),使水資源不斷得以更新 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波浪的侵蝕作用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盆地夜間氣流上升,易成云致雨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L坡易形成降水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大草原的景象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诋敃r的條件下,東吳的船是怎么樣到的岷江上游的呢?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生物循環(huán)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冬季風的影響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季風區(qū)與非季風的分界線在此地附近 向陽石榴紅似火,背陰李子酸透心。 ——光照對植物的影響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沙漠景觀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赐ズ坝^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梅雨天氣 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鷳B(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循環(huán) 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
——交通運輸條件對商業(yè)的影響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地球自轉。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獪貛Т箨懶詺夂?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煨欣滗h的影響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種春風有兩般。——不同坡向對植被的影響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怪钡貛?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準靜止鋒的影響
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衰皆自然。 ——地球公轉
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地殼變動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季節(jié)性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月相變化
百川東到海,何日復西歸。 ——水循環(huán)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豐富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F(xiàn)代通信技術的發(fā)展,使之成為現(xiàn)實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從長江三峽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陽,然后到洛陽呢?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地域性
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地域性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h(huán)
莫問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數(shù)家新住處,昔日大江流 ——地殼變動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自然條件惡劣,人口稀少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ㄟ^水循環(huán),使水資源不斷得以更新
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ɡ说那治g作用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璧匾归g氣流上升,易成云致雨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迎風坡易形成降水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蟛菰木跋?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在當時的條件下,東吳的船是怎么樣到的岷江上游的呢?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生物循環(huán)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冬季風的影響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撅L區(qū)與非季風的分界線在此地附近
向陽石榴紅似火,背陰李子酸透心。 ——光照對植物的影響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沙漠景觀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赐ズ坝^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梅雨天氣
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鷳B(tài)系統(tǒng)中的物質循環(huán)
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交通運輸條件對商業(yè)的影響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厍蜃赞D
1、“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形象地反映了垂直地帶性.
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是指暖鋒天氣.
3、“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適用于赤道地區(qū).
4、“孤帆遠景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是指長江的中游.
5、“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反映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
6、“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這句詩描寫的是我國春未夏初
的梅雨天氣.
7、“青蓮出水,碧蓮玉筍世界”是形容桂林山水.
8、“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描述過去的河套平原.
9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渡玉門關”中的“春風”是指夏季風.
10、“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橫斷山的氣候和植被的垂直
變化.
1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丘陵.
12、“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反映的地區(qū)是江淮地區(qū).
1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是廬山.
14、“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
東吳萬里船”描寫的是四川盆地.
15、“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廬山瀑布.
16、“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江
蘇省的蘇州市內.
1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描述泰山.
18、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這里的“天上”是指青藏高原.
19、“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是陜西黃河大拐彎
處地理景色的寫照.
20、“綠樹林邊合,青山廓外斜”道出了森林對環(huán)境的美化作用.
21、“明月林間照,清泉石上流”道出了森林有涵養(yǎng)水源、保持
水土的作用.
2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里
的白日依山盡是地球自轉的結果,黃河入海流是指黃河注入渤海.
23、《水調歌頭.游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
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
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這首詞所描寫的河段位于長江中游
的長沙市,詞中所指的高峽是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
24、“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詩描寫的是長江三峽兩岸的風光.
25、“巍巍蒼蒼,冰峰百尺,懸河千丈,山川相間.”描寫的是青藏高原.
