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
慈母愛子,非為報也?!紳h〗劉安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秳裥⒏琛?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秳裥⒏琛?
母稱兒干臥,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秳裥⒏琛?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秳裥⒏琛?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秳裥⒏琛?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继啤巾n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臺。《格言集錦》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继啤矫辖?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xué),斷機杼?!度纸?jīng)》
名言
1 岡察爾的名言:母親的愛是永遠不會枯竭的。這說明母愛是非常偉大的,是永遠伴隨在我們身邊的。
2 老舍說的: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我覺得這句話說明慈母對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想根對花一樣重要。
3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4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 (羅曼·羅蘭)
5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
6 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gòu)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7 人的嘴唇所能發(fā)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紀伯倫)
8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米爾)
9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10 母愛是多么強烈、自私、狂熱地占據(jù)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
11 全世界的母親多么的相像!他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12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13 人生最美的東西之一就是母愛,這是無私的愛,道德與之相形見拙。(日本)
14 媽媽你在哪兒,哪兒就是最快樂的地方(英國)
15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米爾)
16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親才是真的,永恒的,不滅的。(印度)
17 記憶中的母親??!最心愛的戀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歡樂,所有的情誼。(法國)
18 母愛是多么強烈、自私、狂熱地占據(jù)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
19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國)
20 母愛是人類情緒中最美麗的,因為這種情緒沒有利祿之心摻雜其間(法國)
21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親卻是堅強的(法國)
22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英國)
紙 船(寄母親) 冰 心 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疊著, 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 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這樣可以么?
《游子吟》 慈 母 手 中 線, 游 子 身 上 衣。
臨 行 密 密 縫, 意 恐 遲 遲 歸。 誰 言 寸 草 心, 報 得 三 春 暉. 作者背景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
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時居蒿山,與韓愈是好朋友。
一生窮困,近50歲時才中進士。孟郊寫詩以寒苦之音著稱,追求奇特的構(gòu)思和瘦硬的語言風格,多表現(xiàn)下層民眾和自己的貧寒生活及遭遇,與賈島齊名,有“郊寒島瘦”之稱。
注詞釋義 游子:離家遠游的人。 意恐:擔心。
寸草:小草。寸草心:此處指游子的心。
三春暉:春天的陽光。這里比喻母愛。
三春,初春、仲春、暮春,泛指整個春天。暉,陽光。
古詩今譯 慈愛的母親手中的針線,離家遠行人身上的衣服。要遠行時密密地縫呵縫,心中擔憂兒子遲遲才回。
誰說幼小的青草的心意,能報答得了春天的光輝? 名句賞析——“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50歲才中進士,當上溧陽縣尉,這樣一個小官,結(jié)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這首詩就寫于此時。
詩以一個極為平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細節(jié)揭示了母愛的偉大:老母牽針引線為臨行的兒子縫補衣裳,由于擔心兒子長時間不回來,就把針腳縫得非常細密,希望它能結(jié)實一點,更結(jié)實一點。慈母對兒子的篤愛之情,就這樣一針一線地縫進衣服中,隨著兒子千里萬里。
這一平常而充滿了骨肉親情的生活場景,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經(jīng)歷過的,所以能引起每一個讀者的共鳴,引起我們對母親的種種回憶和依戀。母愛是不期望報答,也是兒女所報答不完的,因為它像三春的陽光對小草的哺育,是無窮無盡的。
詩歌畫面簡潔,語言樸素,而內(nèi)涵深厚,動人心弦,所以能膾炙人口,千古流傳。 【別老母】 搴幃拜母河梁去, 白發(fā)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 此時有子不如無。 曬 舊 衣 卅載綈袍檢尚存,領(lǐng)襟雖破卻余溫。
重縫不忍輕移拆,上有慈母舊線痕。 《送母回鄉(xiāng)》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y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1.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2.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继啤巾n愈 3.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唐〗孟郊 4.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5.母稱兒干臥,兒屎母濕眠。
《勸孝歌》 6.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秳裥⒏琛?7.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
《勸孝歌》 8.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fù)我?!对娊?jīng)》 9.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勸孝歌》 10.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臺?!陡裱约\》 11.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12.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jīng)》 13.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jīng)》 14.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15.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1.游子吟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2.《別老母》【清】黃仲則 。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6、《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7、《墨萱圖》【元】王冕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8、《誰氏子》【唐】韓愈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張謂 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游子吟 開放分類: 文學(xué)、古詩 唐樂府·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注解】: 1、游子:出門遠游的人。 2、意恐:擔心。
3、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4、三春暉:喻指慈母之恩。
三春:春季的三個月。舊稱農(nóng)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陽光。
