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詠梅① 陸游(南宋) 陸游《卜算子·詠梅》扇面書法驛外斷橋邊,② 寂寞開無主。
③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fēng)和雨。 ④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
⑤ 零落成泥碾作塵,⑥ 只有香如故。 [1] 作品鑒賞 這首《卜算子》以“詠梅”為題,詠物寓志,表達了自己孤高雅潔的志趣。
這正和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頤)以蓮花自喻一樣,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陸游曾經(jīng)稱贊梅花“雪虐風(fēng)饕愈凜然,花中氣節(jié)最高堅”(《落梅》)。
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于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從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園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長在荒僻郊外的“野梅”。
它既得不到應(yīng)有的護理,更談不上會有人來欣賞。隨著四季的代謝,它默默地開了,又默默地凋落了。
它孑然一身,四顧茫然——有誰肯一顧呢,它可是無主的梅呵。“寂寞開無主”一句,作者將自己的感情傾注在客觀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了。
日落黃昏,暮色朦朧,這孑然一身、無人過問的梅花,何以承受這凄涼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獨自愁”,這與上句的“寂寞”相呼應(yīng)。驛外斷橋、暮色、黃昏,原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風(fēng)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層。
“更著”這兩個字力重千鈞,前三句似將梅花困苦處境描寫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風(fēng)和雨”似一記重錘將前面的“極限”打得崩潰。這種愁苦仿佛無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達高潮,然而盡管環(huán)境是如此冷峻,它還是“開”了。
它,“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道源);它,“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楊維楨)。上闋四句,只言梅花處境惡劣、于梅花只作一“開”字,但是其倔強、頑強已不言自明。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它也的確還有“愁”。從藝術(shù)手法說,寫愁時作者沒有用詩人、詞人們那套慣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寫得象這象那,而是用環(huán)境、時光和自然現(xiàn)象來烘托。
況周頤說:“詞有淡遠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為高手。”(《蕙風(fēng)詞話》)就是說,作者描寫這么多“景物”,是為了獲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寫景”(田同之《西圃詞說》)。
上闋四句可說是“情景雙繪”。讓讀者從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環(huán)境下的心緒——愁。
也讓讀者逐漸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闋托梅寄志。
梅花,它開得最早?!叭f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齊已);“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消”(張謂)。
是它迎來了春天。但它卻“無意苦爭春”。
春天,百花怒放,爭麗斗妍,而梅花卻不去“苦爭春”,凌寒先發(fā),只有迎春報春的赤誠?!翱唷闭?,抵死、拼命、盡力也。
從側(cè)面諷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爭,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們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們?nèi)ゼ刀拾伞?/p>
在詞中,寫物與寫人,完全交織在一起了。草木無情,花開花落,是自然現(xiàn)象。
其中卻暗含著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茍且偷安的那些人的無恥行徑。說“爭春”,是暗喻人事;“妒”,則非草木所能有。
這兩句表現(xiàn)出陸游性格孤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逢迎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崚崚傲骨。 最后幾句,把梅花的“獨標(biāo)高格”,再推進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前句承上闋的寂寞無主、黃昏日落、風(fēng)雨交侵等凄慘境遇。這句七個字四次頓挫:“零落”,不堪雨驟風(fēng)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第一層。
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辯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的凄慘境遇,這是第三層。
結(jié)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
看,梅花的命運有多么悲慘,簡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讀者已經(jīng)融入了字里行間所透露出的情感中。
