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京詩(明 于謙)絹帕蘑菇與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fēng)兩袖朝天去, 免礙閻羅話短長.此詩的大意是說:蘑菇、絹帕和線香是供人們使用的,如果都被當(dāng)官的拿去討好了上司,就會給人民生活所需帶來困難;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會讓老百姓指戳脊梁.于謙還將“兩袖清風(fēng)朝天去”這句話寫成橫匾,掛上自家的門楣,以示不為利祿所動.但是,同僚并不以其為謙虛清廉,反而說他壞了官場規(guī)矩,而且是“居心叵測”.于謙對此置若罔聞,還是沒有隨波逐流,言行始終如一.從此,于謙空手入京就職這個故事廣泛傳開了,“兩袖清風(fēng)”還被引申為“品德正直清廉官員”的代名詞.[清]李惺《西漚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翻譯:官員一心為公、辦事公正則會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則會樹立威信.[春秋]《論語?里仁》: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翻譯:財富和高官顯爵,是人們都想得到的.但對有道德的人來說,如果它們來路不正,就不要它們.[春秋]《論語?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翻譯:當(dāng)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發(fā)命令,老百姓也會好好干;如果自身貪邪不正,百姓何以從.[唐]李商隱《詠史》: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翻譯:遍觀歷代圣賢治國治家的經(jīng)驗教訓(xùn),成功皆因勤儉,敗亡皆因奢侈.[宋]包拯《乞不用贓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翻譯:廉潔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貪贓的官吏,是人民的盜賊.[宋]岳飛: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翻譯:文官清正廉潔,武將拼死報國,這樣國家就可以太平了.[宋]朱熹:世路無如貪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翻譯:世上的路沒有比貪欲更險惡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誤了一生.[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翻譯:憂患勞苦,可以使國家興盛;一味貪圖安逸享樂,就可以葬送自身.望采納。
詠 史 (唐 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yù)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翻譯:盡看前朝舊事,成功來自勤儉節(jié)約,而奢侈浪費最終會導(dǎo)致國破家亡。 教育國人遠(yuǎn)離奢侈,勤勞樸素,家運國運將永久興旺。
詩人擇取了一個嶄新的視角來考察歷史興亡,在批判帝王淫奢昏愚足以敗國亡國的同時,還對勤儉圖治而最終失敗的當(dāng)朝皇帝文宗表示了嘆惋、悲悼,其痛惜哀惋中滲透著不得其解的迷茫,包含著對歷史興敗定規(guī)前所未有的質(zhì)疑。《詠史》(歷覽前賢國與家)代表了詩人在這方面的思考和困惑:“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珍珠始是車?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幾人曾預(yù)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雖然詩篇主要表達(dá)對文宗的哀惋之情,但我們還可從多個層面對其豐富的內(nèi)涵予以另外的解讀。我們從這首作品流露的深切哀惋情緒中,還能讀出作者對文宗勤儉賢德而失敗的深深不解,對“成由勤儉破由奢”這個歷史定規(guī)的質(zhì)疑。
詩人雖然對自己的困惑不得其解,但這個思考質(zhì)疑本身就是詠史詩歷史視野的新突破;詩人無可奈何的悲嘆惋惜也啟示我們,單純將道德與興亡作因果聯(lián)系的德型政治文化自身存在觀念的盲區(qū)。 入京詩 (明 于謙) 絹帕蘑菇與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fēng)兩袖朝天去, 免礙閻羅話短長。 此詩的大意是說:蘑菇、絹帕和線香是供人們使用的,如果都被當(dāng)官的拿去討好了上司,就會給人民生活所需帶來困難;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會讓老百姓指戳脊梁。
于謙還將“兩袖清風(fēng)朝天去”這句話寫成橫匾,掛上自家的門楣,以示不為利祿所動。但是,同僚并不以其為謙虛清廉,反而說他壞了官場規(guī)矩,而且是“居心叵測”。
于謙對此置若罔聞,還是沒有隨波逐流,言行始終如一。從此,于謙空手入京就職這個故事廣泛傳開了,“兩袖清風(fēng)”還被引申為“品德正直清廉官員”的代名詞。
書端州郡齊壁 (宋 包拯)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愁。史冊有遺訓(xùn),毋貽來者羞。
含義:這首詩充分表明了包拯廉潔奉公、剛直不阿的從政為人的道德準(zhǔn)則,也表明了他立志做國家的棟梁、為民造福的決心。 包公不但嚴(yán)于律己而且制定了一條“家訓(xùn)”,勸誡子孫將來永遠(yuǎn)清廉。
這則家訓(xùn)說:“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仰工刊石,豎于堂屋東壁,以詔后世?!边@則家訓(xùn)真是獨特而嚴(yán)厲。
據(jù)史書記載包拯子孫如其子包綬、其孫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訓(xùn),居官清廉,并且深受世人的稱贊。包拯的清正廉潔之風(fēng),到其子包綬時,也更加發(fā)揚光大了 包公所到之處,都深入體察民情,興利除弊,為百姓做好事。
例如他知端州時,發(fā)現(xiàn)老百姓由于飲用江水,身體多病,他就發(fā)動群眾,在端州城內(nèi)打了七眼水井。百姓改飲井水,健康狀況大為改善。
