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煙霞向海島 唐 馬戴 《宿賈島原居》 2、移居海島空 唐 馬戴 《送道友人天臺山作》 3、田橫海島邊 唐 李白 《奔亡道中其一》 4、掛席窮海島 唐 杜甫 《奉贈射洪李四丈》 5、海島田橫住 唐 李端 《雜曲歌辭·千里思》 6、海島青冥無極已 唐 李頎 《鮫人歌》 7、星居海島寒 唐 劉長卿 《送州人孫沅自本州卻歸句章新營所居》 8、遠山積翠橫海島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見贈五云裘歌》 9、翕若長鯨潑剌動海島 唐 任華 《懷素上人草書歌》 10、孤猿啼海島 唐 崔峒 《送丘二十二之蘇州》 11、十里神仙迷海島 宋 蘇軾 《木蘭花令》 12、江濱海島 宋 賀鑄 《蕙清風》 13、東坡海島猶三見 宋 洪皓 《漁家傲·臂上萸囊懸已滿》 14、一葉扁舟海島 宋 劉辰翁 《水調歌頭·仙掌下馳道》 15、不知海島桃熟 宋 俞國寶 《念奴嬌·云收霧斂》 16、遠煙藏海島 唐 韋莊 《潤州顯濟閣曉望》 17、海島靈童壽等龜 唐 李洞 《贈徐山人》 18、才離海島宿江濱 唐 成彥雄 《新燕》 19、闖蜀眉嚬游海島 唐 貫休 《偶作五首》 20、南洋海島觀音住 元 山主 《臨江仙·南洋海島觀音住》 21、海島丘劉譚馬 元 馬鈺 《西江月·海島丘劉譚馬》 22、東歷海島三州 元 譚處端 《神仙燦》 23、龍去想應回海島 宋 文天祥 《夜起》 24、海島疇人奉大師 清 龔自珍 《已亥雜詩 180》 25、獻策海島計亦窮 元 楊維楨 《青蟲》 26、化作海島二十金芙蓉 元 楊維楨 《太山篇》 27、海島旌旗殉野鷗 近代 寧調元 《秋興,三疊前韻》 28、幽韻蕭深海島風 宋 曹仙家 《贈鄒葆光道士》 29、日在徐仙海島紅 宋 戴表元 《辛丑歲十一月二十六日東歸舟中示三子》 30、海島蟠桃生子遲 宋 何夢桂 《賀中齋黃大卿得子》 31、海島五百士 宋 劉克莊 《石竺山二十詠》 32、壯士死海島 宋 陸文圭 《京口訪郭議山示陸丞相遺墨》 33、鳥跡疑從海島居 宋 呂聲之 《題南巖寺》 34、無由歸海島 宋 羅公升 《悶》 35、他年海島無歸處 宋 羅公升 《自溝河乃舊日南北分界之地》 36、海島和濤望 宋 釋尚顏 《句》 37、海島金沙合效顰 宋 舒岳祥 《詠佛見笑》 38、間關海島豈謀身 宋 湯炳龍 《陸君實挽詩》 39、朝游巖廊暮海島 宋 張耒 《江南曲》。
履信池櫻桃島上,醉后走筆,送別舒員外,兼 寄宗正李卿考功崔郎 唐 白居易 櫻桃島前春,去春花萬枝。
忽憶與宗卿閑飲日, 又憶與考功狂醉時。歲晚無花空有葉,風吹滿地乾重疊。
蹋葉悲秋復憶春,池邊樹下重殷勤。今朝一酌臨寒水, 此地三回別故人。
櫻桃花,來春千萬朵, 來春共誰花下坐。不論崔李上青云,明日舒三亦拋我。
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花島 唐 韓愈 蜂蝶去紛紛,香風隔岸聞。欲知花島處,水上覓紅云。
鏡中別業(yè)二首(一作鏡湖西島閑居) 唐 方干 寒山壓鏡心,此處是家林。梁燕窺春醉,巖猿學夜吟。
云連平地起,月向白波沈。猶自聞鐘角,棲身可在深。
世人如不容,吾自縱天慵。落葉憑風掃,香粳倩水舂。
花期連郭霧,雪夜隔湖鐘。身外無能事,頭宜白此峰。