但作者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從寫作手法上來說,仍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推上最高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
“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致”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無主、風(fēng)雨交侵的威脅,只是盡自己之能,一絲一毫也不會改變。即使是凋落了,化為“塵”了,也要“香如故”。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fēng)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的凄涼、衰颯、悲戚,一股腦兒拋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見勁節(jié)”(卓人月《詞統(tǒng)》)。
而這“勁節(jié)”得以“想見”,正是由于該詞十分成功地運用比興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謝來形容自己,已將梅花人格化?!霸伱贰?,實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給人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為一首詠梅的杰作。
[1] 《山園小梅 》 林逋 其一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1] 其一 林逋種梅養(yǎng)鶴成癖,終身不娶,世稱“梅妻鶴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帶情,筆下的梅更是引人入勝。 首聯(lián)以梅不畏嚴(yán)寒、笑立。
墨梅 作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洗硯池】相傳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臨池學(xué)書,頻洗筆硯,池水竟為之黝黑。
浙江會稽山下與江西臨川均有洗硯池遺跡,傳說均曾為王羲之洗硯處。作者是著名畫家,以淡墨清雅寫梅,因與王羲之同姓,故稱“我家”,并暗喻其功底。
注釋: [墨梅]單用墨畫的梅花。 [池頭]池邊。
[洗硯(y4n)池]洗毛筆、硯臺的池塘。[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跡,指花的顏色。
[清氣]清香的氣味。[乾(qi2n)坤(k&n)]指天地。
詩意: 這幅畫畫的是我家洗硯池旁邊的一棵樹,每一朵梅花都呈現(xiàn)出淡淡的黑色,沒有鮮艷的色彩。我不需要別人夸它顏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間留下清淡的芳香。
一“淡”一“滿”盡顯個性 ——《墨梅》賞析 梅花,開放在萬花凋零的嚴(yán)寒季節(jié),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眾花報春,寒氣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為堅強品格和高貴氣節(jié)的象征。
本課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顏色畫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詩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稱為“畫梅圣手”。
這是一首作者自己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詩中所描寫的墨梅勁秀芬芳、卓然不群。
古人寫詩,注重?zé)捵?。詩中(亦指畫中)的梅花生長在作者日日洗滌筆硯的池水邊,那一朵朵開放的梅花都呈現(xiàn)出淡淡的墨痕。
一、二兩句運用白描手法寫梅花的形態(tài),一個“淡”字既道出畫梅花的技法,又刻畫出梅花樸素淡雅、傲立于嚴(yán)寒的風(fēng)骨,令人耳目為之一新。 再看末句,詩人為什么特別愛畫不著顏色的淡墨梅花呢?原來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們夸獎梅花的顏色艷麗,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氣充塞在天地之間。
一個“滿”字,不僅傳神地寫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蕩,而且使得詩人人格魅力的凸現(xiàn)與輻射分外的耀眼!這種不流于世俗、傲骨錚錚的氣節(jié)正是作為詩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這種不追求虛浮綺麗的外表而鐘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現(xiàn)方法正是作為畫家的王冕的巧奪天工之處。 “畫梅須具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
人們是這樣稱贊王冕的?,F(xiàn)實中的王冕與他筆下的梅花一樣,堅貞不屈、孤芳自賞。
相傳由于王冕的畫畫得特別的好。當(dāng)?shù)氐目h官和一個有權(quán)勢的大財主慕他之名,幾次想見他都遭到了拒絕,最后,當(dāng)縣官親自下鄉(xiāng)見他時,他聽到消息后趕緊躲了起來,又讓縣官吃了閉門羹。
因而《墨梅》這首詩不僅反映了他所畫的梅花的風(fēng)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鮮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 在這首詩中,一“淡”一“滿”盡顯個性,一方面,墨梅的豐姿與詩人傲岸的形象躍然紙上;另一方面令人覺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仿佛撲面而來!從而使“詩格”、“畫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注釋] 1.凌寒:冒著嚴(yán)寒。