1、枯滕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曲中的“枯滕老樹”和“小橋流水”分別是對西部干燥景觀和江南濕潤地區(qū)景觀的對比寫照。
2、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唐·杜甫《望岳》 它說明泰山是齊魯大地上最高的山。 3、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唐·杜甫《望岳》 它揭示了泰山地勢高。
4、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唐·王維《使至塞上》 它描述了塔里木盆地內沙漠漫漫的景色。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它反映的是我國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形。
6、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獨酌》 此詩描述的是滿月。
滿月為農歷十五、六的月相,此時月亮位于太陽以東180°,升落時間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見,形狀像個玉盤。 7、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宋·柳永《雨霖鈴》 它描寫的是下蛾眉月(殘月)。下蛾眉月是農歷廿五、六的月相,此時,月亮位于太陽以西約45°,日出前出現(xiàn)于東南方低空,僅在黎明前2-3小時內可見,形狀像“C”字形。
由“曉風殘月”知,早晨看到殘月,即下蛾眉月。 8、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唐·李白《蜀道難》 它說明了蜀道崎嶇,自古閉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1“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所描述的氣候是() A西北內陸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2“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中的“春風”可以指() D夏季風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關鍵字:溫帶大陸性氣候) 是說由于深處內陸,受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影響,由于遠離海洋,濕潤氣候難以到達,因而干燥少雨,氣候呈極端大陸性,氣溫年、月較差為各氣候類型之最。
而且,越趨向大陸中心,就越干旱,氣溫的年、日較差也越大.冬季嚴寒,受高壓控制,最低溫達-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氣溫達26~27℃,最高達33℃,北部接近20℃.受到這個氣候的影響,冬長無夏,故早早天氣變寒而下雪.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挑花始盛開(關鍵字:垂直地帶性) 隨著山地高度的增加,氣溫隨之降低,從而使自然環(huán)境及其成分發(fā)生垂直變化的現(xiàn)象,稱為垂直帶性或高度帶性。形成垂直帶的基本條件是構造隆起的山體,而其直接原因是熱量隨高度的迅速降低(每千米下降-6℃)。
只要山體有足夠的高度,自下而上便可形成一系列的垂直自然帶.所以山下山下花方謝,山上花始開.。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注釋】:
人間①四月芳菲②盡?山寺③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④轉入此中⑤來
①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
②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艷盛的陽春景色。
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我國佛教勝地之一。
④不知:豈料、想不到。
⑤此中:這深山的寺廟里。
四月份山下春花都已經(jīng)謝了,山上寺廟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
就是說的一種物候現(xiàn)象,山上山下的氣溫不同,導致花開的時間也不同 .
體現(xiàn)的地理當中的垂直地帶性差異!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jié), 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是指暖鋒天氣。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李 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
1.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廣陵:即揚州。
5.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
6.煙花:指艷麗的春景。
7.盡:消失。
8.唯見:只見。
9.天際:天邊。
“孤帆遠景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是指長江的中游。
《乙亥雜詩》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反映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
《約客 》
宋·趙師秀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閑敲棋子落燈花。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這句詩描寫的是我國春未夏初的梅雨天氣。
<<;游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丘陵。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描寫的是四川盆地。
望天門山 李 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秦州雜詩 杜甫 滿淚悲生事,因人做遠游。
遲回度隴怯,浩蕩及關愁。 水落魚龍夜,山空鳥鼠灰。
西征問烽火,心折此淹留。 錢唐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 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 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 綠楊陰里白沙堤。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王維在隱居輞川時,曾創(chuàng)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詩。
