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蝴蝶 》
作者:柳永-北宋
望處雨收雨斷,憑欄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蘋花漸老.
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音信.
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里,立盡斜陽.
2,《十誡詩》
作者:倉央嘉措-近代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xù).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3,《畫堂春》
作者:納蘭性德-清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
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讀音】:shì jiān ān dé shuāng quán fǎ ,bú fù rú lái bú fù qīng
【原文】:
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目前,
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
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
不觀生滅與無常, 但逐輪回向死亡,
絕頂聰明矜世智, 嘆他于此總茫茫。
山頭野馬性難馴, 機陷猶堪制彼身,
自嘆神通空具足, 不能調伏枕邊人。
欲倚綠窗伴卿卿, 頗悔今生誤道行。
有心持缽叢林去, 又負美人一片情。
靜坐修觀法眼開, 祈求三寶降靈臺,
觀中諸圣何曾見? 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
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注:原文為藏文,此詩為曾緘先生翻譯為漢語)
【作者】:六世達賴倉央嘉措,西藏著名的詩人。
【釋義】: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也作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怕誤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如果動情了,就負了如來(佛法);如果不動情,就辜負了"她"(愛情)。
全詩為: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目前,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不觀生滅與無常, 但逐輪回向死亡,絕頂聰明矜世智, 嘆他于此總茫茫。
山頭野馬性難馴, 機陷猶堪制彼身,自嘆神通空具足, 不能調伏枕邊人。欲倚綠窗伴卿卿, 頗悔今生誤道行。
有心持缽叢林去, 又負美人一片情。靜坐修觀法眼開, 祈求三寶降靈臺,觀中諸圣何曾見? 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擴展資料:"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寫的一首詩里面的一句,作為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是不可以有愛情的,他卻愛上了一個女孩,所以一直處在矛盾中,才會有“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的感慨。
這里面,“如來”指的是佛法,“卿”指的是他愛的女孩。
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 歷歷情人掛目前,
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
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
不觀生滅與無常, 但逐輪回向死亡,
絕頂聰明矜世智, 嘆他于此總茫茫。
山頭野馬性難馴, 機陷猶堪制彼身,
自嘆神通空具足, 不能調伏枕邊人。
欲倚綠窗伴卿卿, 頗悔今生誤道行。
有心持缽叢林去, 又負美人一片情。
靜坐修觀法眼開, 祈求三寶降靈臺,
觀中諸圣何曾見? 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
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這是全詩,但是好像沒有名字~
不辜美好的年華,也不辜負你。
不負韶華不負卿是不負如來不負卿的變體。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全詩如下: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譯文:
曾經考慮過太多情會損壞我在佛教的修行,進山修行又怕離開了你的傾國傾城的容顏。時間哪里有雙全的辦法,不辜負佛法修行,又不辜負你。
擴展資料
網上多傳源于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也作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怕誤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币馑迹?如果動情了,就負了如來(佛法);如果不動情,就辜負了“她”(愛情)。
倉央嘉措是天生的活佛,西藏著名的詩人,可他也是個情種。他十五歲才從民間接到布達拉宮中,在此之前一直接受著可以婚嫁的習俗教育?;罘鸬纳矸菔顾麩o法和情人在一起,他的多情也不容于世俗禮。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本W上多傳源于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意思: 如果動情了,就負了如來(佛法);如果不動情,就辜負了“她”(愛情)。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原來詩如下:
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
歷歷情人掛目前,
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
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
不觀生滅與無常,
但逐輪回向死亡,
絕頂聰明矜世智,
嘆他于此總茫茫。
山頭野馬性難馴,
機陷猶堪制彼身,
自嘆神通空具足,
不能調伏枕邊人。
欲倚綠窗伴卿卿,
頗悔今生誤道行。
有心持缽叢林去,
又負美人一片情。
靜坐修觀法眼開,
祈求三寶降靈臺,
觀中諸圣何曾見?
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
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詩歌寫作背景:
倉央嘉措是天生的活佛,西藏著名的詩人,可他也是個情種。他十五歲才從民間接到布達拉宮中,在此之前一直接受著可以婚嫁的習俗教育。活佛的身份使他無法和情人在一起,他的多情也不容于世俗禮。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全詩如下: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目前,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不觀生滅與無常, 但逐輪回向死亡,絕頂聰明矜世智, 嘆他于此總茫茫。
山頭野馬性難馴, 機陷猶堪制彼身,自嘆神通空具足, 不能調伏枕邊人。欲倚綠窗伴卿卿, 頗悔今生誤道行。
有心持缽叢林去, 又負美人一片情。靜坐修觀法眼開, 祈求三寶降靈臺,觀中諸圣何曾見? 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注:原文為藏文,此詩為曾緘先生翻譯為漢語)。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全詩如下: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目前,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不觀生滅與無常, 但逐輪回向死亡,絕頂聰明矜世智, 嘆他于此總茫茫。
山頭野馬性難馴, 機陷猶堪制彼身,自嘆神通空具足, 不能調伏枕邊人。欲倚綠窗伴卿卿, 頗悔今生誤道行。
有心持缽叢林去, 又負美人一片情。靜坐修觀法眼開, 祈求三寶降靈臺,觀中諸圣何曾見? 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注:原文為藏文,此詩為曾緘先生翻譯為漢語)。
“待到香山紅葉盡,不負君來不負卿”出自倉央嘉措的詩句。
1. “待到香山紅葉盡,不負君來不負卿”的意思是等到香山漫山紅葉,我不會辜負這美好的時光,更不會辜負最美好的你。
2. 全詩為:曾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待到香山紅葉盡,不負如來不負卿。
3. 倉央嘉措(1683—1706年),為第六世達賴喇嘛,門巴族人,西藏歷史上著名的人物。1683年(藏歷水豬年,康熙二十二年)生于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區(qū)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父親扎西丹增,母親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1697年被當時的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同年在桑結嘉措的主持下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1705年被廢,1706年在押解途中圓寂。倉央嘉措是一位才華出眾、富有文采的民歌詩人,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情歌。最為經典的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歌》,詞句優(yōu)美,樸實生動,匯集了倉央嘉措60多首情詩,如今已被譯成20多種文字,幾乎傳遍了全世界,他的詩歌已經超越民族、時空、國界,成為寶貴的文化遺產。其中最著名的是“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p>
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的詩句)網上多傳源于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詩:“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也作自恐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怕誤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币馑迹?如果動情了,就負了如來(佛法);如果不動情,就辜負了“她”(愛情)。
倉央嘉措是天生的活佛,西藏著名的詩人,可他也是個情種。他十五歲才從民間接到布達拉宮中,在此之前一直接受著可以婚嫁的習俗教育。
活佛的身份使他無法和情人在一起,他的多情也不容于世俗禮。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全詩如下: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目前,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不觀生滅與無常, 但逐輪回向死亡,絕頂聰明矜世智, 嘆他于此總茫茫。
山頭野馬性難馴, 機陷猶堪制彼身,自嘆神通空具足, 不能調伏枕邊人。欲倚綠窗伴卿卿, 頗悔今生誤道行。
有心持缽叢林去, 又負美人一片情。靜坐修觀法眼開, 祈求三寶降靈臺,觀中諸圣何曾見? 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注:原文為藏文,此詩為曾緘先生翻譯為漢語)。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8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