包公辦案公正、機智,為人正直、作官清廉,為世人,也為我所欽佩死后也更可以說是鞠躬盡瘁。他為官清廉,愛民精神和品質(zhì)也將永遠(yuǎn)被世人所傳頌! 關(guān)于古代的廉政格言警句有: [清]李惺《西漚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
翻譯:官員一心為公、辦事公正則會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則會樹立威信。 [春秋]《論語?里仁》: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翻譯:財富和高官顯爵,是人們都想得到的。
但對有道德的人來說,如果它們來路不正,就不要它們。 [春秋]《論語?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翻譯:當(dāng)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發(fā)命令,老百姓也會好好干;如果自身貪邪不正,百姓何以從。 [唐]李商隱《詠史》: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翻譯:遍觀歷代圣賢治國治家的經(jīng)驗教訓(xùn),成功皆因勤儉,敗亡皆因奢侈。 [宋]包拯《乞不用贓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
翻譯:廉潔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貪贓的官吏,是人民的盜賊。 [宋]岳飛: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翻譯:文官清正廉潔,武將拼死報國,這樣國家就可以太平了。 [宋]朱熹:世路無如貪欲險,幾人到此誤平生。
翻譯:世上的路沒有比貪欲更險惡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誤了一生。 [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翻譯:憂患勞苦,可以使國家興盛;一味貪圖安逸享樂,就可以葬送自身。 另為還有: 古代“砥廉詩” 下文試對歷代“砥廉詩”作簡要分析。
一是詠廉?!肮魃?,自古以來,廉政作為一種道德,一份操守,一直為人深情期待和吟詠著。
宋代歌謠《襄陽人歌》:“葉光化,豐谷城;清如水,平如衡?!?,光化縣令葉康直,谷城縣令豐稷,均行善政,百姓便擷取“水”、“衡”兩種意象來歌頌他們的清廉、公正;明代文學(xué)家馮夢龍亦寫到:“吏肅唯遵法,官清不愛錢;豪強皆斂手,百姓盡安眠?!?/p>
同樣深刻反映了百姓對清廉政治和安居樂業(yè)的渴求。 二是刺貪。
“貪”為“廉”之反,歷來為人所不恥。 明代有詩:“來如獵犬去如風(fēng),收。
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朱柏廬 語出清朱柏廬《治家格言》大意:即使是一頓粥、一頓飯,也應(yīng)當(dāng)想到它來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絲、半根線,也要想到勞作的艱辛。2、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尚書·大禹謨》大意:在國家事業(yè)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jié)儉。3、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左傳·莊公二十四年》大意:節(jié)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4、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晉·陶潛《勸農(nóng)》大意:老百姓的生計在于辛勤勞作,只有勤于勞作,財物才不會匱乏。5、儉節(jié)則昌,淫佚則亡。
——《墨子·辭過》大意:節(jié)儉就會昌盛,淫佚享樂就會敗亡。6、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罴?《憫農(nóng)》大意:農(nóng)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鋤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長禾苗的土中。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一粒都是這樣辛苦得來。7、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唐 李商隱《詠史》大意: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于勤儉,亡于奢靡。8、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宋代歐陽修的《伶官傳序》大意:憂慮操勞國事可以使國家興盛發(fā)達(dá),追求安逸享樂可以招致自己的滅亡。9、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宋·司馬光《訓(xùn)儉示康》大意:從節(jié)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zhuǎn)到節(jié)儉則很困難。10、取之有度,用之有節(jié),則常足。
——宋代司馬光《資治通鑒》大意:有計劃地索取,有節(jié)制地消費,就會常保富足。
1、《石灰吟》明代:于謙
原文: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經(jīng)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dāng)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的節(jié)操留在人世間。
2、《書端州郡齋壁》宋代:包拯
原文: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秀干終成棟,精鋼不作鉤。
譯文:清正廉潔、正直為做人的根本,秀麗的木材最終會成為房屋,精鋼不會造成鉤。
3、《詠史二首·其二》唐代:李商隱
原文: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譯文:縱覽歷史,凡是賢明的國家,成功源于勤儉,衰敗起于奢華。為什么非要琥珀才能作枕頭,為什么鑲有珍珠才是好坐車?