登蒲州石磯望橫江口潭島深迥斜對香零山 唐 柳宗元 隱憂倦永夜,凌霧臨江津。猿鳴稍已疏,登石娛清淪。
日出洲渚靜,澄明皛無垠。浮暉翻高禽,沉景照文鱗。
雙江匯西奔,詭怪潛坤珍。孤山乃北峙,森爽棲靈神。
洄潭或動容,島嶼疑搖振。陶埴茲擇土,蒲魚相與鄰。
信美非所安,羈心屢逡巡。糾結良可解,紆郁亦已伸。
高歌返故室,自罔非所欣。 宿江叟島居 唐 張喬 一家煙島隈,竹里夜窗開。
數(shù)派分潮去,千檣聚月來。 石樓云斷續(xù),澗渚雁徘徊。
了得平生志,還歸筑釣臺。 詠島 唐 薛能 孤島如江上,詩家猶閉門。
一池分倒影,空舸系荒根。 煙濕高吟石,云生偶坐痕。
登臨有新句,公退與誰論。 題紅云島 宋 喻良能 紅云覆絕島,望之心神開。
弱水不負舟,何由至蓬萊。 吾欲煩巨鰲,為載三山來。
不然騎鯨去,一醉流霞杯。 方干島 宋 徐天佑 平生心事白鷗知,一卷云庵處士詩。
占得鏡中奇絕處,只緣身值廣明時。 徐鳧島 宋 王時會 絕壑攙空云與平,橫飛寒瀑萬年聲。
杖藜平過人間險,獨向千山頂上行。 沙門島 宋 宋無 孤嶼壓滄海,風濤直下危。
蛟人依蜃市,魚女祭龍祠。 月黑悄牛財,波紅蝶蝀垂。
登臨有奇觀,感慨但言詩。 蓬島山 宋 劉?? 軋軋筍輿過翠微,路經蓬島鎖云霏。
雨從半嶺巖窩出,云在行人腳下飛。 島夷行 唐 施肩吾 腥臊海邊多鬼市,島夷居處無鄉(xiāng)里。
黑皮年少學采珠,手把生犀照咸水。 宿島徑夷山舍 唐 陳陶 百里遵島徑,蓬征信?回。
暝依漁樵宿,似過黃金臺。 缺嚙心未理,寥寥夜猿哀。
山深石床冷,海近腥氣來。 主人意不淺,屢獻流霞杯。
對月?lián)衢L劍,愁襟紛莫開。 九衢平如水,胡為涉崔嵬。
一飯未遑飽,鵬圖信悠哉。 山濤謔細君,吾豈厭蓬萊。
明發(fā)又驅馬,客思一裴回。 和劉?西湖十洲·松島 宋 舒坦 亭亭古干對滄浪,雨洗風飄老吹香。
晚歲何人同寂寞,水西我有讀書堂。 和劉?西湖十洲·月島 宋 舒坦 何人騎鶴上瀛洲,清影明波正九秋。
吹罷玉笙端不見,滿空桂子有誰收。 游李少師園十題·松島 宋 范祖禹 孤嶼何亭亭,蒼松郁相對。
池中蛟龍起,天際風雨會。 和劉太守十州詩·松島 宋 陳? 影參岸柏童童綠,葉蔽汀蘭澹澹香。
斤斧不來人跡遠,養(yǎng)成千尺勢堂堂。 和劉太守十州詩·月島 宋 陳? 月明偏照海邊洲,綠水回環(huán)漾素秋。
斗轉參橫群動息,桂花零落遣誰收。 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 宋 蘇軾 山蒼蒼,江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絕猿鳥去,惟有喬木攙天長。 客舟何處來,棹歌中流聲抑揚。
沙平風軟望不到,孤山久與船低昂。 峨峨兩煙鬟,曉鏡開新妝。
舟中賈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題戰(zhàn)島僧居(在江之心) 唐 杜荀鶴 師愛無塵地,江心島上居。
接船求化慣,登陸赴齋疏。 載土春栽樹,拋生日餧魚。
入云蕭帝寺,畢竟欲何如? 陜下厲玄侍御宅五題·吟詩島 唐 姚合 幽島蘚層層,詩人日日登。坐危石是榻,吟冷唾成冰。
靜對唯秋水,同來但老僧。竹枝題字處,小篆復誰能。
偕諸將游海島 明 袁崇煥 戰(zhàn)守逶迤不自由,偏因勝地重深愁。 榮華我已知莊夢,忠憤人將謂杞憂。