2.遙:遠遠的。 3.為:因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解說] 墻角有幾枝梅花冒著嚴(yán)寒獨自開放。
為什么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賞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dāng)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
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yǎng)鶴,過著隱居的生活。
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xiàn)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xiàn)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
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墻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fā)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yán)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于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極端復(fù)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tài)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梅花 作者: 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譯文: 墻角里有幾枝梅花 迎著寒風(fēng)獨自開放 遠遠的就知道那不是雪 因為有花香飄過來 注釋 . 1.凌寒:冒著嚴(yán)寒。
2.遙:遠遠的。 3.為:因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賞析: 古人借用這些意象往往有這樣一種模式:竹,多以畫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許文字,以竹之斑駁融文之參差,所謂景中寫意。松,以畫,畫姿則聯(lián)想盡在松姿中;以詩寫神,則松姿盡在想象中,以畫以詩,展姿現(xiàn)神,皆謂借物言志。
蘭,以植,植之盆庭院,飛香于書齋,蘭香清,書香雅,謂之淡泊,謂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詩可畫,不同的是松以畫傳神,梅以詩傳神。
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蘭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詩中表達的意境尤為豐富。
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幾句詩句略出了幾枝梅,恰把這幾個特征都寫出來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獨角戲,環(huán)境只是作為一種陪襯,主要還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與環(huán)境結(jié)合,當(dāng)然在墨畫中環(huán)境可以是空白,然而這就是一種環(huán)境,只不過比較朦朧。
《梅花》中以“墻角”兩字點出環(huán)境,極其鮮明,極具意境。墻角顯得特別冷清,看似空間狹小,其實作者以墻角為中心,展開了無限的空間,正是空闊處在角落外,見角落便想到空闊。
“數(shù)枝”與“墻角”搭配極為自然,顯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這“數(shù)枝梅”的姿態(tài)?!傲韬眱勺指卿秩玖艘环N特別的氣氛,寒風(fēng)沒模糊掉想象中的視線,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趕跑了,帶來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
所以,不管它是曲梅還是直梅,讀者總會覺得腦海中有一幅有數(shù)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畫?!蔼氉蚤_”三字就如一劍劈出分水嶺般巧妙地將梅的小天地與外界隔開了,梅的卓然獨“橫”(梅枝不“立”),梅的清純雅潔的形象便飄然而至。
“遙知不是雪”,雪花與梅花——自然界的一對“黃金搭檔”,兩者相映成輝,相似相融,似乎是一體的。而作者明確“看出”“不是”,并且是“遙知”。
為什么?“為有暗香來”?!鞍迪恪睙o色,卻為畫面上了一片朦朧的色彩。
清晰與朦朧交錯,就像雪中閃爍著一個空洞,造成忽隱忽現(xiàn)的動感。也像飄來一縷輕煙,波浪式的前進,橫攔在梅枝前。
作者用零星的筆墨層層展開意境,幾筆實寫提起無限虛景,梅之精神也被表達得淋漓盡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讀者神往。
梅花作者:王安石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譯文墻角有幾枝梅花,正冒著嚴(yán)寒獨自開放。
為什么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古人吟唱梅花的中,有一首相當(dāng)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的《山園小梅》。
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被贊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yǎng)鶴,過著隱居的生活。
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xiàn)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xiàn)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
