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李白,白居易的比較明顯,比如《琵琶行》《長恨歌》小說:如儒林外傳,官場現(xiàn)形記,孽?;ǎt樓夢 現(xiàn)代的韓寒的比較厲害 唐·杜牧《過華清宮絕句》 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注釋】 一名官差騎著驛馬,風(fēng)馳電掣般疾奔而來,身后揚(yáng)起一團(tuán)團(tuán) 紅塵,把荔枝送到黃帝和貴妃避暑的華清宮。
嗜食荔枝的楊貴妃 嘗著鮮美清涼的荔枝,嫣然而笑??赏馊苏l能想到,那奔馳的驛 馬是為了進(jìn)呈荔枝而來。
驛馬匆匆,人們以為是在傳送國家大事,又有誰知道那些奔 波只是為了給妃子送荔枝。詩人將這兩個鏡頭巧妙地組合在一起, 揭露黃帝為寵愛妃子而無所不為的荒唐,鞭撻了唐朝統(tǒng)治者驕奢 淫逸的生活。
朝天子 詠喇叭 喇叭,嗩哪,曲兒小,腔兒大。來往官船亂如麻,全仗你抬身價。
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哪里去辨仕么真共假?眼見得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水盡鵝飛罷。 【譯文】 喇叭鎖哪嗚嗚哇哇,曲兒小來腔兒大。
官船來往亂如麻,全憑你來抬聲價。軍人聽了軍人愁,百姓聽了百姓怕。
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睜睜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鵝飛罷! 【簡析】 我們知道這首小令是詩人目睹了往來于運(yùn)河之上的宦官的種種惡行后的借題發(fā)揮之作,顯然是有所寄托?,F(xiàn)在的問題是這種寄托是否成功。
喇叭和宦官不同類,但喇叭的“曲兒小腔兒大”與宦官的“本事小來頭大_卻有共同點,于是作品在物與人之間找到共性,作者實際上是比照著宦官的嘴臉詠喇叭的:以吹(虛張聲勢)為特征,是官方害民的幫兇,到處作威作福,惹得軍民共忿,直到吹得天昏地暗、江山動搖。作者在對宦官害民的現(xiàn)實黑暗進(jìn)行揭露的同時,也向最高統(tǒng)治者發(fā)出警告,其批判鋒芒是很尖銳的。
所以說這首小令的思想內(nèi)涵是豐富而深刻的。 通讀全篇,我們明顯地感覺到它不是為詠物而詠物,對現(xiàn)實社會的深刻洞察,強(qiáng)烈的感情色彩,分明在傳達(dá)一種反抗的呼聲,而這些思想內(nèi)涵都包融在詠物之中。
作品分明在批判宦官害民,但終于沒有點破,結(jié)論留待讀者思而得之,既痛快淋漓又含蓄有力,這就是“不即不離”。 江南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譯文] 千里遼闊的江南鶯啼燕語,綠葉映襯紅花,處處春意濃,水鄉(xiāng)山城,酒店前的小旗迎風(fēng)輕輕擺動。
啊,昔日南朝建造的一座座寺廟,如今都隱現(xiàn)在一片迷茫的煙雨之中。 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與神往。
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rèn)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時代佛教也是惡性發(fā)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其實,解詩首先應(yīng)該從藝術(shù)形象出發(fā),而不應(yīng)該作抽象的推論。
杜牧反對佛教,并不等于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討厭。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游玩。
在池州也到過一些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著名的詩句,象“九華山路云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臺還是欣賞流連的。
當(dāng)然,在欣賞的同時,偶而浮起那么一點歷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桂枝香 王安石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fēng)、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緒。
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簡析】 詞人在金陵勝地,登高望遠(yuǎn),便興起了滿懷愁緒:日月之遷流, 仕途之坎坷,家國之憂患,人生之苦辛,涌凝筆端,寫成了名 篇佳作,歷久長新,此等例真是舉之不盡,而王安石的這一闋 《桂枝香》,實為個中翹楚。 全詞開門見山,寫作者南朝古都金陵勝地,于一個深秋的傍晚,臨江攬勝,憑高吊古。
他雖以登高望遠(yuǎn)為主題,卻是以故國晚秋為眼目?!罢?、“初”、“肅”三個字逐步將其主旨點醒。
以下兩句,借六朝謝家名句“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之意,點化如同已出。即一個“似練”,一個“如簇”,形勝已赫然而出。