他自編為《輞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絕句各二十首,內容主要是描寫輞川別業(yè)附近的風景,抒發(fā)隱居生活的情趣。先看其中的《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寂靜的山澗里,辛夷花自開自落,自生自滅,不假外物,不關世事,也無人知曉。
這是一個遠離塵囂的世界,也是詩人王維主客觀契合一體的獨特意境,簡直就是佛家空無寂滅觀念的象征境界。所以明代文論家胡應麟說,此詩是“入禪”之作,“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p>
(《詩藪》內編卷六)王維在這里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種詩境與禪境的合一體,它具有極大的暗示性和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能取得這種藝術成就,不能不說是得利于他對佛學的鉆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王維被后人稱作“詩佛”。他早年即相信佛教。
母親崔氏持戒安禪三十余年。王維和弟弟王縉“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葷血”(《舊唐書·王維傳》)。
王維于31歲時,妻亡不再娶,孤居一室,屏絕塵累,“迥無子孫”(《責躬薦弟表》)。他還撰有多篇有關佛教的詩文,對佛學有較高的造詣。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維信仰的是禪宗,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禪。南宗禪是佛教思想與中國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結合的產(chǎn)物,它的那套隨緣任運的人生哲學,為中國士大夫知識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備的處世良方。
而南宗禪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國特色的詩歌創(chuàng)作有相通相似之處。宋代文論家嚴羽說:“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滄浪詩話》)。
妙悟即是對禪的識見力,也可表現(xiàn)為對藝術的感受力。詩和禪都需要敏銳的內心體驗,都重啟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
南宗禪講“頓悟”,常使用形象的表達方式傳法,特別強調直覺、暗示、感應、聯(lián)想在體悟中的作用。王維參禪有得,自然對這種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體會。
他把自己對佛法的理解融匯到人生觀中,把宗教情感化為詩思,創(chuàng)造出一種“空”、“寂”、“閑”的詩的意境。禪宗崇尚山林勝景的風格,也對王維自覺地親近山水,發(fā)掘山水的美學價值,具有引導和啟示作用。
王維在《竹里館》一詩中這樣描寫他的內心體驗: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詩人獨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彈琴長嘯,無人知曉他的存在,只有明月來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內心的孤獨,明月的清輝帶給他一種寂靜的快樂。
物我合一而物我兩忘,禪意與詩情水乳交融?!堵共瘛芬彩沁@樣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空山里寂靜無人,只聽見深林里飄蕩著斷續(xù)的人聲,一縷夕陽透射在密林深處的青苔上,是那樣的恍惚而凄清。
這正是王維所追求的那種遠離塵囂的空寂的境界,雖然孤獨,卻也蘊藉。 清代王漁洋說,王維的這類小詩“字字入禪”,“妙諦微言,與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等無差別”(《蠶尾續(xù)文》)。
也就是說,王維的這類山水詩具有禪趣、禪悅、禪味,言有盡而意無窮,傳達出了禪的意蘊。自然,也就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山水美景的獨特品味。
王維并不一定只到渺無人跡的所在去尋求禪意,他也把眼光射向茫茫大千世界,射向熱鬧的農家生活: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新晴野望》一場春雨,洗滌塵垢,景象一新。農事正忙,人和景物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氣中。
“白水”二句把近景和遠景組成有層次的畫面,水色明亮,峰巒碧翠,光和色的對比十分和諧。表面上,我們看不出這首詩的禪意。
實際上,那場春雨多象是佛家凈瓶傾下的圣水,把萬物洗滌得明凈空靈。只不過萬物把禪境和詩境融會得太妙了,他并沒有讓禪理壓倒詩趣。
當然,我們關注的是那種對農家生活的贊美之意,欣賞的是山水美的靈光,而不必孜孜求其禪理。王維是一位詩歌、音樂、繪畫、書法兼長的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說:“味摩詰(王維)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保ā稌υ懰{田煙雨圖》)其言精辟,切中肯綮。
王維是唐代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畫家。他用蕭疏清淡的水墨筆法作畫,創(chuàng)水墨山水,自成一家,被后人稱作山水畫南宗的開山祖。
他的繪畫強調寫意,追求神似,表達主觀情致,故“畫物多不問四時,如畫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蓮花同畫一景”,“難可以形器求也?!保ㄉ蚶ā秹粝P淡》引張彥遠語)所以,王維又被稱為中國文人寫意畫之祖。
繪畫能得神似,也就有了詩的情韻和意趣,即畫中有詩。用這種繪畫思想去凝視自然山水,發(fā)為詠嘆,造境入詩,必然詩中有畫的神韻。
王維在繪畫、音樂、書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藝術素養(yǎng),使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時,比一般詩人更能精確地、細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響以及大自然的千變萬化,并將之訴諸筆端。也更會用辭設色,注意詩歌音調的和諧。
詩中有畫的意境,詩中有音樂的流暢,詩中有書法的變化。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