邊釁久開終是定,室戈方操幾時休? 片云孤月應腸斷,樁樹凋零又一秋。 游秦皇島 現(xiàn)代 老舍 青山西北凈無埃,風自東南遠海來。
天外舟歸煙一縷,灘頭浪卷雪千堆。 潮連國際歌聲起,水繞田園詩境回。
燈塔長明不凍港,層樓今為海員開。 松島灣(詩人芭蕉游此未敢題詩) 現(xiàn)代 老舍 一灣三百島,島島鎖春煙。
碧浪連滄海,橫云遮遠帆。 松濤香雨后,鷗影亂風前。
未敢題只字,芭蕉尊自然。
1、《登嶗山》——明代邵賢坤軸危分鎮(zhèn)巨鰲,山如排戟戰(zhàn)方鏖。
鐘鼓鏜塔東西院,丹碧參差大小嶗。譯文:大地的地軸高高地分開,山峰矗立,挺立不動,嶗山陡峭險峻,參差林立,如排列的戟戈鏖戰(zhàn)如酣。
寺院錯落,鐘鼓齊鳴,樂音回蕩在東西道院,大小嶗山參差聳立的丹崖被繁茂的碧樹所裝點。2、《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唐代李白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
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 譯文:我之前去東邊的海上,在嶗山上大張著嘴,做咀嚼紫霞狀,反而增添了不食人間煙火的仙氣。
好像親眼看見安期公,吃的棗子大得像瓜。3、《西江月·嶗山太清宮》——清代蒲松齡獨坐松林深處,遙望夕陽歸舟。
激浪陣陣打灘頭,驚醉煙波釣叟。蒼松遮蔽古洞,白云靄岫山幽。
譯文:獨自坐在松樹林的深處,遙遠的看著夕陽下歸來的小船。洶涌急劇的波浪一陣陣地拍打在岸邊的沙灘上,驚擾到沉醉于煙霧籠罩的江湖水面上的釣翁。
四季常青的松柏遮擋了古洞,云霧繚繞的山峰,山境幽靜。擴展資料嶗山,位于青島市東部,古代又曾稱牢山、勞山、鰲山等。
它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嶗山的最高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是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之稱。當?shù)赜幸痪涔耪Z說:“泰山雖云高,不如東海嶗?!?/p>
嶗山,東高而懸崖傍海,西緩而丘陵起伏,山脈以嶗頂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兩個方向延伸較長,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地貌中,最有特色的是劍峰千仞、山巒巍峨和各種奇石怪巖。
嶗山地貌按高程大致可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犬齒交錯的山峰,海拔近1000米,它們是1萬多年前末次冰期時形成的。
自然環(huán)境十分惡劣,第四紀幾度進侵的海水已退卻到沖繩附近一帶,黃渤海成為一片荒原,氣候干冷。此時,日夜之間、冬夏之間溫差很大,花崗巖在寒凍作用下,機械風化很快,大塊大塊巖石崩裂,形成參差不齊、面貌崢嶸的山峰。
下層的花崗巖地貌,多是1萬年來冰后期形成的。此時,大?;貧w,化學風化占了優(yōu)勢,雨水和地衣植物參與這種風化,將質地均勻的花崗巖由表及里一層層剝離,一些早期崩落的巨大巖塊,或原來沒動的巖石,遂形成一個球形巨石。