然后專寫江色,縱目一望,只見斜陽映照之下,數(shù)不清的帆風(fēng)檣影,交錯于閃閃江波之上。細(xì)看凝眸處,卻又見西風(fēng)緊處,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風(fēng)飄拂。
帆檣為廣景,酒旗為細(xì)景,而詞人之意以風(fēng)物為導(dǎo)引,而以人事為著落。一個“背”字,一個“矗”字,用得極妙,把個江邊景致寫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寫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變化?!安手邸?、“星河”兩句一聯(lián),頓增明麗之色。
然而詞拍已到上片歇處,故而筆亦就此斂住,以“畫圖難足”一句,抒贊美嗟賞之懷,頗有大家風(fēng)范?!安手墼频保瑢懭章渲欤骸靶呛愈樒稹?,狀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換一幅筆墨,感嘆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繼亡覆的史實。寫的是悲恨榮辱,空貽后人憑吊之資;往事無痕,唯見秋草凄碧,觸目驚心而已。
“門外樓頭”,用杜牧《臺城曲》句加以點染,亦簡凈有力。 詞至結(jié)語,更為奇妙,詞人寫道:時至今日,六朝已遠(yuǎn),但其遺曲,往往猶似可聞。
此處用典?!吧膛恢鰢?,隔江猶唱《后庭花》。
諷刺哪些只會模仿別人的古詩句: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矣! 出自:《莊子·外篇·田子方》——春秋·莊子 全文: 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數(shù)稱溪工。
文侯曰:“溪工,子之師邪?”子方曰:“非也,無擇之里人也。稱道數(shù)當(dāng)故無擇稱之?!?/p>
文侯曰:“然則子無師邪?”子方曰:“有。”曰:“子之師誰邪?”子方曰:“東郭順子?!?/p>
文侯曰:“然則夫子何故未嘗稱之?”子方曰:“其為人也真。人貌而天虛,緣而葆真,清而容物。
物無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無擇何足以稱之!”子方出,文侯儻然,終日不言。
召前立臣而語之曰:“遠(yuǎn)矣,全德之君子!始吾以圣知之言、仁義之行為至矣。 吾聞子方之師,吾形解而不欲動,口鉗而不欲言。
吾所學(xué)者,直土埂耳!夫魏真為我累耳!” 溫伯雪子適齊,舍于魯。魯人有請見之者,溫伯雪子曰:“不可。
吾聞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于知人心。吾不欲見也?!?/p>
至于齊,反舍于魯,是人也又請見。溫伯雪子曰:“往也蘄見我,今也又蘄見我,是必有以振我也?!?/p>
出而見客,入而嘆。明日見客,又入而嘆。
其仆曰:“每見之客也,必入而嘆,何耶?”曰:“吾固告子矣:中國之民,明乎禮義而陋乎知人心。昔之見我者,進(jìn)退一成規(guī)、一成矩,從容一若龍、一若虎。
其諫我也似子,其道我也似父,是以嘆也?!敝倌嵋娭谎?。
子路曰:“吾子欲見溫伯雪子久矣。見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 顏淵問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矣!”夫子曰:“回,何謂邪?”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趨亦趨也,夫子辯亦辯也;夫子馳亦馳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 及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無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p>
仲尼曰:“惡!可不察與!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東方而入于西極,萬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
是出則存,是入則亡。萬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
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盡。效物而動,日夜無隙,而不知其所終。
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規(guī)乎其前。丘以是日徂。
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與?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 彼已盡矣,而女求之以為有,是求馬于唐肆也。
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甚忘。雖然,女奚患焉!雖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p>
孔子見老聃,老聃新沐,方將被發(fā)而干,蟄然似非人??鬃颖愣?。
少焉見,曰:“丘也眩與?其信然與?向者先生形體掘若槁木,似遺物離人而立于獨也?!崩像踉唬骸拔嵊涡挠谖镏?。”
孔子曰:“何謂邪?”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 嘗為汝議乎其將:至陰肅肅,至陽赫赫。