4、《招魂》先秦:屈原
原文:
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而未沫。
主此盛德兮,牽于俗而蕪穢。
上無所考此盛德兮,長離殃而愁苦。
帝告巫陽曰:“有人在下,我欲輔之。
譯文:我年幼時秉賦清廉的德行,獻(xiàn)身于道義而不稍微減輕。具有如此盛大的美德,被世俗牽累橫加穢名。君王不考察這盛大的美德,長期受難而愁苦不盡。上帝告訴巫陽說:“有人在下界,我想要幫助他。
5、《七諫》兩漢:東方朔
原文:
世俗更而變化兮,伯夷餓于首陽。
獨廉潔而不容兮,叔齊久而逾明。
浮云陳而蔽晦兮,使日月乎無光。
忠臣貞而欲諫兮,讒諛毀而在旁。
譯文:世俗之人改清潔為貪邪,伯夷寧愿守節(jié)餓死首陽。獨行廉潔啊雖不容于世,日后叔齊終得美名揚。層層烏云遮得天昏地暗,使得日月失去燦爛光芒。忠臣堅貞欲進(jìn)諫,佞人在旁讒言誹謗。
作者:楊新民 民心是鏡 是貪是清? 民意是秤。
是丑是美? 口碑鑒證。 功過是非, 天地分明。
善惡終報, 民心是鏡。 官場做人 民心不可欺, 法紀(jì)不可違。
善惡天地知, 良心不可昧。 報國當(dāng)作為, 民苦須記心。
當(dāng)為孺子牛, 官場做正人。 慎獨 作惡有報應(yīng), 積德多善行。
是非天地知, 日日當(dāng)自省。 廉潔民心敬, 坑民天不容。
莫為貪欲害, 坦蕩一世清。 為官八點 名利淡泊一點, 民苦重心一點。
政績淡化一點, 子孫多留一點。 錢財?shù)稽c, 法紀(jì)留心一點。
交友淡雅一點, 歷史多學(xué)一點。 清白 史中銘典故, 歷歷說禍福。
官場沉倫事, 悔恨追千古。 名利不可貪, 錢財身外物。
清白留子孫, 勤奮厲后人。 門前的囑托 心莫貪,昧心錢。
眼莫花,婚外戀。 嘴莫饞,酒肉宴。
耳莫聽,奉承言。 手莫抻,亂用權(quán)。
腳莫進(jìn),賭博間。 身莫陷,枉法案。
紀(jì)莫違,守清廉。 自吟 不貪不賭不嬉艷, 粗茶淡飯心坦然。
不違法紀(jì)嚴(yán)律己, 勤儉本分作奉獻(xiàn)。 不為當(dāng)官不為錢, 盡職盡責(zé)遂民愿。
為民謀利公仆責(zé), 一世清白無遺憾。 欲貪畏 欲是壩中一汪水, 壩潰水瀉難收回。
貪是籠中一猛獸, 籠開獸會把人吞。 禍莫大于縱己欲, 欲溺多少黑良心。
惡莫大于放任貪, 且看官場落馬人。
表示“清廉”的詩句有以下這些:1、于謙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2、白居易:《三年為刺史》(其二)三年為刺史,飲冰復(fù)食蘗。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3、林稹的《冷泉亭》一泓清可沁詩脾,冷暖年來只自知。流出西湖載歌舞,回頭不似在山時。4、于謙的《入京詩》絹帕蘑菇與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fēng)兩袖朝天去, 免礙閻羅話短長。5、李商隱《詠史》: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6、包拯《乞不用贓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7、岳飛: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8、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憫農(nóng)二首
李紳
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nóng)夫猶餓死。
詠史
--李商隱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儉而敗于奢侈。 --陸游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諸葛亮《誡子書》。
1、君子以儉德辟難。
大意:君子用儉樸的德行來避免危難。
2、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大意:在國家事業(yè)上要勤勞,在家庭生活上要節(jié)儉。
3、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大意:節(jié)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
4、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大意:老百姓的生計在于辛勤勞作,只有勤于勞作,財物才不會匱乏。
5、儉節(jié)則昌,淫佚則亡。
大意:節(jié)儉就會昌盛,淫佚享樂就會敗亡。
7、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大意:縱觀歷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于勤儉,亡于奢靡。
8、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憂慮操勞國事可以使國家興盛發(fā)達(dá),追求安逸享樂可以招致自己的滅亡。
9、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大意:從節(jié)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zhuǎn)到節(jié)儉則很困難。
10、取之有度,用之有節(jié),則常足。
大意:有計劃地索取,有節(jié)制地消費,就會常保富足。
11、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大意:只有節(jié)儉可以使人廉潔奉公,只有寬容可以使人養(yǎng)成好的品德。
12、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大意:即使是一頓粥、一頓飯,也應(yīng)當(dāng)想到它來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絲、半根線,也要想到勞作的艱辛。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2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