若干秀峰奇石,構成了嶗山的這種雄偉、奇特的地貌形態(tài)。嶗山是道教名山。
自春秋戰(zhàn)國至秦漢時期,就有方士、巫師在嶗山餐霞修煉,唐、宋兩代嶗山道教肇興,元、明兩代達到鼎盛,至清代不衰。嶗山道教由于王重陽所創(chuàng)全真派的入統(tǒng),開創(chuàng)了全新的局面。
全真道北七真涉足嶗山,邱處機三次來嶗山說法闡教,影響深遠。嗣后,北七真在嶗山各創(chuàng)宗派,爭建道觀,至明代達到鼎盛時期,遂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繁榮,使嶗山成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嶗山。
(第一首)
浮槎去2113罷夢尤薰,弱水5261三千浪細分。
隨使巴人曾攬月,4102學仙島客漸摩云。
蓬萊是我三1653生夢,我是蓬萊半世君。
已老詩心春未老,余情題盡寄仙裙。
(第二首)
家山醉矣舉圖壯,景遠賒中望月娟。
華簇綠云綿嶺峻,翥飄高幟若帆懸。
霞生海日托翰羽,鶴舞涯天度水煙。
遮眼霧重千扼嘆,渡津浮棹泛洄漣。
(第三首)
漣洄泛棹浮津渡,嘆扼千重霧。
眼遮煙水度天涯,舞鶴羽翰托日海生霞。
懸帆若幟高飄翥,峻嶺綿云綠。
簇華娟月望中賒,遠景壯圖舉矣醉山家。
(第四首)
軒入濤聲睡意揮,尋秋信步啟柴扉。
波光閃似晨星落,云影飄如海燕飛。
足下浪輕推岸翠,天邊霞燦照衣緋。
一輪破水東方出,萬里江山上曙暉。
(第五首)
漣洄泛棹浮津渡,嘆扼千重霧眼遮。
煙水度天涯舞鶴,羽翰托日海生霞。
懸帆若幟高飄翥,峻嶺綿云綠簇華。
娟月望中賒遠景,壯圖舉矣醉山家。
(第六首)
最羨新婚蜜月行,沙灘光膀盡情傾。
兩雙秀腿多乖巧,一對佳人幾買萌。
夫負嬌妻尋刺激,手箍玉女賞豐盈。
無邊幸福莫過此,但愿白頭堅守盟。
(第七首)
破曉揭輕衾,秋風醒夢襟。
浮云迷瀚海,初日耀長林。
城古疏煙幻,溪清碧遠涔。
千山晨露白,朝氣洗塵心。
(第八首)
孤身來海角,率意岸邊游。
浪小沙灘靜,風輕畫艇柔。
吟詩堪助興,看蟹亦消愁。
祖國無窮大,何須作楚囚。
(第九首)
夜幕降臨天地暗,林間別墅火燈明。
夕陽破霧依山去,霞彩穿云踏浪行。
白雪峰巒穹際靜,花頭海豹水中鳴。
欲邀線友1同游島,共乘詩詞詠嘆風。
(第十首)
仙洲何只有蓬瀛,掀起狂瀾尚太平。
徐福三千民醉死?田橫五百士輕生!
幾回憤世言無刺,一樣傷心畫不成。
劫發(fā)東南誠野語,遠來朋友喜相迎。
(第十一首)
家山醉矣舉圖壯,景遠賒中望。
月娟華簇綠云綿,嶺峻翥飄高幟若帆懸。
霞生海日托翰羽,鶴舞涯天度。
水煙遮眼霧重千,扼嘆渡津浮棹泛洄漣。
(第十二首)
海島冰輪初轉騰,乾坤分外玉華升。
云裳魅影寒宮冷,北斗妍珠元夜承。
樓錦瓊欄空桂殿,朱漆金瓦落軒層。
煙橋淡隱須彌院,皓月清明照樂棚。
(第十三首)
漁舟唱晚返家鄉(xiāng),水面波紋映夕光。
好色海鷗粘浪舞,多情湖鷺繞濤翔。
殘梅凋謝青松茂,新杏含苞老桂香。
最喜黃昏陪落日,岸邊男女喊春忙。
(第十四首)
北澳波瀾新畫卷,南霜石壁好詩書。
摩天嶺上微風靜,望祖礁間紫氣舒。
草嶼題聯(lián)揚遠志,蝦籠對影贊豐漁。
浮鷹比翼鯤鵬健,海島迎春富有余。
(第十五首)
熒屏傳訊引愁腸,海島時聞惡鬼猖。
倭寇賊心如餓虎,美菲野鼠似貪狼。
侵權掠島囂聲起,耀武揚威氣焰狂。
華夏神兵當自信,定將利劍指東洋!