肅肅出乎天,赫赫發(fā)乎地。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為之紀(jì)而莫見其形。
消息滿虛,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為而莫見其功。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歸,始終相反乎無端,而莫知乎其所窮。
非是也,且孰為之宗!” 孔子曰:“請問游是?!崩像踉唬骸胺虻檬侵撩乐翗芬?。
得至美而游乎至樂,謂之至人?!笨鬃釉唬骸霸嘎勂浞?。”
曰:“草食之獸,不疾易藪;水生之蟲,不疾易水。行小變而不失其大常也,喜怒哀樂不入于胸次。
夫天下也者,萬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則四支百體將為塵垢,而死生終始將為晝夜,而莫之能滑,而況得喪禍福之所介乎!棄隸者若棄泥涂,知身貴于隸也。
貴在于我而不失于變。且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夫孰足以患心! 已為道者解乎此?!?/p>
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猶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脫焉!”老聃曰:“不然。
夫水之于汋也,無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離焉。 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孔子出,以告顏回曰:“丘之于道也,其猶醯雞與!微夫子之發(fā)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p>
莊子見魯哀公,哀公曰:“魯多儒士,少為先生方者?!鼻f子曰:“魯少儒?!?/p>
哀公曰:“舉魯國而儒服,何謂少乎?”莊子曰:“周聞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時,履句履者知地形,緩佩玦者事至而斷。君子有其道者,未必為其服也;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
公固以為不然,何不號于國中曰:‘無此道而為此服者,其罪死!’”于是哀公號之五日,而魯國無敢儒服者。獨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門。
公即召而問以國事,千轉(zhuǎn)萬變而不窮。莊子曰:“以魯國而儒者一人耳,可謂多乎?” 百里奚爵祿不入于心,故飯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其賤,與之政也。
有虞氏死生不入于心,故足以動人。 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
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則解衣般礴臝。
君曰:“可矣,是真畫者也?!?文王觀于臧,見一丈夫釣,而其釣?zāi)灐?/p>
非持其釣有釣者也,常釣也。文王欲舉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終而釋之,而不忍百姓之無天也。
于是旦而屬之大夫曰:“昔者寡人夢見良人,黑色而髯,乘駁馬而偏朱蹄,號曰:‘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幾乎民。
我最喜歡的一首古詩是《長歌行》。
這首詩是漢樂府的名歌,到現(xiàn)在我還能完整的背出來: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首詩的意思是:綠油油的蔬菜上,晶瑩的露水等著陽光···少年時不努力,老了只能白白地傷悲。
勸誡人們珍惜時光,及早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徒然嘆息。記得法國有個叫做波德萊爾的人說過:“時間吮吸著我們的生命,這沒有影子的仇敵,嚙蝕了我們的心,吸盡我們的鮮血,養(yǎng)得肥頭肥腦”。
是呀!時間如流淌的河川,一去不復(fù)返??捎性S多人都不珍惜時間,任時間飛逝。
我現(xiàn)在也要抓緊時間學(xué)習(xí),少看電視,多看書。學(xué)要學(xué)好,玩要玩好,提高效率。
成長快樂,學(xué)習(xí)進(jìn)步,才是我想要的!吸取先輩的教訓(xùn),成為有用的人?!堕L歌行》是我最喜歡的詩,也是我最難忘的詩,我最受啟發(fā)的詩!回答:著手上的唐詩宋詞,我突發(fā)奇想,我已經(jīng)不小了,我能不能作一首詩呢?我冥想了一會兒,就象瞎子摸象一樣,不懂。
所以我跑向能詩善畫的叔叔那去?!笆迨?,寫詩的要點是什么?”我急著問。
1、詩句簡短而意義豐富,2、詩要分行,3、詩的韻律感、節(jié)奏感較強(qiáng)。4、出美麗的想象(從平凡中看出不平凡)。
5、出動人的情意(加入感情)。這就是寫詩的要點。
必須好好斟酌?!笔迨迤届o地說。
“詩句簡短意義豐富……”我一直在重復(fù)著叔叔所說的幾句話,想了許久,悟出了一些明理,我便開始動筆。我準(zhǔn)備寫美麗的景色,取個題目《江南閱景》,第一句,我寫道“空中飛花幾多愁”,愁字體現(xiàn)了我當(dāng)時的心情,不錯!第二句寫柳樹“江邊柳數(shù)幾多柔”,對,柔字體現(xiàn)柳條飄動的情景,第三句寫大雁“碧天大雁掠成行”,最后一句寫總結(jié)“此景清美化心愁”。