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墻角但毫不自卑,遠遠地散發(fā)著清香。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yán)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于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極端復(fù)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tài)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林逋的六首詠梅詩原文如下: 梅花 吟懷長恨負芳時,為見梅花輒入詩。
雪后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 人憐紅艷多應(yīng)俗,天與清香似有私。
堪笑胡雛亦風(fēng)味,解將聲調(diào)角中吹。 山園小梅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梅花 小園煙景正凄迷,陣陣寒香壓麝臍。
池水倒窺疏影動,屋檐斜入一枝低。 畫工空向閑時看,詩客休征故事題。
慚愧黃鸝與蝴蝶,只知春色在桃溪。 山園小梅(二) 剪綃零碎點酥乾,向背稀稠畫亦難。
日薄縱甘春至晚,霜深應(yīng)怯夜來寒。 澄鮮只共鄰僧惜,冷落猶嫌俗客看。
憶著江南舊行路,酒旗斜拂墮吟鞍。 又詠小梅 數(shù)年閑作園林主,未有新詩到小梅。
摘索又開三兩朵,團欒空繞百千回。 荒鄰獨映山初盡,晚景相禁雪欲來。
寄語清香少愁結(jié),為君吟罷一銜杯。 梅花(二) 幾回山腳又江頭,繞著瑤芳看不休。
一味清新無我愛,十分孤靜與伊愁。 任教月老須微見,卻為春寒得少留。
終共公言數(shù)來者,海棠端的免包羞。 歐陽文忠公極賞林和靖“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之句,而不知和靖別有詠梅一聯(lián)云:“雪后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似勝前句,不知文忠何緣棄此而賞彼?文章大概亦如女色,好惡止系于人。
苕溪漁隱曰:“王直方又愛和靖‘池水倒窺疏影動,屋檐斜入一枝低’,以為此句于前所稱,真可處伯仲之間?!坝嘤^此句略無佳處,直方何為喜之?真所謂一蟹不如一蟹也。
(阮閱〈詩話總龜〉)王居卿在揚州,同孫巨源.蘇子瞻適相會。居卿置酒曰:“‘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此林和靖〈梅花〉詩,然而為詠杏與桃李皆可?!?/p>
東坡曰:“可則可,但恐杏李花不敢承當(dāng)?!币蛔笮?。
(〈直方詩話〉)〈野客叢書〉:東坡云:詩人有寫物之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他物不可當(dāng)此;林和靖〈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決非桃杏詩; 皮日休〈白蓮〉詩:‘無情有恨何人見,月冷風(fēng)清欲墮時’,決非紅蓮詩?!捌陀^〈陳輔之詩話〉謂和靖詩近野薔薇,〈漁隱從話〉謂皮日休詩移作白牡丹,尤更親切。
二說似不深究詩人寫物之意。“疏影橫斜水清淺”,野薔薇安得有此瀟灑標(biāo)致?而牡丹開時正風(fēng)和日暖,又安得有月冷風(fēng)清之氣象耶? 歐陽修贊賞“疏影橫斜”一聯(lián),黃庭堅認為“雪后園林”一聯(lián)似乎更好些。
方回在〈瀛奎律髓〉卷二十評道:“蓋山谷專論格,歐公專取意味精神耳?!奔o(jì)昀批道:“此論平允,然終當(dāng)以山谷為然?!?/p>
這兩首詠梅,都是描寫梅花的,一首寫梅花的風(fēng)格高,給它安排一個背景,雪后園林,水邊籬落,用雪來襯托,顯得梅花耐冷,在百花凋謝時開放;用水邊來襯托,顯出梅枝橫斜的倒影,跟一般花不同,這些都從梅花的風(fēng)格著眼的。一首寫梅花的神情,疏影暗香是寫花,用水和月來陪襯,因為寫出了花的神態(tài),所以更為人所愛好。
紀(jì)昀著重在風(fēng)格上,認為“池水倒窺”一聯(lián),也在寫梅花的風(fēng)格,寫它的疏影橫斜,所以批:“王說是?!闭J為王直方講的“池水倒窺”一聯(lián)可以同前兩聯(lián)比美是對的。
不過最傳誦的還是“疏影橫斜”一聯(lián),“池水倒窺”一聯(lián)幾乎無人提起,經(jīng)過考驗,還是歐陽修的看法對。既然寫梅花,自然以能夠?qū)懗雒坊ǖ纳駪B(tài)為最好。
再說,“水邊籬落忽橫枝”一句,同“池水倒窺疏影動”這兩句,都包括在“疏影橫斜水清淺”一句里,而“暗香浮動月黃昏”這一句的形象,在其它兩聯(lián)里都沒有,這也顯出“疏影橫斜”一聯(lián)形象更豐富。方回又批道:“予謂彼杏桃李者,影能疏乎?香能暗乎?繁秾之花又與月黃昏。
水清淺有何交涉,且‘橫斜浮動’四字,牢不可移。”這說明詠物詩的背景襯托很重要,用來襯托桃李杏的是春光明媚,不是水清淺.月黃昏,桃李杏是繁花如錦,不是疏影暗香,經(jīng)過這樣一比較,更顯出這一聯(lián)寫出了梅花的神態(tài)。
從這里,我們也以看到,愿詩還有可商之處。例如第一首的末聯(lián),講到胡人吹角,有〈梅花引〉曲調(diào)。
假如這首詩里寫梅花落,那末用這個結(jié)尾是合適 的,這首詩是寫梅花開放,用這個結(jié)尾就不合適了。第三首“陣陣寒香壓麝臍”。
麝臍是極濃烈的香,梅花的暗香怎么能壓倒麝香呢?詠物詩要寫出物的神態(tài),像皮日休〈白蓮〉:“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住瑤池。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fēng)清欲墮時?!?/p>
用月曉風(fēng)清做背景來襯托,也是要寫白蓮花的神情,它的寫法,同用月和水來襯托梅花的寫法一樣。 北宋詩人林逋為時人所知、為后人仰慕,源于它的這首詠梅絕唱《山園小梅》。
在此詩中,他將梅花寫得超凡脫俗、俏麗可人,寫照傳神、言近旨遠,尤以篇末的“以身相許”式的表白,更是提升了梅的品格,豐實了作品的境界,讀來口齒噙香,令人贊嘆。 林逋種梅養(yǎng)鶴成癖,終身不娶,世稱“梅妻鶴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帶情,筆下的梅更是引人入勝。
首聯(lián)以梅不畏嚴(yán)寒、笑立風(fēng)中起句,“眾”與“獨”字對出,言天地間只有此花,這是何等的峻潔清高。然而梅品雖高,卻不驕傲,只在一方小園而且是山間小園實際是空中樓閣中孤芳自賞,這又是一種何等充實的美麗。
頷聯(lián)是最為。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