5、吟:說 6、歸:回來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 為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她忙著縫得嚴嚴實實, 是擔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兒子像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作者】:孟郊 (751~814) 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
早年生活貧困,曾漫游湖北、湖南、廣西等地,屢試不第。46歲始登進士第,貞元十七年(801)始作溧陽尉。
元和初年河南尹鄭余慶奏為河南水陸轉(zhuǎn)運從事,試協(xié)律郎,定居洛陽。64歲時貧病而死。
孟郊一生潦倒,仕途失意,他性格孤直,不肯逐于流俗。他在《贈鄭大了魴》中寫道:“天地人胸臆,吁嗟生風雷。
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背浞直憩F(xiàn)出他的創(chuàng)作思想。
他的詩以五言古體見長,不蹈襲陳言,不濫用典故辭藻,擅長白描手法而又不顯淺薄平庸,一掃大歷以來的靡弱詩風。其代表作如反映時代現(xiàn)實的《征婦怨》、《感懷》、《傷春》等;表現(xiàn)人民疾苦的《織婦辭》、《寒地百姓吟》等;表現(xiàn)人倫之情、骨肉之愛的《游子吟》、《杏殤》等;描繪自然景色的《與王十二員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等。
雖然角度不同,卻都思深意遠,造語新奇,體現(xiàn)了孟郊詩的特色。歷代詩壇對孟郊的作品褒貶不一。
孟詩多苦語,他和賈島都以苦吟著稱,蘇軾稱他們?yōu)椤敖己畭u瘦”,因此后世論者把他們稱為苦吟詩人的代表。孟郊詩為“元和體”一種,唐人李肇《唐國史補》有“學(xué)矯激于孟郊”說。
宋代江西詩派瘦硬生新的風格,也受其影響。宋人宋敏求編錄《孟東野詩集》,10卷,存詩511首,有《四部叢刊》、《四部備要》本。
1959年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刊印華忱之校訂《孟東野詩集》,末附孟郊年譜、遺事輯錄。 【評析】: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
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
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tài),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
最后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熾烈的情懷,對于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游子的共鳴。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
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詠,公務(wù)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本篇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當是他居官溧陽時的作品。
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shù)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
然而對于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游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于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xiàn)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nèi)心情感。
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實際上是兩個詞組,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tài),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
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制得更為結(jié)實一點兒罷。其實,老人的內(nèi)心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
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里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lián)想和深摯的憶念。
最后兩句,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薄罢l言”有些刊本作“誰知”和“誰將”,其實按詩意還是作“誰言”好。
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為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托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于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區(qū)區(qū)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
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tài)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
“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此詩寫在溧陽,到了清康熙年間,有兩位溧陽人又吟出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尚縈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
母親,多么讓天下兒女敬仰的字眼;母愛,多么像哺育我們成長的寧靜港灣。
母愛是純潔的;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只知道給予而不企求回報的。
母愛像春天的暖風,吹拂著你的心;母愛像綿綿細雨,輕輕拍打著你的臉面,滋潤著你的心田;母愛像冬天的火爐,給你在嚴冬中營造暖人心意的陽光。
人世間的兒女們,望著兩鬢斑白的母親,哪一個不辛酸至極呢?
母親賦予給我的愛實在、樸實、嚴厲,有時還有點詩情畫意。
恍惚中,我的思緒回到了童年。我看見一個忙碌的身影,那是母親在辛勤工作;我看見一個疲憊的身影,那是母親在為我編織寒衣;我看見一個歡快的身影,那是母親在為我學(xué)習(xí)進步而高興。
細細回想,在我的生活中,哪一天又少了母親的身影?每當我哭時,媽媽就安慰我;每當我感到像一只孤弱無助的小鳥時,媽媽就張開她那寬廣的臂膀,給我溫暖和愛的氣息。
有一次我們學(xué)校里打針,結(jié)果我暈血。那時正值中午,媽媽聽說后,二話沒說,連中午飯都沒吃就匆匆趕到學(xué)校,背我去找醫(yī)生,后來媽媽請假在醫(yī)院陪我。當時我看見媽媽很傷心,不知為什么,我也感到一絲心酸。
還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買了一個大西瓜?;氐郊遥€沒吃,我的口水都流出來了。媽媽切好瓜后,先給了我一塊瓜籽少,瓜肉甜的一塊。她卻吃瓜籽多,瓜肉不是很甜的一塊。
但母愛有時也會是嚴厲的。我一直有粗心大意的不好習(xí)慣。有次,我在學(xué)校上體育課后不小心丟失了衣服?;丶液?,媽媽狠狠批評了我一頓。但我知道,媽媽其實也很心痛,她也不想罵她的兒子,但也只有這樣,才能促使我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
母愛是愛里面最偉大的一種。兒女是母親用自己的愛澆灌而成的花草,兒女的成長離不開母親的每一滴愛。母親,一生為兒女護航,默默在兒女背后為兒女導(dǎo)引方向。
母親對我們的愛,是我們所能報答得了的嗎?正如《游子吟》所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p>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譯句: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為即將遠行的孩子趕制新衣。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fā)愁看淚眼枯。
譯句:掀開帷幕為母親河梁去,白頭發(fā)愁看淚眼憔悴。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
譯句:母親在月圓之夜聽到杜鵑的聲音,就想起離鄉(xiāng)在外的兒子。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譯句:親愛子女的心是無窮無盡的,我在過年的時候到家,母親多高興?。∷跒槲铱p棉衣。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譯句:母親告別孩子,孩子與母親告別,白天沒有陽光哭聲苦。
6、《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譯句:慈母愛,愛幼雛,趙家趙光義為皇太子。
7、《誰氏子》【唐】韓愈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譯句:白發(fā)老母攔門哭,拉斷衫袖留不停。
8、《歲暮到家/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譯句:一見面母親便憐愛地說我瘦了,連聲問我在外苦不苦?
9、《豫章行》【唐】李白
老母與子別,呼天野草間。
譯句:老母與兒子離別,十分悲痛,呼號不絕,她們遠遠相送兒子到野間,仍然不愿離去。
10、《別老母》【清】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fā)愁看淚眼枯。
譯句: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fā)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干了。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1秒