嗯,寫得很美,總體就是“空中飛花幾多愁,江邊柳數(shù)幾多柔。碧天大雁掠成行,此景清美化心愁?!?/p>
讀讀,咦?詩中有兩個“幾多”,重復(fù),我改什么好呢?“空中飛花飄散愁?!保坎恍胁恍?,這樣意思都變了,那“空中飛花飄揚(yáng)愁?!?/p>
吧!可以,就用這個了!我的第一首詩“空中飛花飄揚(yáng)愁,江邊柳數(shù)幾多柔。碧天大雁掠成行,此景清美化心愁。”
它的大概意思就是:空中飄著的飛花飄著我的憂愁,江邊的柳樹顯得那樣溫柔。藍(lán)天上大雁成一行行,這清麗的畫面使我的憂愁全都化開解開了。
我拿著詩奔向叔叔…… 回答:從小我就十分喜歡看書,什么《愛的教育》、《茶花女》、四大名著,反正我就是什么要都看,我那三個大書柜里面都被我塞的滿滿的。其中我最愛看的還是古詩,《山行》就是我最喜歡的一首。
秋天,滿山的紅葉掛滿枝頭,紅葉鋪滿田野,鋪滿山坡,到處都是。那楓樹的枝丫上一簇簇紅葉如一團(tuán)團(tuán)火。
山路彎彎曲曲,一直綿延地伸向遠(yuǎn)方。山上隱隱約約地能看到幾戶人家,它們立在那里,家家都冒著炊煙。
“當(dāng)當(dāng)當(dāng)”遠(yuǎn)處傳來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一會兒,只見一匹馬車向這里駛來,車上坐著的原來是著名詩人杜牧。
杜牧被這美不勝收的美景吸引住了,他走下車來,看到這一片生機(jī)的景象,心里不禁地贊嘆到:這景象太美了。杜牧看著入了迷,甚至已到了忘我的境界,在這時好像沒有時間,沒有任何人,是一個單人的世界。
詩人終于忍不住,呤詩起來: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他終于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激動地走進(jìn)楓樹林,詩人他穿著一身雪白的衣服,楓樹的紅剛好配上衣服的雪白,這美麗的紅葉簡直比二月時五彩繽紛的紅花更加美麗。我喜歡詩,因為詩能讓我們有美的享受。
追問:這是百度上的嗎?回答:嗯。有很多。
我發(fā)給你。你自己選 回答:從小我就十分喜歡看書,什么《愛的教育》、《茶花女》、四大名著,反正我就是什么要都看,我那三個大書柜里面都被我塞的滿滿的。
其中我最愛看的還是古詩,《山行》就是我最喜歡的一首。秋天,滿山的紅葉掛滿枝頭,紅葉鋪滿田野,鋪滿山坡,到處都是。
那楓樹的枝丫上一簇簇紅葉如一團(tuán)團(tuán)火。山路彎彎曲曲,一直綿延地伸向遠(yuǎn)方。
山上隱隱約約地能看到幾戶人家,它們立在那里,家家都冒著炊煙?!爱?dāng)當(dāng)當(dāng)”遠(yuǎn)處傳來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一會兒,只見一匹馬車向這里駛來,車上坐著的原來是著名詩人杜牧。杜牧被這美不勝收的美景吸引住了,他走下車來,看到這一片生機(jī)的景象,心里不禁地贊嘆到:這景象太美了。
杜牧看著入了迷,甚至已到了忘我的境界,在這時好像沒有時間,沒有任何人,是一個單人的世界。詩人終于忍不住,呤詩起來: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他終于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激動地走進(jìn)楓樹林,詩人他穿著一身雪白的衣服,楓樹的紅剛好配上衣服的雪白,這美麗的紅葉簡直比二月時五彩繽紛的紅花更加美麗。
我喜歡詩,因為詩能讓我們有美的享受。追問:我不要百度上的,謝謝!回答:我發(fā)了這么多。
謝謝 回答: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這首詩出自于杜甫的筆下,詩名《春望》,是杜甫在。
1、“慘慘柴門風(fēng)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別老母》
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fā)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fēng)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釋義: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fā)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干了。
在這風(fēng)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yuǎn)去,不禁令人興嘆:養(yǎng)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2、“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p>
《墨萱圖·其一》
元代: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fēng)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釋義:燦燦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風(fēng)吹著萱草,搖擺著是為了誰吐露著芬芳?