《宿賈島原居》
年代: 唐 作者: 馬戴
寒雁過原急,渚邊秋色深。
煙霞向海島,風雨宿園林。
俱住明時愿,同懷故國心。
未能先隱跡,聊此一相尋。
《送道友人天臺山作》
年代: 唐 作者: 馬戴
卻憶天臺去,移居海島空。
觀寒琪樹碧,雪淺石橋通。
漱齒飛泉外,餐霞早境中。
終期赤城里,披氅與君同。
《送州人孫沅自本州卻歸句章新營所居》
年代: 唐 作者: 劉長卿
故里歸成客,新家去未安。詩書滿蝸舍,征稅及漁竿。
火種山田薄,星居海島寒。憐君不得已,步步別離難。
《漁家傲·臂上萸囊懸已滿》
年代: 宋 作者: 洪皓
臂上萸囊懸已滿。杯中菊蕊浮無限??v使登高寧忍看?;鑿偷?。心腸似鐵還須斷。歲月川流難把玩。平生萬事思量遍。但對割愁山似劍。聊自勸。東坡海島猶三見。
《水調歌頭·仙掌下馳道》
年代: 宋 作者: 劉辰翁
仙掌下馳道,清露滴芙蓉。無憀似酒初醒,身世笑顰中。萬朵花燈夜宴,一葉扁舟海島,寂寂五更風。誤賞明妝靚,愁思滿青銅。陂六六,三十六,渺何窮。江南曲曲煙雨,誰是醉施翁。但恨才情都老,無復風流曾夢,縹緲賦驚鴻。寄語清凈社,小飲合相容。
《觀滄?!氛宫F(xiàn)海島生機勃發(fā)的詩句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p>
白話翻譯: 那海上的島嶼,眼前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樹木百草,生長十分繁茂。象征想到中原地區(qū)已經平定,北伐烏桓也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北方統(tǒng)一即將實現(xiàn)前景。
表達出作者對于前途事業(yè)的無比自信的心情。 全文賞析:這首詩全篇寫景,其中并無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詞,但是誦讀全詩,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詩人的情懷。
通過詩人的生動描繪,使我們仿佛看到了曹操奮發(fā)進取,立志統(tǒng)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觸摸到了作為一個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在一種典型環(huán)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動。全詩語言質樸,想象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為歷代讀者所激賞。
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評論此詩“有吞吐宇宙氣象”。這是很精當?shù)摹?/p>
《觀滄?!?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出處:兩漢曹操的《觀滄?!?/p>
翻譯:東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觀賞蒼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寬闊浩蕩,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
周圍樹木蔥蘢,花草豐茂。蕭瑟的風聲傳來,草木動搖,海中翻涌著巨大的海浪。
2、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笛聲下復高,猿啼斷還續(xù)。
出處:南北朝蕭綱的《蜀道難》
翻譯:巫山之長有七百里,巴水的水流彎曲,曲折頗多。行在巴水之上,不斷有陣陣悠揚的笛聲傳來,聲調時高時低,兩岸的猿啼不斷,斷了還續(xù)。
3、溪上遙聞精舍鐘,泊舟微徑度深松。青山霽后云猶在,畫出東南四五峰。
出處:唐代郎士元的《柏林寺南望》
翻譯:還在溪上航行,就已聽到寺廟的悠悠鐘聲。停船拾階而上,山路蜿蜒穿越著秘密松林。
雨后初晴,山色青翠,白云悠悠飄蕩。眺望西南,四五青峰,更加郁郁蔥蔥,猶若剛剛畫成
4、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出處:唐代杜甫的《望岳》
翻譯: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樣?在齊魯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沒有盡頭。大自然把神奇秀麗的景象全都匯聚其中,南山北山陰陽分解,晨昏不同。
望層層云氣升騰,令人胸懷蕩滌;看歸鳥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一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顯得渺小的群山。
5、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出處:宋代蘇軾的《題西林壁》
翻譯:從側面看廬山嶺連綿起伏,遠處、近處、高處、低處呈現(xiàn)不同的樣子。之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1. 僅從乾道歲,重創(chuàng)越王臺。粉榜猶余墨,丹楹已上煤。舊游人欲厭。今日我方來。老范碑無恙,從頭讀一回?!吨性盏窃酵跖_望海南二首》曾豐
2.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雞鳴狗吠,兄嫂當知之。
妃呼狶!秋風肅肅晨風飔,東方須臾高知之!——《有所思》兩漢樂府
3. 炎徼行應盡,回瞻鄉(xiāng)路遙。珠厓天外郡,銅柱海南標。日夜清明少,春冬霧雨饒。身經大火熱,顏入瘴江消。觸影含沙怒,逢人女草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