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yuǎn)行的游子是那樣的苦?。?/p>
對雙親的奉養(yǎng)每天都在疏遠(yuǎn),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
抬頭看著一片云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
3、“孝順理當(dāng)然,不孝不如禽?!?/p>
《勸孝歌》節(jié)選
清末:徐熙
劬勞辛苦盡,兒年十五六。
慧敏恐疲勞,愚怠憂碌碌。
有善先表揚(yáng),有過則教育。
兒出未歸來,倚門繼以燭。
兒行千里路,親心千里逐。
孝順理當(dāng)然,不孝不如禽。
釋義:辛苦勤勞的工作,孩子已經(jīng)十五六歲。
孩子聰明擔(dān)心他勞累,孩子愚鈍擔(dān)心他將來。
有好的行為要表揚(yáng)他,有過失要批評教育他。
兒子長大外出沒有回來,靠在門前不分晝夜的等待。
兒子外出千里之遠(yuǎn),心中的思念也跟隨千里。
孝順是應(yīng)該的,不孝順連禽獸都不如。
4、《勸孝歌》節(jié)選
作者:徐熙孝
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畜。慈鳥尚反哺,羔羊猶跪足。
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孝竹體寒暑,慈枝顧本末。
釋義:一個人如果不能盡到“孝道”,沒有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怎么能把人和畜牲區(qū)別開來。
慈烏尚且還反過來喂食母親,小羊為了報達(dá)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當(dāng)父母年老體弱行動不便時,小羊跪下來用乳汁喂養(yǎng)父母。人如果不孝順自己的父母親人,還不如沒有心的草和樹木。
5、“有田若不勤耕稼,菽水猶虧豈是人?!?/p>
《安溪勸農(nóng)詩·勸孝養(yǎng)》
宋代:陳宓
父母辛勤養(yǎng)汝身,直須五鼎奉雙親。
有田若不勤耕稼,菽水猶虧豈是人。
釋義:父母辛勤勞動來養(yǎng)育你,應(yīng)該盡全力侍奉父母。
有田地卻不勤勞耕作,那愧對于做為一個人。
1、有一首詞曲《醉太平·奪泥燕口》專門諷刺挖苦貪婪之徒、貪得無厭的可憎嘴臉的,詩文如下: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xì)搜求,無中覓有。
鵪鶉嗉里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nèi)刳脂油,虧老先生下手!《醉太平》是曲牌名。這首詞曲被收入明代李開先的《一笑散》中,原題作“譏貪狠小取者”。
其語言生動逼真,平實易懂,用夸張的手法和形象的比喻,尖銳辣潑的諷刺了沒臉沒皮的貪婪者。2、“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中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這是是明代翰林學(xué)士解縉所作。也很辛辣生動。
3 出水的蛤蟆著綠襖,下河的螃蟹披紅袍。4 紅綠錦衣滿身披,能言人語世上知.勸君莫照貓畫虎,學(xué)舌效鳴笑談資.《田家》年代: 唐 作者: 聶夷中父耕原上田,子鋤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題臨安邸》年代: 宋 作者: 林升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當(dāng)汴州。
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
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是一首政治諷刺詩,抨擊的是楊貴妃的三姐虢國夫人,從而有力地揭露唐玄宗的荒淫生活。詩的開頭兩句先寫虢國夫人的驕縱之態(tài)。她自從被唐玄宗冊封為虢國夫人后,自恃有皇帝寵愛,生活上愈加荒淫無度。并且故意不施鉛粉,炫耀她的膚色白潤細(xì)嫩,無人可相匹敵。詩人對她的諷意雖然是曲折傳出,然而讀者還是能體會到的。但是詩人最終還是將諷刺的矛頭指向唐玄宗。仇兆鰲在評說本詩時就清楚地看到這點。他說:“乍讀此詩,語似稱揚(yáng)。及細(xì)玩其旨,卻諷刺微婉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fèi)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